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時節話養生: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

2021-01-09 半島網官網

  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它的由來和曆法有著直接的關係。古有:「鬥指戊,斯時陰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日短」、「日短至」之說,這段經文從陰陽學觀點闡述了冬至的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從天文學角度說明了晝夜長短變化的依據,明確指出:冬至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過了冬至後,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冬至時節,心腦血管一類的疾病發病率較平常要高得多,不僅如此,很多人在冬至養生過程中陷入了各式各樣的誤區。所以要想避免疾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海慈醫療集團治未病科專家提醒市民冬至養生的一些注意事項。

  補養腎臟

  冬至後,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

  禦寒保暖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儘量少出門,適度保暖、適量運動。

  滋益陰精

  《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乾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內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臥室內要適當通風並注意保持一定的溼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冬至過後天氣愈加寒冷,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禦寒,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滋補。

  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首歌謠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時間的季節變化,也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三九是天氣最冷、地面積蓄熱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說法。

  三九貼

  三九貼是基於「天人相應」「子午流注」「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冬夏共治,陰陽調衡」的理論基礎發展起來的,具有「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順應天時,因時制宜,巧妙地運用天時之利,在冬季三九天,人體陽氣最弱時,選擇辛散溫通的中草藥在特定穴位進行貼敷,通過藥物對穴位的溫熱刺激,溫煦陽氣,驅散內伏寒邪,以達到清宣肺氣、健脾益腎、化痰平喘等目的。、此即中醫「治未病」方法的具體體現,也是中醫區別於其它醫學的最關鍵、最為精華的部分。

  三九貼適合人群:

  三九貼敷的適用症:呼吸系統的咳嗽(慢支、秋季咳嗽、過敏性咳嗽)、喘證、鼻炎、咽炎、梅核氣等;關節病方面的頸椎病、腰椎病、強制性脊椎炎、風溼性及類風溼性關節炎、膝骨性關節炎(退行性變、骨刺、老寒腿等)、肩周炎、跟古、跟骨疼痛證等;婦科更年期髒躁、痛經、經期延後、產後風;小兒流涎、厭食、腹脹、腹痛、腹瀉、便秘、遺尿及氣噓易感冒等證;冬瘡、胃痛(老胃病畏寒怕涼)、慢性腹瀉、氣虛自汗、冷房病等。

  貼敷時間:

  一九:2015年12月22日——2015年12月30日

  二九:2015年12月31日——2016年01月08日

  三九:2016年01月09日——2016年01月17日

  (半島記者 郝園園  通訊員 譚華 鍾璽)



