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騰訊,右手阿里,這個咖啡連鎖品牌叫板星巴克

2021-01-13 新零售商業評論電子版

作者:章蔚瑋,新零售商業評論編輯

「技術紅利能否超越時間紅利,實現彎道超車?」

自從瑞幸暴雷,放緩其激進發展的腳步之後,尋找下一個「瑞幸」的聲音就不絕於耳。被瑞幸激發的國內咖啡消費市場,不能只有一個星巴克。

醒目的紅色楓葉,甜度超高的楓糖拿鐵,配上獨特的天趣球,去年才進入中國市場的加拿大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簡稱Tims),正在讓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記住這個新進品牌,但依靠的不僅是美食與咖啡,而是一場數位化創新革命。

如果說,這是一場「實驗」,那麼Tims想要測試的是:技術紅利能否超越時間紅利,實現彎道超車。

左手騰訊,右手餓了麼

2019年2月,一家頂著醒目紅色楓葉logo的咖啡連鎖品牌低調入駐上海人民廣場。

2020年5月,當瑞幸被曝財務造假,深陷質疑與自辯的泥潭難以自拔之時,這家號稱「北美傳奇咖啡館」的咖啡連鎖品牌,因獲得騰訊獨家投資而引起了大眾的「集體」好奇。

一進一退之間,原本還「名不見經傳」的Tims,很快被推到了聚光燈下。這樣的機會,對於許多初入中國市場的洋品牌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Tim Hortons創立於上世紀60年代,是加拿大的國民咖啡品牌,低廉實惠的價格,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門店,幾乎成為了地方性標識,其獨特的點餐用語「double double」(指一份咖啡加雙倍奶和糖)更是被收錄進加拿大牛津詞典。

但這一切並不代表Tims一定能順利進入文化風俗、口味偏好截然不同的中國市場,尤其是在星巴克門店遍布大街小巷、各種精品咖啡店林立街頭、新銳網際網路咖啡迅速崛起的時候,這家老牌咖啡品牌要如何後來者追上?

但零售君發現,Tims的打法非常有意思,在進入中國之初,它並不急於擴張線下網點規模,而是火速與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組建戰隊,全方位鎖定線上線下「雙維度」用戶流量池。

在2019年9月16日,Tims悄然上線餓了麼,藉助餓了麼的渠道,Tims開始在線上「跑馬圈地」。隨後又與美團達成合作。

今年5月,Tims公布的數據顯示,其線上會員規模已經達到100萬,而線下門店數還未超過50家,據Tims中國區CEO盧永臣介紹,中國區30%的銷售是來自線上。

「我們在線下開一家店,大約能夠觸達周圍三公裡內的1萬名新客戶,增加了線上外賣渠道之後,一家店平均就能觸達2萬到3萬名新客戶,幾乎翻了3倍。」

Tims創新事業部總經理夏淵向零售君介紹說,對於Tims而言,要在一個新的城市發展,就需要更多元的品牌展示渠道,來獲取更多新客。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Tims咖啡在餓了麼上的註冊會員超過90萬人。

從騰訊到餓了麼,這家初來乍到的傳統連鎖品牌,將流量生意玩得風生水起——餓了麼渠道的功能是品牌展示、提升客戶體驗、提高商品履約效率;騰訊旗下的小程序、公眾號、營銷廣告則負責品牌展示和露出,「這兩者都為Tims這一品牌能快速進入中國消費市場,帶來不同緯度的效益」。

最新數據顯示,Tims將繼續和阿里合作,成為第一批推出阿里聯名會員卡的商家。聯名卡業務將幫助品牌根據其新老客戶的不同消費習慣,垂直運營用戶;之後,Tims還將繼續打通美團平臺會員體系。

一手牽騰訊、一手牽餓了麼,這家在全球擁有5000家門店,發展歷史比星巴克更長的咖啡連鎖品牌,正在中國進行一場全新的本土化實驗——在門店規模尚未跑起來的情況下,「借道」國內發達的流量渠道,迅速收割一批高黏性用戶。

