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和平路社區的無人管理老舊院落實現自我服務

2020-12-23 雲南網

12月22日,由雲南省委網信辦主辦、雲南法治網承辦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採訪活動走進昆明市官渡區和平路社區。記者了解到,和平路社區自2012年以來實施「網片樓戶」網格化管理機制,把社區劃分為10個片區,社區書記、主任為總網格長,社區委員、工作人員為10個片區片長,每個樓院設立樓長,公安民警為治安聯絡員,形成上情下傳,下情上達的聯動機制,促進了轄區無人管理老舊院落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功能。

和平路社區打造的法治長廊

成立社區「大黨委」 服務群眾30000餘人次

為加強黨員聯繫群眾的密切性,由此,和平路社區與轄區內省商務廳、省郵政分公司等16家中央、省、市有黨組織的單位成立社區「大黨委」,整合資源,統籌需求,激活城市基層黨建活力,籤訂《共駐共建目標責任書》和《和平路社區幫貧扶困協議》,開展志願服務1000人餘次,累計服務群眾30000餘人次,幫扶慰問4000餘人次,年均提供就業崗位50個。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老舊院落為主的和平路社區,轄區108個樓院僅靠社區工作人員來做工作是不夠的。社區將市、區、街道聯繫點領導和工作人員,社區醫務人員,黨員志願者納入網格化管理,同時招募吸納了80名樓長和20多位有擔當、靠得住的社區志願者,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目前,和平路社區30個無人管理的樓院有5個已由單位配備值班人員,25個樓院全部安排志願者值守,確保了疫情防控工作全方位、全覆蓋、零遺漏。

和平路社區打造的法治長廊

創建「紅色樓院共同體自治」模式

記者了解到,和平路社區「大黨委」成立以來,累計服務各民族居民群眾30000餘人次,幫扶慰問4000餘人次,捐資助學金額達5萬元。社區在道路兩邊打造法治文化主題長廊,居民走路都可以學到法律知識。

針對轄區無物業管理老舊院落達80%的實際情況,社區創新建立了「紅色樓院共同體自治」模式,將社區民族工作與黨建、廉政、文化、政法、統戰、群團、社會組織全面融合,讓民族工作在院落開花結果。

社區在全省率先建立「愛心超市」「愛心蔬菜超市」等32個社區為民服務延伸點,創新建立社區民族工作「七個服務圈」服務體系,促進了轄區各民族居民群眾的交流交融交往。

 把掃黑除惡與反腐敗鬥爭結合

此外,和平路社區深化綜合治理,形成聯動合力。對轄區單位、商戶、居民樓院、重點場所進行摸排,著重對轄區108個樓院、百富琪商業廣場、興傑現代城商住樓宇、塘子巷茶葉市場中涉黑涉惡問題進行逐一摸排,太和派出所、太和市場監管所依法取締了1家在百富琪涉嫌非法售賣保健品的企業,由官渡區公安分局打擊查封了1家在百富琪涉嫌「酒託」的酒吧。

社區還把掃黑除惡與反腐敗鬥爭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微權力」相關制度,編制權力清單和運行流程圖,讓老百姓清楚社區權力和辦事流程、時限等,以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群眾。

社區設立「掃黑除惡」舉報箱,由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定專人統一管理,每天收集舉報信息,一旦收到舉報問題線索立即報太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綜治辦和太和派出所。

