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樹下木明爺講朝鮮戰場故事

2020-12-21 中華民間文藝

村邊長著一棵老槐樹,碩大的樹冠枝繁葉茂,像巨傘穩穩地撐在那裡,經受寒暑和風雨的洗禮。村裡老人講,他們小時候,百歲樹齡的老槐樹枝兒已有臉盆粗了,是村裡的「脈樹」了。村人迷信,孩子病了就認老槐樹做幹爺爺,再給孩子取些帶「槐」字的名字,女孩叫槐花、槐玲,男孩叫槐林、山槐等。孩子一天天長大身體好起來,女孩子出落得亭亭玉立,漂亮標緻;男孩子一個個虎背熊腰,健壯如牛,人們對老槐樹肅然起敬。逢年過節,老太太們在老槐樹下燃香醮表,磕頭作揖,念念有詞,祈禱一番。我愛老槐樹,她的身邊灑滿了我少年時的喜怒哀樂和我的夢我的歌,還有抖落的多少動人的傳說。

初夏,槐花盛開,花香四溢。蜜蜂嗡嗡叫著匆匆採蜜,鳥兒們聚集在樹上忙碌地做窩、孵卵。樹下是孩子們的樂園,下午放學,大家不約而同地奔向樹蔭下做遊戲,或交流當天聽來的故事。蜂聲、鳥聲和孩子的歡笑聲匯成了歡快的交響樂。

盛夏,老槐樹下自然成了人們納涼閒聊的好地方。女人們竊竊私語,是些兒女情長的私話;男人們或躺在那裡閉目養神,或成對兒下棋納方;孩子們像蝴蝶一樣飛來竄去更熱鬧了。記得我們稍大些的孩子最幸福的事就是聽木明爺爺講故事了。木明爺爺年輕時家裡窮,1947年的冬天,他去城裡給父親買藥,半路被幾個國民黨兵拉去當了兵。春節前第一次打仗,成了解放軍的俘虜。他覺得解放軍對人好,就留下當了解放軍戰士。

1951年,部隊開赴朝鮮戰場,在一次激戰中,木明爺失去了左腿,就復員回家。國家每月給些生活費,弟弟一家照顧木明爺的起居。起初,木明爺拄著雙拐,後來國家給他裝了假肢,能走路了,要給生產隊餵牛,就當上了牛倌。每到閒暇,木明爺拖著咯吱咯吱作響的假肢來到老槐樹下,笑哈哈地和人打了招呼,坐下來給我們講戰鬥故事。我們幼小的心靈裡,非常讚賞他當了解放軍,佩服他英勇負傷,打心裡把他敬為英雄。只是木明爺從不提負傷的事,我們怎麼問他都不說,總有些遺憾。

一天,我們幾個夥伴在老槐樹下寫作業,木明爺一瘸一拐地走來,那特殊的咯吱聲伴著笑聲:「喲,都忙著吶!」一個同伴噘著嘴賭氣似的說:「不講你負傷的事,我們就不理你了。」「噢,那我今天可要講了。」一聽木明爺這句話,我們撂下作業,齊唰唰地圍過去。木明爺卻顯得非常嚴肅,輕輕搖了搖頭說:「那是1952年春天,我們打了一天一夜的仗,到第二天早晨,陣地上剩下了5個戰友。撫摸戰友的屍體,5個人流著淚,誰也哭不出聲來。這時,一大批美國兵湧上來,我們來不及開槍,只聽戰友喊了聲『我們都完蛋吧』。我抱著一個美國兵順著身後的山崖滾了下去,腦袋嗡嗡響了幾聲,眼前一片紅亮,接著漆黑一片,什麼感覺都消失了。不知過了多久醒來了,渾身動彈不了,努力回想發生的一切,什麼都想不起來,慢慢轉了一下頭,發現緊挨著我躺著一個美國兵,似乎還沒有醒來。我想喊,嗓子象冒煙一樣喊不出一點聲音。過了一會兒,美國兵也醒了,我也清醒了許多。

美國兵看著我吃力地笑了一下,艱難地朝我豎了一下大拇指,我憤怒地盯了他一眼,轉過頭不理他。心裡那個恨啊,真想撲上去掐死他,可是身子怎麼也動不了。突然聽美國兵悉悉嗦嗦有些動靜,看著美國兵手裡捏著幾顆水果糖費力地遞給我,不知什麼原因,我竟伸手接住了。「你怎麼能要美國佬的東西呢?」我聽了顯得很氣憤。木明爺停住話頭,臉上掛著兩行淚花。「後來呢?」幾個夥伴急著問。「後來,我被送進了戰地醫院。」木明爺擦了把淚水繼續說:「我的左腿摔斷的時間太長,只好鋸掉了,總算保住了這條命。」木明爺顯得很沉重。「你把糖吃了嗎?」「唉,腿斷了,走不了路,打不了仗,我成天哭。有位女護士對我很好,一有空就來勸我,安慰我。慢慢地,我心裡平靜了,想通了。

