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海王星(Neptune)

2020-12-13 神燈探奇

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地球或形成於45億年前,智人是經過40萬年慢慢進化而來,而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那人類基因中早被烙印下的「好奇」,驅使著人類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已經遍布了整個地球。然而那好奇的種子依然在人類中滋養,孕育。探索永不停息。

前一期,我們介紹了「滾動」的天王星「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天王星(Uranus)這一期,我們繼續向外航行,來看看太陽系最外層的行星-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Neptune)

命名:海王星的英文名字是以古羅馬宗教和神話中的Neptune(拉丁語:Neptūnus[nptuns])來命名的,Neptune是淡水和海洋之神,他與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波塞冬對應,並且他也是羅馬的馬神,掌控著世間的戰馬。他與朱庇特(木星)及普路託(冥王星)是兄弟,三人分別掌控著天界,世間,和冥界。由於Neptune是海神,在中國等亞洲國家,人們就將這個星名譯作「海王星」。

Neptune

圖片版權(By Baldiri - Own work, CC BY-SA 3.0)

數據:海王星的半徑有24,622公裡,是地球的4倍。 如果把地球比作網球,那麼海王星就和籃球一樣大。海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5億公裡,約30個天文單位(AU)。 一個天文單位(AU)代表的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陽光到達海王星大約需要4小時。海王星是外太陽系中的兩個冰巨星之一。 海王星的質量至少有80%是由高密度的「冰」質流體(水,甲烷和氨)組成,位於小型巖石核心上方。 科學家估計,在冰冷的大氣下方,海王星有著溫度極高的海洋,然而高壓又阻止了海水的沸騰。海王星的大 氣主要是由氫氣和氦氣組成,還有少量的甲烷。在海王星上,高達每小時2000多公裡的勁風無時無刻在吹動著凍結的甲烷雲,海王星的風速是地球最強勁颶風的5倍還多。海王星也有著非常強勁的磁場,它的磁場是地球的27倍。

海王星(Courtesy NASA/JPL-Caltech.)

圖片版權(Courtesy NASA/JPL-Caltech.)

時間:海王星的自轉周期為16小時。因為它距離太陽太過遙遠,致使它的公轉周期長達165個地球年,約60,190個地球日。海王星的旋轉軸相對於它的黃道面(它繞太陽公轉的平面)呈28度的夾角,和地球類似(地球23.4度),它有著明顯的季節變化,單個季節的長度可達40年。

海衛一(Triton)

圖片版權(Courtesy NASA/JPL-Caltech.)

衛星和星環:海王星有14個已知的衛星,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最初發現的海衛一(Triton),這顆衛星有著許多獨特之處,首先它是太陽系中被觀測到最冷的天體,星體表面溫度為-235攝氏度。其二,在太陽系的大型衛星中,它是唯一一個在逆行軌道上轉動的星體。換句話說,它公轉的方向與它圍繞的行星的自轉方向相反。這種現象也證明了,海衛一是被海王星強大引力所捕獲的衛星。海王星至少有5個主星環和4個被稱為環弧(arcs)的塵埃團。五個主環從內向外分別是加勒(Galle)、勒維烈(Leverrier)、拉塞爾(Lassell)、阿拉戈(Arago)和亞當斯(Adams)。處在最外層的亞當斯(Adams),雖然只有35公裡寬,但是在其中有著明顯的4個塵埃團,分別為自由(Liberty),平等(Egalité),博愛(Fraternity)和勇氣(Courage)。這些塵埃團很特別,因為按照運動規律,環內的星體塵埃應該彼此均勻分散。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的原因應該符合加拉太(Galatea)的引力效應,致使這些弧線(塵埃團)穩定下來。

海王星星環

圖片版權(Courtesy NASA/JPL-Caltech.)

