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樾為阻止清廷立憲,刺殺出國考察五大臣,結果被衛兵識破而犧牲

2020-12-22 古人傳

在辛亥革命早期的反清運動中,暗殺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鬥爭方式,很多支持暗殺的愛國志士都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喚醒麻木的民眾,鼓舞民心,因為暗殺有殺一儆百的威懾作用,並且有可能將清政府趕出關外,即使暗殺者自己犧牲,也絲毫不會影響與其志同道合革命者的鬥志,反而會激勵他們前赴後繼地區推動革命的進程。

經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人們看到了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的巨大變化,認為要想改變清政府落後的局面,也需要立憲。於是在很多官員和立憲派的推動下,清廷重臣袁世凱、張之洞等人的聯名上書,請求實行立憲,同時要派遣官員出國考察別國的憲政。

五大臣在伯明罕

1905年7月,清廷下令確定了出國考察的「五大臣」,分別是37歲的鎮國公載澤、44歲的商部右丞紹英,44歲的閩浙總督瑞方,50歲的巡警部尚書徐世昌,52歲的戶部侍郎戴鴻慈。

考察憲政這件事本身對於搖搖欲墜的清政府而言,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若能成功,或許也能向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那樣迅速強大起來。但對於那些立志「救亡圖存」的革命人來說,這只不過是清政府為了挽救自己形象而做的徒勞之功,想要實現真正的民主自由,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新世界這一條路。

生於光緒四年(1878年)的安徽桐城人吳樾,是主張暗殺的代表人之一,他在保定高等學堂上學期間,接觸到了金慰農等革命青年,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刊,隨後在楊篤生的幫助下,加入了北方暗殺團,他認為:暗殺如戰兵,復仇如援兵,二者相互配合,革命方可成功。

吳樾

1904年欽差大臣鐵良南下,借巡查巡查各省軍事財政之由,大肆斂財,激起民憤,於是王漢、胡瑛等革命黨人趁鐵良乘火車到達彰德站時,對其實行了暗殺,但由於王漢幾次開槍都沒有打中目標,最終刺殺失敗。

吳樾一直以來也將鐵良作為暗殺對象,但鐵良經過遇刺一事後,回到北京深居簡出,戒備十分森嚴,吳樾無從下手,當他聽到「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這個消息後,認為「預備立憲」只是清政府的一場騙局,於是將刺殺對象改為了「五大臣」。

1905年9月24日上午,北京正陽門火車站,鑼鼓喧天,彩旗招展,軍界、商界、政界的主要任務齊齊到場,各學堂的學生們統一服裝,列隊歡迎,巡警、消防也嚴陣以待,甚至還有幾名駐京的外國公使,大家聚集於此歡送「五大臣」代表團出使歐美,考察憲政。

清末正陽門火車站

此時吳樾懷揣自製炸彈,也來到了現場,他原本是歡迎隊伍中的學生,穿著統一的學生裝,上不了火車,於是情急之下買了一套清隸僕役的衣服,喬裝之後趁混亂之時,混上了五大臣出使的專列火車第四車廂。專列一共五節車廂,正中間的第三節車廂是五大臣的花車。

吳樾想再次趁亂從第四車廂混入第三車廂時,被衛兵攔下,吳樾的南方口音引起了衛兵們的懷疑,緊接著又過來幾名衛兵,吳樾見此情形,試圖衝進三車廂,引爆身上的炸彈與五大臣同歸於盡,但剛到三四車廂的連接處,火車突然啟動,車身巨大的震動突然出發了炸彈的撞針,車廂頂頓時開了花,

吳樾被炸得血肉橫飛,當場身亡,而五大臣中,除了紹英受傷重些外,其餘四人皆無大礙,周邊有10多人受傷,2人死亡。

官兵們發現刺客死亡後已經滿臉是血,無法辨認,於是將其陳屍數日,仍無人認領,最終將其拍成照片,發至各省進行排查後才確認,此人是直隸高等學堂的學生吳樾。

吳樾犧牲後遺體被拍照

吳樾一直認為建立新政府比立憲更為重要,因此對於立憲十分敵視,這一點在兩年後刺殺恩銘的徐錫麟那裡得到了共鳴,徐錫麟在供詞中說:「滿人虐我漢族將近300年矣,觀其表面立憲,不過牢籠天下人心,實行中央集權,膨脹專制力量。」

