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咋養生?防寒保暖護陽氣,少動泡腳睡好覺

2020-12-22 瀟湘名醫

ZAKER 哈爾濱記者 石晶

12 月 21 日是冬至時節,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中心醫生遲慶濱介紹,冬至的 " 至 " 當極致講,包含兩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的一天,最冷;陽氣開始生發——陽始至。養生要點就是:防寒保暖護陽氣,少動泡腳睡好覺。

遲醫生說,冬至無論在民俗還是在中醫學方面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節氣,古人在冬至這一天祭天祭祖,感謝一年的收穫,同時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在中醫學裡面有句話叫:" 冬至陰極一陽生 " 太陽剛開始北移,地面得到的熱量少,散發的熱量多,氣溫還會繼續下降,所以自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當中最冷的季節。

網絡配圖

《素問》說 " 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 " 意思是說,從冬至到立春這 45 天,陽氣漸生,陰氣漸收,人體陰陽代謝處在陽生陰消這一過渡時期,中醫提倡 " 天人合一 " 的養生理念,所以此時養生應順應天地陰陽之氣升降浮沉的規律。

冬至養生內容比較龐雜,概括起來大致有兩句話 " 防寒保暖護陽氣,少動泡腳睡好覺 "。

遲醫生建議,冬至以後的飲食應以健運脾胃為主,此時可食用一些長在土裡的食物如蘿蔔、山藥、花生等有助於補益中氣,以利春天助陽升發。

編輯 王劍青

值班主編 陳雲朋

【來源:ZAKER哈爾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365養生】冬至防寒保暖護陽氣 少動泡腳睡好覺
    【365養生】冬至防寒保暖護陽氣 少動泡腳睡好覺 2020-12-21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365養生」遲慶濱醫生:冬至防寒保暖護陽氣 少動泡腳睡好覺
    12月21日是冬至時節。冬至的「至」當極致講,包含兩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開始生發——陽始至。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中心遲慶濱醫生介紹,冬至無論在民俗還是在中醫學方面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節氣。
  • 冬至時節話養生: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
      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它的由來和曆法有著直接的關係。古有:「鬥指戊,斯時陰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日短」、「日短至」之說,這段經文從陰陽學觀點闡述了冬至的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從天文學角度說明了晝夜長短變化的依據,明確指出:冬至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過了冬至後,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今日冬至,護好一處,多食二白,做好三個字
    今日冬至,護好一處,多食二白,做好三個字護好一處:明代醫家張景嶽,指出:「以冬寒之氣養腎」。寒與腎相應,最易損耗腎的陽氣,腎氣旺,則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至過後重養腎。想要腎臟健康,可以防腰部著涼,吃黑色食物,晚上泡腳,少做傷腎事情。多食二白:1、雞肉「一九一隻老母雞,九九補個好身體」。
  • 節令養生|除了溫補,冬至養生還可以這麼做!
    ▲冬至宜溫補,羊肉煲不妨安排起來!不過,除了進食溫性食物滋養臟腑,我們還應該怎麼進行養生保健呢?東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醫師高舜天談到了這些要點。宜早臥晚起高舜天介紹,冬至前後養生應遵循「護陽氣,斂陰氣」的基本原則,「冬至為一年之中陰氣最為旺盛的一天,而後一陽初生,陽氣產生並逐漸旺盛。」
  • 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善護陽氣 | 冬至節氣
    明日(12月22日)冬至。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 冬至節氣的三大養生原則
    文/雋秀  冬至節氣亦稱冬節、交冬。
  • 冬至如何科學養生?禦寒補陽是關鍵
    中國天氣網訊 冬至節氣期間是一年中養生的好時節,是健康「儲蓄」的最佳時段。此時應注意禦寒、補陽,那麼,我們該如何科學養生呢?數九寒天要禦寒補陽冬至養生首先要注意禦寒保暖,在氣溫較低的清晨和夜晚,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出門,白天外出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和腳不能受涼。
  • 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印萌分享養生篇
    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是中國農曆中的重要節氣之一 ,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 防寒保暖不只是多穿一點 氣溫陡降養生的關鍵是正確「封藏」