探索:在1989年,NASA的旅行者2號拜訪了海王星。這是人類唯一一次近距離對於海王星進行觀測和科學探查。旅行者2號在1977年發射,於1989年8月25日最接近海王星,並且這也是旅行者2號探測器需要飛近的最後一個主要行星,後面再也沒有了軌道限制。

好了,對於海王星的星球屬性我們就先介紹到這裡,在未來的文章中,我們會繼續滋養我們基因中的「好奇」,使我們的腳印踏遍這個星球上所有的地方。

#太空探索#

相關焦點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被「開除」行星之列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這一期,我們來看一下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如果您對於矮行星和太陽系星體的劃分還不太清楚,請參照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鳥神星(Makemake)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和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還有那質量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
  •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天王星(Uranus)
    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地球或形成於45億年前,智人是經過40萬年慢慢進化而來,而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
  • 「專題-太陽系」你所不知道的太陽系-柯伊伯帶
    起源:柯伊伯帶的起源目前仍然不太清楚,但是許多天文學家都認為,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殘餘物。在太陽系形成之初,由於木星和土星軌道發生了變化,迫使天王星和海王星向更加遙遠的繞日軌道遷徙。它們穿過了大型行星形成後殘留的天體區域(原始柯伊伯帶),它們強大的引力將許多天體攝動向太陽。最外層的海王星在向內攝動天體的時候,它的軌道隨之繼續向外,從而移動到了現在的位置。
  • 八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星地球」你所不知道的事,來看看吧
    水星表面跟咱們月球相似,也是在太空隕石的轟擊下千瘡百孔,因為它是最靠近太陽也是質量最小的行星,所以它只有很薄的一層大氣,時時刻刻都在太陽的炙烤之下。它也是一個沒有衛星的行星,被評為最孤獨的行星。二.金星:地獄行星,中國古代稱之為太白星,它還有個名字叫做啟明星。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古羅馬人稱作維納斯。金星是一個類地行星,跟地球的質量很相似,被稱為地球的姊妹行星。
  • 一顆奇怪的行星被發現,它比海王星小,但質量比海王星大50%
    這個外星球十分古怪,因為它的大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然而它的密度卻比海王星大50%以上。太空人之前已經在其他太陽系發現了「膨脹行星」。「膨脹行星」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幾倍,但是它的半徑卻比海王星的半徑還要大。但是這次發現的行星和「膨脹行星」剛好相反。它的密度超過了海王星,但是他也有更小的半徑。超級密度,而不是超級膨脹。
  • 天王星和海王星「行星連珠」的引力彈弓效應備受關注
    和土星一樣,天王星也有行星環。而在距太陽45億公裡的太空深處,棲息著海王星。天文學家將天王星和海王星視為「雙胞胎」,因為它們的大小和質量相似。但瑞士蘇黎世大學行星科學家拉維特·海勒德表示,沒人知道它們究竟有多相似,也不知道它們的組成以及它們如何形成。
  • 宇宙有太多未知,本不該存在的極熱海王星,是一種怎樣的行星?
    不過行星並不像恆星那樣體型巨大,也不像恆星那樣可以發光發熱,所以要通過觀察來發現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所以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發現的行星數量也不過4200顆而已。 而就在這顆恆星僅250萬公裡的地方,存在著一顆行星,這顆行星的編號為LTT 9779b。一顆行星距離自己所屬的恆星僅250萬公裡,這可是一個非常近的距離了,要知道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近日點和太陽的距離也有4600萬公裡。由於距離太近,它繞行恆星一周所需要的時間僅為19個小時。
  •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最: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最:天王星和海王星一、天王星最低溫度: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氣層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比海王星還冷,無愧於冰巨星的稱號。「躺著」自轉:天王星的自轉軸傾斜的角度高達98°,就好像躺在軌道上公轉一樣,是天王星最顯著的特徵,這使他的季節變化完全不同於其他的行星。關於自轉軸異常傾斜的原因,科學家們猜想是在當初太陽系形成的時候,天王星受到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而造成的指向歪斜。