吳樾襲擊案後,社會輿論普遍譴責吳樾,贊同立憲。令暗殺團的革命黨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試圖阻止政改的這顆炸彈,卻意外地讓百姓們又站到清政府一邊,罕見地出現了全民支持憲政的和諧局面……

但在吳樾的影響下,隨後幾年又出現了多起暗殺事件:1906年,兩江總督瑞方、廣東水師提督李準遇刺,1907年,安徽巡撫恩銘遇刺,1908年協統餘大鴻遇刺,1910年汪兆銘刺殺攝政王等,正是這些暗殺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辛亥革命的早日到來。

相關焦點

  • 羨慕日本,卻又掩耳盜鈴,為什麼說清朝的滅亡就亡在預備立憲上?
    三、變法總是有目的的,那麼慈禧太后組織的晚清預備立憲,其目的是什麼?有了立憲的想法,又有日本這麼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面擺著,就算是依葫蘆畫瓢,也能弄出個不三不四的憲政出來。事實上,大清就是這樣做的,於是慈禧太后也效法日本,派遣了載澤、端方等五位大臣出洋考察,去學習歐洲的「憲政」經驗。
  • 《戊戌變法》幕後推手,那個為變法犧牲的第七君子誰又知?
    在英國人的不斷恐嚇之下,軟弱的清政府不得不順著英國人的意思行事,最終對案件的處理結果是這樣的:在昆明歸化寺,湖廣總督李瀚章等清廷官員,與英國官審團代表格維納等人一起上演了一出殘殺我國邊民的審判醜劇。而這一事件,到這裡還沒有完。
  • 權力的遊戲——清廷高層政治鬥爭視角下的總理衙門
    首先,鹹豐、肅順等人一貫輕視洋務,認為洋務不過就是和列強通商而已,新設部院自然應該和之前設立的五口通商大臣一樣,專管通商即可。其次,鹹豐識破了奕訢背後的小算盤。加上「通商」二字,可以嚴格限制總理衙門的權力,將其職權限制為辦事部門,而非決策機構。
  • 盛宣懷:清王朝的最後催命人,他的兩記悶棍使清廷走上不歸路!
    慈禧連發三道加急詔書,令袁世凱派孫金彪部速赴天津阻止八國聯軍入京。袁世凱口口聲聲說將〝日夜兼程〞,但短短二百公裡路卻走了近半個月。直到聯軍攻下北京。這不擺明是耍慈禧麼?慈禧對此也心肚自明,但無可奈何,嗣後還加封袁世凱為直隸總督,蓋因為袁世凱和洋人好。這是打掉門牙向肚裡吞。
  • 民國的武術家,中華第一保鏢,救過孫中山很多次,刺殺過慈禧、袁世凱
    刺殺過慈禧太后、袁世凱以及清延貪官汙吏,救過大刀王五,當過青紅兩幫「雙龍頭」,連上海三大亨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以及戴笠等人都是其門生。 隨後徐矮師收起為徒,教杜負重踩樁成圓形走,練自然門的內圈法。以後,腿上的沙袋逐漸加重,注意手、眼、步法,兼練踢、他要求杜心五做到意、氣、內功、外功,渾然—體。
  • 清廷朝野反思甲午戰爭結論南轅北轍
    這一派在廟堂佔上風,於是有了王公大臣撐腰的義和團運動。作者:葉曙明,廣東作家,近代史研究者。歷史上每一場大的戰爭,都會引起社會變革。如果不是推動社會往前走,就是拉著它往後退。自鴉片戰爭以來,「往前走」與「往後退」的兩股力量,在中國膠著爭持。
  • 侯宜傑:論述立憲運動的進步作用
    他們根據資產階級政治思想家盧梭等人的理論強調指出:專制國家與立憲國家決然不同,前者為「君主私有之國家」,後者為「君主與人民公共之國家」[327];「專制家天下,立憲公天下」[328];專制國純為人治,立憲國崇尚法治。「國家由民約而成立」,「君主為客體,人民為主體」[329]。
