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會同:老舊社區成立業委會 引導居民自我管理

2020-12-13 紅網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陳秋陽 記者 張英)「現在樓下有三四十個停車位,不用再像以前每天回來參加『搶車位』大戰了。」近日,家住會同縣林城鎮建設社區老人大政協小區的張美珍很滿意地對記者說。

過去的老人大政協小區,曾因停車位問題給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少困擾,又因無人管理導致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今年4月以來,會同縣老舊社區改造項目指揮部制定《小區業主委員會選舉辦法》《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等一系列指導文件,引導各老舊小區積極成立業主委員會。該小區在改造過程中,業主委員會經多方協調和溝通,騰出地塊建設停車位,終於為居民辦好了這件大實事。

2019年以來,會同縣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在實踐中探索改造路徑,取得了良好成效。老人大政協小區是改造成效的一個縮影。據統計,目前全縣實施改造的48個小區有44個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對4個小區因住戶少、居民流動性大等原因不便收取物業費的小區,採取社區託管模式進行管理,搭建起政府與小區溝通的橋梁,老舊小區「無人管」變「眾人管」。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居民「有問題先找業委會」已成共識,實效作用逐漸顯現。

項目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小區後續的管理中,將以業主委員會為依託,堅持「黨建引領+自治」,成立小區黨支部,引領居民開展自治。「具體來說,還會引導制定小區公約、樓棟公約,倡導樹立自覺遵守居民公約的良好風尚。」該負責人表示,也會引入物業管理公司,針對縣城老舊小區樓棟少、小區相對集中的特點,對由物業採取「1管N」的模式分片進行管理,節約管理成本。同時結合平安小區創建,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員作用,搭建起居民與政府的溝通橋梁。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需要共同締造,建立業主委員會既是管理邁入現代化,也是引導居民深入參與老舊小區的管理,也能切實提升百姓宜居水平。」該負責人說。

