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雲南省委網信辦主辦、雲南法治網承辦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採訪活動走進昆明市官渡區和平路社區。記者了解到,和平路社區自2012年以來實施「網片樓戶」網格化管理機制,把社區劃分為10個片區,社區書記、主任為總網格長,社區委員、工作人員為10個片區片長,每個樓院設立樓長,公安民警為治安聯絡員,形成上情下傳,下情上達的聯動機制,促進了轄區無人管理老舊院落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功能。
和平路社區打造的法治長廊
成立社區「大黨委」 服務群眾30000餘人次
為加強黨員聯繫群眾的密切性,由此,和平路社區與轄區內省商務廳、省郵政分公司等16家中央、省、市有黨組織的單位成立社區「大黨委」,整合資源,統籌需求,激活城市基層黨建活力,籤訂《共駐共建目標責任書》和《和平路社區幫貧扶困協議》,開展志願服務1000人餘次,累計服務群眾30000餘人次,幫扶慰問4000餘人次,年均提供就業崗位50個。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老舊院落為主的和平路社區,轄區108個樓院僅靠社區工作人員來做工作是不夠的。社區將市、區、街道聯繫點領導和工作人員,社區醫務人員,黨員志願者納入網格化管理,同時招募吸納了80名樓長和20多位有擔當、靠得住的社區志願者,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目前,和平路社區30個無人管理的樓院有5個已由單位配備值班人員,25個樓院全部安排志願者值守,確保了疫情防控工作全方位、全覆蓋、零遺漏。
和平路社區打造的法治長廊
創建「紅色樓院共同體自治」模式
記者了解到,和平路社區「大黨委」成立以來,累計服務各民族居民群眾30000餘人次,幫扶慰問4000餘人次,捐資助學金額達5萬元。社區在道路兩邊打造法治文化主題長廊,居民走路都可以學到法律知識。
針對轄區無物業管理老舊院落達80%的實際情況,社區創新建立了「紅色樓院共同體自治」模式,將社區民族工作與黨建、廉政、文化、政法、統戰、群團、社會組織全面融合,讓民族工作在院落開花結果。
社區在全省率先建立「愛心超市」「愛心蔬菜超市」等32個社區為民服務延伸點,創新建立社區民族工作「七個服務圈」服務體系,促進了轄區各民族居民群眾的交流交融交往。
把掃黑除惡與反腐敗鬥爭結合
此外,和平路社區深化綜合治理,形成聯動合力。對轄區單位、商戶、居民樓院、重點場所進行摸排,著重對轄區108個樓院、百富琪商業廣場、興傑現代城商住樓宇、塘子巷茶葉市場中涉黑涉惡問題進行逐一摸排,太和派出所、太和市場監管所依法取締了1家在百富琪涉嫌非法售賣保健品的企業,由官渡區公安分局打擊查封了1家在百富琪涉嫌「酒託」的酒吧。
社區還把掃黑除惡與反腐敗鬥爭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微權力」相關制度,編制權力清單和運行流程圖,讓老百姓清楚社區權力和辦事流程、時限等,以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群眾。
社區設立「掃黑除惡」舉報箱,由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定專人統一管理,每天收集舉報信息,一旦收到舉報問題線索立即報太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綜治辦和太和派出所。
截至目前,社區未收到掃黑除惡相關舉報信息。
雲南網記者 趙崗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