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現代集團發布的電動全球模塊化平臺(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 E-GMP ),從2021年開始,將應用於下一代車型,到2025年計劃推出23款純電動車型,其中包括11款電動專用車型。
這款專為BEV設計的平臺標籤是模塊化、標準化,滿足各種車型平臺需求,簡化開發流程,降低開發成本。
體驗方面,則是帶來優秀的駕駛動力和出色的效率,以及舒適的內部空間。
那麼我們接下來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值得炫耀呢?
整車性能
1、滿電續駛裡程500公裡以上(WLTP循環工況);
2、百公裡加速不到3.5秒,最高時速達260公裡;
3、高壓快充,18分鐘充電80%,5分鐘補電100公裡;
以上整車性能,從續駛裡程和快充時間上算是拿了不錯的分數。
500公裡續航裡程在國內動輒六七百公裡裡程中看上去不亮眼,但畢竟是WLTP循環工況,更符合現代城市行駛工況;至於高壓快充,就像當年OPPO手機的經典廣告一樣「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對用戶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電驅系統
前電機
後驅電機
駕駛模式上可以選擇後驅和四驅兩種驅動模式,四驅系統可通過控制前驅電機和前輪之間的耦合在後驅和四驅模式之間進行切換,以匹配當前行駛工況,從而提升效率。
我們看官方宣傳的亮點:
1、世界上第一個量產的集成驅動橋(IDA),電機、逆變器和變速器高度集成
如果僅僅三合一,確實匹配不了世界第一,畢竟2018年北京車展,日本電產就展示了可用於EV及PHEV的集牽引電機、變速箱及逆變器於一體的牽引電機系統(E-axle),日電產在廣汽Aion S上量產的三合一算得上是開創集成化驅動系統大批量生產的先河。除此之外,現在集成化電驅系統已經成為純電動汽車的標配,華為最新的集成電驅系統 DriveONE更是做到了七合一高度集成。
其實這個IDA指的是驅動軸和車輪軸承集成的動力傳動機構,增強舒適性和穩定性。
2、Hair-Pin繞組高速電機(扁線電機)
據悉,驅動電機定子繞組採用Hair-Pin扁線結構,電動機的最大速度比現有電動機提高70%,推測能達20000轉,高速電機在體積、重量和效率上都更有優勢。
扁線優勢
油冷電機
扁線電機與圓線電機對比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影響其量產的主要因素還是工藝難度比較高,製造過程複雜,但不可否認是電動汽車用電機的方向。
3、 據了解主逆變器功率器件使用碳化矽(SiC)替代IGBT,系統效率提升2%~3%,整車續航能力提升約5%,碳化矽的使用完美匹配了高壓快充系統,這點還是值得借鑑的。從下邊這個官方視頻裡的驅動板的板框和布局來看,使用的SiC模塊應該就是類似於現在HP Drive的單面Pin-Fin模塊封裝結構。
充電
400V快充
800V快充
快充能力:350kW 800V高壓快充能力,18分鐘充電80%,補充100公裡裡程只需要5分鐘。
這個成績是相當亮眼的,這也是高壓快充的魅力,已經量產的跑車車型Taycan同樣是800V系統,充電功率最高也才達到270kW。
從上邊兩張圖可以看出,該平臺配備的 集成充電控制模塊(Integrated Charging Control Unit ICCU)支持800V高壓和400V電壓平臺充電,400V情況下利用逆變器和電機把400V電壓升壓至800V,官方聲稱這種多路充電是世界首創專利技術。
其實 這個技術在比亞迪漢上就已經看到了它的影子,漢的電池系統電壓也比較高,低壓直流樁充電時也是這種原理。搞過電力電子的都知道,Boost升壓系統是由電感、開關管和整流管組成的,而充電的時候,逆變器和電機閒著也是閒著,而逆變器裡的IGBT模塊恰好包含了開關管和FRD,再配合電機電感,外部繼電器和電感,搞出個Boost系統還是很可行的。
最後,平臺配備的vehicle-to-load (V2L)支持最高放電功率3.5kW,預計能夠滿足大多數喜歡露營年輕人的用電需求。
電池
模組結構
大模組及冷卻系統概覽
E-GMP平臺使用標準的小電池模組,根據不同特定車輛的需求對標準化電池系統進行調整,標準模組採用軟包電芯,由SK提供;這種標準化的模塊其中一個好處就是損壞的其中一個模組不需要更換整個電池包,只需更換故障模組,對質量管理是有好處的;整個系統的冷卻板位於電池模組下方,電芯間取消cooling pin散熱片,這種獨立冷卻結構擁有更高的散熱效率,使E-GMP的電池組更加緊湊,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據稱與現有EV電池技術相比,能量密度提升10%。
啟發
1、BEV平臺化開發是一個趨勢,相對於傳統燃油車來說,電動車迭代的速度今非昔比,而平臺化開發能最大程度節約開發成本和時間;廣汽新能源GEP平臺、大眾MEB平臺、吉利PMA平臺、比亞迪e平臺等都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
2、電驅動系統方面,像扁線電機、碳化矽等新技術在未來幾年會逐漸切入量產,在這方面不只是E-GMP,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也都在暗自發力。
3、高壓系統憑藉在充電速度和效率方面的優勢,或許會在未來幾年加速普及 。
總體來看,E-GMP技術方案大體代表了BEV未來幾年的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