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加拿大七天報導,1970年10月5日,四名魁北克解放陣線(Front de libération du Québec)成員裝扮成送貨員來到英國駐蒙特婁貿易代表James Cross的家,按響門鈴,開門的女僕——一個來自西班牙的女人聽不懂他們的法語,卻被他們的兇神惡煞樣子嚇得尖叫起來,聞聲趕來的James被這四個人劫持進了路邊停著的一輛計程車,揚長而去,這起震驚世界的綁架案以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徹底改變了魁北克的獨立進程,史稱「十月危機」(Crise d』Octobre)。
源起
上個世紀60年代風起雲湧,戰後嬰兒潮一代長大成人,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各種意識形態開始出現,各種改變社會格局的運動、革命不斷出現,在加拿大歷史中佔據重要地位的魁北克也發生了重大變革。把持魁北克政壇幾十年的民族聯盟(Union nationale)黨領Maurice Duplessis在1959年9月突然在任上中風,幾天後去世,他統治的階段被稱為魁北克歷史上的「大黑暗時代」(La grande noirceur),但恰恰是這段「黑暗」時期給後來從根本上改變魁北克社會的革命打下了基礎。
首先,Maurice Duplessis在1936年魁北克省選中把連續39年執政的魁省自由黨拉下馬的秘訣之一就是迎合魁北克民眾日益增長的民族主義,指責英裔把持的聯邦政府壓迫魁北克法裔,推崇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還給魁北克民眾灌輸以魁北克人為傲的思想。其次,利用自己的強勢和長期執政打破了教會的權威,把統治權力從教會那裡拿到了世俗政府這一邊,去世後還給後續的政府留下了大筆預算盈餘,讓拿回統治權力的自由黨有錢來實施他們的第一輪改革措施。
1960年6月,提出「變革」口號的Jean Lesage領導的魁北克自由黨贏得了選舉,開啟了魁北克從宗教社會向世俗社會轉變的「寂靜革命」(Révolution tranquille),把魁北克從一個陳舊的教會統治的社會改變為充滿活力的現代社會,也極大地提高了魁北克人的民族自信,自我認知上從加拿大法裔人轉向魁北克人,促進了魁北克民族主義的興起,各種致力於魁北克獨立的團體、組織相繼成立,包括推動魁北克獨立並上臺執政的魁北克人黨(Parti Quebecois)。1963年在蒙特婁成立的魁北克解放陣線也是其中之一。
這個組織成立的宗旨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武裝鬥爭的方式推翻魁北克政府,成立獨立的魁北克國家,建立以工人階級為主的社會主義社會。其創始人之一的Georges Schoeters出生在比利時,在德國納粹佔領前一直在孤兒院生活,納粹佔領後則幫助當地武裝反抗納粹,德國投降後被瑞士一家人收養,21歲時移民加拿大。1960年,完成無線電專業學習的他和一群受革命思潮吸引的加拿大學生前往古巴,為切·格瓦拉工作。古巴的解放革命給了他很大啟發,回到魁北克後,他開始培訓激進的分離主義者,利用自己的無線電知識製作炸彈,並在1963年3月7日夜間用自製的燃燒彈襲擊了三個駐軍地點,開啟了暴力革命。在接下來的7年裡,這個鬆散的分離主義革命組織,發動了30多次武裝搶劫、爆炸了200多個炸彈,製造了90多起爆炸襲擊,炸死6人,傷及40多人,襲擊的地點包括聯邦政府辦公大樓、大學、銀行、證券交易所、政黨辦公室等,甚至試圖炸死當時的蒙特婁市長Jean Drapeau等人,還曾策劃炸毀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但行動還沒開始就被警方抓獲,讓魁北克社會陷入一片腥風血雨中。
其中最著名的是1969年2月13日製造的針對蒙特婁證券交易所的炸彈襲擊事件,當時證券所裡有250多人。解放陣線還叫囂發動更多、更大的襲擊行動,要讓「那些英國人、聯邦主義者、冒險家、統治階級的小爬蟲、帝國主義的走狗及其一切欺壓工人階級和魁北克人民的小丑們」付出代價,這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