相關焦點

  • 呈貢區眾和東苑小區成立業委會實現小區居民自治
    為破解住宅小區治理難題,進一步提升物業服務監管水平,實現小區居民自主決策、自主選舉、自我管理、自我服務,7月18日,呈貢區龍城街道的眾和東苑小區召開首次業主代表大會。推選產生了小區業主委員會。大會通過小區業主投票選舉產生了由退休幹部、公務員、工商業者等不同身份,漢族、布依族等不同民族的居民代表組成的業主委員會委員11名,候補委員2名,其中中共黨員11名,中共預備黨員1名,群眾1名。會上還通過了《眾和東苑小區業主管理規約》、《眾和東苑小區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眾和東苑首屆業主大會會議表決規則》、《眾和東苑小區業主委員會選舉辦法》等四項章程。
  • 普陀推行居民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701幢老舊住宅有了「新管家」
    今年8月以來,普陀區東港街道蓮花公寓新添了3名門衛輪班,給小區居民帶來了更多安全感。「現在有了業委會後,這個大門才是『真』大門。」蓮花公寓業主虞女士說。而這得益於該區今年開始推行的準物業全覆蓋工作。蓮花公寓原是無物業、無業委會管理的小區,長期缺失安保,存在人員、車輛進出隨意和無序等問題。隨著今年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擴面等工作的深入開展,小區住宅立面、道路、公共設施、附屬綠化等得到了維護和修復,居民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提升,但無物業、無業委會所帶來的問題仍需破題。蓮花公寓面對的問題並非個例。
  • 如何推動業委會成立?讓黨建引領成為居民自治的主心骨
    近日,《北京市物業管理委員會組建辦法(徵求意見稿)》發布,對物管會的組建流程、具體職責、人員資質等進行了明確。根據計劃,明年1月起,本市暫時無法成立業委會的小區都可以據此先成立物管會。作為一種臨時過渡機構,物管會將由居委會、村委會、業主、物業使用人代表等共同構成,先把小區的要緊事張羅起來,再推動業委會的最終成立。
  • 湖南會同:老舊小區改造用好「老」元素煥出「新」風尚
    白巖坳金礦家屬區與長田電站家屬區、水泥廠家屬區均集中位於會同縣林城鎮東門社區,分別建成於1997年、1997年、1996年,共有6棟323戶,該處老舊小區改造納入2020年中央補助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範圍,均為省級重點民生實事小區。
  • ...界」「內容菜單」結合「居民點單」,老舊小區改造的「鹹寧做法」
    充分調動小區居民參與改造的積極性,引導居民主動拆除違建53處870平方米,並鼓勵居民集資5.26萬元用於小區改造。「小區管理」連結「社區治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改造完成後如何進行小區治理、建立長效機制、形成良性循環是老舊小區改造真正取得成功的關鍵。
  • 昆明和平路社區的無人管理老舊院落實現自我服務
    記者了解到,和平路社區自2012年以來實施「網片樓戶」網格化管理機制,把社區劃分為10個片區,社區書記、主任為總網格長,社區委員、工作人員為10個片區片長,每個樓院設立樓長,公安民警為治安聯絡員,形成上情下傳,下情上達的聯動機制,促進了轄區無人管理老舊院落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功能。
  • 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家園美麗居民受益
    為切實改善居民小區人居環境,建政街道對廣西未成年犯管教所主生活區創新治理辦法,通過全面整治環境衛生、徹底整治破損雜亂物品、設置公益廣告提升形象等多項硬核舉措進行管理。同時,針對道路破損、牆面破損、涼亭破損、井蓋破損等,建政街道牽頭進行修復;針對小區內路燈損壞,電纜線、網線雜亂問題,聯合市政維護所進行整治;針對車輛亂停放,對小區路面停車區域重新劃線,引導車輛規範停車。
  • 頻遇阻撓、「身份」模糊,成立業委會咋那麼難?
    業委會的權責義務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有著明確規定。即將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業主可以設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居民委員會應當對設立業主大會和選舉業主委員會給予指導和協助。《物業管理條例》更加明確了業委會的成立流程、職責和義務,尤其是規定了業委會與物業之間的權責關係。
  • 景甌小區老舊小區改造 居民建議增加「屋頂防水」
    □晚報記者 周蓓蓓 文/攝業主反映: 歡迎改造 但能否增加「屋頂防水」今年上半年,甌海區對景山、新橋、梧田三個街道的3個老舊小區啟動改造提升,景甌小區是其中之一。據景甌小區業委會主任吳先生介紹,景甌小區於1999年交付,共有9幢,小區年久失修,管道老化、屋頂漏水等問題突出。12月1日,記者在小區看到,現場施工的工人師傅正在粉刷外立面。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將物業、業委會融入基層治理 「益」起...
