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只要能走路就沒事?醫生闢謠,一步步教您判斷傷情!

2020-12-21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01崴腳脖子,沒您想像的那麼簡單,真的!

在門診的時候,踝關節扭傷的患者是關節扭傷當中最常見的,因為踝關節扭傷以後處理不當,導致關節長期疼痛的也是最常見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咱們來聊一聊!

踝關節扭傷,我們都習慣地稱之為崴腳脖子,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太常見了,尤其是女性朋友經常穿高跟鞋,誰又沒有崴過幾次腳脖子呢?正因為它太常見了,所以沒有人給予太多的重視,有些朋友扭過腳踝之後也確實恢復得非常好,但還有一部分患者在扭傷一段時間之後,會出現長期的踝關節疼痛,深受其擾,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在扭傷的當時沒有給予正確的處理留下的後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踝關節扭傷這個問題。

02踝關節扭傷會損傷哪兒?只有骨頭嗎?

我們的踝關節周邊軟組織其實並不是特別的多,並沒有很多的肌肉去包裹,除了骨骼周邊主要的就是肌腱和韌帶,另外還有覆蓋在踝關節表面的關節軟骨

然而我們很多發生踝關節扭傷的患者往往只關注自己的骨頭,扭傷以後有些患者覺得關節還能活動,甚至都不會去醫院進行x線檢查,更不要提去醫院進行核磁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檢查了。

但是恰恰這些不被我們所重視的韌帶、軟骨,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給患者造成將來難以控制的踝關節疼痛。

●如果韌帶發生了撕裂,沒有得到重視,韌帶是處於鬆弛狀態下癒合的,那麼踝關節將會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長時間的關節不穩定會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會造成關節骨贅的形成,慢慢地出現創傷性關節炎,造成關節間隙的狹窄,導致關節長期的疼痛,慢慢的患者會出現下蹲受限等功能障礙。

●如果在扭傷的當時造成了踝關節軟骨的損傷,甚至有軟骨的撕裂,那麼就有可能導致關節內出現游離體,也有可能因為軟骨面的缺失,導致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有些患者會問,那我怎麼才知道是否有韌帶、軟骨的損傷呢?謝醫生給您捋一捋!

03踝關節扭傷的幾種情況以及如何應對!

首先,當我們出現踝關節扭傷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判斷一下自己的傷情,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扭傷以後大家看一看自己的踝關節是否能正常的做屈伸運動,是否能正常的做旋轉運動,同時要觀察是否有明顯的疼痛。

如果活動都沒有明顯的異常,也沒有明顯的疼痛感,那麼說明骨頭和韌帶發生比較大的損傷可能性非常低。

應對:觀察扭傷次日是否會出現踝關節的腫脹和疼痛,是可以適當的行走的,但不要太多,不要給扭傷的關節過度的刺激。如果三天左右並沒有出現異常的情況,那麼說明只是單純的踝關節扭到了,不需要太在意。

踝關節扭傷以後,是否迅速地出現踝關節的腫脹。在觀察踝關節活動範圍是否受限以後,一定要觀察一下踝關節是否出現快速的腫脹,如果在傷後1~2個小時之內腫脹快速的發生,而且進一步的加重,那麼很有可能伴有韌帶或者是骨頭的損傷,有的時候即使您能行走,一些細小的撕裂,比如撕脫骨折也會導致腫脹,這種情況下您仍然能行走,但是損傷已經形成了。

如何應對:出現這種快速腫脹的情況,一定要到醫院進行x線的檢查,明確是否存在骨折,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認為自己能走路就不會有骨骼的問題,檢查一下還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發現存在著骨折,那麼我們可以用支具固定來幫助我們穩定關節,如果沒有骨折,那麼也要進行以下的處置:

抬高下肢,促進下肢靜脈的回流,促進腫脹的消退,抬高的角度在30度左右即可。冰敷患處,冰敷的時候一定要採取冰水混合物,每次冰敷的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每天冰敷3~5次,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消除腫脹,控制水腫。記住無論您是用冰袋還是用礦泉水瓶,都一定要包裹住手巾,不要將冰水混合物直接接觸皮膚,容易導致凍傷。加壓包紮,給予腫脹的部位進行加壓包紮,可以很好的幫助患者控制住腫脹,減輕疼痛。

還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您進行了x線檢查,當時沒有發現踝關節的問題,在3~5天以後也要去醫院進行複查,再次確定到底有沒有骨折。

●觀察是否有皮下淤血出現。觀察是否有皮下淤血,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有一些患者,在扭傷以後仍然能正常的走動,到醫院也進行了x線檢查,沒有發現骨頭的問題,但是在次日,扭傷的部位開始出現明顯的皮下淤血,有些患者會對這些淤血不以為然,認為可能就是扭到了以後的自然現象,沒啥特殊的!但是在醫生眼裡,這些淤血卻代表著有韌帶、關節囊或者是肌腱的損傷,否則這些血是哪兒來的呢

如何應對?