1970年初,警方逮捕了23名試圖發動炸彈襲擊的解放陣線成員。為了救出被捕的成員,解放陣線開始嘗試以各種手段綁架加拿大境內的外國政要,以此作為人質來交換被捕的成員。然而,他們的頭兩次嘗試綁架美國和以色列外交官的計劃都被警方挫敗,參與綁架計劃的成員也被警方逮捕。很快,他們開始籌劃第三個綁架計劃,這次的綁架對象是英國負責貿易的外交官Cross。
10月5日這天,Cross正在籌備一個盛大的生日晚會,綁架分子藉口送生日禮物而敲開了房門,用步槍和左輪手槍挾持著Cross消失在車流中,只留下目瞪口呆的Cross家人,這也是加拿大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外國使節被綁架的事件。
發展
魁北克解放陣線隨後提出其人質交換條件:贖金50萬元金條,釋放以前被捕的23名解放陣線成員,提供一架飛機把這些革命戰士送到古巴或者阿爾及利亞,公布給警方提供信息的線人名單,在媒體公布他們的宣言,停止警方的搜查行動等。魁北克政府則在是否與他們進行談判之間猶豫不決,但為了保護人質安全,答應了其中的一個要求,準許解放陣線在全國的電視和報紙上發表他們的宣言。其成員Gaétan Montreuil在Radio-Canada朗讀的宣言中將自己形容為「一群決心盡一切力量確保魁北克人民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魁北克工人」。「魁北克解放陣線希望徹底解放魁北克人,團結在一個自由的社會中,永遠清除那些毫無內疚感而剝削魁北克勞工的貪婪鯊魚、無良的大老闆以及他們的僕人。」
但就在他們發表聲明的兩天後,面對政府拒絕談判的態度,一不做二不休的解放陣線又派出一個行動小組於10月10日在位於Saint-Lambert的一所住宅綁架了正在和孩子在後院草坪玩耍的魁北克勞工和移民部長Pierre Laporte,引發了魁北克政府的恐慌。魁省當時的省長Robert Bourassa在第二天同意同魁北克解放陣線談判,指派律師Robert Demers代表政府進行談判,但要求對方保證兩名人質的生命安全。
事件發生後,強硬的聯邦總理老特魯多(Pierre Elliott Trudeau)不主張通過談判與恐怖分子妥協,他認為「民主首先要保護她自己,在加拿大有足夠的空間反對或者提出異議,但是沒有恐怖的空間。」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他在10月12日派出士兵進入渥太華,以保護議員、外交人員以及政府辦公場所;10月13日,特魯多在被問到將採取什麼措施來應付這場人質危機的時候,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名言「看我的!」(Just watch me)」。
10月14日,魁北克解放陣線號召蒙特婁大學的學生罷課來支持他們的行動,第二天晚上3000多名青年學生在蒙特婁的Centre Paul-Sauvé集會聲援解放陣線。
當時年輕的省長Robert Bourassa擔心局勢失控,一方面讓所有政府部長都到蒙特婁的一家酒店集中居住,由警察重點保衛;另一方面在10月15日正式向聯邦政府求援,請求聯邦政府援引《戰時措施法案》(Loi sur les mesures de guerre)採取行動,派出軍隊維持秩序。這個法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出臺的,授予總理及內閣有權不徵詢議會行事,避免冗長的議會程序以便更快地處理危機,不過法案本身的實施還需要議會授權。在15日是否授權該法案實施的投票中,除了新民主黨投出反對票外,其他政黨,包括支持魁北克獨立的政黨都投出了贊成票。《戰時措施法案》實施後,加拿大進入了軍管狀態,12000名士兵來到魁北克維持秩序,其中8000人來到蒙特婁的街頭,魁北克解放陣線被宣布取締。
軍管期間,民眾的個人行動暫時受限,全副武裝的士兵在街上巡邏,警察可忽略相關的人身保護法令,有權直接抓人和拘留。經過一系列的搜捕行動,警察抓捕了將近500個跟魁北克解放陣線有關的人及其支持者。
