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受法香薰陶能開悟----宣化上人開示

2021-02-17 宣化上人

受法香薰陶能開悟

Permeated by the Fragrance of Dharma, We Can Become Enlightened

 

有善根的人,天天在道場裡被香薰陶;

燻久了,就能和法合而為一,豁然大悟。

People who have good roots are in the Way-place every day, being permeated by incense. Over the course of time, they will become one with the Dharma and will experience sudden enlightenment.

 

我們在道場裡天天學法、行法,天天在這裡被香薰陶,久而久之,就能和法合而為一。

 

As we study and practice the Dharma in the Way-place every day, we are being permeated byincense, and eventually we will become one with the Dharma.

 

佛法有五分戒香,所謂: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以這五種香來燻,時間久了,就能開悟。

 

In Buddhism there are the five fold fragrances: the fragrance of precepts, the fragrance of samadhi, the fragrance of wisdom, the fragrance of liberation, and the fragrance of the liberation of knowledge and views. After being permeated by these five kinds of fragrances for a long time, we can become enlightened.

 

剛來的人,覺得格格不入,香是香,我是我,互不相關。但是在這裡常燻,不知不覺中便和香氣成為一體。古人說:

 

New comers cannot accept this idea. They think that incense is just incense, and they are just themselves, and there's no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However, through constant permeation, we become one with the fragrance before we know it. The ancients said,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與不善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Living with good people is like being in a house of orchids;

After a while, one no longer smells the fragrance.

Living with those who are not good is like being in a fish market;

After a while, one no longer smells the stench.

 

為什麼?因為合而為一,成為一體的緣故。

 

This happens because you become one with them.

 

有善根的人,在這裡燻久了,就能豁然大悟,也就是開悟了。開悟有什麼好處呢?開悟了就能把一切理論都明白,不再糊塗了,破了無明,顯出智慧。無明好像黑漆桶一樣,裡邊烏黑一片,什麼也看不見。開悟時,就露出光明,破了黑暗,一切一切都清清楚楚,洞然悉見。

 

People who have good roots can experience sudden awakening (enlightenment) after being permeated for a long enough time here. What advantages are there to being enlightened? They will understand all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and will no longer be muddled. They will shatter ignorance and reveal their wisdom. Being ignorant is like being in a dark cave where one cannot see anything. Enlightenment is the coming of light, which drives out darkness. It's a state in which onesees everything with perfect clarity.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六日開示

A talk given on October 16, 1983

【編按】摘自《宣化上人中英開示錄(七)》,刊載於「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站」。

