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開始在街頭健身了,利用身體重量和特定場地,來提升力量、耐力、柔韌性、協調性。
到近代,街頭健身又吸納了一些表演性的動作,形式比較風騷,吸引了不少健身愛好者的目光。
如果說街頭健身與健身房健身有什麼不同,主要有兩方面。
1、理念不同
街頭健身雖然不是完全不使用器械,但它的理念是利用身邊現有的東西鍛鍊。
沒有單槓不算什麼,路邊的路燈、樹枝、臺階都可以成為工具。
健身房則為大家提供各種類別的器械,有氧無氧有分區,重量容易調整,總體特點是適宜多種人群,更能保護訓練者安全。
如果一個街健的人和健身房出來的人站在一起,身材還是有差別的。最明顯的特點是街健的人雖然肌肉並不弱,但體脂相對高一點,
肌肉外觀沒那麼漂亮。健身房中的人比較
注重肌肉分離度,大神們大多是倒三角身材,斜方肌和三角肌比較突出,腹肌清晰。這就跟訓練有關,健身房中是針對每塊肌肉進行訓練,比如手臂、肩、胸、背。街健則是訓練不同類型的動作,比如上拉類、上推類、下蹲類、核心類,注重整體實力的提升。印象中街頭健身可能是這樣的,各種順風旗、倒立撐、反動力動作。
一般大家不熱身都是覺得沒必要,還要額外花時間,懶得去熱身。但熱身不僅對訓練有幫助,也能降低受傷的風險,特別是在冬天。學習街健必須重視熱身,像慢跑等方式沒什麼針對性,要用下面動作把肩、肘、手腕等關節和肩胛骨周圍的肌肉活動開。前後擺臂——放鬆下背部的背闊肌,為引體向上等動作做好準備。比較少見,兩隻手臂向不同方向旋轉,但很能活動肩關節和肘關節。這是練習所有上拉類動作通用的熱身方式,預熱上半身肌肉和關節。本身是一個改變了角度的引體向上。如果身邊正好有長凳或類似地方,可以利用上,手腕處於中立位,壓力更小。俯臥起身,鍛鍊下背部的肌肉,動作有點像瑜伽的眼鏡蛇式,對久坐、背部肌肉弱化的人很有幫助。學習街健,不僅是學習動作,關鍵是學習一種理念,
用最簡單的方式鍛鍊身體,身邊有什麼就用什麼。
後臺回復離心訓練,看「通過離心訓練,把引體向上從1個提升到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