    因此,冬日養生,防止疾病侵襲至關重要。那麼,寒冬時節養護身體有哪些要領呢?記者採訪了南京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餘波。防寒保暖,不只是多穿一點提到冬日養生,大家都知道要防寒保暖。但是防寒保暖,可遠遠不止多穿點衣服這麼簡單。防寒保暖,要從足部做起。俗話說「寒從腳入」。餘波主任告訴記者,天為陽、地為陰,人體也分陰陽,人體上部偏陽,下部偏陰。
  • 冬至養生多注意,吃好補夠不大意,健康過好這一年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作為中國農曆和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也被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等,2020年的冬至正是12月21日。還有10天,多災多難的一年便要結束。為了更好的明天,也為了更好的2021年,讓我們來一起養生吧。
  • 冬至養生聊一聊那些不能做的事!冬至就一定要進補嗎?
    >做到多"儲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長壽但是冬季養生的方法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有些人盲目養生女性冬至養生中醫認為:女性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屬性,女屬陰,為涼性。因此,女性如果在冬季不注意保暖很可能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不適症狀。所以,女性更多的需要溫暖的呵護。那麼,冬季女性該如何養生呢?
  • 明日冬至,開始「數九」,食一肉,吃二菜,忌做三事,牢記四個字
    冬至時節,食一肉,吃二菜,忌做三事,牢記四個字冬至時節,氣溫達到一年最低。此時人體最為脆弱,有「冬至前後,閻王收人」之說。冬至,是傳統意義上養生的重要節點,此時,一定要養護身體。冬至,牢記「四個字」第一字:熱冬至過後,越來越寒冷。此時,要注意防寒,謹記以「熱」驅寒。
  • 二十四節氣丨冬至到,慢病患者也可適當禦寒鍛鍊
    資料圖片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北京海澱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穎表示,冬至意味著最冷時節的到來,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等慢性病患者可能會加重病情,中風患者也會增多。冬至前後,調護陽氣為養生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對慢性疾病患者及年老體弱者來說,及時添衣,注意防寒保暖;適當進補、合理安排起居,可以減少外邪侵襲。
  • 冬至傳統飲食及養生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是「年時八節」之一,衢州地方還有「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的俗語。
  • 冬至到,如何守護陽氣,來年無病痛?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通訊員 楊建英 陳壯忠今日冬至!俗話說「學會過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人體吸收功能強盛、合成代謝旺盛,此時注意溫補飲食、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等,可以很好地涵養陽氣、培補精氣,更好地迎接來年的「春生、夏長、秋收」,從而提高抗癌防癌能力。
  • 冬至養生知識點你get到了嗎?
    冬至也是一個特別適宜養生冬補的節氣,民間有諺語: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那麼冬至養生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冬至養生那些事~起居宜忌冬至是最冷的季節,患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等慢性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發「中風」者增多。
  • 今日冬至|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冬至如何養生柴麗宏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1 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應恰當選擇既美味又補益身體的食物。2 三九「補冬」小心上火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橙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3 一把堅果 溫腎助陽冬至時節,陰氣最盛,陽氣初生。
  • 冬至時節養生,你需要富萊欣蛋白粉
    本網12月17日訊 冬至,也意味著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那麼,冬至養生,和平常時候有何不同呢?俗話說「冬練三九」,所謂的數九嚴寒,也就是冬至前後開始的。在我看來,也就是三個方面要做好,它們就是:穿、動、吃。1、穿——保暖防寒,該穿就穿寒冬臘月,外界氣溫很低,身體的熱量主要就從裸露的頭、手等處散發。中醫認為,這就是一種傷陽的行為。現在很多人喜歡講究風度,穿得太多,身材顯得臃腫。於是各種「反季節」穿衣法絡繹不絕。因此,該穿就穿,做好保暖防寒,是冬季應有的穿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