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西漢前的羌人發展演變歷史,羌人也是藏族的先民之一?

2020-12-26 騰訊網

東亞歷史第59篇:中國少數民族歷史之西羌傳。

依據《後漢書•西羌傳》記載,羌人源出於三苗,主要分布於長江中遊之南,洞庭湖與鄱陽湖之間。堯帝時,三苗作亂,堯命舜發兵徵討,打敗三苗,並將他們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今敦煌東南)及河關之地(今甘肅湟水流域)。古代的歷史學家認為這些被流放的就是羌人。1923年,考古學家在甘肅臨洮發掘出馬家窯文化,距今約五千至四千年,後來認定是仰韶文化向西傳播而發展出來的一種農業定居文化。有些歷史學家因而聯想到馬家窯文化可能就是被堯舜流放的三苗後裔。

齊家文化是在甘肅、青海地區繼馬家窯文化而起的青銅文化,距今最早約四五千年,但在公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開始逐漸衰落而消失。齊家文化人群無疑和鄂厄多斯高原文化及西遼河文化一樣,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得不離開家園,棄農轉牧。

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元年之間,也就是相當於商朝到西漢,河湟地區又出現了卡約文化及辛店文化,其特點是在墓葬中發現牛、羊、馬的骨骸,豬逐漸消失,而沒有居住房屋的遺蹟。出土的陶器越來越小,越來越粗糙。這說明了羌人轉為牧人以後的生活形態已經發生改變。《後漢書•西羌傳》裡說,羌人依水草遊牧而居,性情堅剛勇猛,以戰鬥力高者為雄傑,認為戰死而光榮,病死而不祥。羌人能耐寒苦,即使是婦人產子也不避風雪。

古代的羌人並不是只在甘肅、青海地區活動,也有部分往東到達現今的陝西地區。西周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徙到岐山下,與當地羌人聯盟、通婚。西周滅亡後,秦國佔領西岐,開始往西拓展。羌人逐漸被逼往西退卻,被華夏族排斥,成為「非我族類」。羌人傳說有一位傑出的祖先,名叫「無弋愛劍」,據說是在秦厲公時(公元前五世紀)被秦人俘虜為奴隸,後來逃亡到河湟地區,成為羌人領袖。