「在團隊初生時先注入數位化基因,這比給我們能帶來多少流量生意更重要。」在夏淵看來,當下顧客的消費習慣,已經從線下的單一環境變換到了一個「雙維度」的環境,「未來三五年,它還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到那個時候,真正有基因、有底層建設的企業才有可能彎道超車。」

這場在中國進行的數位化實驗,或許將帶動Tims在全球的數位化進程。「Tims在加拿大的門店密度非常大,所以對整個線上的能力沒有那麼依賴,而中國的國情推動了Tims的數字基礎建設的進程,將成為全球的一個模板。」

線上流量是否迎來洗牌?

「你把整個時間和空間聯繫在一起,他的想像是非常大的。」據夏淵介紹,數位化讓Tims看到未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可能性。

舉個例子,火車抵達的一剎那,列車上會有一部分乘客需要餐廳、點心,甚至咖啡,如果有服務平臺可以準確預測到用戶的需求,進行信息推送,讓用戶能夠提前預定餐品和咖啡,在顧客到達門店時,就能隨時取走,免去了搜索店鋪和排隊等候的痛苦。這樣近乎「完美」的服務,很難不讓人產生信賴和黏性。

但類似充滿想像空間的智能化營銷和服務,必須建立在平臺掌握的用戶畫像高度精準的基礎上,而這一切離不開完善的數位化基礎建設。

「把門店更精準的開設在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而不僅僅是靠規模化的『店海戰術』。」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進入市場之初就開始布局數位化的品牌,Tims在整體組織架構設置和管理上必須更匹配數位化方向,才能更靈活地使用數位化這個未來經營的工具。

據夏淵介紹,在進入中國之初,他們在IT、市場營銷部門分別建立了線上和線下兩組團隊,其中,線上團隊的組織架構中清晰地劃分了公域、私域流量運營,以及完整的會員運營團隊。對於餐飲企業而言,這是一個「線上架構較為完整」的團隊。

線上線下綜合運營,是Tims運營的主基調。目前,Tims基本打通了線上、線下的會員數據,形成消費閉環的同時,也為更精準的用戶畫像提供了基礎。

回顧Tims的競爭對手星巴克,2011年開始在中國市場急速擴張,目前在中國的門店數已經超過3789家門店。除了瑞幸,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一度超過麥當勞,僅次於肯德基和沙縣小吃。在2018年前,星巴克連續十年的財報會議上,中國市場都是CEO必須拿出來反覆提及的亮點。

然而,進入2018年後,星巴克傳統的開店模式就變得很難奏效了——那些選址在老門店附近的新門店,由於高重疊度,彼此激烈競爭,再加上人工成本、顧客駐留時間增加等因素,導致公司銷售額增長緩慢。

在2017/2018財年的第二季度,星巴克的營業利潤為7.73億美元,同比下跌17%。針對星巴克的股票預期,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把目標價從72美元下調至59美元。各方因素促使星巴克決定,放慢開店步伐。

而在中國,星巴克的數位化腳步明顯落後於其猛烈開店擴張的步伐。2016年12月,星巴克和騰訊達成合作,在中國市場,星巴克門店正式啟用微信支付;2017年9月,星巴克中國大陸近2800家門店開始接受支付寶付款。入華17年,星巴克才藉助上述兩大行動支付的接入,完成行動支付的布局。

到2018年,星巴克最終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其外送服務「專星送」開始在北京和上海試運行。

此時的星巴克真正開始了咖啡線上化,但它的短板已經很明顯:門店消費行為沒有充分的線上化、數據化,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更充分的數據挖掘。

而在那個時期,國內已經有一批咖啡新零售公司開始嘗試,通過線上運營獲得線下用戶的消費數據,包括喝過多少杯、對咖啡是否敏感、是喜歡荔枝口味還是玫瑰口味、經常點一杯還是兩杯,等等。依據用戶的偏好為每個用戶打消費標籤,提供給他們需要的商品。