相關焦點

  • 高僧大德 ‖ 《人生要義》 禪七開示 - 借假修真(宣化上人)
    這首偈頌代表漸悟法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向前修,在未開悟之前,必要按部就班,不能躐等而進,說:「我一坐下來便開悟。」那叫野狐禪,才有古古怪怪的現象。真正用功的人,其心不散亂,如如不動,時刻不忘用功。從前已講過,打坐時舌尖頂上顎,有津液便吞下去,這津液能把身體調和,能治百病,叫做甘露水,能滋養你的法身慧命。
  • 出家不忘忠貞志(一)----宣化上人開示(中英雙語版)
    這個楞嚴大悲法會已經兩天了,我們這個法會的人雖然參加法會,心還是不怎麼樣誠懇,也都是隨喜參加,沒有認真來懺悔,來誦經、禮佛、拜懺,一切都沒有認真。所以看著人這種的氣啊!不是很踴躍、很誠懇的;可是我們這個說法的人,應該說的法,要送到每一個人耳朵裡,流到心裡去,把它記得。說法的聲音一定要宏亮,可是我這一次聲音不太宏亮,因為感冒了,喉嚨也好像總有一口痰在那兒,沒有吐出來。
  • (宣化上人)
    ◎ 宣化上人那麼這個地方,又有得講了。你要是能斷了淫心,你就天天男和女在一起,也沒有問題了!為什麼?沒有淫慾心。沒有淫慾心,也沒有男女相了,也沒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那麼有些個不知道慚愧的人就說:「我就是這樣子!」你說你是這樣子的?那就靠不住囉!那沒有什麼憑據的。你怎麼會知道你是這樣子呢?你若是這樣子,根本就不知道是這樣子;你就不會有「我沒有淫慾心了」這一個見解。沒有就是沒有了,不會各處去賣廣告、登報紙的,不會對人說:「喔,我就是這樣子!」
  • 你不是開悟的人,你不能做這種動作的(宣化上人)
    你不是開悟的人你不能做這種動作的◎ 宣化上人在《維摩經》上,文殊菩薩問維摩居士:「什麼是第一義諦?」你們猜一猜維摩居士說什麼?怎麼樣答覆的?你們現在若有人知道,這真是現在的維摩居士!尤其,好像有的人看《六祖壇經》,《六祖壇經》上有很多的道理,有的時候,他也拿來做口頭禪來講。如果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才可以的,不可以做口頭禪的功夫!我再告訴你們,這很重要的:你不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和人打機鋒!怎麼打機鋒呢?或者豎一指,或者伸個拳,或者做什麼樣子,這都不可以的!為什麼?
  • 宣化上人:佛弟子到底能不能吃三淨肉、五淨肉?
    宣化上人 講述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
  • 有一個特別的咒,能教人不起瞋恨心(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這個脾氣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好像人生種種病,為什麼生的?因為有脾氣。一切事情不順利,為什麼?也因為有脾氣。所以人若能沒有脾氣,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快樂的,都是平安的。可是,人都不注意這一點,以為隨隨便便發脾氣,就對事情有幫助。
  • 宣化上人:我出家之後,專修這個法門
    ◎宣化上人 開示於  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  修行的秘訣,就是要少吃。為什麼?因為少吃少生慾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樂,常樂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就生菩提,生菩提就得解脫;得解脫就能任運自在、生死自在、智慧自在,總之,一切皆自在。這是修行人所必經的途徑,共勉之!
  • 無生法忍的境界(宣化上人)
    無生法忍的境界節選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講述當爾之時,佛就開示阿難和在會的一切大眾。就想要他們都得到無生法忍這種境界。怎麼叫「無生法忍」?前幾天講過「生忍、法忍、無生法忍」,在這個地方,把「無生法忍」再略略講一講。「無生法忍」,就沒有生,也沒有法了。沒有什麼生?沒有法生,也沒有法滅。
  • 宣化上人:從頭髮的軟硬,如何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所以稱為願海,其深不知底,其廣無有邊,他看到眾生從不淨中生,從不淨中死,永在不淨中流轉,因之他發願把眾生由不淨中救拔出來,使令眾生都能得身心清淨。       菩薩憐愍我們愚痴,沒有智慧,盡做些顛倒事。他又發願教化眾生,令我們開智慧,睜開心眼,在佛光普照之下,享受無上法喜。       菩薩又見我們蒙瞶無知,苦樂不分,故開示我們要認識境界,對於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都能處之泰然。
  • 佩戴楞嚴咒的好處及如何佩戴楞嚴咒(宣化上人、妙祥法師、妙印法師開示)
    佩戴楞嚴咒的好處  宣化上人開示:   求長壽的人,便能如願得到長壽,欲求福德果報,速得圓滿的,便能速得圓滿成就,若求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形色端正,亦能一樣如願。  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只要將寫好的神咒,裝於香袋裡,隨身佩戴,或懸在住宅的牆壁上,由於神咒的加被,可以盡其天年,一切毒害都不能加害他。
