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窮其一生,好身材,成也碳水,敗也是碳水.
碳水問題是整個飲食問題中,主要問題所在,管住嘴,並不是不吃或者是節食,而是我們要明白什麼時候吃什麼,什麼時候需要管住,什麼時候需要放縱,講究技戰術,才能讓自己在減脂戰爭中,獲得最終的勝利。
今天,我就給大家嘮嘮碳水這件事情,課前重難點提示:
①什麼是碳水化合物?
②我們對碳水化合物有哪些誤解?
③碳水化合物的正確打開方式。
01 什麼是碳水化合物?
學過生物的我們知道,其實吧碳水化合物跟碳沒有關係,跟水也沒有關係。
之所以稱它為碳水化合物,是因為這種物質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而氫氧的比例正好是2:1(跟水分子的比例是一樣一樣的:H2O),於是得名碳水化合物。
人體從食物中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分為兩種,分別是:有效碳水化合物(糖類,如單糖、雙糖、多糖)和無效碳水化合物(不能為人體消化:纖維素)。
什麼還有無效碳水化合物,啊!!
02 我們對碳水化合物都有哪些誤解?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過: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雖然我們都清楚,「低糖低脂的食品能減肥」,於是一味地追求飲食的低糖低脂。
這其實是錯誤的!!!
人體增重的原因,不取決於糖分攝入的多寡,而是每天攝入的熱量大於人體機體每天需要的熱量,以及熱量的形式。
其實每天攝入的蛋白質,脂肪也是含有熱量的,並不比碳水化合物少,減肥的關鍵不在於碳水化合物攝入多少,而在於,何時攝入何種形式的碳水化合物,使得身體恰到好處的運動恢復,又不會囤積多餘的脂肪。
碳水化合物之於人體,就好比要建造高樓大廈的建築工人,時刻待命,以便能為我們重塑形體,修復損傷的機體,然而工人太多的話就會造成工人的懈怠,就好比三個和尚沒水喝,多餘的碳水化合物,自然就囤積了起來。
但是,很顯然碳水化合物在人體中不可替代!!!碳水化合物在人體中起到的作用有:
功能 01 神經系統和肌肉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
功能02 構成人體組織和重要生命物質&節約蛋白質功能03 抗生酮和解毒&增強腸道功能
另外還有更重要的兩點!大家必須知道:
①不同於蛋白質和脂肪,人體中的碳水化合物儲備極為有限。如果運動時,人體得不到充分的碳水化合物補充,將會出現肌肉乏力,出現運動風險。
②人是否長胖的原因是單位時間內的攝入熱量是否大於機體所需熱量。說白了就是一次性不能吃太多。
如果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攝入脂肪相應減少,我們更容易產生飽腹感,而人體的熱量攝入總量也不會超標。
記住是單位時間內,換句話說不要暴飲暴食。
那麼到底該怎麼吃?
碳水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劃分出不同的類型:
①以升糖指數(食物對血糖的上升速度)為標準,碳水可以分為高、中、低升糖碳水。
②以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狀態來看,可以分為「可吸收碳水」(糖類)和「不可吸收碳水」(纖維素)。
③從碳水的結構來看,可以分成:「單糖」「雙糖」和「多糖」碳水。
針對以上三種不同的分類標準,我們應該注意三點:
①升糖的高低和碳水的好壞無關。碳水就像戀人一樣,沒有最好的戀人,只有最合適的戀人。
②碳水能否被人體吸收跟碳水的好壞也沒什麼關係。可吸收碳水跟不可吸收碳水就像劉亦菲跟趙麗穎,沒有高下,只有不同。
③我們應該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深刻理解到:不同的碳水發揮不同的作用,他們之間沒有好壞,只有合適和不合適。
一日三餐,我們應該確保補充足夠的糖分,所以應該攝入混合碳水;在體育鍛鍊之後,應該攝入單糖,保障人體血糖的快速恢復。
飲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是我們只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則就好了:
原則01 把握好碳水化合物的脈,牢記百分之五十原則。
(PS:每次進食的時候可以按照食物的體積來判斷就好了。)
無論是增肌還是減脂,50%都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參數。
當我們確定總熱量正確(增肌=攝入>消耗;減脂=攝入<消耗)的情況下,可以根據這個攝入比例,來觀察自己的增肌和減脂狀況。
如果增肌減脂的情況符合預期(也就是說在這個比例下身體朝著自己理想的方向發展的話),就繼續使用。
如果出現增肌減脂過快或過慢,不同人群的調整側重點有所不同,如下:
偏瘦人群:增肌過慢,上調碳水;增肌過快(2kg+/周),下調脂肪,上調蛋白;
偏胖人群:增肌過慢,上調蛋白/脂肪;增肌過快(2kg+/周),下調脂肪,上調蛋白;
運動人群:增肌過慢,上調碳水/蛋白;增肌過快,下調碳水/脂肪10-20%。
原則02 非運動時間儘量攝入五穀雜糧,糙米糙面,粗糧
這類食物中含有的抗性澱粉,是一種不能夠被消化(酶解)的類纖維糖,也稱作抗酶解澱粉。