當時有專業人士認為,星巴克在新零售方面的發展,需要一定的創新措施,才能抓住未來市場。

按照數位化進程看,後出場的Tims僅僅比星巴克晚了兩年,雖然Tims目前在中國的體量更小,但在數位化布局上,沒有星巴克那麼多歷史門店改造帶來的轉型壓力。一旦數位化運作成熟,很難說,Tims會不會實現一場彎道超車。

有分析人士提出,從品牌、供應鏈、規模化經營連鎖門店的經驗,再加上數位化等幾個維度看,Tims的確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星巴克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未來咖啡連鎖大暢想

根據官方信息,Tims計劃未來10年內,在中國開設1500家門店。而提出這個數據的依據是,另一家餐飲連鎖漢堡王,它在中國的發展速度證明了10年內布局1500家線下店沒有問題。

「實際速度可能會比預期的更快。」夏淵告訴零售君,Tims不會像瑞幸那樣單純追求開店速度,但也不會放棄線下布局。

Tims目前正在規劃,如何在不同場景下開設相匹配的業態形式,從社交屬性的大型門店,到自取、外賣為主的小型門店,如何準確定位、布局……對於這些,Tims已經開始通過已有數據建立模型。其中,小型的Tims Go已經出現,從選址、功能上都能看到不少瑞幸咖啡的影子。

在瑞幸遭遇滑鐵盧時,Tims出現在了公眾視野中,恰好對標了瑞幸原有的20~30元的咖啡消費市場區間。有業內人士提出,Tims是在模仿瑞幸的打法。對於這樣的說法,夏淵沒有直接否認,他說,瑞幸的確給了他們關於未來咖啡連鎖業態如何發展的一些啟發。

「有的時候,光談一杯咖啡,市場很小,但是如果從衣食住行全面打通的場景看,如何在細分市場,做到最便利、最高效,將是未來餐飲連鎖競爭的關鍵。」在夏淵看來,對於咖啡連鎖而言,未來可以想像的空間是按照場景、人群,來拉伸賽道的寬度,比如辦公室、高校就是他們在考察的重要場景。

是否可以做成一個辦公室場景下的客戶服務類別?在夏淵的預想中,所謂的辦公室場景,除了將門店開進辦公樓之外,還可以通過將不同的OA系統與不同企業的後臺打通,從而為企業客戶進行團隊服務。

當然,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不僅僅是售賣一杯咖啡,而是融入人們衣食住行中的一個環節,並且如何與其他環節完美配合,是Tims試圖做到的。

「最新的數據裡,上海一個城市已經有7000多家咖啡館,容量是很大,但能不能做成,取決於你的定位、產品、品牌是否對用戶有吸引力。」盧永臣曾在Tims初進入中國,接受媒體採訪時這麼說。

