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時光縫隙,尋訪屬於青田的溫暖記憶

2020-12-21 湘湘愛旅行

咬一口醬汁瀰漫的肉包子,配一碗甜香或鹹香的熱豆漿,或者再來一根香脆的油條……在每個滿懷希望的清晨,往往都是從這些簡單的早餐開始。

小編捧著簡單的早餐,走進青田老街,源於朋友圈看到的一張照片。

我還記得大大泡泡糖,幾毛錢一大把的五香瓜子,破銅爛鐵置換的麥芽糖,也擁有過吃辣條的童年……

(圖片/網絡)

越長大,越喜歡搜尋記憶裡的某些片段。也許,你們回憶的是老街弄堂深巷裡的追逐打鬧,或是小攤上油炸糕餅飄出好幾條街的香味……

(圖片/網絡)

我想尋訪仿佛被時光遺忘的各個角落,那些停留在歷史畫卷中,緩緩訴說的一點一滴。

或許它們沒有太多深刻的故事,卻在歲月變遷中,默默無言,溫柔靜候。

因為舊城改造,青田很多老街巷在新規劃中被新的路名、地名所取代,留下的只有文字資料的記載和老人口口相傳的故事。

在小編的記憶中,大街似乎還是小時候的老樣子。從橫石條至上店街,穿過悠悠歲月,繁華依舊,從清晨便開始人潮熙攘的熱鬧景象。

早起無事的人們三兩閒坐,一根香菸、一瓶保溫杯亦或一副棋盤,就打發了半天光陰。比鄰而居的大娘大媽嘮嗑家常,獨坐家門口的老爺爺,笑看路人大包小袋打門前過,靜賞他眼中的熱鬧光景……

上店街、橫街、后街、前路街、大街、寶幢街,新寺巷、松閣巷、鐵店巷……老街縱橫交錯,深巷迂迴。斑駁的門牆記錄著青田人歲月的磨洗和成長的印記。

晾曬的衣物,透射出濃厚的生活氣息。房屋雖舊,情懷仍在。期待陽光能夠多停留一些時間,那麼冬日也會變得溫暖起來。

或許我不知道這條巷陌它通往哪裡,是否有盡頭或者轉個角又是新的天地,我只是不自禁按下快門。

一些細微的事物,總讓人莫名感動,比如不遠處傳來人們碰面時親切熟稔的寒暄問候。

又比如,偶然從一條小巷出來,走到臨江路邊看到石牆上簡單的幾個字。冬日裡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足以溫暖凍僵的雙手。或許,它在炎熱的夏日,曾給酷暑難耐的你帶來過清涼……

生活的樂趣在於創新,細節的改變有時候也讓生活充滿詩情畫意。漫步在小巷,隨處可見的創意花草,竟讓人內心生出幾分驚喜。

窗臺上的中藥,矮牆上的香蔥。舊臉盆裡種的青菜,廢棄瓶中養的花,還有石縫中長出來的香草……真真是為生活造了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

一些正在消失的手工藝,在青田的老街頭巷尾,被默默保留著。后街還有彈棉花的老店堅守著,大爺們不喜歡去華麗的理髮店,一把刀(或推剪)一塊熱毛巾,就把頭髮理了。

(圖片/文旅資料庫)

還有東門巷的竹編手藝,面善的大爺心靈手巧的技藝令人嘆服不已。不知你的家裡是否也有珍藏版的竹篾製品?

(圖片/文旅資料庫)

老 街

寫 在 最 後

隱藏在繁華城市的老街,像一首首經典的老歌,讓人久久回味,給心靈帶來寧靜與安詳。

趁時間還夠,趁冬日未深,走走老街吧。看看記憶裡的老字號店鋪是否還在,感受新老交錯的青田擁有著怎樣的深厚底蘊。

城市在建設,記憶在翻新,夢想在繼續……

最後,期待不斷成長中的青田越來越美好!

