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網上跟線下真的是不一樣,我在線下經常碰到一天練兩三個小時的人。
怎麼到了網上大家都這麼自覺,每天都是高質量的90分鐘健身呢?
魯豫說,我不信。
但小編說,我信了。我相信你可以嚴防死守90分鐘,但是跟那些練兩三小時的人,效果會差很多嗎?
90分鐘以內你就高質量了?你不就是搞了一個縮短組間休息而已嘛。
這個方式,其實還是提高了健身容量,但是你忘了,自然健身最重要的不是容量,而是重量。
現在的年輕人,健身容量太大了
(容量(kg)=重量(kg)*次數*組數,但一般我們稱「組數」。)
你有沒有聽過,胸肌訓練30組、練背60組、練腿4小時。
沒聽過?你們都不看短視頻的嗎。
不看短視頻,其實也可以知道的,你只要混到力量區那些人中間去,混到這個圈子裡面,這種人多的是。
我去年剛健身的時候就是深受這種影響,裡面教練光一個深蹲蹲了一個小時。
出來之後還跟一個女教練炫耀,結果這女人更猛:
「一個小時算個P啊!」
打那以後我跟那個女人沒有搭過訕,我不配!
這是線下的情況,我們來說說網上的情況。
一個人說一個小時的高質量健身,比你三四個小時的低質量健身,效果要好很多。
所以我就問他,怎麼樣算高質量?
「組間休息控制在40秒,一個小時之內練30組,每組力竭,就是高質量。」
這。。。
哦,我想了半天,原來別人是延長時間提高了健身容量,你是壓縮密度提高了健身容量。
這就是目前的健身年輕人,採用的提高健身質量的方式。
要麼延長時間,要麼壓縮密度,反正就是懟容量。容量越高質量就越好,現在的很多人就是這樣理解的。
自然健身追求「漸進超負荷」
漸進超負荷當你始終用一個相同的重量進行肌肉訓練,那麼肌肉會逐漸增粗,直到滿足了這個重量。
那麼繼續練下去,你的肌肉纖維就不會撕裂了,也沒有增長欲望了,所以要加重量。
增肌容量,只是讓肌肉更疲勞而已,並不能增加肌肉張力,完成肌肉撕裂。
所以漸進超負荷,比你增加容量更簡單。
大白話翻譯就是說啊,你要是健身想肌肉練大的話,懟多少組、組間休息多少秒,其實用處都不大。
最佳的方式就是懟重量,重量越大,那麼肌肉就越大。
肌肉不存在瓶頸,只有重量才存在瓶頸,感覺肌肉很長時間都不漲,懟重量就完事了。
有些話,我真的沒有說過
有些人很認同「漸進超負荷」,因為他聽不懂。
但是他不認同「重量說了算」,因為他聽懂了。
聽懂了之後就會過分解讀這句話,然後直接攻擊這個「重量說了算」的小編。
我沒說過你可以動作不標準動作肯定要標準啊,我就是靠教動作標準掙錢的,我能不在乎這個?
你加重量的前提,肯定是要動作標準啊。
但我想說的是,你以為的動作標準,有幾個是必需的呢。
我沒說過你只需要練一組任何一個重量,肯定要重複疲勞一下嘛,你練一組的話,肌肉耐受力不達標,重量其實是加不上去的。
所以一般來說,大肌群訓練容量就要在15組左右,小肌群也得七八組。
想像一下,只練一組,我敢說你敢這麼練嗎?
忽略肌肉沒發力,這個我說過「為了增加重量,難道可以不去感受肌肉發力、不去體會肌肉泵感?」
哎,這個我說過。
臥推80公斤能感覺到胸肌發力,但100公斤感受不到,要不要退回去。
別啊,堅持幾天之後,你把這個重量熟悉了,你肯定就能感受胸肌發力了。
引體向上加了一塊10公斤的片,感覺不到背部肌肉發力了,把槓鈴片扔掉?
別啊,堅持幾天,小臂適應了這種酸脹,背部肌肉自然可以感覺到發力。
從效果來看,健身確實是重量說了算。但在執行的時候,不要過分解讀「重量說了算」,要理智加重量。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