  • 「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也是令人最不明白的事情(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開示於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也是令人最不明白的事情。為什麼出家一定要受苦呢?那麼,想成為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人,必定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受人所不能受的苦,這樣的鍛鍊,才能成就金剛不壞身;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不愚痴就是修慧,把愚痴去了,就是智慧;破了無明,法性就現出來了,就是反掌之易嘛!煩惱即菩提有煩惱就有煩惱冰——無明;無煩惱就有菩提水——智慧。◎宣化上人一九八三年五月三日開示佛見一切眾生有「生老病死」四大苦,所以才發心出家修行,研究解決這四大苦的方法。我們時常在不知不覺中,就現出煩惱,有時現之於色,有時藏之於心,有時候無明一動,什麼也不知道了;無明一作怪,就糊塗了。所以煩惱是障道的因緣,修道的絆腳石。可是話又說回來,我們也不能沒有煩惱,為什麼?因為煩惱即菩提。
  • 脾氣大的人要注意看!──阿修羅法界【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 宣化上人修羅性暴,有福無權;好勇鬥狠,浮沉業牽。所以阿修羅自己是一個法界,但是又通於其他的三法界,所以在這個四道裡頭,都有阿修羅。總而言之,無論在哪一個道裡邊,他是好鬥爭的,他脾氣非常大,好說了算。說了算,就是他願意做boss(老闆),願意指揮其他的人,不願意受其他的人指揮;願意管著其他的人,不願意受其他人的管,這都是修羅的表現。這修羅,你們沒有看見,我可以告訴你們。
  • 【雙語】你想知道鬼是什麼嗎?----宣化上人開示
    ◎宣化上人 開示A talk given by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佛乃說:「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把人身失掉者,如大地土那麼多。那麼丟了人身,去做什麼呢?當然是去做鬼啦!這還要問嗎?所以,鬼是比人多,就算用計算機也算不過來,除非用「神腦」;神腦,又叫「天腦」。
  • (宣化上人)
    【編注】恭錄自《無辜的小鬼》(宣化上人開示)墮胎、嬰靈答問錄墮胎是殺業,如何才能補救?問:請教上人,現在報章雜誌上面,時常看到「供養嬰靈」,到底嬰靈是需要供養呢?宣化上人:這個不能談到「供養」,因為它不是佛,不是法,不是僧。你要是供養它,那就落邪見。那麼超度還可以,超度不是供養,超度令它離苦得樂。但是這個冤孽若深了,也不容易解開這個結;因為這是奪命的一種債務,就要用奪命來還,所以是很不容易解的。雖然不容易解,你若遇到不貪財的真修行人,還可以有機會超度它們的。
  • 宣化上人:修行若是不注重道德,就是造業
    若能持戒修定,有了智慧,便能毀譽不動心。誰毀謗你,心中也沒有一個不高興;有人讚嘆你,心中也沒有一個歡喜。其實讚嘆或毀謗是世間一種風,所謂「八風吹不動」,何謂八風?就是稱、譏、苦、樂、利、衰、毀、譽。如果被八種風一吹,心就動搖了,那是你的地基沒有打好。什麼叫地基?就是德行。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若有德行,脾氣也沒有了,無明也化了,化成智慧。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培植德行。
  • 這十種惡業,就是受醜陋果報的原因(宣化上人)
    有十種的惡業,使人相貌醜陋◎ 宣化上人人,為什麼有的相貌非常的美麗,有的相貌非常的醜陋;有的身體非常健康,有的就很多的病痛?這是什麼道理呢?(五)對於父母沒有真正的愛敬心;有的人也會有,但是多數沒有。(六)於聖賢善神的地方,不生恭敬。例如修學佛法而證果的阿羅漢,這都叫聖賢。甚至在佛的面前,或是在廟上,都不生恭敬,沒有真正的恭敬心。
  • 宣化上人:犯邪淫罪,如生人間,要得這兩種果報
    所以上人一生倡不邪淫、不淫慾,一直到他老人家圓寂前一年,仍不斷地重呼:  人生於色,死於色,如此而已。  上人說萬佛聖城是很古老的,仍然採男女分校的制度,就是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守規矩,不邪淫、不墮胎、不吃避孕藥。因為這個「色慾」是使這世界變壞的最重要因素。上人說:  男孩子要到二十五歲以後才找對象,女孩子要到二十歲以後才可以找對象。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一切眾生都是佛教徒----宣化上人開示(中英雙語版)
    因為法無定法的緣故,若是專在這些事情上研究,把頭髮累白了,眼睛弄花了,也研究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這樣把大好時光浪費掉了,是很可惜的。 Theravada and Mahayana Buddhists have different dates for the Buddha's birth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