對大部分魁北克人來說,那是一段充滿焦慮、恐懼和興奮混雜情緒的日子。門口站著荷槍實彈的士兵,憂慮的父母,時刻開著的收音機以及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依然是50年後很多人的記憶。焦慮,不知道事情將向哪個方向發展的同時,很多人以看熱鬧的心態看著滿城忙活卻經常無功而返的警察行動,一些渴望魁北克獨立或者厭惡聯邦的人則把解放陣線的成員看作英雄,希望他們的鬥爭能為魁北克贏得獨立。但情勢在10月17日那天急轉直下,有人給CKAC電臺的記者Mychel St-Louis打電話稱Pierre Laporte已被處決,提供了拋屍地點,並聲稱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話,不會釋放另一名人質。警方隨後在Saint-Hubert飛機場停放的一輛汽車的後備箱裡找到了Pierre Laporte被勒死的屍體,他的死改變了人們的普遍心態和各方的角色。原本一直追捧解放陣線的魁北克媒體大部分倒戈,開始批評甚至指責其暴力做法,本來幸災樂禍等著看政府笑話的人或者把他們看成英雄的民眾看到這場悲劇,想起來死者年幼的兒女和家人,轉而支持政府的打擊行動,法裔加拿大人的支持率跟英裔的一樣高。這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一次把《戰時措施法案》用於和平時期,卻獲得了高達90%的支持率。
10月20日,Pierre Laporte的葬禮舉行,成千上萬的人在持槍士兵的注視下自發前來悼念,說明了人心的向背。
11月5日,綁架Cross四人小組中的Bernard Lortie在位於蒙特婁Queen-Mary大街的一間公寓被抓獲,其他三人那時還藏在鄉間,後又在Saint-Luc小鎮挖了一條地道藏身。
12月3日,經過兩個星期的跟蹤和確認,警方包圍了Montréal-Nord區一處關押著Cross的住房,經過談判,Cross被安全釋放,而在獲得古巴領導人卡斯楚的許可後,加拿大政府將5名解放陣線成員送到古巴。
12月28日,躲在地道中的綁架四人組中的另外三人,Paul Rose、Jacques Rose和Francis Simard被警方抓獲,後來分別被判處8年到11年的監禁。
1971年1月,軍隊撤離,十月危機結束。
影響
十月危機的當事人之一、被綁架的Cross仍健在,上個月剛滿99歲。但這起事件對魁北克獨立、聯邦政府的政策制定以及加拿大國家統一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刻影響了之後的歷史進程。
十月危機結束了持續近10年的以武裝暴動、恐怖活動爭取魁北克獨立的運動,這也是魁省武裝爭取獨立的唯一一次嘗試。這之後,用暴力手段追求魁北克獨立的團體失去了支持,採用和平鬥爭方式爭取獨立的黨派得到民眾的認可而發展壯大起來。在十月危機發生數月前的魁北克省選中只獲得七個席位的魁北克人黨,僅僅用了六年時間就在下一屆選舉中大獲全勝,成為執政黨,並在1980年和1995年推動過兩次獨立公投,但都以失敗而告終。
而老特魯多政治生涯中最精彩也最受爭議的處理方法也對西方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馬爾羅尼(Brian Mulroney)政府在1990年爆發的Oka危機中採取的對原住民莫霍克部落騷亂的強力鎮壓就被認為是效仿了特魯多;甚至有人說美國總統小布希在「911事件後」發動的所謂「反恐戰爭」與特魯多對十月危機的處理本質上一樣,都是借著某個事件來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
聲勢很大的魁北克解放陣線在10月危機後不到2年就銷聲匿跡,事後發現其中堅力量也就是十幾個人,於是直到今天歷史學家還在爭論政府的出兵行為是否得當。魁省自由黨在這場危機過去50周年的時刻要求聯邦政府、魁省乃至蒙特婁政府為當年那些一沒有逮捕令,二沒有原因就被警察逮捕的民眾及家人公開道歉,卻完全不提在那之後政治恐怖主義再也沒有捲土重來。記得當年籤署命令的Gérard Pelletier在受到不同意出兵的新民主黨批評後指出「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兒就是事後諸葛亮。不採取斷然措施後來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反正歷史又不會重來一回。」(原標題:魁北克「十月危機」50周年,我們get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