— END —

來源:青田文旅

【來源:青田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探訪臺北青田街 品嘗地道日本美食
    有本書叫《青田七六》,說的就是青田街七巷六號,臺灣大學教授馬廷英的故居。「青田七六」如今是旅遊達人鍾愛的所在,因為可以觀賞名人故居風貌,同時品嘗地道的日本美食。  記者此次探訪的是青田街8巷12號的青田茶館。在圍牆外時,只看到已褪去半截顏色的木大門,探出牆頭的樹梢和幾行青瓦。進院發現別有洞天,日式庭院綠意蔥蘢,泥地上青石鋪出寫意小路,與端莊精緻的木屋合成養眼的圖畫。
  • 穿過記憶的愛戀
    穿越記憶的愛戀,相思被溫暖的陽光喚醒,迷離的雙眼,掠過暖暖的春風,於枝頭上徘徊,不曾忘記的那份愛戀,在今生分成了兩岸,從此一別,已是萬年今生,縱使我柔情似水,也抵不過無緣二字,漫漫紅塵,終是一場愛戀赴了流水。
  • 時光不老,花香不散.穿過時間的縫隙
    窗外的花開了又落,時光悄悄的跑過四季,不著痕跡的帶走每一瓣花朵,歲月淺淺,幾許溫暖,擁一份恬靜安然、守住一顆寧靜的心。這座鮮花盛開的小鎮,符合一切你對中歐小鎮的想像,適合打發午後的閒散時光。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每一步都能踏進花開的節奏,每一程都能聞及鳥語花香。時光如水,歲月如歌。生命中有些約定,難以忘記。
  • 臺北青田老街詩意時光,充滿生活氣息,溫暖而寧靜閒適並歡愉
    在去臺北的地方中,我最喜歡的是青田的舊街道,青田町在大安區,在師大夜市旁邊,雖然在市內,但青田町很安靜,隔絕了喧囂,這裡的庭院很深,綠樹密布,大部分的一樓都是作為商店使用的,DIY手工房、美食小館、文創商店都有,除了熱鬧之外,也不像普通美食街的商店街那樣熱鬧,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有本地人空閒的時候帶著三五個朋友在外面閒逛
  • 隱藏在小資勝地的時光縫隙,曾厝垵
    有人說,上帝遺落在鷺江的一顆珍珠,便幻化成了鼓浪嶼哥倫布認為,聖媽還遺留了一縫時光的間隙,串接起了古漁村、閩南華僑村與如今的小資文藝村,它便是曾厝垵從鼓浪嶼出來,沿著濱海大道往東,到達一片廣闊的海岸線附近,便走進了曾厝垵的門廊說它是時光的縫隙
  • 從美景到美食,青田這座城市會給你不一樣的樂趣……
    春天這個大好時光,讓景區鋪上了其它的色彩。 一切都是這個季節安排好的模樣,春花燦爛。 不妨帶上航拍機,與小夥伴們拍攝同款照片,記錄那些開心俏皮的瞬間~ 享美食 如果想要吃地道的青田風味...... 青田人,對於美食的創造集製作,素來很有自己的一套。 青田味道,豆腐丸絕對是讓人念念不忘的單品。
  • 青田考坑村,500多年沉默不語的石頭古村,這個村長壽秘訣是什麼
    考坑,青田石溪高山上的一個古村落,一座座用溪石壘成的石頭房錯落有致地散布在群山環抱之中,遠眺小村像極了用石頭搭建成的一座城堡。就地取材,用石頭搭建成一座座城堡,是青田考坑村的真實寫照。旅行是一個尋找的過程,或許是出於懷舊情節,或許是對古老建築魅力的感觸,更或許是想追隨歷史的記憶,我們的旅行目的地常會選擇古城、古鎮、古村落,這些地方讓人流連忘返,魂牽夢繞。群山環抱、溪流環繞;古樹疊影、鳥鳴鶯歌。這是麗水青田考坑古村,一個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百年古村落,已經歷風風雨雨500多年。
  • 青田石雕刻欣賞
    和寶友交流,曬寶貝分享心得,查看文章末尾加入珠寶社區吧青田石,主要產於浙江省青田縣內,我國傳統的「四大印章之一」。在中國一併與巴林石、壽山石和昌化石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石」。青田奇石最大特點是一塊石頭有多種顏色,甚至多達十幾種顏色,天然色彩十分豐富。
  • 穿過能面巷,自然陽光溫暖守護少年的你
    此次展覽以"穿過能面巷"為主題,關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開展當天眾多青少年藝術家、專家、媒體人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展覽主題進行交流討論。"穿過能面巷"展會撥開年輕人成長的"私"與"痛""家庭暴力、校園霸凌、抑鬱症、性取向、厭食症……"青少年成長過程是一個敏感的階段,需要得到更多的疏導。
  • 既然時光留不住,那就隨他去吧
    只是沒有一點記憶中屬於秋的溫暖。低頭在風中抽菸,不敢放肆怕被吞噬。時光太無情,多少正當年轉眼蒼老。踏過散落一地的殘葉踏著被時光腐蝕的痕跡。可以聞得到冰冷的空氣和枯黃的草的味道。然後知道季節的變遷從來都是不帶一絲憐憫,不放過任何東西。
  • 水瓶:那些屬於自己過去的記憶,都被舊時光埋葬