公元前三世紀,秦昭襄王開始在今天的甘肅、陝西、寧夏等地設置郡縣,大部分羌人只好又往西退居到甘肅西部和青海。幸好秦始皇專心一志要吞併六國,不再出兵西方,所以羌人才能安頓下來,並逐漸擴散到四川西北及西藏,後來成為藏族先民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青海:古羌人的前世今生
    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範曄(公元398-445)所著《後漢書·西羌傳》記載,商、周、秦、漢時期,羌人在青海等西部地區分布很普遍。中國人非常講究葉落歸根,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中華文明史上,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嶽氏、金田氏、大禹等都是古羌人,以炎帝為代表的羌人部落和以黃帝為代表的華夏部落,在推動歷史發展中,融合組成漢族先民華夏族。
  • 青海古羌人,你在哪裡?
    羌人故地 大通河 根據青海歷史考古文化發掘,普遍認為,迄今大約2至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中國人非常講究葉落歸根,稱自己是炎黃子孫,華夏文明史上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嶽氏、金田氏、大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以炎帝為代表的羌人部落和以黃帝為代表的華夏部落,在推動歷史發展中,融合組成漢族先民華夏族,也有一些研究披露黃帝有可能是高原古羌人。
  • 羌人:困擾東漢王朝百餘年的邊患,最終和東漢兩敗俱傷
    前言:說起漢朝的邊塞戰爭,很多人往往會想起西漢朝廷和匈奴的戰爭。而對於東漢,很多人也會想當然認為,東漢的主要對手依舊是匈奴人。但其實並非如此。雖然東漢時期,東漢確實和北匈奴爆發過戰爭,但是,東漢和北匈奴之間的戰爭,並不是東漢朝廷的主要問題。
  • 丁真之外,川西的另一神秘存在—羌人
    然鵝,我們要聊的不是藏族的丁真哦!今天和大家挖掘一下川西這塊神秘之地除丁真之外的另一個存在——羌族。《說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
  • 羌歷年撞上十月一 這其中蘊藏著什麼秘密
    (圖為北川羌歷年會場)1988年10月,四川阿壩州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出《關於羌歷年放假的通知》,這是根據阿壩藏族自治州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後的「自治條例」有關規定研究決定的第一個羌歷年,全州放假兩天。自此之後,羌族傳統節日「日麥節」(羌歷年)方得到了有效保護。這些年來北川的羌歷年慶祝活動從未間斷。
  • 羌人一個古老的民族,大漢與它的關係如何?
    匈奴統一北方後,羌人也受其統治。漢景帝時,羌族首領留何率領部分羌人歸附,要求為漢王朝守衛隴西(治狄道,今甘肅臨漲)邊塞,於是逐漸東遷到臨洮、氐道、羌道(今甘肅岷縣、禮縣、容昌)一帶居住。漢武帝驅逐匈奴,開通河西四郡,漢人勢力越過黃河、湟水地區,建立起令居(今甘肅永登西)、安故(今甘肅臨洮南)、袍罕(今甘肅臨夏東)等據點,隔斷了匈奴和羌人的聯繫。
  • 神秘的党項人縱橫歷史600年,史籍記載是羌人,自稱是鮮卑人
    党項人歷史上曾經建立了強大的西夏王朝,這個延續兩百年的政權和遼、宋、金等一直三足鼎立,最終於1217年,隨著蒙古軍的凌厲攻勢,消滅在漫天黃沙之中。党項人也結束了他們600多年的歷史。
  • 羌人叛漢,漢宣帝問他誰適合統兵平叛,此人笑答非我莫屬!
    西漢初年,湟水附近的羌人依附於匈奴。漢武帝在河西設立了武威、張掖、敦煌、酒泉四郡,隔絕附近羌人與匈奴的來往,強迫其遷出四郡。 漢宣帝即位後,西羌較大的部落之一先零的酋長請求允許他們在特定時節可渡過湟水到漢民不耕種的土地放牧,漢宣帝沒有答應。從此羌人一意孤行,強渡湟水,邊塞郡縣對此無可奈何。
  • 農曆十月初一貼對聯過羌年,羌族的羌年還有什麼有趣的傳統?
    我國是個文化大國,56個民族一個家,文化傳統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趣味,例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藏族的酥油燈節等等,這些除了傳統節日外民族特有的節日,儀式不同,時間不同,但都十分有趣,而讓筆者特別感興趣的一個少數民族節日,就屬羌族的羌年了。
  • 史上第一位女將軍,率13000大軍攻打羌人,還曾經打敗東夷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女將軍,首當其衝大家往往想到的是花木蘭穆桂英之輩。她們的故事不管是民間小說還是電視演繹,把花木蘭代替父親出徵,穆桂英跟隨楊宗保徵討遼國的故事演繹的淋漓盡致。近些年來經過史學家考證,這兩個人物不過是虛構出來的,真實歷史不存在。
  • 商朝活人祭祀來源竟是羌人戰俘,和現代羌族同源
    另外,很多甲骨文卜辭裡,在記載祭祀祖先時,常常出現「十羌」「三十羌」「五十羌」「百羌」「三百羌」這樣的文字。而在挖掘的祭祀坑內的人祭屍骨數量,恰恰也經常是10、30、50、100、300這種成整數的數字,於是很有可能這些人祭就是來源於古羌人。
  • 從「猴子變人」等神話傳說看古代藏族先民的宇宙生成觀
    [摘要] 藏民族是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少數民族之一,對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藏民族對於自己生活的宇宙世界進行了大量的思考,反映在他們的文化、藝術、宗教信仰等方面。
  • 摩梭人被稱「神秘的女兒國」,有怎樣的歷史?走婚不是隨便和混亂
    因為摩梭人的存在,在21世紀的今天,仍保留著母權制家庭形式,被人們稱之為「神秘的女兒國」,這是引起中外學者和遊人最感神秘最感興趣的摩梭文化現象之一。然而,這和我國歷史上的那些個女兒國,以及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古國是否有關呢?我們試圖找到摩梭文化現象的歷史源頭。1.
  • 名家丨「多元一體、和而不同」之典型——白馬藏人
    司馬遷將「冉駹以東北」的「西南夷」稱作「氐類」,說明「氐類」在西漢時期就有其自身的特點。魏晉以後的史籍,除個別志書沿襲舊說,氐、羌不分,其餘史籍已將氐、羌區別開來,有了清晰的界定。如撰於北齊的《魏書》、撰於初唐的《北史》都有《氐傳》。此時及以後的史籍中氐、羌分稱,是由於史家對氐人認識深化,明晰的結果。
  • 青海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一、青海的悠久歷史  青海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的青海,一直是多民族勞動、生息、交融發展的地區,世代生活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先民,包括羌獷、或沉重、或慘烈,以那曾經有過的輝煌,吸引著令人的目光,去閱讀那幅依然留存的詩篇。  1.青海沒有輸在歷史的起跑線上  遠古時期,青海氣候溫暖潮溼,土地肥沃,草木繁盛,是一個特別適合人類生息繁衍的地方。
  • 羌茶,綿陽北川都貫高山百年珍稀古茶園
    綿陽北川都貫高山百年珍稀古茶園的羌茶----------來自北川都貫高山百年珍稀古茶園>都貫,臨九寨天路,位於川西北邊緣,東連北川桂溪鄉,北鄰綿陽平武縣,鄉境內以粗骨性土壤為主,水能資源遍布全境,自然生態保護十分完美,唐代就開始種茶,也是川北重要的茶馬古道。
  • 羌山細語,歲月失語,惟石能言
    羌人對白石的崇拜,除了它為諸神象徵外,白石還是吉祥喜慶的象徵。羌人特別重視白石。正月初一拿白石進屋,表示招財進寶。打獵時,供奉白石,以求吉利。舊時羌人走親訪友,常將白石作為珍貴禮品相送,表達美好願望。遇有集體祭祀,家裡婚嫁等重大日子,人們往往在白石前禮拜,以志盟證。
  • 羌山細語|為什麼羌族人的屋頂上有塊白石?羌族知識小課堂開課啦!
    想必來九皇山遊玩過的朋友,很好奇為什麼在景區的一些建築物,比如西羌酒店、天神殿等景點,屋頂上怎麼會有白色的石頭?今天小編就來為你介紹羌族的白石崇拜。白石崇拜是羌族信仰習俗。羌族人常常向白石虔誠祈祝壽,燃香祭拜。羌民族的白石崇拜,可以從羌族歷史中找到答案~羌族史詩《羌戈大戰》是這樣描述的:川西北的羌人原來居住在西北大草原,後來因為外族入侵,不得不西遷。
  • 大家一起來過羌年跑「民馬」
    11月1日,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及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暨米亞羅紅葉溫泉節新聞發布會在成都舉行。理縣是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4個核心縣之一,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在今年9月已入選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