截至目前,社區未收到掃黑除惡相關舉報信息。

雲南網記者 趙崗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小社區」撬動「大能量」丨蘭州市西固區牌坊路社區凝聚轄區單位...
    他們每日勤勤懇懇、主動上門,進入轄區單位、商業門店,樓棟院落、居民家中,與轄區黨員居民「零距離接觸」、「心貼心交流」。在此基礎上,牌坊路社區還通過搭建「微平臺」、釋放「微能量」、遞送「微服務」,解決群眾小困難、小需求、小夢想,幫助群眾實現「微心願」。
  • 「三上三下」實施改造 華陽老舊院落華麗轉身
    現在,老舊院落改造過後,仿佛姑娘穿上了新裝,面貌一新。」近日,家住華陽街道四河社區日雜公司宿舍的黃阿姨這樣告訴記者。據悉,今年華陽街道一共改造了11個老舊院落,重點打造了3個特色文化院落。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居民參與、院委會協調、社區組織、街道統抓,並創新實施「三上三下」機制,讓民意與政策有機結合,極大增強了華陽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長壽區多個老舊小區將改造,看看有你家房子嗎?
    長壽區鳳城街道去年以來對望江路社區、三峽路社區的林莊、火神街、鳳中路、鳳園路等小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分別進行管線規整、增設消防設施、綠化美化環境、地面油化硬化、基礎設施升級等安防及社區服務項目建設。望江路社區黨委書記車玉芳介紹,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社區採取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模式,在各小區專門制定議事制度,成立以居民為主的議事機構。特別是針對停車場等收費管理的項目,從收費標準到費用管理及使用,都由小區居民自己決定,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
  • 我區老舊小區改造如何?記者帶你去看看
    望江路社區黨委書記車玉芳介紹,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社區採取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模式,在各小區專門制定議事制度,成立以居民為主的議事機構。特別是針對停車場等收費管理的項目,從收費標準到費用管理及使用,都由小區居民自己決定,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到底老舊小區改造意義如何?果廠小區進行深入打探。
  • 換位思考把控服務細節 財信智慧服務直擊老舊小區管理痛點
    現場環境惡劣、基礎設施缺乏維護、車輛無序停放、野廣告遍地、業主繳費意識差等情況使老舊小區管理成為物業管理工作的痛點和難點。「髒、亂、差」似乎成了老舊小區的代名詞。2019年6月1日,財信智慧服務集團北方區域吉林公司同御苑小區業委會籤約成功,進駐御苑小區進行物業服務,拉開了服務老舊小區的序幕。
  • 滕州文化路社區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 提升居民幸福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令洋 武甜瑩 棗莊報導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北辛街道文化路社區黨委率先在滕州市實現了「智慧黨建」 引領「智慧社區」建設工程,實現了「小事網格辦,大事一網管」的基層社會治理目標,大大提升了轄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老舊小區改造進行時|重慶市永川區:改管並重 幸福加倍
    2007年,由於火電廠搬遷到別處,家屬院由單位管理變為自治管理,成為「三無小區」。改造前,該小區基礎設施嚴重老化缺失,道路坑窪、階梯殘破、雜草叢生、雨汙管網陳舊漏水,居民生活十分不便。重慶市永川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老舊小區改造組組長羅春介紹說,在老舊小區改造中,他們針對老舊小區的「痛點」,探索實行「五步工作法」,將改造提升工作分為「規範、補齊、完善、管理、傳承」五個步驟,規範就是拆除違建,消除隱患;補齊就是補充小區基礎設施;完善就是增添智能系統、文體康養設施;管理就是提升小區管理水平,樹立運營理念,增加造血功能;傳承就是挖掘文化,實現老舊小區設施更新、記憶留存。
  • 懷化會同:老舊社區成立業委會 引導居民自我管理
    過去的老人大政協小區,曾因停車位問題給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少困擾,又因無人管理導致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今年4月以來,會同縣老舊社區改造項目指揮部制定《小區業主委員會選舉辦法》《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等一系列指導文件,引導各老舊小區積極成立業主委員會。該小區在改造過程中,業主委員會經多方協調和溝通,騰出地塊建設停車位,終於為居民辦好了這件大實事。
  • 「老破小」變身「高大上」——峨山老舊小區改造紀實
    ,峨山縣發揚「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以人民滿意為落腳點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現了人居環境大幅提升的目標,贏得了各方高度讚譽。「把22個院落的圍牆拆除,集中連成一片實現互聯互通,將1104戶居民由22個院子整合為一個小區,統一思想的難度可想而知。」
  • 2020年成都棚戶區改造5238戶,老舊院落改造300個!
    據成都市政府官網公開信息,《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責任分解方案的通知》中的內容,2020年成都民生實事總計十件,包括十個類別,即交通出行、市容環境、就業促進、扶弱助困、教育助學、醫療養老、食藥安全、住房安居、文體惠民、便民服務。住房安居,民生關切之熱點!
  • 星期三問城管|今年年底前,2200老舊小區住戶通天然氣
