時代的腳步一直在前進,很多資深餐飲人已經感受到餐飲行業的變化,而要把我這種變化,就必須運用市場經濟理論,結合餐飲行業的實際,總結出現代餐飲的全新概念,加以理解和運用,讓餐飲企業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日韓料理為什麼這麼火?
任何一種飲食文化的風行,都離不開根植在其背後的的文化的侵入和流行。在歷史上,日本和韓國一直都是中國的藩屬國,這三個國家在地理、歷史、語言、飲食傳統和文化等方面,可以說是同種同源。
所以,日韓兩國的飲食文化在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普通消費者不會產生過多的心理壁壘。加之幾十年來,日韓流行文化在中國本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化上的強勢入侵所帶來的額外紅利,導致日本和韓國兩個國家的飲食文化順理成章的逐漸佔據了中國餐飲市場的相對主流位置。
5大城市數據:日料多於韓料
在2014年發布的一份美食數據報告中顯示,在中國人最偏愛的十二大菜系中,日本料理和韓國料理相比於其他外來菜系,取得了一個更好的民間歡迎度。從本質上,這和日韓兩國流行文化在中國的廣泛接受度是分不開的。
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5座一線城市中,分別有6623家日本料理餐廳和5158家韓國料理餐廳,在數量上日料餐廳比韓料餐廳足足多出了1465家。
作為中國悠久而傳統的美食文化和當下最熱的餐飲業態,5座一線城市中一共擁有15117家火鍋店。相比之下,日韓料理作為外來菜系,在5大城市總體的11781家餐廳,已經擺出了可以和火鍋一較高下的姿態。
這說明了日韓料理在中國的餐飲市場已經擁有了很強的競爭力。
細分城市數據:滬廣深三城更偏愛日料
將這個數據細分下來看,我們會發現,在上海、廣州、深圳三座城市中,日料餐廳的數量要遠多於韓料餐廳,廣州的數據最具代表性,日料餐廳和韓料餐廳的數量比達到了驚人的1.89:1,可以說單從數量這一個維度上,日料餐廳在這三座城市中得到了完勝。
分析其原因,上海、廣州和深圳都是港口城市,海產資源相比於北京、南京等內陸型城市更加豐富。以海鮮為主要食材的日本料理,才能夠在滬廣深三座城市中取得一個如此可觀的市場份額。
在此項數據的對比中,韓國料理在北京和南京兩座古都完成了逆襲,在餐廳數量均超過了日料餐廳。
其中北京的韓料餐廳在市場總量不如上海的前提下,數量達到了1676家。產生這樣數據結論的原因其實也顯而易見,畢竟北京是全國所有城市中韓國人最大的一個聚集地。
而南京,由於一些歷史原因上形成的芥蒂,日本文化在南京的融入始終存在一些隔閡,故而日本料理餐廳在南京,一直顯得不溫不火,所以韓國料理才能在數據比較中對日本料理形成超越。
壽司&韓式烤肉,傳統美食最風行
壽司是日本傳統美食之一,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壽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平安時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己有記載。其主要材料是用壽司醋調味過的維持在人體體溫的飯塊,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或雞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鮮美,很受日本民眾的喜愛。
韓國烤肉是韓國料理中一道大菜,主要以牛肉為主,牛裡脊、牛排、牛舌、牛腰,還有海鮮、生魚片等都是韓國燒烤的美味,尤以烤牛裡脊和烤牛排最有名,其肉質的鮮美爽嫩。韓國烤肉吃法有別於中式烤肉和巴西烤肉,其吃法很特別,吃肉的時候要包著生菜葉或蘇子葉吃。
在日韓料理的調查中,方橙數據顯示,在北上廣深寧5座一線城市的日韓料理餐廳中,最熱的主題排名如下:
日本料理:壽司 >拉麵>日式燒烤>日式咖喱>刺身
韓國料理:韓式烤肉 >拌飯>年糕>韓國炸雞>冷麵