    光陰似箭,永不停息,許多人帶著義無反顧的態度迎接明天的到來,而那些屬於自己的過去的記憶,都被舊日時光一一埋葬,不再被人提起。這其中包含了那些曾經愛過的人,曾經說過要一起走過的風雨,而對於那些過去的記憶,水瓶座能做的只有妥善地將他們安置好。假如來日有幸相見,也不過是當面感謝你,曾經贈我一份空的喜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水瓶座的人選擇的生活方式,就是在追尋夢想的路上永遠不停歇。
  • |青田|世界青田|邵志培|周和平|...
    今天晚上第八屆青田石雕文化節「高山流水覓知音」石雕音樂晚宴在青田世界紅酒中心舉行中國僑聯副主席、省政協副主席吳晶,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縣領導周和平、季力華、李飛林、陳銘等出席。晚宴上,各領導嘉賓一同觀看了青田宣傳片《世界青田》(點擊此處,收看青田最新宣傳片)。
  • 浙江日報關注 | 青田:奔向全面小康 奏響時代強音
    甌江穿過僑鄉青田二十年的跨越式發展,譜寫了一幅生態富民的小康畫卷。數百年前,連綿起伏的高山阻礙了青田人的發展,他們只能在大山裡謀求微薄收益或背井離鄉遠赴重洋謀發展。清朝初年,青田人肩挑背扛青田石雕開始闖歐洲,往國外銷售。此後,青田人紛紛帶上青田石雕、茶葉和國內小商品等貨物出國謀生,走出了一條青田人走向世界的華僑之路。
  • 寫了《飄零一家》和《青田街七巷六號》,這次亮軒要來聊聊讀書丨有活動
    我不會像顧頡剛那樣懷疑整個歷史,我不會像吳稚暉那樣說線裝書都要丟到茅坑裡去,一直到今天我的記憶當中就是自我有記憶以來未嘗有一日不讀書,那麼真正影響我的是書本裡頭最精彩的那些思想。」那麼,這一次來聽聽亮軒聊讀書。
  • 青田石雕節 擦亮僑鄉金名片|青田石雕|石雕|馬可·盧索|賈曉月|管...
    石雕小鎮巧遇歸來客隨心參觀故宮典藏的青田印章圖片展覽、盡興玩轉中國石雕小鎮的大小攤位、雲端圍觀高潮迭起的精品石雕拍賣會、現場聆聽石雕大師匠心傳承的《工匠精神·青田宣言》……從青田石雕博物館到甌南街道青田石文化創意街區,從山口鎮古色古香的清代宅院——林宅到青田石雕大師的母親山——封門山,一路走去,浸潤在濃鬱的石雕文化中,人們無不被對巧奪天工的青田石雕藝術所折服。
  • 番薯粉居然能做出這麼多的青田特色美食! 舌尖上的青田
    青田人在過年或大年初一的時候最喜用山粉餃子待客,在他們眼裡山粉餃是道最具親和力的菜,即素又香。山粉糊,其實就是山粉(番薯粉)熬製而成的一種糊狀食物,是青田普遍食用的民間風味特色美食之一。雖然山粉糊有「鹹」、「甜」兩種,但青田人還是偏愛「鹹」的。在青田街頭,隨處可見山粉糊,無論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對山粉糊似乎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老一輩們有老話「鹹魚鹹菜好過飯」,說的就是這個淺顯的道理。
  • 青田豆腐縣,不是親就是眷:義大利為何有這麼多浙江青田人?
    困境造就了青田人吃苦耐勞的性格,也使他們不得不外出討生活。甌江自西向東穿縣而過,直抵商業氣息濃厚的溫州。藉助這條水路,青田人開始走出大山,還將當地特產青田石帶了出來。註:建國後,青田曾劃歸溫州管轄,1963年開始歸麗水管轄。
  • 明日方舟:[限定尋訪·慶典]【勿忘我】限時尋訪前瞻解讀
    絮雨】、【傑克】除加入【限定尋訪·慶典】外,將在11月12日04:00後加入並常駐【標準尋訪】卡池 ◆新增幹員【迷迭香】為【限定尋訪·慶典】限定幹員,不會加入任何【標準尋訪】 ◆限定幹員【迷迭香】在本次尋訪結束後,將不會在2021年10月1日前加入任何【限定尋訪】 【限定尋訪·慶典】說明 ◆【限定尋訪·慶典】尋訪為【限定尋訪】 ◆
  • 青田舉辦石雕文化節 海內外嘉賓共賞名石 青田石雕小鎮產值達15億
    今年的青田石雕文化節,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工藝美術界、文藝界、收藏界代表,故宮博物院、西泠印社領導代表等300餘位嘉賓歡聚僑鄉青田,大家共賞名石風採,共話青田藝術。同時,在「對話故宮經典」青田石印章精品展上,「故宮經典」以文物圖片為載體,開啟「石印時代」的輝煌,展現青田石印璽的前世今生;「今生青田」單元以實物精品為載體,萃選青田印石、篆刻精品300多枚,講述青田石與中國篆刻,與北京故宮、與西泠印社、與印人之間源遠流長的淵源關係。
  • 溫暖記憶:農村有一種鞋叫「毛窩子」,穿過的人都是三十靠上的…
    木頭底緩慢而有節奏的「卡塔卡塔」響著,此起彼伏,不絕如縷,為漫長而寂寥的冬天作著溫暖的伴奏。毛窩兒是冬天大地的絕配。雪天的毛窩兒更有了用武之地。雪地是毛窩兒徵伐的戰場。厚厚的雪能沒到棉鞋口,毛窩兒這會兒就能如魚得水,煞白的雪後大地上,第一行腳印一準是毛窩兒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