相關焦點

  • 冬至咋養生?防寒保暖護陽氣,少動泡腳睡好覺
    ZAKER 哈爾濱記者 石晶12 月 21 日是冬至時節,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中心醫生遲慶濱介紹,冬至的 " 至 " 當極致講,包含兩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的一天,最冷;陽氣開始生發——陽始至。
  • 【365養生】冬至防寒保暖護陽氣 少動泡腳睡好覺
    【365養生】冬至防寒保暖護陽氣 少動泡腳睡好覺 2020-12-21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365養生」遲慶濱醫生:冬至防寒保暖護陽氣 少動泡腳睡好覺
    12月21日是冬至時節。冬至的「至」當極致講,包含兩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開始生發——陽始至。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中心遲慶濱醫生介紹,冬至無論在民俗還是在中醫學方面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節氣。
  • 冬至時節養生,你需要富萊欣蛋白粉
    本網12月17日訊 冬至,也意味著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那麼,冬至養生,和平常時候有何不同呢?俗話說「冬練三九」,所謂的數九嚴寒,也就是冬至前後開始的。在我看來,也就是三個方面要做好,它們就是:穿、動、吃。1、穿——保暖防寒,該穿就穿寒冬臘月,外界氣溫很低,身體的熱量主要就從裸露的頭、手等處散發。中醫認為,這就是一種傷陽的行為。現在很多人喜歡講究風度,穿得太多,身材顯得臃腫。於是各種「反季節」穿衣法絡繹不絕。因此,該穿就穿,做好保暖防寒,是冬季應有的穿衣方式。
  • 今日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冬至節氣到來「至」有極致的意思冰益壯,地始坼隆冬時節到了古代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這一天是個吉祥喜慶的日子,預示否極泰來,時來運轉,值得慶賀,因此,冬至又稱「冬節」「亞歲」「一陽節」等,也把這個節氣當做了冬季養生的一個重要的時間。那麼冬至怎樣養生呢?
  • 冬至節氣的三大養生原則
    文/雋秀  冬至節氣亦稱冬節、交冬。
  • 冬至傳統飲食及養生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是「年時八節」之一,衢州地方還有「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的俗語。
  • 冬至·茶至——冬至時節喝什麼茶最養生?
    明天就是冬至,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    我們常以為,「冬至」就是個吃湯圓的日子,而這個節氣的深層含義,卻鮮少有人知曉。  「冬至」的「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其中包含三個意思:陰寒達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太陽行至最南處;晝最短,夜最長。  「冬至」對我們來說,意味著「將要進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進九」,「數九寒天」是最難熬的:
  • 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節令養生|除了溫補,冬至養生還可以這麼做!
    今日是冬至,是不是一大早,家裡人就開始籌劃今天的豐盛晚餐了?作為我國農曆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在中醫師們看來,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將迎來一年中最佳的進補時節,如俗話中說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
  • 今日冬至,護好一處,多食二白,做好三個字
    而在冬季這樣天,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北吃餃子,南吃湯圓!很多地方,有「吃了冬至餃,不凍耳朵」之說。而冬至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我國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吃湯圓風俗,更早在南北朝南方荊楚一帶就有。「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今日冬至,護好一處,多食二白,做好三個字護好一處:明代醫家張景嶽,指出:「以冬寒之氣養腎」。
  • 立冬時節話養生
    立冬時節,養生應注意一個「藏」字,冬天重在「收藏」與「保暖」。同時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在飲食上要「溫補」,多吃溫性食物,預防疾病。同時,可早睡晚起勤曬太陽。        二、立冬如何養生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要增苦少鹹,不要盲目「進補」。應多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
  • 防寒保暖不只是多穿一點 氣溫陡降養生的關鍵是正確「封藏」
    因此,冬日養生,防止疾病侵襲至關重要。那麼,寒冬時節養護身體有哪些要領呢?記者採訪了南京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餘波。防寒保暖,不只是多穿一點提到冬日養生,大家都知道要防寒保暖。但是防寒保暖,可遠遠不止多穿點衣服這麼簡單。防寒保暖,要從足部做起。俗話說「寒從腳入」。餘波主任告訴記者,天為陽、地為陰,人體也分陰陽,人體上部偏陽,下部偏陰。
  • 防寒保暖要做好
    氣象部門提醒,我市寒冷天氣將持續,天氣乾燥並伴有大風,各方應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避免引發呼吸道疾病和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並注意森林防火和家居用電用火安全。另外,有關方面要做好越冬作物、熱帶果樹、畜牧及水產養殖業的防寒防凍工作;江河湖面及海面風力大,過往船隻和水上活動等需注意安全。
  • 冬至養生聊一聊那些不能做的事!冬至就一定要進補嗎?
    >做到多"儲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長壽但是冬季養生的方法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有些人盲目養生1.盲目跟風進食冬至時,有些地方有吃狗肉喝羊湯的習俗,但是對於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不宜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後還不能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裡的水分減少。
  • 「廣醫科普」談談冬至養生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北方,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聞這種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開棚舍藥留下的。一碗「祛寒嬌耳湯」更是經典,民間流傳「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無論傳聞真實與否,但冬至的到來,表明已進入最寒冷的時期。
  • 「健康科普」冬至養生,中醫教你要做好這幾點
    12月21日即將迎來2020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冬至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過了這天,太陽逐漸北移,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九寒天」。
  • 冬至養生知識點你get到了嗎?
    冬至也是一個特別適宜養生冬補的節氣,民間有諺語: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那麼冬至養生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冬至養生那些事~起居宜忌冬至是最冷的季節,患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等慢性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發「中風」者增多。
  • 冬至大如年,今日入九,注意防寒保暖
    今日冬至,也是數九寒天的開始,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從今天開始,各地區氣候已經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也是2020年最後一個二十四節氣。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 |寒意習習,首要家具陪您暖暖蝸居
    冬至,寓意著寒冷的冬天即將蒞臨。長夜漫漫何時旦,故人把酒話團圓。冬至之日,各處人兒提早收工,街上店面也隨之打烊,為的就是能早點返家,與家人共聚,話天倫。冬至這晚,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安徒生餐桌,您冬至夜晚話家常的好聚處△團聚的日子,少不了一家子人圍坐在一起,依靠著舒適的沙發,時而閒聊一下家常,時而看著客廳裡子女嬉戲打鬧,即使不說一句話,有家人們陪伴在身邊,心中也會不斷湧現暖意,冬天似乎也沒那麼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