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有幾個孩子?
康熙帝多妻多子,有名姓的后妃人數是55位,居清帝之冠。
同樣,他的子女人數也達到55位,其中,皇子35位,公主20位。這麼多子女,都是誰生育的呢?
我們查閱了大量史料,發現有位妃子生的最多,居然達到6位之多,這在后妃眾多的深宮之中,實屬罕見,堪稱后妃之中的生育冠軍。
在清朝的史書中,都記載康熙帝有 4 位皇后,其實康熙帝生前只立過 3 位皇后,第四位孝恭仁皇后生前根本沒當過皇后,在康熙朝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妃子。由於她生的兒子當了皇帝,所以在康熙帝死後,被晉尊為皇太后,這就取得了皇后的名分和地位。她生的這個兒子就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滿洲正黃旗,她的父親威武原為護軍參領。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三月十九日,比康熙帝小 6 歲,幼年被選入宮,初為低級的庶妃。由於年輕漂亮,康熙帝經常讓她侍寢,入宮不久就有了身孕。就和順治帝、康熙帝的降生一樣,皇家為了神化皇帝,後來給雍正帝的降生編造了一個神話: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二十九日夜間,即將臨盆的烏雅氏夢見月宮仙娥交給她一個小男娃兒。第二天即十月三十日寅時便生下了一個皇子,而這個皇子就是後來的雍正帝胤禛。
史書記載烏雅氏長相俊美,溫柔體貼,很得康熙帝寵愛。接連的生育經歷證明了這一點。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胤禛,時年19歲。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初五,生皇六子胤祚,時年21歲。康熙二十一年(1682)六月初一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二十二日,生皇九女,受封(固倫溫憲公主)。康熙二十五年(1686)閏四月二十四日,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初九日,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
烏雅氏出身寒微,父親威武是一個低下的武官。所以,烏雅氏入宮之後,只是一個低微的宮女。可是,烏雅氏卻可以在康熙十七年到二十七年的十年間,得到康熙帝的寵愛,靠的全是她自己。
儘管如此,康熙帝對烏雅氏並沒有很高的封贈,甚至顯得有些苛刻。在生下皇四子,也即是後來的雍正帝之後的第二年,才給予了一個嬪的封贈。同樣,在生下皇六子的第二年,烏雅氏被晉封為德妃,在此之後,烏雅氏為康熙帝又生育了4個孩子,康熙帝在位40多年間,再也沒有給烏雅氏任何封贈。這大概是康熙帝的門第之見吧。
由於康熙帝有這種偏見,德妃生育的皇子會被抱給別人撫養。比如,皇四子胤禛出生之後,康熙帝就命人抱給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由她來撫養,因為佟佳氏出身名門,血統高貴。也正因如此,雍正帝從小時候開始,就對自己的親生母親感情淡漠。
烏雅氏在康熙帝崩逝之後,她的兒子胤禛繼位,母以子貴,被尊為皇太后。可惜,她身體一直不好。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醜刻,烏雅氏病逝,終年64歲。諡號為孝恭仁皇后。
她是清朝 11 位皇太后中生育子女最多的,而且她生的兒子胤禛還當上了大清入關後的第三個皇帝。她的身價立刻倍增猛長,由妃子一下子就升到了頂級——皇太后。按說烏雅氏應高興得不得了,做夢都得樂,跟兒子關係不知怎樣親密才好。可是事實卻相反,她不但不高興,還事事跟兒子鬧彆扭、頂著幹,甚至鬧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烏雅氏做出了許多超乎尋常的事來,令人實在難以理解。
康熙帝賓天以後,烏雅氏哭著鬧著要自殺尋死,追隨先帝於九泉之下。雍正帝苦苦勸阻哀求,乃至聲淚俱下,可是烏雅氏仍堅持要死。實在沒轍了,最後雍正帝說:「如果母親非要隨皇父同去,我這個皇帝也不當了,願隨母親同去。」因為自己要死也讓大清皇帝跟著死,這是絕對擔當不起的天大責任,烏雅氏只得答應不再尋死。
烏雅氏為什麼要做出這些超乎尋常的事呢?為什麼總跟自己的兒子鬧彆扭呢?這只能表明烏雅氏與兒子雍正帝之間有很大的矛盾。
雍正元年(1723)五月二十二日,烏雅氏得了病,雍正帝在旁守護,「親侍湯藥,晝夜無間」。第二天丑時,烏雅氏病死永和宮,終年 64 歲。
頭天得的病,第二天凌晨就死了,實際上不足一天,到底得的是什麼病?為何死得這麼快?
雍正帝即位初期,攻擊、中傷、誣陷雍正帝的各種傳聞、謠言、蜚語滿天飛。其中有一條是逼母至死。傳說烏雅氏聽說自己的小兒子皇十四子允禵(生於 1688 年,雍正的同胞兄弟,康熙五十七年授為撫遠大將軍駐守西寧,雍正即位後被圈禁,直至幹隆即位後才恢復自由)被雍正帝從青海前線調回京師後,被圈禁起來。烏雅氏想見一見允禵,雍正帝就是不讓見,烏雅氏一氣之下一頭撞在鐵柱子上,當場氣絕身亡。
《清實錄》對烏雅氏的病因隻字不提,只說皇太后因「哀痛深切」,「積哀日久」遂致崩逝。對於社會上的飛短流長,雍正帝曾在《大義覺迷錄》中進行過批駁。雖然我們目前還難以弄清烏雅氏的真實死因,但根據上述種種不正常的現象推斷,有可能不是正常死亡。
關於烏雅氏的暴亡,筆者還有一種推測,就是烏雅氏想將自己葬入景陵,與康熙帝合葬。清制,死於皇帝入葬之前的皇后可以葬入皇帝陵內,與皇帝合葬。如果是死於皇帝入葬之後的皇后,則要另建皇后陵。康熙帝是在雍正元年(1723)三月二十七日奉移景陵的,但沒有入葬,梓宮停在景陵的隆恩殿內,需要到九月初一才能葬入地宮。烏雅氏很可能想搶在康熙帝入葬之前死去,這樣就可以葬入景陵,永遠陪伴在夫君身旁。這一想法在她的遺誥中有所體現,她在遺誥中是這樣說的:「予壽六十有四,得復奉聖祖仁皇帝左右,愜予夙志,夫亦何憾!」聯想到她曾執意殉死,聯想到她與雍正帝的種種對抗,為了實現自己的「夙志」,烏雅氏很有可能採取自殺的速死形式。
從政治上講,雍正帝逼死其母沒有意義和必要,從情理上講,也不可能。烏雅氏無論如何也是雍正帝的生身之母。雍正帝再冷酷無情也不會到逼死其母的地步。再者,據筆者所知,紫禁城內還沒有發現有鐵柱子的宮殿,撞鐵柱而死很可能是杜撰。所以「逼母」之說很可能是雍正帝的政敵故意製造的誣陷之詞。
由此可見歷史跟現在電視劇還是略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