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到底吃,還是不吃!?

2021-02-12 Fitnow遇見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窮其一生,好身材,成也碳水,敗也是碳水.

碳水問題是整個飲食問題中,主要問題所在,管住嘴,並不是不吃或者是節食,而是我們要明白什麼時候吃什麼,什麼時候需要管住,什麼時候需要放縱,講究技戰術,才能讓自己在減脂戰爭中,獲得最終的勝利。

今天,我就給大家嘮嘮碳水這件事情,課前重難點提示:

①什麼是碳水化合物?

②我們對碳水化合物有哪些誤解?

③碳水化合物的正確打開方式。

01  什麼是碳水化合物?

學過生物的我們知道,其實吧碳水化合物跟碳沒有關係,跟水也沒有關係。

之所以稱它為碳水化合物,是因為這種物質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而氫氧的比例正好是2:1(跟水分子的比例是一樣一樣的:H2O),於是得名碳水化合物。

人體從食物中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分為兩種,分別是:有效碳水化合物(糖類,如單糖、雙糖、多糖)無效碳水化合物(不能為人體消化:纖維素)。

什麼還有無效碳水化合物,啊!!

02 我們對碳水化合物都有哪些誤解?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過: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雖然我們都清楚,「低糖低脂的食品能減肥」,於是一味地追求飲食的低糖低脂。


這其實是錯誤的!!!

人體增重的原因,不取決於糖分攝入的多寡,而是每天攝入的熱量大於人體機體每天需要的熱量,以及熱量的形式。

其實每天攝入的蛋白質,脂肪也是含有熱量的,並不比碳水化合物少,減肥的關鍵不在於碳水化合物攝入多少,而在於,何時攝入何種形式的碳水化合物,使得身體恰到好處的運動恢復,又不會囤積多餘的脂肪。

碳水化合物之於人體,就好比要建造高樓大廈的建築工人,時刻待命,以便能為我們重塑形體,修復損傷的機體,然而工人太多的話就會造成工人的懈怠,就好比三個和尚沒水喝,多餘的碳水化合物,自然就囤積了起來。

但是,很顯然碳水化合物在人體中不可替代!!!碳水化合物在人體中起到的作用有:

功能 01 神經系統和肌肉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

功能02  構成人體組織和重要生命物質&節約蛋白質功能03  抗生酮和解毒&增強腸道功能

另外還有更重要的兩點!大家必須知道:

①不同於蛋白質和脂肪,人體中的碳水化合物儲備極為有限如果運動時,人體得不到充分的碳水化合物補充,將會出現肌肉乏力,出現運動風險。

②人是否長胖的原因是單位時間內的攝入熱量是否大於機體所需熱量。說白了就是一次性不能吃太多。

如果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攝入脂肪相應減少,我們更容易產生飽腹感,而人體的熱量攝入總量也不會超標。

記住是單位時間內,換句話說不要暴飲暴食。


那麼到底該怎麼吃?

碳水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劃分出不同的類型:

①以升糖指數(食物對血糖的上升速度)為標準,碳水可以分為高、中、低升糖碳水。

②以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狀態來看,可以分為「可吸收碳水」(糖類)和「不可吸收碳水」(纖維素)。

③從碳水的結構來看,可以分成:「單糖」「雙糖」和「多糖」碳水。

針對以上三種不同的分類標準,我們應該注意三點

①升糖的高低和碳水的好壞無關。碳水就像戀人一樣,沒有最好的戀人,只有最合適的戀人。

②碳水能否被人體吸收跟碳水的好壞也沒什麼關係。可吸收碳水跟不可吸收碳水就像劉亦菲跟趙麗穎,沒有高下,只有不同。

③我們應該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深刻理解到:不同的碳水發揮不同的作用,他們之間沒有好壞,只有合適和不合適。

一日三餐,我們應該確保補充足夠的糖分,所以應該攝入混合碳水;在體育鍛鍊之後,應該攝入單糖,保障人體血糖的快速恢復。

飲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是我們只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則就好了:

原則01 把握好碳水化合物的脈,牢記百分之五十原則。

(PS:每次進食的時候可以按照食物的體積來判斷就好了。)

無論是增肌還是減脂,50%都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參數。

當我們確定總熱量正確(增肌=攝入>消耗;減脂=攝入<消耗)的情況下,可以根據這個攝入比例,來觀察自己的增肌和減脂狀況。

如果增肌減脂的情況符合預期(也就是說在這個比例下身體朝著自己理想的方向發展的話),就繼續使用。

如果出現增肌減脂過快或過慢,不同人群的調整側重點有所不同,如下:

偏瘦人群:增肌過慢,上調碳水;增肌過快(2kg+/周),下調脂肪,上調蛋白;

偏胖人群:增肌過慢,上調蛋白/脂肪;增肌過快(2kg+/周),下調脂肪,上調蛋白;