目前來看,這場試圖通過數位化在中國市場開疆擴土的實驗才進行過半,成敗未卜,對於這家敢於吃螃蟹的咖啡連鎖品牌的明天,可以期待。

相關焦點

  • 星巴克有啥好?阿里和騰訊打起來了
    看起來,行動支付是阿里和騰訊試圖通過星巴克觸及中高端消費人群的最佳推廣方式之一。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二者的競爭又不止於此,場景的架設還在繼續,而星巴克在它們二者之間玩得是遊刃有餘——反正核心會員體系不會讓阿里和騰訊所觸及。
  • 全球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僅次於星巴克,未來要在中國開1500家店
    7月底,加拿大國民連鎖咖啡品牌Tim Hortons正式進入北京市場,世貿天階店和長楹天街店兩店同時開業。值得一提的是,該品牌此前已獲得來自騰訊的獨家投資,並將藉助微信生態在數位化創新上進行深度探索。相比起星巴克用20年實現的數位化進程,Tims一入華就踩在了網際網路的風口上。
  • 北美連鎖咖啡品牌老二:在當地力壓星巴克,如今也瞄準了中國市場
    一方面是因為匯率,另一方面也因為那些美洲過來的咖啡品牌在中國的定價比他們本國還高。比如星巴克,在美國可能一大杯就2美元,約15元人民幣左右,但在中國可能就賣20多元甚至30多元了。但國內星巴克每天的顧客都快趕上麥當勞了,這著實讓人有些難以理解。其實也不需要理解,只需要知道咖啡一旦打出品牌就好賺錢就行了。
  • Tims咖啡:騰訊撐腰,取代瑞幸?
    咖啡行業已經開始暗潮湧動,若你居住在一線城市,這種感受可能會更加強烈:新的品牌不斷冒頭,獨立咖啡館爭著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商業連鎖咖啡店則忙著加速開店擴張。7月3日、10日,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以下簡稱Tims)相繼開出杭州首店、北京首店。
  • cama用高性價比的咖啡叫板星巴克丨品牌
    臺灣的商業中心區可謂寸金寸土,除了星巴克,很少有咖啡品牌敢在那裡開設門店,2004年誕生的cama卻是個例外。
  • 世界咖啡連鎖品牌Top10,別就只知道星巴克
    星巴克咖啡店充溢著濃鬱的北美情調。在這裡,你可以品嘗來自中美洲、非洲和印尼等咖啡原產區的30多種經過精心烘焙的名貴咖啡,同時還可以領略到"星巴克"提供的一系列手工製作飲料、新鮮烤制糕點的風味。公司有360家零售店遍布加拿大,國際店遍布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向1.2億消費者提供"Second Cup"所獨有的的咖啡和產品,年收入逾2.69億美元。在超級競爭的加拿大市場,"Second Cup"的市場份額、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忠誠度排名不斷擊敗星巴克和其它主要品牌。
  • Tims獲騰訊數億投資加速擴張 國內咖啡市場風雲再起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Tims獲騰訊數億投資加速擴張,國內咖啡市場風雲再起 加拿大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簡稱「Tims」)日前宣布,獲得來自騰訊的數億元級別投資。這個目前在中國市場僅有近50家門店的連鎖咖啡品牌,計劃利用這筆資金進一步擴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數位化升級,同時迅速開設更多門店。業內人士認為,騰訊的這一動作,顯示出中國咖啡市場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 購物中心主要連鎖咖啡品牌盤點 不止星巴克、Costa
    同時,由於購物中心空間更大、客流量較大,加上可提供空間、活動、文化、氛圍、情感等構成的場景化消費功能更強,自然成為不少連鎖咖啡品牌的必爭之地。對此,《聯商網》在年末歲尾,盤點一下目前國內主要的連鎖咖啡品牌,看看哪一個品牌目前發展的最強勢?
  • Tim Hortons咖啡來中國一年後,獲得騰訊億元級別投資
    記者 | 劉雨靜編輯 | 牙韓翔1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以下簡稱「Tims」)日前宣布,獲得來自騰訊的數億元級別投資。一方面,二線城市的確有巨大消費潛力;另一方面,星巴克這類早進入市場的連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當地咖啡消費習慣,但開店並未飽和,而當地消費者品牌忠誠度還不高,這給後來者的機會其實比飽和的一線市場更大。定價更低和主打熱食的Tims能夠在二線城市吸引那些已經對咖啡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們,並培養忠實用戶。
