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與小人

2021-03-05 貴州謙德中心

陽光布德澤,萬物生光輝,也會生陰影 。

世間之事與物,有陽必有陰,有美必有醜,長和短總是相依存,高和低總是相伴襯。人群中既然分出了君子,那也必然會有小人 。老子說:「天下人皆知美好的事物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東西存在;都知道選擇尊貴,那是因為有惡存在 。」

粗俗是文雅的反義詞,卑鄙是高尚的反義詞,小人是君子的反義詞 。

與君子一詞相對應,小人一詞也古有兩義,一是指地位低下的人,二是指人格卑劣的人 。

「元聖」周公說:「啊,君子做官不應該貪圖安逸,(你)首先應該知道農業勞動的艱難,只有這樣,即使處在安逸的環境裡,也能理解農人的苦處 。」

 周公這裡所說的君子,指有地位者;所說的小人,指一般無知無畏的民眾 。

大禹在一次戰前動員時,譴責對手三苗說:「三苗躍躍欲試,打算叛亂,昏暗迷惑,不恭敬,傲慢無禮狂妄自大,違反正道,敗壞德行遺棄賢能君子 ,重用奸佞小人 。」

大禹這裡所說的君子,指賢德之人;所說的小人,指人格粗陋,卑劣之人 。

宋儒邵雍喜愛以理入詩,他從品格方面談論君子與小人,說 :

君子與義,小人與利。與義日新,與利日廢。

君子尚德,小人尚力 。尚德樹恩,尚力樹敵。

君子作福,小人作威。作福福至,作威禍隨。

君子樂善,小人樂惡。樂惡惡至,樂善善歸。

君子好譽,小人好毀。好悔人怒,好譽人喜。

君子思興,小人思壞。思心召祥,思壞召怪。

君子好與,小人好殺。好生道行,好殺道絕。

道德品質意義上的小人,總是令人討厭,他們心地險惡,反覆無常,為追求個人私利,滿足個人私慾不擇手段,不講規則,嫉賢妒能,搬弄是非,欺下瞞上。

孟郊寫詩論交友,說 :

種樹需擇地,惡土變木根。

結交若失人,中道生謗言。

君子芳桂性,春榮冬更繁。

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在。

莫躡冬冰堅,中有潛浪翻。

唯當金石交,可以賢達論 。

劉元誠告誡弟子,雲 :

寧可終歲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 。

李毓秀在《弟子規》更是直接說:「小人近,百事壞。」

君子有私利,但不廢公益——宜於取私利時,取私利;宜於行公益吋,行公益,當私利與公益相衝突時,重公輕私,先公後私 。

小人重私利,沒有公益之心,為謀私利而不擇手段 。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孔明出師北伐魏國。離開成都之前,他誠懇規勸後主劉禪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

東哲羽西哲,皆識此理。 

英人培根說:「如果聽任人們把一切事物都按照一己私利的需要加油加以扭曲,其結果必然會危害國家和君王。因此,君王在選擇官員時絕不能挑這種人,尤其不能讓這種人獨攬大權。一旦讓這種自私的傢伙得勢,它們就可能為一己私利 而犧牲與公益有關的一切,成為最無恥的貪官汙吏。他們的不公正就像在打保齡球時先將鉛灌注其中兒使之偏離球道一樣,他們所謀及的不過是一身一家的幸福,所損害的,卻總是君王和國家。俗話有雲:『燒掉大家的房子來煮自己的一個雞蛋。』而這正是一切謀逐私利者的本性 。」

可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小人正是因為不知廉恥,沒有操守,為謀求私利,滿足私慾,可以沒有底線的投機鑽營,獻媚邀寵、巧取豪奪,所以他們往往更容易在權力與金錢方面佔到便宜,取得所謂的成功 。

只是小人們取得的那種成功,往往是用沙子建的塔,是用冰雪砌的一城,看似堅固姐,經不起風浪的衝刷,受不到陽光的照射。

 

小人不管如何精於算計,總不可能算計過天意,命運之神常戲弄那些處處損人謀私的小人,誠如曹雪芹評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

