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足踝醫家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醫學上稱為「踝關節外側韌帶撕裂」,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
1、足踝扭傷如何固定?
初期制動可以防止損傷進一步加重,以及提供穩定的環境,促進損傷組織修復。固定方法有彈力繃帶固定、踝關節護踝固定、功能支具、限制性支具、石膏固定,需根據患者損傷情況選擇。
2、足踝扭傷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通常足踝扭傷後急性期(48小時內)出血腫脹,為了減少出血,建議冰敷,冰敷後毛細血管收縮,出血減少,減少血腫的形成和疼痛。
急性期後,出血已經靜止,那麼此時建議熱敷,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血腫吸收,同時需要配合患肢抬高,有利於血液回流;
3、踝關節扭傷為什麼容易反覆發生?
踝關節扭傷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損傷,一般經過制動、冰敷等治療2~6周後可以好轉。但一部分患者只要崴過腳,就老會崴,這被稱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原因是第一次扭傷之後沒有真正的康復。
第一次崴腳時韌帶損傷嚴重,往往在受傷時可以聽到踝關節內的響聲,這提示踝關節韌帶有斷裂的可能。此時,如果未經正規治療,一段時間後雖然可以行走,但是韌帶並未癒合,因此經常出現扭腳的現象。
4、何時進行功能鍛鍊?
制動與功能活動是一個矛盾,受傷後早期建議休息為主,但休息時間應儘可能短,踝關節長時間無負重對關節存在潛在傷害,並可以導致關節組織生物力學和形態的負性改變。
所以,只要腫脹已經消退,應儘早在支具保護下恢復步行,練習足外翻的力量、踝關節活動度與靈活度、平衡力,增強踝關節穩定性。
5、扭傷韌帶斷裂手術重建?
傳統手術在外踝前緣做一個長5cm的弧形切口,辨別損傷的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將同種異體肌腱修剪至合適大小,在腓骨上鑽孔,將肌腱導入腓骨隧道,拉緊跟腓韌帶的人工肌腱,將此人工肌腱取合適大小並固定在骨膜上,以此修復重建韌帶。
關節鏡微創韌帶修補術,手術傷口小、恢復快、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