有一天,我拿出那幾顆水果糖,給了那位護士,她高興地接住了,一看上面的字,立即警覺地問我糖是哪來的,我說是和我一起滾下崖的美國兵給的,護士氣憤地把糖扔進了垃圾桶,罵了我一聲『混蛋』。我感到非常委屈,想辯解,不知怎麼說,坐在床上哭了起來。這時,進來兩位首長,聽了我的事,一位首長摸了摸我的頭,和藹認真地說:『小同志,你沒有錯。戰爭是殘酷的,人性是偉大的。』我也不懂得什麼意思,但這兩句話我至今記著。」結果知道了,我們幾個夥伴嘀咕了一陣,誰也不懂首長那句話的意思,都覺得女護士做得對。從此,我們再也不纏木明爺講故事了。

後來我上了大學,慢慢也懂世事了。一次,無意間讀了蘇聯作家的短篇小說《第四十一個》,蘇聯女紅軍戰士在押解德國兵回駐地途中,突遇風浪,船毀人亡,只剩下女紅軍戰士和德軍少尉。倆人漂流在一個荒島上,為了生存,共同努力,並產生了戀情。後來他們得救了,德國少尉趁機逃脫,女紅軍戰士憤怒舉槍,德軍少尉終於成了死於她槍口下的第四十一個入侵者。故事曲折動人,使我對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突然覺得木明爺是多麼有情有義的人,還有那位給他糖果的美國兵,在生命攸關的時刻,豎起大拇指誇讚自己的敵人,這實際是對生命的禮讚。我為當年對水明爺忿忿不平地質問而羞愧。「戰爭是殘酷的,人性是偉大的。」那位部隊首長的話,我現在總算理解了。

今年春天回到家鄉,鄉親們說木明爺去年冬天去世了。彌留時,木明爺看著滿屋子的人,清楚地說:「我抱著跳崖的美國人在等我。」這也許是木明爺惦記了一生的人和事。可以想像,在抱敵人跳崖的那一瞬間,木明爺心裡充滿著仇恨;美國兵由衷地向他豎起大拇指,給他糖果後,木明爺思想肯定有了變化。

一陣花香撲鼻而來,循風信步,不覺來到老槐樹下。發現樹幹更粗壯了,綠色的嫩芽晶瑩剔透。古樹依舊,兒時的嬉鬧歡樂仿佛昨日,只是再沒有木明爺講故事了。凝望著曾經朝夕相處的老槐樹,忘不了用槐花和白雲編織的思念,眼睛有些溼潤了。

作者簡介:楊文軍,畢業於漢中師範學院中文系,曾任高中語文教師,後調入人民銀行工作。喜歡閱讀和寫作,有多篇專業文章在省級內刊上發表。散文曾發表於《西部金融》及《南方周末》。本文來自《洋縣作家協會》公眾號。