  • 左手咖啡,右手小鹿茶,你真的看懂了瑞幸咖啡的「陽謀」?
    其次,為改變目前國內頭部連鎖的茶飲品牌太少,效率和管理得不到提高的現狀而來。據統計,目前國內幾乎沒有直營的,超過500家門店的國內茶飲品牌,頭部連鎖茶飲品牌更少,加盟店模式讓產品品質、供應鏈管理上的弊端一覽無餘,而瑞幸咖啡則可以利用基本成形的門店優勢和成熟的製作工藝,以及完備的供應鏈管理,在茶飲效率和管理上創造更多可能,給當前的茶飲市場帶來徐徐清風。第三,適應客戶提出的對茶飲產品的需求。
  • 焦點分析丨搭上阿里騰訊兩條船,中國成了星巴克的救星
    這也是被外界解讀為星巴克與騰訊合作的重要前兆,對於紅杉中國和騰訊的「親密關係」業內外也頗有了解——雙方曾多次聯手,製造不少投資大事件。就在618前夕,即使和阿里保持著親密關係,星巴克仍然選擇繼續開拓微信生態,上線小程序推出外賣服務並售賣周邊。數字創新並非簡單的「發力線上」,如何有效打通線上線下兩個渠道是更重要的課題。
  • 麥當勞投資25億,星巴克押注,騰訊看好,中國咖啡市場真香
    麥當勞投資25億,星巴克押注,騰訊看好,中國咖啡市場真香 2020-11-17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漢堡王撐腰、騰訊投資,在加拿大賺房租錢的Tims咖啡,拿什麼盈利
    即便園區內有包括星巴克和costa在內的至少6家咖啡館,但這輛咖啡車前依然排滿長龍,平均等待時間超過15分鐘。這是不久前剛接受騰訊投資的Tim Hortons咖啡,在阿里開的快閃店。不難看出,這家1964年誕生在加拿大的咖啡品牌,很善於在中國市場用網際網路為自己造勢。
  • 全球知名咖啡連鎖品牌之一的Doutor進軍中國,星巴克慌了
    說起星巴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這個品牌的飲料和甜品在中國都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它的價格在眾多的飲料店和甜品店比起來是非常的高的,飲料一杯的價格在二三十塊,甜品三四塊小餅乾的價格在九十到一百的樣子,普通人真是接受不來的。
  • 瑞幸咖啡超越星巴克,成國內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
    近日,瑞幸咖啡推出了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賣機。並宣布擁有了4507家直營店,成為中國市場上咖啡連鎖品牌中的老大,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在2019年年初,瑞幸咖啡便設定了小目標。準備在一年內再建2500家直營店,超過星巴克。
  • 叫板星巴克,燒錢打價格戰,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億美元B輪融,董事長放...
    瑞幸在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後,曾大手筆的將公司30億的現金用於應對潛在競爭對手,發起了價格戰、補貼戰,前期還擬投資10億元進行品牌推廣與市場教育。此外,瑞幸咖啡依靠補貼用戶、大手筆的廣告宣傳,以及對標星巴克等方式迅速在國內市場火了起來。
  • 連鎖咖啡品牌 VS 獨立咖啡館
    定格咖啡館始於 2009 年,直到近幾年,所在城市才有了星巴克等連鎖咖啡品牌;其實經常有朋友、顧客關心:星巴克會不會搶走生意?
  • 印尼除了星巴克咖啡還有哪些連鎖咖啡店
    在印尼,除了大家最熟悉的星巴克咖啡,還有其它幾個大的咖啡連鎖是我們幾乎沒聽說過的。MAXX COFFEE這家咖啡連鎖店成立於2015年,是印尼利寶集團(Lippo Group)旗下子公司。到今年3月份,MAXX coffee總共在印尼開了80家分店。
  • 騰訊投資的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加速布局中國
    這一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主打平價咖啡與甜甜圈的搭配,於今年5月宣布獲得騰訊投資,資金將用於「擴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數位化升級,同時迅速開設更多門店」。據了解,Tims是加拿大市佔率高於星巴克的國民級咖啡品牌,品牌Logo為一枚紅色的楓葉,因此被國內消費者親切的稱為「小紅杯」。
  • 星巴克CEO:與阿里合作將送咖啡服務拓展到中國兩千家咖啡店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導,星巴克總裁和CEO凱文-詹森(Kevin Johnson)周三證實說,這個咖啡連鎖巨頭已與阿里巴巴集團正式籤署合作協議,計劃在中國打造送咖啡服務,並將該服務拓展到中國2000家咖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