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90後的車友們有沒有這樣的記憶:高中或者初中的時候,每次放學,學校門口都會有一群五顏六色的非主流小青年,家境不錯的還會買一臺吉利美人豹,靠在發動機蓋上自己仿佛就是流星花園男主,引得不明就裡的女生們陣陣矚目。
十年前,年輕人都喜歡跑車,哪怕只有外形,為什麼,因為狂拽酷炫,操控、動力、底盤、內飾、科技、舒適,那是什麼?不重要,只要這是一個雙門造型的跑車就夠了。
為什麼會造成當時的局面呢,歸根結底,無外乎就是——認知的增長沒有跟上財富的增長。時代的發展讓越來越多家庭走向小康,膨脹的收入水平激發了人們的消費欲望,曾經的消費者買東西只為兩點:1、貴,2、好看。何為性價比,不需要的。
隨著財富增長速度的放緩,知識和見識的增加,人們開始意識到:選車的時候,外表不是一切。消費者開始走向更加理性的消費目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自主品牌推出的第一款車型,SUV佔據了很大的比例的原因,自主品牌發力較晚,當時消費者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消費觀念,開始注重實用、性價比和用車場景。
視線再次回到當代年輕人,年輕人漸漸成為了汽車市場的消費主力,購買能力從幾萬塊的五菱宏光MINI,上至百萬級超跑,現代年輕人選車開始通過多維度去思考,而不單單是外形,他們開始思考購車目的,經濟性、操控性、舒適性、科技配置、外觀、動力,在自己能夠接受的預算內,選擇和自己喜好最貼近的車型,當下各大車企產品線五花八門,總有一款適合你的需求和目的。要面子,BBA現在最低已經壓縮到了十幾萬級別,要性價比,自主品牌同級別吊打合資品牌,要駕駛樂趣和改裝潛力,領克、思域的大名聽說過嗎?不差錢就想圖個舒適,那選擇性就更豐富了。想要撩妹,也不一定非要跑車了,而且女生們也不再是只認識BBA的年代了。
所以,這一切都是市場需求所決定的,廉價跑車只是徒有其表,恰巧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