審核:故園之雪 編輯:李 東

相關焦點

  • 朝鮮戰役,美國三番兩次想把戰場推進到中國,為啥最後放棄?
    朝鮮戰役,美國兩次三番想把戰場推進到中國,為啥最後放棄?韓戰結束後,美國司令長官克拉克將軍在停戰談判時說過這樣一句話:"韓戰不過是一場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但是虞國國王沒有聽取建議,最後被滅了虞國的晉國反過來滅了,這就是著名的唇亡齒寒的故事。我國邊疆幅員遼闊,許多國家和我們都有著唇亡齒寒的關係,朝鮮就是一個韓戰或許現在說起來很多人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 朝鮮戰場獨特的「炒麵」,將士們唯一的口糧,一口雪一口「炒麵」
    現在如果說起「炒麵」,大家的印象裡面一定是冒著熱氣,香噴噴的炒麵條,但是這件事情發生在朝鮮戰場的時候,就不是一回事了。今天就為大家說一下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們的唯一口糧,「炒麵」李聚奎將軍志願軍司令部人們為了這件事情也是頭疼不已,當時的朝鮮戰場的後勤供應一直是由東北軍區負責,當時的東北軍區後勤部長李聚奎將想到了一個辦法,既能讓戰士們吃上飯,而且還方便單兵攜帶
  • 楊勇來到朝鮮戰場,盯著作戰地圖,想到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大家都知道,朝鮮戰場一共經歷了五次大的戰役,在第五次戰役後,其實朝鮮戰場已經進入了後期,當時志願軍得到的命令就是零敲碎打,一點點的殲滅敵人,積少成多的戰術。就在這時我們的楊勇將軍奉命來到朝鮮戰場,他的性格就是你敢來,我就敢打,管你是什麼部隊,解放戰爭中楊勇將軍作為二野的虎將,率領部隊南徵北戰,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
  • 《李屍朝鮮》有望拍到10季,編劇稱「還有很多故事要講!」
    該劇的情設定在16世紀末日本入侵朝鮮數年後的朝鮮王朝,世子李蒼想見臥病在床十多天的父王,卻一直被宮人阻撓,直覺宮中有不可告人秘密。為追尋真相,李蒼微服暗訪醫治其父王的醫員,卻發現一場恐怖瘟疫正全國擴散,染疫的人會死而復活、變成非常嗜血及人肉的喪屍,使得整個朝鮮正陷入一場滅亡危機。
  • 朝鮮戰場上空的利劍:米格-15戰鬥機,曾令美軍聞風喪膽!
    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米格-15驚恐的美軍趕忙調來最新的F-86噴氣式戰鬥機來應對,從此朝鮮戰場上空不再是美軍的「獨角戲」,數百架飛機的大廝殺時常上演。韓戰爆發後,在我國的爭取和戰局的逼迫下,蘇聯開始為朝鮮戰場提供米格-15殲擊機。隨著米格-15的登場和F-86 「佩刀」的加入,為期兩年半的朝鮮空戰拉開了帷幕。蘇軍防空軍部隊先後有12個師7萬多人使用米格-15到朝鮮輪戰。然而,出於政治考慮,蘇軍在1953年以前都對此嚴格保密。
  • 朝鮮戰場,麥克阿瑟的士兵果真戰鬥意志薄弱?這樣的說法非常可恥
    在朝鮮戰場上,我們的戰士不是在面對一群只是憑藉著精良武器耀武揚威的「少爺兵」,而是剛剛經歷過二戰,包括太平洋戰爭洗禮的巔峰美軍。他們武器裝備更加精良,戰鬥意志同樣堅定,是一個全方面都非常強大的對手。太平洋戰場,最好的證明「神風特攻隊」,一支秉承著「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日本自殺式襲擊飛行編隊。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太平洋戰爭中,最早用飛機撞擊軍艦的卻是美國人。
  • 「沒良心炮」朝鮮戰場立下奇功,震得敵人七竅流血而亡
    朝鮮戰場進行到第五次戰役之時,志願軍後勤補給線距離過長,產生了很多問題,不得已進行了回撤。擔任斷後任務的是志願軍的六十三軍一部,他們和美韓聯軍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其中志願軍的一個團被美韓不斷襲擾,難以擺脫。團長朱彪決定必須反擊地方,震懾尾隨敵軍擺脫追擊。
  • 親歷者述:我在朝鮮戰場上審訊美英戰俘
    1950年10月25日,是令莫若健終生銘記的一天——他所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跨過了鴨綠江,來到朝鮮加入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行列中。當時20歲的莫若健剛從中學畢業,經在軍校短期培訓後擔任50軍149師445團2營4連文化教員。酷愛英語的莫若健此時還想不到,自己的這點小愛好在朝鮮戰場上竟然派上了大用場。
  • 朝鮮大盜流亡海外,成琉球國王?韓國《洪吉童傳》講了什麼故事?
    對於我們東方國家來說,我們的俠客故事有著獨有的魅力,而除了中國小說之外,咱們的領邦也有不少新奇的俠客故事,有些其想像力之豐富令人難以想像,比如朝鮮民族著名的「洪吉童傳說」。動畫裡的洪吉童故事洪吉童,這個名字中國人可能沒聽說過,但是在韓國絕對是家喻戶曉,這個傳說最令人驚奇的是結局。
  • 從大閱兵到YouTube:社交媒體時代,朝鮮這樣講「朝鮮故事」
    隨著社交媒體時代的到來,一向被外界視為神秘國度的朝鮮,正在加大海外社交媒體的宣傳力度,這段視頻正是這一舉動的縮影。朝鮮外宣新面孔這位名為恩雅(Un A,音譯,下同)的年輕女子是朝鮮外宣的新面孔。朝鮮正試圖創造一個更加溫和、現代的形象。
  • 炒麵在朝鮮戰場,提高了志願軍戰力,洪學智:長期食用會影響健康
    誰都知道,朝鮮戰場是艱苦些。但他們是怎樣的呢?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裡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裡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麼能不覺得!咱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裡。」他把小勺兒乾脆放下,興奮地說:「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
