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村莊這種餅一個半斤重,大媽一天輕鬆能賣幾百個

2020-12-21 龍都視覺

走到一個地區,你最先感受到的是什麼?那可以說美食小吃是最不能缺少的一樣了。當你走進這個地方的時候,美食小吃往往是你最直接能了解和感受的東西。前些日子,作者來到了在河南滑縣的道口鎮,別看這只是一個小鎮,但這裡卻有著許許多多歷史悠久的美食小吃。更因為這裡古時候曾經是交通要道。所以很多的小吃美食就在千百年時間裡匯聚到了這個小鎮裡。在這裡,作者看到了一樣讓人印象深刻的小吃——火燒。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這火燒有啥特別的呢?不是哪都有嗎?但如果你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其實火燒在我們國家不同的地方,做法和吃法都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可以說火燒是種行於咱們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特色傳統名吃。在河南滑縣的這種火燒可謂是非常有特色,甚至可以說是火燒家族裡一枝獨秀。這種火燒的名字叫做牛屯火燒,出自滑縣的一個叫做牛屯的地方。別小看這牛屯火燒,在河南豫北地區可謂是鼎鼎大名、遠近聞名,據有關資料記載,這火燒已經有了300多年歷史,更是和道口燒雞齊名美食。

走在河南滑縣或者周邊的村鎮上,你見到最多的美食小店小攤可能就是火燒攤了,可以說這裡的火燒已經成了本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小吃了。在河南滑縣的道口街頭,作者看到了很多掛著火燒牌子的小店,可以說不長的道路上能有七八家火燒店,而作者也是隨便找了一家火燒排隊人最多的小店嘗嘗,只見一位大媽正在忙著做火燒。交談中作者了解到,大媽已經做火燒有幾十年了,年輕的時候就跟著丈夫開始做這門手藝了,如今孩子們也都學會這門手藝,繼續傳下去。

拍攝時,還沒趕上飯點,但是小店前已經是排了不少人,火燒爐子旁正滷製著豆腐皮,這也是火燒的一種美味搭檔。大媽告訴作者,這牛屯火燒的製作過程可沒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這麼簡單。因為整個過程是需要非常細緻用心的。光製作過程和使用的調料就十分講究。

大媽告訴作者,這火燒的面是有是有講究的,要先用綿60攝氏度的溫水和面,拉成長條,攤上鮮豬油塊、花椒麵、茄香面、蔥花和碎鹽,然後再捲成十八層成圓形麵團。看著這一個個卷好的麵團,你是不是對這種小吃有了新的認識呢?可以說在河南滑縣,儘管這裡有著許多傳統美食,但最有名的除了道口的燒雞外,就是這牛屯火燒了。而且在2009年12月的時候,這牛屯火燒還被當地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你說這火燒是不是很特別?

大媽在忙著打著火燒,把每一團麵團都放在專門的秤上過秤。大媽表示賣火燒必須要貨真價實,所以都會稱重。傳統的牛火燒一般要半斤左右,所以要稱下,一點都不能偷工減料。而且大媽表示這火燒必須要用上好的豬肉,而且肉還要肥瘦適中,這樣吃起來才香。如今隨著發展,傳統的火燒也被改進了很多,比如加了滷製的豆皮、雞蛋等配料的「大號」火燒,儘管會另外加錢,但味道別有一番滋味。看著一直沒有閒著的大媽,作者詢問她生意如何?大媽表示,忙的時候一天輕輕鬆鬆賣二三百個火燒。

爐子上,熱騰騰的火燒一鍋鍋的出爐。這牛屯火燒形似燒餅卻比燒餅大,味兒像肉盒卻比肉盒要焦脆,渾圓如餅、色如紫銅、中間鼓凸、層次分明,素以個大肉多、外焦裡嫩、香而不膩。而且這火燒百年來是食用方便而備受食客青睞。而這些剛出爐的牛屯火燒,吃起來可以說是黃焦酥脆,味道鮮美,香而不膩,用手掌一拍即成碎片,牙齒好的人嚼之用聲。