  • 行星探索的選擇困難症:下一步探索天王星還是海王星?
    旅行者發射任務時的行星位置現在已經不是旅行者號發射的那個時代,特殊的多星位置已經過去,而現在用一個探測器訪問兩個以上行星不僅昂貴,而且複雜得多,幾乎不可能用一艘飛船執行兩個行星的飛越任務。而且科學界需要的是一個軌道飛行器,也就是一個圍繞行星飛行,進入環繞軌道進行詳細研究的探測器,人們已經對探測器飛掠行星短暫一瞥已經不滿足了,所以開始二選一吧!
  • 「專題-衛星」你所不知道的衛星-蓋尼米德(Ganymede)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木星(Jupiter)和它的衛星,木衛一 「專題-衛星」你所不知道的衛星-伊奧(lo)和木衛二 「專題-衛星」你所不知道的衛星-歐羅巴(Europa) 。木衛三的內部構造更讓天文學界所驚嘆,它有著一個金屬的核心,其外是由矽酸鹽化合物所構成的巖石地幔,再往上就是正方晶體的冰層。冰層之上是鹽水的海洋,地殼之下,鹽水海洋之上則是一層六角晶體的冰層。
  • 「專題-衛星」你所不知道的衛星-忒堤斯(Tethys)
    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地球或形成於45億年前,智人是經過40萬年慢慢進化而來,而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
  • 海王星天空會下「鑽石雨」科學家找到原理
    鑽石是純碳在高壓環境下形成的,生成條件嚴苛,所以在地球上很罕見,然而在遙遠的天王星與海王星,卻會出現「鑽石雨」,只可惜我們永遠也取得不了。科學家最近以實驗的方式研究出鑽石雨的成因和原理。太陽系的外圍,有4個大型的氣體行星,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這4個行星又分兩大類,木星與土星稱為「氣態巨行星」,更遙遠的天王星與海王星,由於陽光更微弱,環境極為寒冷,稱為「冰巨星」。科學家對於冰巨星的了解並不多,它們一直有許多是謎題。
  • 你知道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嗎?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
  • 最神秘的行星!NASA想要探測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冰凍大氣層」
    美國宇航局公布了用「下一代」儀器探測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計劃,以更好地了解這些所謂的冰凍巨星及其大氣層。NASA新聞:NASA將向海王星和天王星發射探測器。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這項任務已經召集了來自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SFC)的科學家。
  • 距地260光年,在海王星的「沙漠地帶」中,科學家發現特別行星
    從質量上來看,海王星屬於中等質量的行星,按照人類現有的行星形成理論來說,行星作為恆星系統中的一員,一般越接近恆星的行星體積就越小,拿太陽系舉例子,太陽系內側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行星,都是巖石行星,而且個頭都很小。此後,越接近太陽系的外側,行星的類型也發生了變化。
  • 冥王星之後,第九行星有了新線索,科學家發現一顆軌道異常的行星
    自從冥王星在2006年被天文學會貶為矮行星以後,叫了幾十年的太陽系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一時間很多人還不適應。但這也沒辦法,誰讓冥王星的個頭太小,而且軌道異常,最主要的是它沒有清除自身軌道周圍的其他小型天體。
  • 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除名?
    關於冥王星冥王星由克萊德·威廉·湯博發現於1930年,位於海王星(太陽系最外側的一顆行星)之外。起初人類對冥王星所知甚少,在2006年以前冥王星一直被認為是一顆行星。進入21世紀,新的天文觀測技術使人類了解到更多太陽系內的小天體。特別是鬩的發現,使國際天文學界普遍認為應該重新定義行星。
  • 太陽的雙胞胎行星論,第九大行星的存在與否,或許不久後就能知道
    這困惑久解不開,是因為海王星軌道外的奧爾特雲與散盤型天體(SDOs)如何達到當前的比率依舊未知。 但在這種情況下,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跨海王星天體(TNO)是不一致的是,這股同樣的阻力阻礙了位於跨海王星的彗星(comets)向更大範圍方向的散射。 「雙星系統遠比單星能夠更精準有效地捕捉物體,」勒布朗補充。「如果奧爾特雲的形成真的如觀察所示,那也就意味著太陽的確擁有一個與其質量相似的伴星,而伴星在太陽離開它的誕生星團之前就消失了。」
  •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天氣變化太驚人,其他行星上是否也有季節變化?
    就像在地球上一樣,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季節的變化,正如行星學家所假設的那樣,它決定了它們大氣的某些特徵。然而,這些行星上的季節持續時間比地球上的持續時間長達數十年。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對這些氣體巨頭進行常規觀測時,拍攝了幾張顯示非常有趣的大氣現象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