他們有助於腸道健康,可以促進排便,降低餐後血糖。
比如燕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他命B,β-葡聚糖,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主食。
這類碳水化合物攝入後,血糖平穩、胰島素分泌較少,對心血管、腸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都有健康促進作用。
原則03 運動前後攝入更多的碳水(單糖碳水)
在開始運動前的90-120分鐘,人體需要一些碳水的儲備。這時候建議攝入一些混合碳水(快速吸收的單糖碳水為主,混合一些緩慢吸收的複雜碳水)。糙米糙面,及五穀雜糧,配合優質蛋白質,及不超過總量30%的有益脂肪(堅果、植物種子、蛋黃、橄欖油、椰子油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訓練中,可以攝入一些快糖(比如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的食物)。
訓練後,可以攝入一定量的單糖,葡萄糖、麥芽糊精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一些運動補劑商也有此類碳水產品。
聰明吃主食,一邊吃,一邊瘦
西方國家有很多營養學家提倡「無穀物飲食」,其實並不是讓人們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食品,而是鼓勵人們不要執著於精白米和精白面做成的主食,要多多開拓澱粉的來源,讓自己選擇營養價值更高、血糖上升更慢的食物來補充澱粉。因為只有這樣的澱粉類食物,才能有更好的飽腹感,能更好地預防慢性疾病,還能提供更多的營養素和抗衰老成分。
研究發現,那些柔軟精白的白麵包、白饅頭,那些白米飯和白米粥,還有各種餅乾、甜點、甜飲料,都屬於讓人吃了不容易飽,吃過之後又容易餓的食物。它們不僅營養價值低,還讓人很難控制食慾。這樣的食物,自然對於控制體重非常不利。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和經常吃粗糧豆類的人相比,吃精白穀物多的人,隨著年齡體重日益增加的機會更大。
減肥期間,主食的攝入量的確需要適當減少,但並不意味著一口不吃,建議體力活動較少的女性減肥期間每天吃3兩糧食(1兩糧食大約相當於半碗米飯的量)。可是主食少吃又會飢餓,怎麼辦?這就要在食材上打主意了。
吃同樣多的澱粉,同樣多的能量,如果把主食的食材換成豆類、粗糧和薯類,效果就會大不一樣。一系列研究表明,用澱粉豆類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麵,可以大大提高飽腹感,讓人吃了之後好幾個小時都不覺得餓。比如說,喝一大碗白米粥,2小時都不到就會餓;而喝同樣一大碗紅豆加燕麥煮的粥,乾物質一樣多,卻能堅持到4個小時都不餓。吃一個100克白麵粉做的白饅頭,根本不覺得飽;而吃一個80克全麥粉做的全麥饅頭,飽感會比100克麵粉做的白饅頭更強。從營養素角度來說呢?吃這些豆類、粗糧做的主食,按同樣多澱粉量來計算,所含的維生素B1、B2、鉀、鎂等營養素,都是白米飯的好幾倍!
對於那些本來就主食過量的人來說,特別是甘油三脂已經升高的人,或有脂肪肝的人,更要注意控制精白主食的數量。一方面用粗糧豆類薯類來替代部分精白主食,另一方面還要多吃蔬菜,來填充食物體積,提高飽腹感。
★Tips
優質主食排行榜
A級減肥主食:
紅小豆、芸豆、幹豌豆、幹蠶豆、綠豆、鷹嘴豆等富含澱粉的豆子。它們飽腹感特別強,消化速度特別慢,血糖升高特別平緩。最美好的事情是,豆子只能煮粥煮湯吃,如果不加糖的話,想吃過量都很困難。由於它們的蛋白質含量高,減肥期間用它們部分替代糧食很理想,能幫助預防蛋白質不足帶來的種種麻煩。
B級減肥主食:
燕麥、蕎麥、莜麥麵、小麥粒、大麥粒、黑米、小米等粗糧。其中燕麥和莜麥是最佳選擇,它們的飽腹感大大超越白米白面,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是精白米的幾倍之多。需要注意的是,市售的全麥麵包、全麥饅頭大部分都是假貨,其中精白麵粉多,全麥粉很少,甚至只有幾篇麩皮點綴,起不了減肥作用。
C級減肥主食:
土豆、紅薯、山藥、芋頭、蓮藕、嫩蠶豆、嫩豌豆等各種含澱粉的薯類或蔬菜。它們的特點是飽腹感強,在同樣澱粉量的情況下,比白米白面含有更多的維生素,鉀含量高,而且能供應糧食當中根本沒有的維生素C。需要注意的是,烹調時不能加油加鹽,必須是蒸煮方法,替代糧食來吃,才能起到減肥效果。如果當成菜餚或零食,只能增肥。
在日常生活中,用ABC類食材,加上少量糙米、全麥粉、玉米粉等,就能組合成豐富多彩、營養豐富又不容易發胖的主食搭配了。
需要避免的主食選擇:
各種甜麵包、甜餅乾、甜點心、派、膨化食品、蛋卷等,以及加了油的燒餅、油條、油餅、麻團、炸糕等。加了油、鹽、糖的主食都會促進食慾,不僅含有較高的能量,而且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低,不利於減肥的成功。
需要減少的主食選擇:
白饅頭、白米飯、白米粥、白麵餃子、白麵包子、年糕、糯米糰、米粉等。它們飽腹感較低,維生素含量比較少,餐後血糖上升速度也太快,不利於控制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