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清真菜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交替,其中滿清的那位十全老人和他的爺爺對天津的清真菜做出了「極大」貢獻——btw,乾隆皇帝對中國名菜的貢獻大於西逃的慈禧,小於被貶的蘇東坡。
慈禧為天津留下了「素包」
明朝覆滅後,宮中一些穆斯林御廚流入天津,豐富了天津清真菜的菜品。
而隨後康乾安定的100多年間,康熙十下江南、乾隆六下江南都曾多次駐蹕天津,於是民間留下眾多的「美食故事」。比如乾隆賜名「郭八菜」、賜名「官燒目魚」等等,反正一時之間天津廚子家家都能拿出一件黃馬褂……
雖然是玩笑,不過也說明天津清真菜的水平之高。
從史料上可以看到,從鹹豐到光緒年間,天津先後開設了不少清真餐館,有北大關的恩德元,侯家後的恩德厚,東興街的恩元合,紅橋的仁記恆等,他們以爆、炒、溜、燉、燴、獨、燒等烹飪技法擅長,主要菜品有300餘種,例如清燉牛肉、油爆肚仁、芫爆散旦、清炒蝦仁、燉牛舌尾等;另外還有高檔清真餐館,既能做全羊大菜(全羊席),也能烹製河海兩鮮,兼營烤鴨和爆烤菜、涮羊肉、涼菜和四季風味面點,店堂外懸招牌是「包辦教席、全羊大菜」,主要菜品有:八魚翅、一品宮燕、燒大烏參、紅燒魚唇、兩色廣肚、紅燒乾貝、清蒸原桶鮑魚,海燉魚信等數百款,全羊大菜120餘種配成豐盛筵席。
相聲裡的滿漢全席大多是按照天津館子的菜單鋪陳,而馬三立大師還獨創了清真的滿漢全席貫口。
清末到民國時期,由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清真菜在北京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推廣。天津清真菜也發展到鼎盛時期,陸續出現了經營高檔清真菜的「十二樓」,如永元德、慶興樓、鴻賓樓、會芳樓、會賓樓、迎賓樓、同慶樓、大觀樓、賓宴樓、燕春樓、暢賓樓、富貴樓和又一春等。
馬三立大師在《起名字的藝術》裡就把天津的飯館盤點一遍。
如今天津清真館子也為數不少,好吃的菜品也很多。
脆炸雞胗很適合下酒,雞胗吃起來脆脆的很有韌勁兒,因為炸過一遍所以特別香,買回家當零食也不錯~
百年黑椒牛肉粒超級香,黑椒味道剛剛好,與甜鹹味達成了完美的平衡,肉粒大顆又很嫩,特別好嚼。
奶爆味道不重,但奶香味很濃。肉用得是最嫩的裡脊,吃著濃香微甜,味道絕了!
牛肉餡餅餅皮又薄又脆,一口咬下去都能聽見響。肉餡多汁鹹香,燙嘴也忍不住一上桌就想吃!
老爆三自然不用多說,天津人下館子的必點菜,切法、火候都很考驗人。蒜香、肉香、醬香混合在一起。
幹煸豆角是道常見菜,但幹炸辣椒的香味和帶著點脆脆口感的豆角讓人吃多少次都不會覺得膩!
圖片來源:@dolly8183
椒鹽羊排不羶不腥,多瘦少肥還能讓人吃出油香味兒。蘸上椒鹽更是提鮮增香,特別解饞!
紅燒牛窩骨肉量十足,肥筋入口即化,瘦肉軟嫩入味。湯汁還非常下飯。
圖片來源:@開心豆_0612
獨麵筋就已經很好吃了,蝦仁獨麵筋更添蝦的鮮美,味道被麵筋充分吸收~
八珍豆腐料足又鮮,豆腐脆皮炸得恰到好處外酥裡嫩。
牛羊肉燒麥特別香,還流汁兒,還有三鮮燒麥,每個裡面都有蝦仁,還有一些小涼菜可以解膩。
羊蠍子味道很不錯,脫骨酥爛,用筷子一捅還能吃到骨髓~烤羊腿肉厚殼脆,吃起來咯吱咯吱的滿嘴肉汁。
圖片來源:@吃不了太多的吃貨
紅燒牛舌口感獨特,好嚼又沒有過分軟糯,味道也是恰到好處。
水爆肚講究肚絲脆嫩新鮮,麻醬濃稠,辣子也都是現炸的~
從這些菜品可以看出,天津的清真菜是食肉動物的天堂,3、400年間有了自己獨特的風味。
如今,天津變成了雙城,老城裡高樓林立,只有這些菜品的老味道還有著幾百年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