可以看到,作為在日韓兩國歷史最悠久、流傳度最高的兩種美食,壽司和韓國烤肉在中國也擁有著最高的主題市場。這或許也可以從一個角度來印證,中日韓三國在飲食結構和文化上存在的相似性,這也是日韓料理在中國流行的基礎。
韓國流行文化,成就「炸雞」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炸雞作為名不見經傳的韓料飲食主題,在這個排行榜中戰勝了經典韓料主題冷麵,排名第四位,可以看到韓國流行文化在中國本土的盛行,為餐飲行業帶來的影響,不能說是不深遠的。
幾年前韓劇《大長今》熱播,曾在東南亞掀起韓餐熱潮,甚至在幾年後,《來自星星的你》中一句「下雪了,怎麼能沒有炸雞和啤酒?」就能在中國掀起了炸雞啤酒的飲食熱潮。以至於往往電視劇風潮雖過了,但文化影響猶存,以「大長今」、「金三順」等命名的韓餐店屢見不鮮;不少商家相繼推出「炸雞和啤酒」,利潤也頗為可觀。
論單品牌,味千拉麵獨領風騷
當我們把目光落在單一的日韓料理餐飲品牌時,會發現,雖然在最熱日料主題的比拼中,拉麵落後於壽司屈居第二名,但是味千拉麵作為單個品牌,卻分別在上海和北京擁有122和45家門店,均處於該區域單店數量第一的位置,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該品牌在中國本土的號召力和需求度,和跨區域的品牌影響力。
而另外一個有特點的數據在於,處於南京地區單店數量第一名的日韓料理品牌分別是本地品牌糊世刺身和石鍋坊,像味千拉麵、漢拿山這個類型的全國連鎖品牌並沒有在南京佔據一個可觀的市場份額。
論客單價,韓料比日料更平價
在客單價角度,日韓料理在北上廣深寧5的數據上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存在著一定的比較價值。
5座城市的日韓料理客單價中位數的比較上,除去廣州外,其餘城市的日韓料理的客單價中位數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日本料理直觀上明顯要「貴於」韓國料理。
其中,最高的北京的日本料理客單價中位數達到了110元,而南京的韓國料理客單價中位數僅為51元,相差足足一倍有餘。
這個數據比較上,只有廣州的日本料理客單價中位數處在5座城市的墊底位置,和韓國料理的客單價中位數幾乎持平。
分析其中的原因,這和廣州存在的大量價格親民的平價日本料理餐廳有著極大的關聯,廣州作為一個港口城市,擁有華南區域最大的黃沙海鮮水產批發市場、番禺五湖四海海鮮水產交易市場等眾多食材進口渠道,以海鮮為主要食材原料的日本料理,在廣州的整體水產豐富的大環境下,食材成本的降低催生出了眾多美味又實惠的日料餐廳。
12星座誰最愛日韓料理?巨蟹首當其衝
日韓料理在中國本土的風行,很大程度上是日韓流行文化在中國盛行所衍生出的結果,在很大一部分消費者的意識裡,日韓料理意味著年輕和時尚的生活方式。
巨蟹座是最偏愛日韓料理的星座,這和巨蟹座喜歡烹飪和美食,注重細節的美感的星座特徵不謀而合,的確,日韓料理中鮮亮豐富的顏色搭配導致的視覺美感,的確更容易注重細節的巨蟹座的青睞。
而12星座中最不喜歡日韓料理的星座是天秤座。
日韓料理入駐購物中心,上海優勢明顯
而隨著購物中心朝著綜合性的發展,餐飲業態在購物中心所佔比重也一再加大。
購物中心相比於傳統百貨,區別之一就是購物中心的時尚定位,這和日韓料理在餐飲界的定位是一致的。所以越來越多的日韓料理品牌選擇進入購物中心,在數據統計中的5座城市中,日韓料理入駐購物中心的情況十分可觀,其中排名第一的上海日月光中心擁有27個日韓料理餐廳入駐。
在購物中心日韓料理店鋪數量這個榜單中,前十名中有7個席位屬於來自上海的購物中心,這個數據結論和上海市場的日韓料理持有量成一個正相關的結果,上海市場中的日本料理和韓國料理的數量分別佔據了這5座一線城市整體份額的超過40%和30%。
這個排行的其他三個席位(6到8名)分別被深圳、廣州和北京佔有,南京則沒有進入前十。
這個數據實際上也從一定程度了反應了消費者在針對日韓料理的消費習慣,這其實為日韓料理的拓展和購物中心針對這一細分業態招商也提供一定的指導價值。
本文轉載來自:方橙科技,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