  • 麥克阿瑟,一生戎馬,折戟朝鮮戰場,晚年承認中國是強大對手
    韓戰爆發後,面對北朝鮮的強大攻勢,南朝鮮軍迅速潰敗,直到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一舉扭轉了南朝鮮敗局。從軍事角度看,仁川登陸的確是一場成功的登陸戰。圖|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八天後,在朝鮮戰場被志願軍打的意志消沉的麥克阿瑟,在告別演講中,不得不承認:中國,50年前是完全沒有團結意識,分裂成很多團體互相爭鬥。
  • 朝鮮戰場的第五次戰役獲得了大勝,但彭老總仍後悔沒聽鄧華之言,這...
    於是,在7月份的時候,我國迅速在東北陳兵25.5萬,準備隨時開赴朝鮮戰場。 當時,偉人提出了想要委派粟裕和林總掛帥出國參戰的建議。但林總卻在北京召開的軍政討論會上,明確地表示:「用打亂一個上億人口的國家為代價,去援助一個百萬人口的半島,根本不划算」。因而,他對出兵朝鮮持反對意見。
  • 兩次奔赴朝鮮戰場 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作戰參謀鄧帆於12月19日...
    1949年12月參軍,在12軍文工團工作;1950年4月至9月在12軍軍大五大隊學習;1950年9月至1952年10月在12軍軍大軍務科任參謀,1951年3月首次入朝;1952年10月調入12軍作戰處任作戰參謀,再赴朝鮮戰場,1954年5月回國,9月考入中國人民大學,1958年10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商業廳、鄯善縣商業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計劃委員會財商處工作,1983年9月調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部工作
  • 朝鮮戰場打敗美國王牌中的王牌師,回國時部隊司令員落淚鞠躬
    》01《長津湖戰役,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記錄,迫使美國軍隊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敗退,一舉扭轉了朝鮮大局,成為徹底改變整個朝鮮戰局的重要拐點史密斯講的並非誇大其詞。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也是朝鮮北部最寒冷的地區。而1950年,正好是朝鮮50年間氣溫最低的冬天,零下40度是常態化的氣溫。在這麼惡劣的天氣下作戰,就是裝備精良,衣食供應充足的美軍,凍傷減員也達到了7300人。
  • 朝鮮的歷史書是怎樣解釋人類起源和韓戰的?你大概想不到
    以上都是關於朝鮮歷史書對朝鮮古代史的描寫,當然,還有很多的近代史,今天就不一一列舉了,就說一下關於韓戰的記載吧。朝鮮歷史教科書中關於韓戰的記載主要分為三個大部分進行描寫,第一部分寫的是南朝鮮侵略北朝鮮的戰爭準備,在這一部分,主要描寫了南朝鮮政治生活的法西斯化、武裝挑釁以及對革命力量的鎮壓,第二部分主要講的是具體侵略戰爭是由美軍和李承晚以進攻朝鮮為序幕展開的,美帝為了進攻北方進行了嚴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武裝準備,在1950的6月25日開始對北方的侵略的。
  • 一次性發射16枚炮彈,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感嘆:有它直掀敵人老巢
    韓戰爆發以後,朝鮮在美國以及韓國軍隊的進攻下眼看快戰敗了,於是向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國發起求救訊號,加上那時候美國再三騷擾我國東北地區,我國在經過考慮以後也是選擇了參戰。另一方面蘇聯也表示會為我國提供武器資源上的援助,在這些武器中,喀秋莎火箭炮是表現最突出的大火力武器之一。
  • 喀秋莎首秀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慨嘆:這威力足可以毀天滅地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數年之後,喀秋莎火箭炮又活躍於朝鮮戰場,只不過她的對手換成了比德軍更加強大的美軍。由於喀秋莎火箭炮不同於常規火炮,對於炮手操作要求較高,再加上志願軍戰士此前甚至都未曾見過喀秋莎火箭炮到底長什麼樣子,所以在國內訓練了長達5個月才拉到朝鮮戰場參加實戰。
  • 朝鮮戰場上,這位美國少將被俘,在回國的前一天他如何評價中國?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朝鮮遭遇到了美國的侵略。雖然說當時的中國也剛擺脫戰爭不久,但主張和平的理念使得我們準備對朝鮮施以援手。此時,中國援助朝鮮不僅僅是為了維護朝鮮的國家主權,更是防止美國通過朝鮮來進入中國。在這次抗美援朝戰役中,一位美國少將也被我軍俘虜。那麼,在他的眼中,中國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形象呢?
  • 第三次戰役前,李奇微空降朝鮮戰場,李承晚哭訴:就怕你們跑了
    1950年12月22日晚,李奇微正在美國國內和陸軍的老友們共進晚餐,當酒喝到一半時,陸軍參謀長柯林斯打來電話,說駐朝鮮戰場的沃克中將已經身亡,他命令李奇微要「毫不拖延前去朝鮮接替沃克的職務。」其實,柯林斯和麥克阿瑟早在幾個月前就打算用李奇微代替沃克,他們一直在找機會解除沃克的職務,這次沃克的意外身亡剛好給了他們機會,立刻把李奇微調到朝鮮戰場擔任新的指揮官。1950年12月26日,麥克阿瑟在東京會晤李奇微,兩人互相恭維了一番之後李奇微又馬不停蹄的坐飛機前往南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