  • 19世紀80年代英國報刊報導了日本逐漸開啟立憲的進程
    在19世紀80年代英國報刊的報導中,日本逐漸開啟立憲的進程。英國約克郡的報紙指出日本政府做出了立憲的決定:「根據報刊聯合會的消息,周四,日本天皇已經決定,解散他統治區內擁有絕對權力的政府,在未來尋求由一個憲政體系下的政府來領導這個國家。
  •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身居高位,身邊護衛重重,安重根為何能刺殺成功
    但即使如此,這樁刺殺事件仍然有著諸多巧合環節,諸多偶然性湊到一起才最終通向「刺殺成功」的結局。目標:「日本俾斯麥」截止被刺的那一年,伊藤博文在日本政壇已經走到很高的位置。他不但是日本的第一任首相(內閣總理大臣),還曾經歷任五、七、十共計四任首相,當過樞密院議長和貴族院院長,還頂著「明治九元老之一」、「明治憲法之父」、「日本俾斯麥」等等一堆頭銜。
  • 此人被刺殺重傷,臨死前大喊:我死大清必亡,十天後清朝亡國
    但是清朝的生死存亡,除了各國列強之外,還有國內的革命黨人,而且不少清廷的大臣,和革命黨人串連一起,想要推翻清政府,袁世凱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為當時清政府的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想的並不是怎麼挽救清政府,而是怎麼讓溥儀退位,雖然許多保皇黨對袁世凱恨之入骨,但是奈何袁世凱手中握有重兵,所以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 《憤怒的黃牛》廣東湛江開機 吳樾化身孤膽英雄為愛而戰
    12月1日,由著名電影演員吳樾監製,吳靜擔任總製片人的犯罪動作電影《憤怒的黃牛》在廣東湛江正式開機。該片由郭玉龍導演,王子東擔任製片人,吳樾、董璇、崔志佳領銜主演,古斌、楊迪、王崗崗、王山水、肖琬婷主演,梁超友情出演,嶽暘特別出演。
  • 吳樾為《醉拳2》成龍配音,不戴麥不看稿,博得滿堂喝彩
    四個嘉賓分別是柯藍,吳樾,王祖藍,竇驍。這四人第一份工作都不是演員,是後來才拍戲的,所以算得上「跨界」了。雖然是跨界配音,但是他們的實力都非常強,第一個上場的吳樾,就讓大家驚豔了一把。大家都知道,吳樾是著名的武術演員,有真功夫的那種。用他自己調侃的話就是,和吳京,趙文卓,張晉這幾人並稱「武術界F4」。他出演過《西遊記》和《精武英雄陳真》等多部經典作品。而他這次配音的也都是硬漢角色。
  • 晚清末年京津老照片:頭戴抹額的誥命夫人,威武清俊的朝廷大臣!
    圖為一組拍攝於晚清末年時期的京津百姓生活老照片,彼時的清廷正處於庚子事變之後,本組老照片非常詳細的記錄了晚清時期北京和天津一帶的百姓生活狀態及和社會面貌。
  • 甄子丹請她做女主角,吳樾為她點讚,李宛妲將是功夫電影接班人?
    甄子丹在給影戲做鼓吹時顯露本人將不會再演工夫片,很多觀眾為工夫影戲的來日感應憂愁,但是《葉問4》上映往後,宛若工夫影戲又看到了新的有望,16歲的女演員李宛妲在影戲中闡揚得非常雋拔,甄子丹請李宛妲來做女主角,吳樾為她點讚,16歲的李宛妲將是工夫影戲接棒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