這種情況最基本的也要到醫院進行x線檢查,而如果x線沒有發現明顯骨頭損傷的話,需要進行核磁檢查明確關節內是否有軟骨損傷或者是韌帶的撕裂。如果明確有韌帶或者是軟骨的損傷,要諮詢專業的醫生是否進行專業的固定,而自己進行單純的包紮,可能並不能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無論如何適當的加壓包紮、冰敷、抬高、休息都是治療踝關節損傷的基本原則。觀察是否有關節的畸形。這種情況,如果出現了,往往就證明骨頭有了明顯的折斷,一定要減少活動,如果周邊有小木板或者是晾衣架,要給予踝關節,周邊進行簡單的固定,之後打120,或者是由他人攙扶下,避免損傷關節的負重,去醫院進行檢查,進行相應的治療。

04踝關節扭傷,有時候會導致遲來的麻煩!

在臨床上我們會遇到很多踝關節扭傷以後,沒有經過系統的治療,經過休息,症狀有了明顯的緩解,但是在扭傷以後的1~2個月的時間,患者開始出現踝關節的疼痛不敢行走了,這時才到醫院來進行診治。

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在踝關節損傷的當時沒有給予進行好好地休息和應對的措施。

而且這種情況多見於踝關節的韌帶損傷,或者是關節內軟骨的損傷沒有進行及時的處理,因為踝關節在扭傷的,當時患者疼痛比較明顯,往往能配合進行一定的休息,踝關節沒有受到劇烈的刺激,所以當時疼痛有了明顯的減輕,但是由於踝關節韌帶是不穩定的,沒有在緊張的狀態下癒合,當患者的症狀減輕以後,又開始進行正常的行走,或者是大量的使用,踝關節慢慢的會出現不穩定的症狀,導致患者出現疼痛、活動受限。

這種情況處理起來就很難了,有的時候我們治療是講究時間段的,如果在損傷的急性期給予對症的處理,那麼就不會出現將來這樣的問題,而且要亡羊補牢,有的時候並不是那麼好補,有可能補了,也不是很牢

05總結

踝關節扭傷很常見,但是我們不要認為它常見,就忽視踝關節扭傷正確處理的重要性。

在踝關節扭傷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判斷自己的傷情,諮詢專業的醫生進行專業的檢查,明確自己的關節是否存在韌帶和關節軟骨的損傷,這兩個問題的損傷非常容易給患者帶來將來的問題,而如果在急性期進行正確的處理,將來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將會大大的下降。

具體應該怎麼辦?已經在文章當中給大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讚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踝關節扭傷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闢謠實驗室#