    圍繞「燃氣服務管理」主題,青島市燃氣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嘉壽、泰能天然氣公司相關負責同志作為上線嘉賓,走進12319熱線大廳接聽群眾來電、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訴求,據悉今年已供天然氣14.9億立方米,預計全年可達17億立方米,年底前青島將實現老舊小區2200戶通上天然氣。在處長接線活動中,上線嘉賓共接聽市民反映供氣服務管理方面的相關問題23件。
  • 蘭州西固:「小蜜蜂」工坊集聚為民服務「大力量」
    按照黨員管理無縫隙、陣地管控無遺漏原則,構建社區「大黨委」,與轄區8家單位、企業籤訂《共駐共建協議書》,構建了資源共享、活動聯辦、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融合發展大黨建格局。組織召開「融合共治點對點,為民服務心連心」黨建聯席會議,徵集轄區單位對黨建工作、社會治理、文明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的諍言良策,引導轄區單位黨組織充分發揮大黨委成員單位作用,共同參與社會治理。
  • 無錫有近六成無物業老舊小區實現國有物業企業管理
    12月28日下午,無錫市住建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等10多個部門聯合組成驗收組,先後對城區3個老舊小區開展實地檢查驗收工作。  2020年初,我市制定了本年度老舊小區改造目標,計劃改造老舊小區95個,涉及建築面積266.54萬平方米,受益戶數達27699戶。目前,本年度老舊小區改造已進入驗收階段。
  • 臥龍區光武街道工業路社區:有求必應更便民 貼心服務送到家
    直播南陽訊(記者段平期 通訊員王崢)近日,臥龍區光武街道工業路社區全面推行便民利民和代理服務工作,服務範圍由「窄」變「寬」,層次由「淺」變「深」,方式由「老」變「新」,把「有求必應、你呼我到」的服務做到了居民家門口。
  • 自貢沿灘: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打造幸福家園
    花臺改造前後升坪街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戶數2650戶,改造面積24萬平方米,劃分為3個片區,圍繞「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如何管」等問題實施分類改造,梳理「完善功能、優化環境、提升服務、打造文化、強化管理
  • 上馬街道育英路社區:創新服務體系 實現四個突破
    原標題:【城陽區2019年度優秀城市基層黨建項目】上馬街道育英路社區:創新服務體系 實現四個突破育英路社區位於城陽區上馬街道駐地,2018年7月經城陽區政府批覆成立,管轄上馬街道書香華府、地恆春天建機制、強管理,在黨員教育上實現突破育英路社區黨總支針對社區黨員人數多、居住分散、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的特點,進行全面的摸底梳理,按照便於管理,便於組織的原則,重新劃分支部,嚴格管理;利用好社區黨員活動中心陣地,定期開展黨性教育和黨性體檢,對標對表,照鏡子,找差距,限期整改
  • 老舊農村改造_2020年老舊農村改造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此次開工建設的老舊小區綜合治理,是北京市城鄉建設史上最大規模的房屋建築抗震節能綜合改造工程。範圍是1990年以前建成的建設標準不高、設施設備落後、功能配套不全、沒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的1582個、建築面積585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截至目前,全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進展順利,已開工面積達到470.27萬平方米,其中抗震節能綜合改造20.56萬平方米,節能綜合改造449.71萬平方米。
  • 2020年太原市共實施改造老舊小區(片區)333個
    而萬柏林區的漪汾苑小區建於1991年,有近30年歷史,各項公用設施已無法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存在房屋外牆皮脫落、樓頂漏雨、地下室滲水、汙水管堵塞、停車位緊張、院落道路和綠化帶破損嚴重等問題。2020年,萬柏林區將漪汾苑列為老舊小區改造的重點亮點精品小區,實施線纜入地、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破損管網維修更換、違法建築拆除、院落道路改造、便道鋪設、綠化修復、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等項目。
  • 「建築界」破「舊」立「新」,四川老舊小區建設走出新步伐
    在老舊小區改造探索之路上,攀枝花市因地制宜、行穩致遠,秉承「共同締造」理念,根據實際確定了「先民生、後提升,先急需、後改善」的改造原則,覆蓋了老舊小區市政配套設施、小區環境、建築物本體、公共服務設施等改造內容,編制了《攀枝花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方案》,實現改造小區「六有一改善」(即有水、電、氣、路、光纖、停車場,改善居住環境)的目標。
  • 提高居民健素水平 實現慢病自我管理
    高血壓的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壓,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科學的生活作息,是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9月7日,天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東經路站的站長陳珺帶領全科醫生王汝冰組織高血壓自我管理小組的成員開展活動——科學運動健身之毛巾操。活動教室所有門窗都最大化打開,保證空氣流通,組員全程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