牛屯火燒製作過程中,其實也是有著很多的要求。製作過程中需要待麵團的硬度合適後,再放入爐膛壁上烘烤,而烘烤的時候也非常有講究的。據傳統手藝記載,需要翻轉十八遍,而且每遍都得按火候去刷油,以便火燒內填的豬油塊熔化外浸,外塗的食用油內浸。經過這樣烤制出的牛屯火燒出爐後顏色金黃,口感焦酥,讓人入口不忘。

小店前,一鍋鍋火燒被人買走,外面還排著隊,很多人都是本地人,可以說從小就吃著這火燒長大的,很多人在外拼搏更是想著家裡這口美食小吃,可以說這種餅不僅僅代表著美食,也代表著很多人的鄉愁。

這些年,牛屯火燒可以說是在豫北很多地區都成了流行美食。隨著時間的發展,不起眼的牛屯火燒被大家加以豐富的創新。在大媽的小店裡,除了有專門滷好的雞蛋、豆腐串、火腿腸外還有辣條一類的佐料。來排隊買火燒的很多人都會加些料。當在這剛出爐熱騰騰的火燒裡加入這些料。那口感真是別具一格,這牛屯火燒的黃焦酥脆,配上那特製滷料的豆皮火腿,那味道別提有多好吃了。