相關焦點

  • 踝關節易扭傷怎麼辦?正確的急救處理辦法了解一下
    當腳踝突發扭傷時,首先,患者應立即停止患處的進一步活動,以免損傷加劇。同時及時對患處傷情進行察看,並對損傷程度作出判斷,以決定下一步該如何處理。如果是輕度扭傷的話,通常只是傷及軟組織,則接下來可以按一般扭傷的方法對患處進行下一步處理,但若是重度扭傷,甚至引發骨折的話,此時已經不單單是軟組織損傷那麼簡單了,因而一般的處理方法不再奏效,最保險的做法是固定患處並及時就醫。
  •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不光是在各種運動、交通事故中可能出現,甚至在日常活動中,如走路、下樓梯等過程中也會發生。有研究顯示,在骨科急診、足踝外科專病門診的患者中,踝關節扭傷的病人可能高達20%。老百姓通常把踝關節扭傷叫做「崴腳」。「崴」的這一動作通常指的是醫學上講的踝關節內翻(如圖所示),因此大多數人「崴腳」後都出現外側的腫脹和疼痛, 部分可能合併內側的腫脹和疼痛。01踝關節扭傷後是否要就醫?
  • 如何鍛鍊腳踝減少踝關節扭傷?這三個簡單方法能幫忙
    腳踝扭傷後,容易導致下一次扭傷的發生,即易形成習慣性踝關節扭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需要採取某些措施來應對。同時,還需要鍛鍊腳踝,使腳踝不易發生活動扭傷的受傷程度減小。那麼,如何避免踝關節反覆扭傷?
  • 一個真正的醫生EZER談腳踝扭傷的處理
    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未做好熱身容易扭傷」、「踢球到最後太累了容易扭傷」。這是因為,正常的行走和奔跑時,踝部韌帶的拉伸程度非常小,所以韌帶有足夠的能力來維持踝關節的穩定,也就不會扭傷。如果正常走路都會扭傷,那就是韌帶有大問題,一般是韌帶過松或韌帶纖維化。
  • 【醫學科普】踝關節扭傷後為什麼「經久不愈」?
    【醫學科普】踝關節扭傷後為什麼「經久不愈」?這些患者朋友們並沒有延誤診治,在扭傷後就及時來醫院就診了,也做了X線檢查排除了骨折。並聽從急診醫生的囑咐予以冰敷,抬高患肢及休息制動。但情況並不如急診醫生所說的那樣幾天就沒有大礙了,而是幾周後還有腫脹及輕微的疼痛、長時間行走有明顯的不適感覺。下面就來讓我為你們答疑解惑吧。
  • 習慣性踝關節扭傷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習慣性踝關節扭傷」呢?怎樣才能預防習慣性踝關節扭傷呢?「能力」不足以應對本應可以避免的突發情況,使得再次出現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基本是韌帶出現損傷韌帶經過多次扭傷後,就會失去它原來的彈性,變成松馳,韌帶松馳就很難治療了,就如彈簧,新的時候彈性良好,隨著彈簧變性被反覆拉長拉松後就很難再恢復原來的彈性了,韌帶的作用和彈簧原理是一樣的。
  • 告訴你踝關節扭傷的真相
    、關節囊等發生損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比如,下樓梯,沒踩實,腳崴了;搶籃板,重心不穩,腳崴了;穿高跟鞋走路,地面不平,腳又崴了……。在我們普通人群中大約50%的人都經歷過踝關節扭傷。據北京大學焦晨教授報導,約70%的急性、偶發性踝關節損傷患者,後期可能發展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因此,對於急性踝關節扭傷的患者,發生再次踝關節扭傷的風險要高出普通人群的3.5倍,因此對於踝關節扭傷需要我們正確認識、科學合理治療,以免造成一崴再崴,進而出現習慣性崴腳。一、【為什麼踝關節容易受傷?】                          1.
  • 微提醒 | 踝關節扭傷處理,冷敷還是熱敷???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踝關節扭傷多旋後外旋多見,以上圖外側韌帶損傷多發,據文獻報導,每天踝關節損傷的發生數量接近 2萬餘人,因此, 正確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早期自我處理辦法非常重要。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日後會反覆扭傷,以致影響關節功能,引起踝關節不穩定,慢性陳舊性踝關節疼痛。踝關節扭傷緊急處理儘可能地控制疼痛和腫脹,可參照急性運動損傷的PRICE處理原則進行。
  • 踝關節扭傷的康復治療
    檢 查在懷疑踝關節存在Ⅱ型和Ⅲ型扭傷時應當進行X線片檢查,排除骨折。Ottawa法則和Bernese踝關節規則專門幫助臨床醫生決定是否對踝關節進行X線片檢查的標準。在急診檢查中,即使體格檢査是I型扭傷,有時也應當進行X線片檢查,這對於避免骨折的漏診非常重要。由於應力骨折在普通X線片中常常無法觀察到,通過急診室的檢查後,臨床醫生應當進行骨掃描檢查。MRI和CT有時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應用來評佔韌帶結構和軟組織撕裂的範圍。
  • 【謠言榜】關節扭傷只要熱敷就好?
