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如果不是在2019年8月因為一點意外發生的小事決定恢復自由職業者身份,如果不是因為春節期間突然爆發的疫情讓自己一個多月沒有下樓,如果不是因為閒著沒事上網閒逛和一些網絡暴力做了一些小小的抗爭,也許我不會想起那件事。粗略算一下,已經過去十幾年了吧。是的,確實有十幾年了,時間過得好快,女兒都已經14歲了。
我的前半生和大多數人一樣,普普通通,沒做什麼大事,沒做什麼壞事,其實也做沒什麼值得稱讚的好事。如果不是那天意外接到的遠方的一個來電,也許,現在回想起來都會覺得自己也沒做什麼遺憾的事。
那是十幾年前,遠得我已經忘記了精確的年份,只記得當時用得最多的聊天工具還是MSN。記得晚飯過後準備打一會遊戲(只會玩大富翁),突然就接到了一個陌生的電話:電話是從遠在千裡之外的老家打來的,打電話的人是髮小M(化名)。當時的我很激動,要知道從我大學畢業留在NJ那天起,就和他們失去了聯繫。驚訝的是M沒有好久不見的熱情寒暄,只是語氣平靜地說了一句話:你把你網上的那篇文章刪了吧。當時的我由於激動,一時沒有想起是什麼文章,而且這文章和M有什麼關係。M說:就那篇裡面有我名字的文章。我不太懂是什麼,反正你把它刪了就行。然後就掛了電話。
我坐在床上,還沒有從遠方來電的激動情緒中走出來,就又增添了突然的焦慮。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發懵了一小會,我忽然想起,有一段時間特別流行寫個人博客,自己也心血來潮的寫過幾篇,其中有一篇回憶錄,裡面寫到了自己兒時的幾個好朋友,用的都是真實的姓名。我趕緊上網,找到自己的博客,把內容全部刪掉,一個沒剩。然後又趕緊上網搜索M的名字,在瀏覽完幾乎所有相關的信息後,我的身體變得緊張僵硬起來,看著在一邊也跟著忙碌的愛人說:「我好像給我朋友惹禍了。」
原來,M的婚姻出了問題,有好事者在網上人肉搜索,挖到了我寫的那篇文章,而我的文章中寫道:小貓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從初中時,就有很多男生喜歡。且在文中寫了一兩件我覺得有趣的,男生追求她的事情。然後,好事者在網上拿我的文章開始外延,痛罵M私生活不檢點、男女作風有問題,從小就不是一個好人……
可怕的是,我發現,儘管我刪掉了博客,可網上一搜還是可以搜到我的那篇文章,那天晚上我幾乎想了我能想到的所有辦法,都沒有辦法讓那篇文章徹底在網上消失。後來的幾天,我請教了周邊的朋友,公司的同事,那篇文章仍然無法徹底抹去。我絕望而又抱歉地給M發了簡訊:我已經刪掉了博客,但是網上仍然可以搜到那篇文章,我盡力了,給你造成的困擾,我非常非常抱歉,我不奢求你的原諒,你恨我吧。M一直沒有回應我,我們後來也失去了聯繫,直到現在。
曾經的我以為,博客是自己在網上的私人空間,寫的都是自己的一些小心情,認識的人看了也沒什麼,不認識的人看到了反正也不認識我;而且文章中也沒有什麼對人不利的言語和事情,是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達;以為只不過就是一篇文章,平凡如我能引起什麼波瀾?可後來,我從其他發小那裡得知:M那次事件後離了婚,獨自帶著一個孩子生活。然後斷斷續續從我父母那裡得知,M一直單身,直到現在。
我無意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我沒有想到,就因為一篇博文,我無意中成為了別人傷害M的幫兇。經過那次事件後,我再也沒有寫過博客,甚至很少上網。
直到2017年自己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公司,時間突然變得自由和彈性了起來,且幾乎90%的時間都在網絡上工作,而那件事情隨著時間也慢慢淡忘。加上因為孩子追星,我也順帶著在網上瀏覽一些娛樂圈、飯圈的動態。有時候看到有人指名道姓在網上對某某明星做一些片面的負面評論,我也會跟著在後面評論一番,希望在我們沒有確切證據之前,不要隨意的詆毀他人。
讓我重新又清晰回想起十幾年前的那件事的,是最近網上熱鬧非凡的ao3「227」事件。網上鋪天蓋地的真真假假的信息,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十幾年前,仿佛我就是那個在這場網絡風暴中的關鍵人物—那位作者「太太」。不同的是:她用了她偶像的真實姓名(網傳作者也是粉絲,如是謠傳,請告知我,我立即更正信息),而我用的是我發小的真實姓名;她寫的是同人文,而我寫的是回憶錄;她是擁有眾多粉絲的網絡寫手,而我是幾乎沒有粉絲的碼字愛好者;她的文章引發出了很多熱搜,我的文章只是被好事者利用;她的文章引發了各色風波,我的文章給M造成了負面影響:她所處的這個時代的網絡暴力空前盛行,而我當時網絡暴力其實還沒這麼肆無忌憚。
我相信,她和我一樣,並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寫的文章會引起一場風波,導致一個人或者一些人的人生從此發生改變。當我看到網上的那些被誇大、外延、臆想、甚至可能是杜撰的信息,仿佛看見了我自己當年的那篇文章是如何在網上被人誇大、臆想、杜撰,最終變成了一把把利刃,一刀一刀的在凌遲M的身體和心靈。
這就是我為什麼痛恨網絡暴力的原因,這也是我為什麼看到有人連名帶姓轉發一些網上流傳的、未經證實的各種信息,並做出主觀臆斷甚至評判時,我總是忍不住想要去反駁的原因。儘管我當時所寫,都是真實經歷,但是就因為我沒有注意保護他人隱私(應該有化名,不應該用真實姓名),而給M造成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後來有朋友告訴我,無論有沒有我那篇文章,M都是要離婚的,只是,我那篇文章,成了別人辱罵M的有力依據。
誰是凌遲M的兇手?我?我的那篇文章?挖我文章的人?利用我的文章斷章取義、歪曲事實、造謠的人?轉發和傳播謠言的人?還是那些不明真相、跟風嘲諷的人?我的文章被人挖出、被各種解讀、並隨意在網上流傳、最終變成了暴力的武器,大家在轉發、評論的時候,可曾向我求證過,網上那些被重新解讀和流傳的信息,是不是事實?