    考評分數較高的物業公司將獲得更多的長效管理補貼,而考評分數較低的也將被酌情更換。「不僅在物業管理方面,今年以來,雙塔街道在『3+N』基層治理模式的基礎上,堅持黨建引領,升級打造了『子城益家』服務品牌,切實發揮社區黨組織、物業、居民和業委會等主體作用,形成治理合力,讓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益處。」雙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孫強生說。
  • 居民下單、物管會派單、物業接單,共繪物業服務同心圓
    「小物業,大民生」,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為那些難以成立業委會的社區提供了一個新方案——物業管理委員會。截至目前,全市130多個街道、鄉鎮已成立1206個物管會。物管會的成立拓寬了居民利益訴求渠道,牽頭解決了不少小區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在社區接訴即辦和未訴先辦等工作中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協調物業公司與居民關係,推動物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 社區營造(項目)示範點:文華——黨委帶領居民自治 探索城市社區融合之路
    其中豐華花苑運用和整合小區內特有的人力資源、人文資源,舉辦各類切合居民實際需要的書畫培訓、藝術展覽、文體賽事等,積極培育和孵化居民小社團,組建小區志願服務隊,讓小區更好地實現自組織和自治理。文華花園充分挖掘小區內退休教師、警察、企業老闆、公務員等人才資源,提升小區志願服務隊的服務水平,發掘熱心骨幹參與小區康樂活動室的籌建和管理,向小區居民輸送430課堂、親子活動教學等服務。
  • 新安街道文雅社區雅景居小區:老舊住宅裝電梯 居民出行更便捷
    新安街道文雅社區雅景居小區:老舊住宅裝電梯 居民出行更便捷 2020-06-05 0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居民們又回來了!楊浦這個街道用「三個三」密碼破解社區轉型和諧共...
    2019年6月4日,長海路街道正式揭牌成立,標誌著原五角場鎮撤鎮建街道順利完成。長海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鄔宏偉告訴記者,街道轄區面積9.5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6.7萬,下轄43個居委會。「街道成立一年來,社區自治共治的實踐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三』,可以說這是長海社區治理的密碼。」
  • 山東濰坊探索推行街道社區領辦「紅色物業」
    目前,山東省濰坊市成立156家社區物業公司,無物業小區物業管理服務覆蓋率已達到98%,惠及群眾26萬人。一年前,若說起燃料公司宿舍,濰坊市奎文區濰州路街道濰柴社區工作人員「直搖頭」。因宿舍建成時間早,企業改制後一度無單位管理、無物業接管,衛生髒亂差、各類矛盾突出,居民意見大,連帶著對社區工作也有了牴觸情緒。
  • 德州:538個老舊小區展新顏
    居民點單制定「一樓一案」改造方案「過去的圍牆成了文化牆,以前院裡坑坑窪窪的路全部硬化,小區門口安了道閘系統……」上月30日,在德城區廣川街道市體育局宿舍小區居住多年的鄧秀琴談起小區的變化,一臉自豪。小區改造之初,成立了老舊小區改造議事組,8名居民被推選為居民代表,在徵集小區廣大居民的意見建議後,外牆粉刷、雨汙分流、線路整理、供電電路改造等相繼出現在改造項目名單中。
  • 社區微更新|居民一起建了個「家門口的網紅花園」,美景怡心、蔬果...
    「看,這是紫蘇」「需要澆水嗎,澆多少呀」「天氣炎熱應多澆水,澆到土壤溼潤就好」……一年前,這兩個小區的公共綠化區域還存在植被品種分布不均、缺乏定期維護管理、缺少兒童遊樂場地等問題。在社區自治理念的引導下,東明路街道社區管理辦工作兼小區居民的董蓮婷主動請纓,聯繫東明路街道社區自治辦,牽頭兩小區成立了社區花園自治小分隊,開始了社區小花園的設計改造。
  • 業委會來了年輕人|「5公分」的幸福感
    他們建立微信公眾號、小區群,實現小區事務的公開透明,形成青年合力的閉環,讓閔行的社區治理更精細化。他們用自己的所思所學,為社區治理提供更好的「年輕方案」,讓社區越來越有溫度,努力讓小區成為更具活力的「城市細胞」。
  • 無錫梁溪區級國有物業大規模進駐老舊小區
    18日,隨著聯源物業正式進駐置煤浜、百歲坊小區,成為小區居民的「大管家」,梁溪城投集團下屬區級國有物業開始大規模進駐老城區中的老舊小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是個老大難問題。百歲坊巷社區是中心城區一個以老舊小區為主體的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嚴介紹,曾經分散開放的置煤浜、百歲坊小區雖於近年改為封閉式管理,但一直沒有物業進駐,公共區域的維修依靠業委會的志願者們想方設法解決,而涉及居民家中的報修,業委會就無能為力了;此外,小區體量較大,沒有專業隊伍管理,環境面貌很難提升,居民對物業入駐的呼聲比較高。
  •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科技讓社區自治更智能
    從治理違停到智慧停車,社區小問題折射城市治理大學問市中心老舊小區人口密集、空間有限,註定了社區治理需要在「螺螄殼裡做道場」,下足繡花功夫。停車空間的動態顯示、物聯設備的自動告警……技術創新為提升社區治理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