    謠言:關節扭傷後熱敷就好了。闢謠:日常生活中各種關節扭傷比較常見,不光在各種運動、意外事故中可能出現,甚至在走路、上下樓梯、拾物等過程中也可能發生。最常見的關節扭傷是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其次如髖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肘關節等部位扭傷也比較常見。因此,很多人都有關節扭傷的處理經驗,比如常見的關節熱敷、冷敷、塗抹跌倒藥酒甚至手法正骨等。
  • 踝關節扭傷常見問題|踝關節|腓韌帶|扭傷|肌腱|血腫|功能|-健康界
    文章轉載自:足踝醫家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醫學上稱為「踝關節外側韌帶撕裂」,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  1、足踝扭傷如何固定?  初期制動可以防止損傷進一步加重,以及提供穩定的環境,促進損傷組織修復。
  • 踝關節扭傷你需要知道的事(運動醫學最新指南)
    本文結合本科治療經驗和運動醫學權威雜誌Br J Sports Med最新指南介紹踝關節扭傷的治療方案,避免成為腳踝殺手。2、明確損傷情況踝關節外側扭傷最多見,佔踝關節扭傷的 90%,常見於下樓梯、運動跳躍著地時,腳掌突然內翻,使踝關節外側韌帶受到劇烈拉扯而扭傷,嚴重者甚至完全斷裂。急性踝關節扭傷主要局部疼痛、腫脹、壓痛、踝關節活動疼痛、不能負重及行走等。
  • 踝關節出現扭傷,熱敷好還是冷敷好?多久能康復?
    在生活中,即使再注意身體保健,也是會造成一些異常情況出現,對人們的身體產生很大影響,其中關於踝關節扭傷,需要注意,一不小心,意外扭傷十分常見,更不用說,因為運動不當,造成的踝關節扭傷了,那種疼痛感,很多人根本無法忍受。
  • 踝關節扭傷常見問題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醫學上稱為「踝關節外側韌帶撕裂」,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 2、足踝扭傷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 為什麼踝關節很容易扭傷?預防崴腳,4個辦法趕緊學起來
    踝關節是最容易出現扭傷的身體關節部位,因為踝關節是我們人體與地面距離最近的負重關節,承受著人體站立時絕大部分重量。踝關節很容易在行走跟運動中出現扭傷,也就是崴腳,約有40%的運動損傷都是踝關節扭傷。踝關節為什麼容易扭傷?
  • 運動與醫學:腳踝扭傷後,好多人都做錯了
    4、一小時後,去醫院看醫生。沒錯,就是要看醫生。正常情況下需要拍一張踝關節正側位片,看看是否有骨折,如果有骨折,那處理就不一樣了。如果比較擔心自己傷勢的,特別是擔心有沒韌帶拉傷的,可以請醫師判斷下。大多數情況下是否韌帶斷裂還是能判斷的,是否韌帶撕裂就很難判斷了,需要做核磁共振(MRI)。記住,只有核磁共振能看韌帶,拍片、CT、B超都是看不到韌帶損傷的。5、如果骨骼、韌帶都沒事,那你可以心定了。這因該只是普通的扭傷了。通常醫師會建議你打個石膏,因為對於扭傷來說,最好的治療就是制動,打上半個月到一個月的石膏,你啥措施也不用做,基本能恢復成沒事人。
  • 為什麼要重視踝關節扭傷?四種情況告訴你多嚴重
    在運動時比較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踝關節扭傷是小傷,休息幾天肯定就好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那為什麼有些人在扭傷後會長時間感覺到疼痛或者無法走路了呢?大部分人對於扭傷並不重視,但是即便是小病,也有值得重視的地方的。那麼,為什麼要重視踝關節扭傷?
  • 崴腳別忽視,當心發展為習慣性踝關節扭傷,引起慢性疼痛
    腳踝容易扭傷的原因是什麼?腳踝經常扭傷,與人體的結構有關,在走路或者做墊腳的動作時,腳心會習慣內向,腳踝不能和腳部很好地配合,人體的平衡能力較差,從而會出現崴腳的現象。有些人一次崴腳之後,沒有採用正確的方法治療,不注意保養,腳踝沒有痊癒,活動時不小心會導致再次扭傷。
  • 拉傷與扭傷有何不同?受傷後如何處理?一文讀懂不混淆
    骨科董醫生聽了他倆的病史後,對兩者分別作了傷處的專科查體,最後告知小李的傷情是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扭傷,而小張的則是跟腱拉傷。小李不解地問到:「為啥我是扭傷他是拉傷呀,不都是扭的嗎?」董醫生對他倆說,兩者在具體分類上有較大區別的: ◆ 拉傷主要用於軀幹、四肢的肌肉與關節周圍肌腱的損傷(比如小腿三頭肌、跟腱等),屬於動力性結構損傷。◆ 扭傷指的是關節側方的韌帶損傷(比如膝關節、踝關節、腕、肘關節等),屬於靜力性結構損傷。
  • 踝關節骨折45天,能開始步行訓練嗎?哪些細節要注意?醫生告訴您
    一般情況下腳踝骨折45天應該能走路了,但是我們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患者是否接受了手術治療,患者具體骨折的情況,如果骨折粉碎的情況特別嚴重,那麼可能下地行走的時間要延遲一點,而如果骨折對位對線都比較好,那麼45天下地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