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血液之中有4種脂肪,膽固醇、中性脂肪、游離脂肪酸和磷脂類。膽固醇是我們人體不可或缺的一種營養物質,人體激素的製造、人體細胞膜的構成以及消化脂肪的膽汁都離不開膽固醇來作為原料。
但是膽固醇單獨是無法進入我們人體血液的,必須要與脂蛋白結合才可以進入身體的血液之中,這其實就是脂蛋白膽固醇。臨床上面比較常見的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運載膽固醇進入外周組織細胞的脂蛋白顆粒,如果身體血液之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以及總膽固醇含量比較的偏高,這就屬於「高血脂」。
如果當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高的時候,尤其是氧化後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過多,而其攜帶的膽固醇就會逐漸沉積在血管壁上面,久而久之之後就會引起動脈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則被我們稱為「壞膽固醇」。
那麼既然低密度脂蛋白是「壞膽固醇」,那是不是它的含量越低,對我們的身體就越有益哪?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在我們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的情況之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越低對我們人體的健康則越有利。
但是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低的時候,這也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就是把膽固醇從身體的肝臟運送到我們全身的各處組織,所以如果而其含量過低,膽固醇的運轉就會有所減少,這很有可能就會導致自身機體營養不良或者是慢性的貧血。
而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主要的作用其實就是通過身體的血液循環把膽固醇送往到身體的組織細胞之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主要的作用則恰恰相反,就是把低密度脂蛋白運送回肝臟。
從這一基本的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出:脂蛋白無所謂好壞只是功能上面的差異而已!因此低密度脂蛋白不可能是越低就越好。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太低的低密度脂蛋白必然是會導致我們人體消化脂肪能力的下降,必然會導致我們人體各種激素合成的從而減少影響我們人體的內分泌功能。
其實,膽固醇對健康狀況的影響主要是因人而異:
很多的高血脂患者都是在體檢之中血液檢查的時候發現的,所以很多的人都非常關心膽固醇的指標,那這是不是說化驗單上面沒有出現「箭頭」就可以安然無恙哪?
相關專家指出,在膽固醇指標的識別上面,很多的人都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因為心血管發病風險不同的人,膽固醇控制的目標水平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合適的膽固醇水平也是需要因人而異的。
膽固醇指標有沒有箭頭,僅僅適用於健康人。如果是一個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是高血壓合併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等,就不可以再以化驗單上面有沒有箭頭為準了,應該依據個人的身體狀況而定,將膽固醇水平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 2.6mmol/L)。
但是對於已經確診有冠心病的人群,或者是已經發生過心梗以及中風的患者們來說,膽固醇水平應該降得更低一些(≤ 1.8mmol/L),著也可以說越低越好。這就是為什麼醫生會給膽固醇位於正常範圍之內的心臟病患者開出降脂藥的相關原因。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血脂成分的構成是什麼?
血脂的成分相對比較的複雜,而其四大指標分別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簡單的理解成為「好膽固醇」,因為它是保護性的脂蛋白,可以將身體血管之中的膽固醇運出來送到肝臟給代謝掉,所以它對保護身體的血管壁上面、避免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壞蛋固醇」,它會沉積到血管壁上面形成一個粥樣硬化斑塊,所以需要注意相關的監測。在眾多的因素之中,年齡是最為重要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增長監測應該越來越頻繁。
這裡我們必須要提醒的是:臨床上檢查的低密度脂蛋白高低反應的是濃度,即單位血液之中低密度脂蛋白的體積,而其結果是有一定缺陷的。
實際上導致動脈硬化的根源並不在於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而是在於低密度脂蛋白顆粒被氧化的數量!這才是導致動脈硬化的關鍵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