君子看似守拙,拙中卻有大巧,從長遠處看,不一定盡吃虧,俗語說,愚拙之人,自有愚拙之福 。

宋人姜特立詩云 :

君子兒短拙,動或福隨之。

小人最狡獪,往往觸禍機。

巧者極人力,拙者無所為。

巧拙不必問,天道自平夷。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普羅米修斯造人的故事,大意是宇宙感到天地間太寂寞。下列普羅米修斯造些人與動物,讓他們相互追逐吞鞋。但過了一段時間,宇宙宙斯趕到,動物太多,太吵要命,命令普羅米修斯把一些動物改成人。普羅米修斯遵命,把一些動物改成了人 但這些從動物變過來的人受盡沒有完全根除,因此這世界上便多了一些人面獸心的邪惡小人 。

但總體而言,人世間還是邪不壓正 。

                                                    文章來源於福建教育出版社安魯東著 《何為君子》

1 、君子之道的歷史淵源

2、孔夫子對君子之道的創新定義

3、君子意味著教養與高貴

相關焦點

  •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親君子、遠小人!
    我們對小人都痛深惡絕,恨不得離他們越遠越好。但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其實誰也免不得與小人周旋。那麼,如何區分君子和小人?如何對待小人呢?孔子告訴我們八條標準。第一,看胸襟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楊炎的死在於他得罪了小人。君子遠小人,楊炎奉行了這個行為準則。但以為不與小人來往,就能獨善其身,就大錯特錯,這樣會得罪小人,被小人惦記上。常言道:「寧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小人難養就在於小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往往心胸狹隘,不給小人好臉色很可能就會遭到小人的怨恨,給你背後一刀。
  • 親君子,遠小人
    君子和小人不是一類人,從不走同一條路。親君子,遠小人,是自古至今對人的忠告,是一條經典的古訓。很多人都願意跟君子相處,不願意跟小人接觸,說明人的願望是向好向善。但人都長得差不多,並且會掩飾,很難透過外表看到內心,一眼看出誰是君子誰是小人,所謂知人知面難知心是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善良者,正直者總以為別人也與自己一樣,這種認識無疑是天真而幼稚的。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
  • 禪意;親君子,遠小人
    君子有厚愛,有仁義。君子有風範,有風骨。君子有大家之氣。      小人自有小人的嘴臉。貪婪、沒有胸襟、嫉妒心強     禪宗有語是這樣說的:不必與小人結冤讎,小人自有其冤家對頭;不必向君子諂媚,君子不會礙於個人情分而給你什麼恩惠。佛家對於小人和君子的態度,始終是一視同仁的。對於小人不抱怨、不討好,對於君子不諂媚、不嫉恨,因為佛無論對君子和小人都無所求。
  •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根本區別
    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小人,對待小人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敬而遠之,儘量少和小人打交道,少得罪小人,那麼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呢?末學為大家總結了君子和小人的十條區別,大家可以對照參考一下。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君子與小人的10個區別,幫你認清身邊的小人!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經常提到的名詞,在《論語》中多次出現,也提到了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很多不同之處,下面總結其中的10個,希望能幫助大家認清身邊的小人。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行的。小人需要錢,君子也需要錢,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任何事情,都會以道義為最高行為原則,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道義。而小人則唯利是圖,他不會在乎什麼道義、公理,他們利益至上,為了利益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 10句話,看清身邊的君子與小人
    何謂君子?何謂小人?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區分?小編精選10句話,幫助大家梳理區分。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之於自己,小人求之於別人。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現問題總是想方設法推卸責任,撇清自己,從不會去反思檢討自己,從自身找原因。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小人當道,君子蒙塵
    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象》曰: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賁是修飾、裝飾,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添加,剝則是把原來的有的東西給脫落下來,如果說賁是化妝的話,那麼剝就是卸妝。賁和剝都是艮卦在上,則是有所止,所以賁只是「小利有攸往」,即前進不遠。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我們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孔子認為,作為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還記得唐代李白的詩句:朝見裴叔則,朗如行玉山。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 身騎白黿不敢度,金高南山買君顧。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懷土是什麼意思,小人為什麼懷土?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裡仁篇》,楊伯峻先生在他的《論語譯註》中解釋道:「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這個解釋僅從字面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更深層次地理解就不那麼準確了,道德和鄉土,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是不能類比的。
