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地區的飲食素來淡爽清鮮,重鮮香。因此,調味料裡很少有重口味的辣椒,花椒之類。又或地處沿海,新鮮的海產,因此飲食講究原汁原味的鮮甜。在烹調的過程中,姜,蔥,蒜,是最常看到的調味料。而蔥,更是廚房裡必備的東西,蔥能去腥提味,因此,它成了閩南菜餚裡,必不可少的東西。清炒肉片,肉片少許,青椒和西紅柿半個,幾根青蔥,肉嫩蔥香,美味可口。清蒸鱸魚,只需加少許醬油,一把蔥青切絲,放蒸籠十幾分鐘出鍋,那鮮甜美味的程度,讓人垂涎不已。炒菜,煮湯,你會發現閩南人愛用蔥的程度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不止是青蔥,還有一種紅蔥頭,那更是閩南人的最愛。用紅蔥頭做成的蔥頭油,是閩南人做菜必不可少的增加香氣的食材之一,很多的菜餚,有了蔥頭油的搭配,會讓食材之間碰撞出一種神奇的味道出來,即便是平常簡單的食材。
蔥頭油的做法,首先要挑選肥大飽滿的紅蔥頭,剝掉表皮,切成薄片備用,油最好是選豬油,買塊上等的肥肉,切成丁,在鍋裡熬煉,開小火。等油出得差不多了,撈出肉塊。再把切好的紅蔥頭倒入油裡,炸得焦脆。有的地方也把蔥頭油叫「蔥珠油」,也許是因為橫切成片的蔥花,炸好後一圈一圈的,圓圓的。閩南地區喜歡把圓形的東西叫「珠」來著,這倒是很形象。炸得油香焦脆後蔥頭油,成為各種美味的調味品。
蔥油麵線:小的時候,除了一天三頓的正餐,兩餐之間的間隔是沒有零食點心,或牛奶的。而小時候一天上躥下跳的活動量,挨不住總在晚飯前回家和奶奶叫餓。奶奶這時候就會下廚房撈上一碗麵線,放上一勺蔥頭油,那熱氣騰騰的面線,加上蔥油的焦香,一碗麵,等不及從廚房到餐廳的距離,就已經吃掉大半碗了。一碗麵,沒有任何的佐料,也能吃出個滿足幸福感,靠的全是蔥頭油的功勞。
蔥油拌飯,任何拌飯的做法,應該屬蔥油拌飯最簡單,食材最少,但蔥油拌飯的味道,卻一樣能讓人印象深刻,念念不忘。蔥油拌飯,簡單的蔥頭油,白米飯。做拌米飯的蔥頭油,需要多加一點醬油,這樣可以提鮮提味。還有孩子滿月的油飯,大家習慣在做好的油飯上淋上幾勺蔥頭油,一碗油飯,吃得讓人心滿意足。記得曾經的初中寄宿生活,一周六天的寄宿,每個人要從家裡帶來米和鹹菜之類的菜配飯。記得最簡單,而且最受歡迎的就是醬油蔥頭油。一瓶香氣四溢的蔥頭油,就可以讓頓頓的白米飯變得香味可口。與鮮香麻辣的辣椒相比,辣椒是舌尖上的味蕾麻辣回味,蔥頭油則是香氣撲鼻的嗅覺體會。
平常的料理中,蔥頭油一樣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盤簡單的炒蛤蜊,最後起鍋淋上一勺蔥頭油,不用任何調味品,就是一盤鮮甜海味,配上冰啤酒,是酷夏裡最愜意的享受。有蔥油酥做餡的蔥油酥餅,還有漳州百年杜潯酥糖。蔥頭油的身影,在閩南百姓的生活裡,無處不在,而且你不知道它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時光或歲月好似沒有在它身上停止過。也許,生活裡的活色生香,不外乎就是這尋常的煙火氣。
在寫下文字的同時,竟然意外發現 「蔥」 字有這樣的註解:《注》蔥,蒼也。又《韻補》葉千剛切,音倉。這個註解可以理解說:閩南語裡的「蔥」 發音 「cang」 就是地道的古漢語。不由得又覺得閩南語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寶貴。
喜歡的話,請關注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