運動人群:增肌過慢,上調碳水/蛋白;增肌過快,下調碳水/脂肪10-20%。

原則02 非運動時間儘量攝入五穀雜糧,糙米糙面,粗糧

這類食物中含有的抗性澱粉,是一種不能夠被消化(酶解)的類纖維糖,也稱作抗酶解澱粉

他們有助於腸道健康,可以促進排便,降低餐後血糖。

比如燕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他命B,β-葡聚糖,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主食。

這類碳水化合物攝入後,血糖平穩、胰島素分泌較少,對心血管、腸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都有健康促進作用。

原則03 運動前後攝入更多的碳水(單糖碳水)

在開始運動前的90-120分鐘,人體需要一些碳水的儲備。這時候建議攝入一些混合碳水(快速吸收的單糖碳水為主,混合一些緩慢吸收的複雜碳水)糙米糙面,及五穀雜糧,配合優質蛋白質,及不超過總量30%的有益脂肪(堅果、植物種子、蛋黃、橄欖油、椰子油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訓練中,可以攝入一些快糖(比如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的食物)。

訓練後,可以攝入一定量的單糖,葡萄糖、麥芽糊精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一些運動補劑商也有此類碳水產品。

聰明吃主食,一邊吃,一邊瘦


西方國家有很多營養學家提倡「無穀物飲食」,其實並不是讓人們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食品,而是鼓勵人們不要執著於精白米和精白面做成的主食,要多多開拓澱粉的來源,讓自己選擇營養價值更高、血糖上升更慢的食物來補充澱粉。因為只有這樣的澱粉類食物,才能有更好的飽腹感,能更好地預防慢性疾病,還能提供更多的營養素和抗衰老成分。

研究發現,那些柔軟精白的白麵包、白饅頭,那些白米飯和白米粥,還有各種餅乾、甜點、甜飲料,都屬於讓人吃了不容易飽,吃過之後又容易餓的食物。它們不僅營養價值低,還讓人很難控制食慾。這樣的食物,自然對於控制體重非常不利。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和經常吃粗糧豆類的人相比,吃精白穀物多的人,隨著年齡體重日益增加的機會更大。

減肥期間,主食的攝入量的確需要適當減少,但並不意味著一口不吃,建議體力活動較少的女性減肥期間每天吃3兩糧食(1兩糧食大約相當於半碗米飯的量)。可是主食少吃又會飢餓,怎麼辦?這就要在食材上打主意了。

吃同樣多的澱粉,同樣多的能量,如果把主食的食材換成豆類、粗糧和薯類,效果就會大不一樣。一系列研究表明,用澱粉豆類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麵,可以大大提高飽腹感,讓人吃了之後好幾個小時都不覺得餓。比如說,喝一大碗白米粥,2小時都不到就會餓;而喝同樣一大碗紅豆加燕麥煮的粥,乾物質一樣多,卻能堅持到4個小時都不餓。吃一個100克白麵粉做的白饅頭,根本不覺得飽;而吃一個80克全麥粉做的全麥饅頭,飽感會比100克麵粉做的白饅頭更強。從營養素角度來說呢?吃這些豆類、粗糧做的主食,按同樣多澱粉量來計算,所含的維生素B1、B2、鉀、鎂等營養素,都是白米飯的好幾倍!

對於那些本來就主食過量的人來說,特別是甘油三脂已經升高的人,或有脂肪肝的人,更要注意控制精白主食的數量。一方面用粗糧豆類薯類來替代部分精白主食,另一方面還要多吃蔬菜,來填充食物體積,提高飽腹感。

Tips

優質主食排行榜

A級減肥主食:

紅小豆、芸豆、幹豌豆、幹蠶豆、綠豆、鷹嘴豆等富含澱粉的豆子。它們飽腹感特別強,消化速度特別慢,血糖升高特別平緩。最美好的事情是,豆子只能煮粥煮湯吃,如果不加糖的話,想吃過量都很困難。由於它們的蛋白質含量高,減肥期間用它們部分替代糧食很理想,能幫助預防蛋白質不足帶來的種種麻煩。

B級減肥主食:

燕麥、蕎麥、莜麥麵、小麥粒、大麥粒、黑米、小米等粗糧。其中燕麥和莜麥是最佳選擇,它們的飽腹感大大超越白米白面,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是精白米的幾倍之多。需要注意的是,市售的全麥麵包、全麥饅頭大部分都是假貨,其中精白麵粉多,全麥粉很少,甚至只有幾篇麩皮點綴,起不了減肥作用。

C級減肥主食:

土豆、紅薯、山藥、芋頭、蓮藕、嫩蠶豆、嫩豌豆等各種含澱粉的薯類或蔬菜。它們的特點是飽腹感強,在同樣澱粉量的情況下,比白米白面含有更多的維生素,鉀含量高,而且能供應糧食當中根本沒有的維生素C。需要注意的是,烹調時不能加油加鹽,必須是蒸煮方法,替代糧食來吃,才能起到減肥效果。如果當成菜餚或零食,只能增肥。

在日常生活中,用ABC類食材,加上少量糙米、全麥粉、玉米粉等,就能組合成豐富多彩、營養豐富又不容易發胖的主食搭配了。

需要避免的主食選擇:

各種甜麵包、甜餅乾、甜點心、派、膨化食品、蛋卷等,以及加了油的燒餅、油條、油餅、麻團、炸糕等。加了油、鹽、糖的主食都會促進食慾,不僅含有較高的能量,而且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低,不利於減肥的成功。

需要減少的主食選擇:

白饅頭、白米飯、白米粥、白麵餃子、白麵包子、年糕、糯米糰、米粉等。它們飽腹感較低,維生素含量比較少,餐後血糖上升速度也太快,不利於控制食慾。

相關焦點

  • 減肥不能吃碳水化合物,到底哪些食物屬於碳水化合物?
    想要減肥成功,就要「管住嘴,邁開腿」,其中管住嘴最重要的就是要儘量少吃或者不吃碳水化合物。但是事實上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到底哪些食物屬於碳水化合物,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總結一下日常食物中常見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有什麼生理作用?
  • 減肥不吃碳水化合物可以嗎
    核心提示:身體健康度的維持和基礎代謝對碳水都是有一定需求的,如果一天之中碳水攝入的量不夠,就會導致人出現頭暈眼花和渾身無力的情況,嚴重的會導致低血糖,所以任何時候身體對碳水都有需求都不能一點碳水含量的食物都不吃,不過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並不是非常高,適量的補充就可以了。
  • 運動完,到底是吃還是不吃?
    運動完總會覺得胃口大開,飢腸轆轆,要經住美食的誘惑真的太難了,吃還是不吃能吃什麼?經常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剛運動完肚子好餓,這時候吃東西會不會吸收更快?會不會全部變成肥肉?要吃什麼才對啊?跑步後,不吃更胖!很多人都說,運動後吃飯會吸收得更好,這沒錯。然而,他們網上那幫人不知道的是,你吃下去的東西,不是變成了平時長的那種肥肉!!是吸收更好地儲存成了能源!
  •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到底吃哪個更容易胖?
    那麼我們到底是如何長胖的呢?哪種營養素更容易讓我們胖?是碳水、蛋白質還是脂肪?本文就來探討那些許多人以為是對的但實際上沒有搞清楚的細節。能量平衡在基礎水平,當卡路裡的攝入超過卡路裡的消耗時,身體就會儲存脂肪,我們稱為能量盈餘。
  • 運動後到底能不能吃碳水化合物?怎麼做對減肥有幫助?
    物質生活好轉之後,幾乎不存在不夠吃的問題,這讓越來越多地向著肥胖的趨勢發展。於是,減肥成了很多人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有意志力的人群,在減肥的初期還能堅持堅持。聽說運動後不能吃碳水化合物,就能減肥,堅持的動力也就更大了。但靠著減肥方式,真正減肥成功的人卻少之又少。
  • 只要不吃碳水化合物你就能瘦了嗎?
    近幾年來,「控制糖分」的飲食療法非常風靡,不少人信奉「不吃飯只吃肉也會瘦」的理論,導致反而更加肥胖,血糖無法控制的反效果。不吃碳水化合物真的能減肥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長期以來,飲食控制對於控制體重和糖尿病的重要意義一直被各國專家所認同,但對於到底是「控制總熱量」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專家們一直都有不同的見解。
  • 健身的時候,碳水化合物是之前吃好還是練後吃好?
    鍛鍊後是不是需要不碳水,取決於你希望減脂還是增肌,也取決於你一天的攝入量。葡萄糖是身體所有細胞的主要燃料。鍛鍊前攝入碳水化合物會觸發胰島素反應,身體需要葡萄糖作為能量。當你吃碳水化合物時,你的身體會釋放胰島素,胰島素會把葡萄糖帶入細胞。運動前攝入碳水化合物可以能補充糖原儲存,在運動中提供肌肉能量。
  •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每天我們到底應該吃多少?
    有一些人,特別是許多素食主義者,認為應該以植物性飲食為主,他們提倡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的飲食;而另有一些人則支持高脂肪、中等程度蛋白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對於絕大多數幾乎沒有或很少有營養學知識的人,甚至對於那些對營養學有深入了解的人來說,來源於官方的、新聞媒體的鋪天蓋地的關於主要營養素的比率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的相互矛盾的建議使得大家很難選擇到底應該相信誰。
  • 不吃碳水化合物就能減肥嗎?
    不吃碳水化合物、少量多餐就可以減肥嗎?今天生活妙招網小編請來營養師一一解答。  營養師解答:  簡單來說,如果「入不敷出」就不會增重,即我們透過飲食攝取的卡路裡能量比日常活動消耗的能量來得少就不會發福。每個人的能量需求因體重、高度、年齡和活動量有所不同。