相關焦點

  • 農村大媽街邊賣的這種「油炸拼盤」好吃又實惠,一天能賣300份
    在城裡有小吃街,在農村有街邊小吃,只要有一顆想吃的心都是能找到自己想吃的美食小吃。那天晚上,小妖在家裡看劇的時候就總是覺得差了點什麼。看著看著小妖看到了一個美食節目才想起來是少了零食,這看劇沒有零食吃就會覺得怪怪的,所以就讓弟弟去外面買點零食回來吃。可是弟弟又不肯,後來就跟弟弟說要不我們一起去外面找吃的,這才同意跟我出門。
  • 中國煎餅成紐約爆款,一天賣數百個、一個賣上百元!
    煎餅餐廳每天能賣出幾百個煎餅發現這塊市場的不僅僅是蘇永邦一個人。馬特·希爾弗斯坦是「餅先生」公司的運營總監,「餅先生」的聯合創始人布瑞安·戈德伯格也是在中國生活過之後決定成立一家賣煎餅的公司。他們兩個人從快餐車起家,幾個月前在曼哈頓中城區開起這家名為「餅先生」的餐廳,每天能賣出幾百個煎餅。
  • 賺了 | 這種寧海常見的早餐在美國火了,一個要賣15美元!
    煎餅餐廳每天能賣出幾百個煎餅發現這塊市場的不僅僅是蘇永邦一個人。馬特·希爾弗斯坦是「餅先生」公司的運營總監,「餅先生」的聯合創始人布瑞安·戈德伯格也是在中國生活過之後決定成立一家賣煎餅的公司。他們兩個人從快餐車起家,幾個月前在曼哈頓中城區開起這家名為「餅先生」的餐廳,每天能賣出幾百個煎餅。
  • 65歲蘇州大媽街頭賣毛雞蛋,一天賣出1000隻,毛長全的吃起來更鮮
    蘇州街頭有一位65歲的大媽,每天靠賣毛雞蛋為生,可不要小看了這小生意,大媽一天能賣出去1000個喜蛋,大媽說想要吃到好吃新鮮的毛雞蛋,一定要買毛長全了,也就是全喜蛋。大媽一天煮兩大鍋喜蛋,一鍋大概有500個,看著這毛茸茸的,已經發育成型的小雞捲縮在雞蛋殼裡的樣子,真的很難想像直接把它塞在嘴裡咀嚼的時候是什麼口感,毛雞蛋的營養價值不比雞蛋差,據吃過的人說口感也很不錯。
  • 河南大爺大媽賣傳統小吃饊子,9塊錢一斤,老手藝沒人傳承
    一個城市最具當地特色的美食通常在路邊小攤上,街頭巷尾的蒼蠅館子裡往往能吃到當地最美味的食物,所謂「世間真美味,猶在市井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尋覓一個街頭小吃攤。河南一個大爺和老伴在街頭支了一個小吃攤,只賣一種傳統小吃,這個小吃還挺特別,叫做「饊子」,不知道你們聽說過沒?「饊子」是一種油炸食品,在我國古代,饊子還有一個十分文雅的名字,叫做「寒具」。在古代,清明節有吃「饊子」的習俗,饊子歷經各朝各代傳承下來。
  • 河南安陽一家煎餅店,2元一個,一天能賣900塊
    河南安陽一家煎餅店,2元一個,一天能賣900塊!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薄餅出售,口味和做法各不相同,他們有的是肉,有的是蔥,吃的方式多種多樣。無論是早餐還是晚餐,你都可以看到煎餅的形狀,價格也與親民,老少皆宜相比較。
  • 農村大媽的豆腐坊輕鬆月收入過萬!同是豆腐坊,差距怎麼這麼大!
    日本有這麼一家做豆腐的小企業--「男前豆腐」,打破了做「標準豆腐」的傳統,將豆腐的概念、產品、造型、包裝、產業鏈延伸等進行了革命性改良,這種品牌設計從眾多標準豆腐品牌中脫穎而出,2015年實現營收6億人民幣。軟軟的豆腐給消費者的認知和感官帶來了很大的衝擊,變成了男子漢的象徵,許多日本人競相排隊購買,甚至要提前預定,他們要的就是這種瀟灑的感覺。
  • 河南叔叔深「藏」小巷裡賣燒餅,每天要賣七百個,秘訣竟在餅派上
    而且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美食隱藏在小巷子裡,被網友們發現。作者在河南濮陽一個小縣城的一條非常偏僻的小巷裡,也偶然遇見了這樣一家小店。但是與老闆簡單交談後發現,這家隱藏得很深的小店有著驚人的魅力。小賣部就在濮陽縣一條百年老街旁邊的小巷裡,如果不在路邊,普通人真的要找到過去還真不容易。
  • 河南大叔深「藏」巷子裡賣燒餅一天七八百個,秘訣竟在餅餡兒上
    而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深藏在小巷子裡的美食被網友們發覺了出來。在河南濮陽一個小縣城的一條很偏僻的小巷子裡,作者也偶遇了這樣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但和老闆簡單交談後發現,這家深藏起來的小店有著令人驚訝的魅力。小店位於濮陽縣的一個百年古街旁的小巷子裡,如果不是路邊,一般人如果真找過去還真的不容易。
  • 鵝卵石烙餅,一天能「賣」1000個,大叔從窮小子開汽車住樓房
    鵝卵石烙餅,一天能"賣"1000個,大叔從窮小子開汽車住樓房民以食為天,不穿衣服能活,不開豪車能活,不住樓房也能活,不吃卻活不了。每次說到吃,人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尤其是吃貨,先不說大餐,單就特色小吃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 湖北這種常見的餅 一個餅也有很多味道 原來產自印度?
