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布德澤,萬物生光輝,也會生陰影 。
世間之事與物,有陽必有陰,有美必有醜,長和短總是相依存,高和低總是相伴襯。人群中既然分出了君子,那也必然會有小人 。老子說:「天下人皆知美好的事物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東西存在;都知道選擇尊貴,那是因為有惡存在 。」
粗俗是文雅的反義詞,卑鄙是高尚的反義詞,小人是君子的反義詞 。
與君子一詞相對應,小人一詞也古有兩義,一是指地位低下的人,二是指人格卑劣的人 。
「元聖」周公說:「啊,君子做官不應該貪圖安逸,(你)首先應該知道農業勞動的艱難,只有這樣,即使處在安逸的環境裡,也能理解農人的苦處 。」
周公這裡所說的君子,指有地位者;所說的小人,指一般無知無畏的民眾 。
大禹在一次戰前動員時,譴責對手三苗說:「三苗躍躍欲試,打算叛亂,昏暗迷惑,不恭敬,傲慢無禮狂妄自大,違反正道,敗壞德行遺棄賢能君子 ,重用奸佞小人 。」
大禹這裡所說的君子,指賢德之人;所說的小人,指人格粗陋,卑劣之人 。
宋儒邵雍喜愛以理入詩,他從品格方面談論君子與小人,說 :
君子與義,小人與利。與義日新,與利日廢。
君子尚德,小人尚力 。尚德樹恩,尚力樹敵。
君子作福,小人作威。作福福至,作威禍隨。
君子樂善,小人樂惡。樂惡惡至,樂善善歸。
君子好譽,小人好毀。好悔人怒,好譽人喜。
君子思興,小人思壞。思心召祥,思壞召怪。
君子好與,小人好殺。好生道行,好殺道絕。
道德品質意義上的小人,總是令人討厭,他們心地險惡,反覆無常,為追求個人私利,滿足個人私慾不擇手段,不講規則,嫉賢妒能,搬弄是非,欺下瞞上。
孟郊寫詩論交友,說 :
種樹需擇地,惡土變木根。
結交若失人,中道生謗言。
君子芳桂性,春榮冬更繁。
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在。
莫躡冬冰堅,中有潛浪翻。
唯當金石交,可以賢達論 。
劉元誠告誡弟子,雲 :
寧可終歲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 。
李毓秀在《弟子規》更是直接說:「小人近,百事壞。」
君子有私利,但不廢公益——宜於取私利時,取私利;宜於行公益吋,行公益,當私利與公益相衝突時,重公輕私,先公後私 。
小人重私利,沒有公益之心,為謀私利而不擇手段 。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孔明出師北伐魏國。離開成都之前,他誠懇規勸後主劉禪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
東哲羽西哲,皆識此理。
英人培根說:「如果聽任人們把一切事物都按照一己私利的需要加油加以扭曲,其結果必然會危害國家和君王。因此,君王在選擇官員時絕不能挑這種人,尤其不能讓這種人獨攬大權。一旦讓這種自私的傢伙得勢,它們就可能為一己私利 而犧牲與公益有關的一切,成為最無恥的貪官汙吏。他們的不公正就像在打保齡球時先將鉛灌注其中兒使之偏離球道一樣,他們所謀及的不過是一身一家的幸福,所損害的,卻總是君王和國家。俗話有雲:『燒掉大家的房子來煮自己的一個雞蛋。』而這正是一切謀逐私利者的本性 。」
可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小人正是因為不知廉恥,沒有操守,為謀求私利,滿足私慾,可以沒有底線的投機鑽營,獻媚邀寵、巧取豪奪,所以他們往往更容易在權力與金錢方面佔到便宜,取得所謂的成功 。
只是小人們取得的那種成功,往往是用沙子建的塔,是用冰雪砌的一城,看似堅固姐,經不起風浪的衝刷,受不到陽光的照射。
小人不管如何精於算計,總不可能算計過天意,命運之神常戲弄那些處處損人謀私的小人,誠如曹雪芹評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
君子看似守拙,拙中卻有大巧,從長遠處看,不一定盡吃虧,俗語說,愚拙之人,自有愚拙之福 。
宋人姜特立詩云 :
君子兒短拙,動或福隨之。
小人最狡獪,往往觸禍機。
巧者極人力,拙者無所為。
巧拙不必問,天道自平夷。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普羅米修斯造人的故事,大意是宇宙感到天地間太寂寞。下列普羅米修斯造些人與動物,讓他們相互追逐吞鞋。但過了一段時間,宇宙宙斯趕到,動物太多,太吵要命,命令普羅米修斯把一些動物改成人。普羅米修斯遵命,把一些動物改成了人 但這些從動物變過來的人受盡沒有完全根除,因此這世界上便多了一些人面獸心的邪惡小人 。
但總體而言,人世間還是邪不壓正 。
文章來源於福建教育出版社安魯東著 《何為君子》
1 、君子之道的歷史淵源
2、孔夫子對君子之道的創新定義
3、君子意味著教養與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