  • 經常吃紅薯,到底是升血糖還是降血糖?不妨聽聽醫生的說法|碳水化合物|減肥
    可是因為紅薯當中含有的糖分相對來說比較的高,高血糖患者也是不敢吃太多的紅薯,因為吃紅薯很容易會導致體內血糖出現波動,從而影響到血糖的穩定,有人認為適當的穿紅素有助穩定血糖,對於身體健康有益,那麼事實究竟是怎樣的?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到底是好還是壞?
    一方面,有人說碳水化合物對健康至關重要,應該構成我們的大部分卡路裡來源;另一方面,有人說碳水化合物是不必要的,會增加你患糖尿病、癌症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因此,很多人對碳水化合物到底是應該多吃還是少吃感到困惑。近些年來,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受到很多減肥人士的追捧,不少希望保持身材苗條的健康人士也逐漸加入這一隊伍之中。
  • 不吃碳水化合物真的能瘦嗎?碳水和身體到底有哪些關聯呢?
    減少碳水化合物的確能抑制血糖值的升高速度,有助於減肥瘦身,但是過度的限制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又會損害健康。所以為了減肥和保持身體的健康,每天都要攝入足量但不過量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好處有哪些?碳水化合物是身體的三大必要營養素之一。人體食用碳水化合物以後,會在體內分解成葡萄糖,最後在肝臟和肌肉裡轉化成糖元,供於身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等活動。
  • 減肥到底吃不吃主食?
    很多人把不吃主食當作減肥的捷徑。在很多人看來,碳水化合物就是減肥的噩夢。那麼主食究竟是不是肥胖的元兇呢?不吃主食是不是就一定可以減成功,長期不吃主食對身體有傷害嗎?到底吃哪些主食才可以保證營養供給又能保持?完美體型呢?
  • 不吃碳水化合物,真能減肥?小心危及生命!
    而有些人更是堅信不吃碳水化合物的減肥方法,還覺得減肥的效果非常好哦。那麼,想減肥真的就不能吃碳水化合物了嗎?這種方法又是否健康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 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劉敏:在減肥的過程中,如果一點碳水化合物都不吃,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 減肥怎麼吃碳水化合物?減脂期間每天該吃多少碳水化合物?
    採用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減肥的人,通常認為只要少吃澱粉和糖,不吃飯不吃甜食,隨便吃蔬菜和肉類,就可以減肥。很多人也因此真的體驗了短期的「成功」,即體重在三個月中持續下降。然而不幸的是,只要重新開始吃主食,體重就會一路反彈,回到從前。實驗證據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在短期內導致快速的體重下降,下降速度要比同樣能量的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譜快一些。
  • 減肥要少吃碳水化合物嗎
    核心提示:碳水化合物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糖,它是由乳糖、半塘和葡萄糖等等多種糖分物質組成,在減肥期間確實應該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因為吃了過多的糖分會導致熱量超標,超出基礎代謝需求的熱量,如果不做過多的額外運動,是很難從身體中代謝掉的,而且糖分和脂肪一樣是非常頑固的。
  • 不吃米飯,能不能減肥?我們一起解讀「碳水化合物」
  • 碳水化合物熱量太高不適合減脂的人吃?是背鍋了還是事實?需知道
    現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減肥也是非常流行,認為碳水化合物熱量太高,不適合減脂的人吃。事實真是這樣嗎?健身健身的人長時間不吃碳水或者極少量碳水真的好嗎?在了解事實真相前,我們先來科普下「碳水化合物」。二、減脂人群適不適合吃碳水化合物?引起肥胖的原因是能量的攝入的增加和能量消耗的減少。
  • 不吃碳水化合物大腦會損傷?大腦需要碳水化合物嗎?
    在飲食中中度至高碳水化合物,大腦的主要能量來源是葡萄糖。對於那些吃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飲食的人來說,大腦可以使用酮來滿足其大部分的能量需求。據估計,當以碳水化合物為燃料時,大腦每天需要大約110-145克的葡萄糖(從你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分解出來)才能達到最佳功能。
  • 不吃碳水化合物?大錯特錯!科學減重記得這樣吃!
    石勱介紹,這些孩子吃得多,動得少,經常喝甜飲料是讓他們肥胖的常見原因。「臨床上見到一些孩子記憶力不好,上課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目前來講肥胖是個大誘因。(肥胖)是糖引起的還是脂肪引起的,目前還沒有定論」。石勱表示,兒童青少年的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家長在其習慣養成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