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朋友,他四年多的時間裡,跑了100場全馬,他的原則,出省就是全的,不然沒意思,而且平均成績差不多都在3小時40分左右,接近330的水準,狀態十分穩定,他給我說,每一場都全力以赴,只想追黑妞兒,可惜影都沒看到,只有吸尾氣的份!他一邊搖著那些獎牌,叮噹響,很脆,很魔性;然後,他又情不自禁地,翻起了他的成績證書,哪一場爬坡,哪一場雨戰,又哪一場光豬跑……歷歷在目,栩栩如生,不消說,每一場馬都如此刻骨銘心,真沒白跑,絕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試想一下,連全馬都擼了上100次的人,生活中,還有什麼困頓難倒他?估計沒有吧!骨子裡那股韌勁,妥妥的,按照湖南人話,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在我的心目中,跑者值得尊敬,就是這股不服輸的拼勁開始,不管爬坡,還是雨戰,無所畏懼,勇往直前,讓人肅然起敬。
個人覺得,身體有差異,能力有大小,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一年參加5到8場,足夠了!不要跑得太頻繁,身體是否經得起考驗,未知!費時間,也很燒錢,理性跑馬,怡然自得。跑馬是一輩子的修行!當你決定跑馬的時候,可能就是一生,這個容易上癮,沒法戒,但是我們要懂得克制,適可而止,讓馬拉松往良性的方向發展,把受傷的概率降到最低,簡而言之,懂得細水長流,省著點跑,不要把五場當一場跑,因為你的心臟是有生命的,一輩子就跳那麼多次,跳完就沒了!你的半月板也是不可逆的,一旦磨損,很難修復!適當運動,合理休息,給身體放個小假,滿血復活之後再開跑,而不是帶著疲勞在賽場上流連忘返。
現在流行百馬計劃,就是計劃在幾年之內完成100場馬拉松,我之前的夢想也是100場,預計10年的時間去搞定它,也就是一年10場,差不多一個月一場,2月跟8月,寒暑假,休整,不比賽,考慮到工作忙,不一定有時間去比賽,估計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圓夢,我也滿不在乎,能跑、能比賽就是幸福的,不在乎數量的多少,當你跑得了,可能麻木了!也可能成熟了!從最開始追求馬拉松的數量,到了後面你會更加看重馬拉松的質量,遵循優勝劣汰、寧缺毋濫的原則,賽道平坦,服務爆表,景點免費的賽事,估計會毫不猶豫地報名,而那些敷衍了事的賽事,果斷棄之,到最後,你會發現,沒有哪一個城市必須要跑,沒有哪一場比賽必須全力以赴,跑者終歸理性。一年跑多少,他的心裡漸漸有了底,那必須以身體為準,不追速,不過量,不熬夜……無傷跑才是跑者永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