  •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就看這八點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與人交往,應近君子,遠小人。到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其實,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就看這八點。1、看胸襟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心胸寬廣,內心坦蕩,而小人內心常常憂懼,因為小人大都心裡有鬼。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君子做人做事,憑良心,而小人往往會違背自己的良心,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
  • 《論語》10句話,教你看清君子小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看是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相反。品德高尚的人,看到別人的好事,一般都喜歡幫別人達成目標,見到惡事,一定阻止。
  • 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
    而後「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的含義,自此,「君子」一詞有了德性。《周易•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書•虞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關於小人,詞典這樣解釋:「小人,在中國社會生活中專指喜歡明爭暗鬥,做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隔岸觀火、落井下石之類壞事的人。
  • 拙讀《論語》第三百五十二篇:君子小人與仁德
    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主流譯文:孔子說:「君子中沒有仁德的人也是有的啊!可是小人中從來就沒有有仁德的人。」拙的譯文:君子不仁的時候,也有是有的;但是小人卻從來不會有仁的時候。拙的體會:感覺本篇孔子說得太絕對了。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寧與君子打一架,不和小人說句話
    跟君子相處,如沐春風,舒服。什麼人又是小人?小人常常喜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做人勢力,不顧臉面,鼠肚雞腸,弄虛作假。跟小人交往,如履薄冰,不得不小心翼翼。有句古話說,寧與君子結下仇,不與小人做朋友。告誡我們,交友需謹慎,應擇善而交。寧願得罪君子,也別得罪小人。不是我們膽小啊,是小人會讓你防不勝防。
  • 什麼是「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孔子謁見齊景公,景公送給他廩丘作為食邑。生活中,我們也有聽到過類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愛財,無所不為」的話,那是說君子做什麼事,想要得到什麼都是依據道義,光明正大靠自己的堅實付出換來的,而小人則不同,他只要想到什麼,就不在乎道德仁義,即使手段卑劣,即使所要的東西不正當,他都恣意而為,絲毫不把道義放在眼裡。
  • 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由《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中的「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演化而來,其意在於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 孔子的八條標準,親君子、遠小人!
    但活在這世上,誰又能避開小人?我們生活中至少也會遇到那麼幾個人,人前甜言蜜語,背後卻惡語中傷你;你高升,他們殷勤示好;你跌入低谷,他們翻臉無情.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小人。我們對小人都痛深惡絕,恨不得離他們越遠越好。但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其實誰也免不得與小人周旋。那麼,如何區分君子和小人?如何對待小人呢?孔子告訴我們八條標準。
  • 為什麼君子鬥不過小人!(經典)
    編輯 | 亦舟 · 來源 | 網絡君子之所以鬥不過小人,是因為君子講道義,小人講勢利;君子愛講正理,小人總說歪理
  • 君子心懷坦蕩寬廣,沒有驕慢,小人則相反
    何晏的注是這樣說的:「君子自縱泰,似驕而不驕,小人拘忌,而實自驕矜。」君子心中沒有拘束對人則不傲慢,小人卻與君子相反,一切都拘束,與「驕」有什麼差別?這個「泰」指一切絕不拘束,一切都不拘束。在李塨(gong)《論語傳注》上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何其舒泰而安得驕?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驕侈而安得泰?」君子不論人多人少,地位高下,年齡大小,都沒有傲慢之心。
  • 君子劍,小人劍
    靜かなること山嶽の如く疾きこと風雨の如く勝ちて喜ばず負けて怒らず、我より強き者には吾従いて之に師事し、我より弱き者は我受けて教育す、これを之、君子剣という。一人は即ち高歩して進み大呼して走り、勝つや欣然たり、負くるや我憮然たり、肩と足とを併せて之を亂撃妄刺す。これを之、小人剣という。如今有兩種不同的劍道練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