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蔥
來源產地為菊科植物鴉蔥、朦朧古鴉蔥、叉枝鴉蔥的根或全草。春夏秋均可採挖,除去莖葉,洗淨泥土,鮮用或切片曬乾。
羅羅蔥生山坡草地,分布華北、華東各地。鴉蔥分布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同屬植物蒙古鴉蔥,分布內蒙古、陝西、寧夏等地。別名鴉蔥、土參、黃花地丁、人關發、老鶴咀子、谷羅蔥、兔兒奶、筆管草、老觀筆。
【原形態】
鴉蔥 多年生草本,高15-25(-50)cm。根圓柱形,根頸部具多數殘存纖維狀殘葉鞘,黑褐色。莖無毛,直徑3-6mm,常在頭狀花序下膨大。基生葉寬披針形至條橢圓狀卵形,基部漸狹成有翅的葉柄,長20-30(-40)mm,無毛,邊緣平展;莖生葉2-3枚,下部的寬披針形,上部鱗片狀。頭狀花序,單生枝端,大,長3.5-4.5cm,總苞寬1.2-1.5cm;外層總苞片寬卵形,無毛,內層橢圓形;舌狀花黃色,兩性,結實。瘦果,長10-13mm,無毛,有縱肋;冠毛汙白色,羽狀。花期4-5月,果期6-7月。
性味功效《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寒。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外用治疔瘡,癰疽,毒蛇咬傷,蚊蟲叮咬,乳腺炎。
《中藥大辭典》
微苦,寒。消腫解毒。治五癆七傷,疔瘡癰腫。
《中華本草》
微苦澀;寒。消腫解毒。主五癆七傷;疔瘡癰腫
【歸經】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或搗汁擦患處。
【附方】治疔瘡及婦女乳房腫脹:鴉蔥根打爛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