就像大家在網上看到「227」事件時,有多少人在轉發相關信息或評論時,去求證過是否是事實?哪個人去問過相關部門,並給出了官方答覆:ao3是因為舉報被牆了?現在的事實是網站確實是被舉報了(有網友貼出粉絲舉報的帖子),ao3似乎不是被牆了(有網友貼出證據:ao3可以登錄了,官方已經發出聲明,只是巧合的網絡升級暫停使用,現已恢復正常),哪裡有證明肯定這兩件事是有必然的關係?網友在大肆幫作者「太太」申冤的時候,是否徵求過本人意見,她是希望平淡過去,還是不停的被帶入風暴中心,且累及他人?她是否授權給廣大網友替她發聲?那些不停為網站發聲的人,請問有多少人是真的知道ao3,有多少是ao3忠實的用戶?
可誰關心事實?誰關心真相?一些自媒體為了博取關注,才不會求證,他們希望話題熱度越高越好,越長越好;一些網絡暴民,也不會去求證,他們希望事情越亂越好,捲入的人越多越好,造成的後果越糟糕越好;一些學生粉,更不會去求證,在他們眼裡,反是我不喜歡的明星,就是我討厭的明星,你越涼涼,我越開心;一些吃瓜路人,有些懶得求證,看看熱鬧,有些無處求證,看不下去時評論裡反駁幾句。
其實,在這件事件裡,罵得兇、喊得多的,基本上都是路人。真正的當事人,基本都閉口不言,希望這件事情趕緊平靜下來,趕緊過去。畢竟,無論事情如何收場,所有的當事人在這起風波裡,心理都受到了很大的傷害,而和這件事情本來沒什麼太大關係的人,或多或少的成為了推波助瀾的幫兇。
而在這件事裡,我頂多算是一個吃瓜群眾,因為有過被人當槍使的經歷,所以在看到一些不明就裡的跟著煽風點火的言論時,會去評論幾句。當然會遇到回懟的,不過有些回懟的語氣,基本上可以判定是未成年人,比如,他們會直接說:你肯定是某某的粉絲,別在這裡為他洗白等等,仿佛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存在:要不就是粉絲,要不就是敵人。
如果是未成年人,我理解,因為我女兒也追星,他們這個年紀,認知存在偏見很正常。比如今天中午看一個歌唱比賽,她喜歡的人票數低了,她就覺得節目肯定有黑幕,如果喜歡的歌手票數高了,她就開心地說:嗯,這個節目還挺公平的。但是,可怕的是,現在有不少所謂的圈子,如飯圈、電競圈、耽美圈等等,粉絲基本上以未成年人為主,網上圍繞這些圈子的言論有不少是未成年人發表的言論,尤其是飯圈,語言暴力大多是部分未成年人由於無知而引發的。而我們網上一些所謂的大V,自媒體在轉發和評論這些言論的時候,是否有想過,這也許是只是少部分狂熱的未成年粉絲的認知偏見呢?而又有多少人自己根本沒去求證過,就隨意地用這些認知偏見去武斷的批判他人、踐踏他人和侮辱他人呢?
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觀後感,其中就一段話,特別觸動我,貼在這裡,供我們思考。
今天寫出我的故事,也是想藉助我的親身經歷告知一些網友,如果不是你親自求證,請慎重對待網上傳播的信息,尤其是一些負面信息。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認知偏見,不要隨意的去惡意攻擊和侮辱他人,因為說不定哪一天,你也會成為風暴的中心。
心存善意,日朗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