    湖北這種常見的餅 一個餅也有很多味道 原來產自印度?武漢、鄂州這種常見的餅 一個餅一個世界湖北武漢被譽為早點之都,武漢過早文化在全國都比較有名。例如我在湖北武漢、鄂州經常吃到一種薄餅,這種餅子一些早點攤、小店常見。油重、皮薄、焦脆,帶蔥香,也可以有胡椒、咖喱。我有點喜歡這種鹹、香、鮮、辣,這種餅的特色就在於複合、醇厚的麻、辣和植物油的麻、香的混合,內中椒鹽、胡椒薄薄地塗抹,在外在的焦脆裡隱藏著一個詩意的麵食綿軟江湖和世界,需要靠你味蕾、牙齒、口腔去發現,靠你腸胃、食道去咀嚼、回味。
  • 農村大媽擺攤賣手抓餅,雞蛋免費送,一天賣出800多張,方法簡單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手抓餅攤老闆推出一個活動,「雞蛋免費吃」,一天賣出800多張手抓餅,光純利潤一天就有兩千多,賺得盆滿缽滿。【1】案例背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案例主人公姓劉,劉大媽在我們公司附近擺了一個小攤,專賣手抓餅的。就守在公司附近的公交車站旁邊,風雨無阻。
  • 大媽街邊賣「不起眼」小吃,1塊2元,每天賣500塊,月入過萬!
    中國不僅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而且是一個美食大國,中國的美食種類實在太多了,如果要新手的話,說上幾天幾夜也是說不完的。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美食就是這邊的小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農村這邊大媽賣的不一樣的小吃。大媽街邊賣「不起眼」小吃,1塊2元,每天賣500塊,月入過萬!這邊的小吃種類也是特別多的,雖然說那些小吃看起來特別不起眼,但是也有吃起來特別美味的,只要你願意嘗試,總能發現它的獨特之處。今天所說的這位大媽賣的小吃很多人都見過,是一種豌豆糕,可以說這種小吃是我們在兒時的時候經常見的一種小吃。
  • 河南老手藝千層底布鞋:粗針麻線納鞋底,老夫妻一天收入近千元
    河南老手藝千層底布鞋:粗針麻線納鞋底,老夫妻一天收入近千元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年代,而在一些偏遠地區,由於地理的阻礙反而保留下來一些老手藝,比如河南質樸的千層底布鞋。「品味鄉情」在河南豫北西部小村莊,無意間碰到兩個老夫妻在加工千層底布鞋。
  • 大媽路邊賣蒸「河鮮」,大的1塊一個,小的3毛一個,顧客現買現吃
    很多人都嚮往大城市的生活,要我說還是小地方好。我們這雖然收入不高,但是消費低,東西便宜又好吃。滿大街都是一些小吃攤,可以說是吃貨最愛的地方了,這種小吃攤在城裡可不多見。今天就給我碰見了一種河鮮小吃,這種小吃吃法很特別,都是現買現吃的,而且按個賣,價格也很實惠。
  • 農村大媽做的這種「油炸拼盤」,好吃又大氣,一早上能賣300份!
    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媽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對早餐的重視程度卻比現在的許多年輕人都高,每天早上不管再怎麼累,她都會起床做一頓豐盛的早餐,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早起的習慣。幾個月前,大媽將這一做法發展成了自己的生意,在城市的街頭擺起了早餐攤,攤子上的東西有很多,賣的最好就是這種「油炸拼盤」,既好吃又大氣,很多人都專程來買!
  • 街邊大媽賣的超大油炸餡餅,一刀切全是餡料,光看著都滿足了!
    街邊大媽賣的超大油炸餡餅,一刀切全是餡料,光看著都滿足了!中國向來是一個小吃十分豐富的國家,各種美食美味,光是賣相都足夠吸引眼球了。一眾的街邊小吃,佔據了好吃美味的特點,關鍵還有就是便宜實惠,這可能也是多數平民百姓都能夠接受的原因吧。不知道對於你們來說,最愛的街邊美食又都有哪一些小吃呢?
  • 面點店做牛肉餅,一天800個不夠賣,老闆:不要在意餡兒餅的造型
    牛肉餅的做法不難,就是牛肉剁成緊實幹爽的餡兒,加上很多的大蔥花,最後用麵皮子包起來稍微擀薄一點接近餅狀上面刷層油撒上白芝麻就可以往烤箱裡塞了。牛肉的蛋白質比豬肉更優質,口感也比豬肉更鮮美醇厚。牛肉剁碎了之後並沒有下來多少水分,做牛肉不論是煎牛排還是做牛肉餡兒餅或者牛肉包子放點兒黑胡椒粉立馬能讓味道提升一個檔次。
  • 古裝劇中戴「半斤重」耳環的女星,網友:最後一個耳朵還在嗎?
    【古裝劇中戴「半斤重」耳環的女星,網友:最後一個耳朵還在嗎?】《錦繡未央》中的唐嫣,她在劇中飾演的是女主角,在劇中隨著她的地位越來越高,她的首飾是越來越繁重,看這張劇照就知道了。劉濤的,她在古裝劇中的這個扮相看上去十分的穩重,看上去這個耳環感覺也挺重的。
  • 冀東4月早市「奇觀」:一半人賣野菜,男子把大媽野樹葉連盆買走
    早市上的蔬菜,大多來自於附近村莊裡的大爺大媽家自種的菜,幾天沒出來,驚訝發現地攤上擺的菜有些大變化,就是幾乎有一半大爺大媽都在出售野菜。他們有的搭配自家小蔥和菠菜賣,有的賣的全是野菜。這位穿紅衣服的大媽,賣的全是野菜,她說都是自己剛從地裡採回來的,有蒲公英,馬鈴菜,車前草等,每小袋賣2元大的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