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書生氣的周培公為康熙帝立下奇功遭貶,為何康熙又想起他?

2021-01-09 抱著金書當紅迷

很多曾經對歷史有過重大貢獻的人被歷史的海洋所淹沒,因為這一少部分人在這個時代沒有實力和背景而因此得不到「謳歌」和頌揚,這篇文章介紹的是清代繪製收復臺灣,平定叛匪噶爾丹叛亂的軍事地圖第一人:湖北布衣書生「周培公,」這是康熙1674年間的事。

周培公繪製的收復臺灣地圖

一,周培公何許人也?

周培公,本名昌,生於1632年,湖北荊門人。幼年喪父,十歲時,李自成進攻荊郢間,其母孫夫人殉難而死,周培公落魄無依,成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顯赫者進入京城,擔任內閣供奉。

說起這位周培公,其智商超乎常人,說是情商高配,其實不然,否則也不會因為官場爭鬥而客死他鄉,真是悲哉壯哉!

周沛公的為人比較練達,談吐儒雅,是他的性格使然,不卑不亢是他處理人情世故上吃進了苦頭,可是他的聰明和他的軍事才能的確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賞識,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

周培公最終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他在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而嶄露頭角。

周培公參與康熙帝的削三藩

二,勸降輔臣,下平涼,砍掉吳三桂臂膀,功成而朝廷失信

事情起因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削除三藩之亂,而陝西提督王輔臣所謂吳三桂的主力幹將在北方反叛呼應。

而此刻康熙帝任命圖海為大將軍,統轄陝甘徵討大軍。王輔臣以驍勇善戰聞名,他王輔臣根本用沒把清兵放在眼裡,這讓主將圖海十分無奈。

作為圖海的幕僚周培公,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平西王吳三桂這次造反實在太不會算計,現在王輔臣是吳三桂手中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吳三桂知道這次對自己不利,但是有王輔臣在起碼有一朝廷芬丁康裡的籌碼。

周培公的底氣是,他與輔臣手下參將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周培公奶娘龔嬤嬤的兒子)是同鄉,曾經勸王輔臣歸降,但是王輔臣是一位沒主意的漢子,當黃九疇與龔榮遇用蠟丸把王輔臣內心猶豫傳給周培公時,周培公利用利條件,決定進城勸降。

周培公力勸王輔臣

主將圖海聞聽周培公這自告奮勇的計策十分高興,連夜趕寫奏本送至康熙皇帝,並親自在乾清宮召見周培公。

那時候康熙帝不利澀封官許願,嘉封周培公為參議道臺、一品銜並攜帶康熙帝親自書寫的勸降書,派周培公前往平涼招撫王輔臣投降效命於朝廷。

王輔臣派龔榮遇出城接待周培公,並向圖海獻平涼名冊,其子王吉貞及總兵等上繳吳三桂的各種往來信件及「平遠大將軍印信」、接受清廷招撫。

可是這王輔臣卻被滿洲人貴族的圖海及部下殺了,雖然周培公感覺失信於人,可是畢竟成為事實,這是周培公第一次有了被愚弄的感覺。

周培公建議撤藩

三,周培公功成名就回鄉為父母守孝

周培公本就是出身於貧寒之家,滿腔熱血,一身抱負,當初來到京城參加科考,曾經饑寒交迫,流落街頭,那時候他在前門大柵欄靠賣字度日,一次偶然,機會與康熙帝有過一面之緣。

就是因為與康熙皇帝有過一面之緣,周培公的殿試不但順利過關,而且還成了天子門生,這件事後來遭到了康熙朝的權相明珠的嫉妒。

這次的平涼之戰,周培公一戰成名,朝廷對參戰的將領論功行賞,而周培公對只有一個要求:母親孫氏以父死殉節,望皇上能為母請旌。

康熙十五年,朝廷誥封周培公母孫氏為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其父封贈為朝烈大夫,加贈中奉大夫銜,周培公了卻了心願,剩下的事兒就是回到金門老家,為父母守孝三年。

四,文弱書生帶兵平叛察哈爾

轉眼間到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漠北蒙古族首領察哈爾王子受吳三桂蠱惑反叛朝廷,周培雖然公在家仍不時關注朝廷政事,在得知察哈爾王子反叛後,向康熙帝上摺子請求復出而得到康熙照準。

這件事情還要回到前面細說一下:

康熙皇帝一生最引以為恥辱的那就是相信了平西王吳三桂,是剛剛登基不久的康熙帝一時間不能與這三位藩王抗衡,更何況還有漠北那些蒙古部落大大小小的王爺對清王朝這個小皇帝虎視眈眈。

康熙帝無奈之下已經做了禪位或者遷都的準備,再看當時滿朝文武非不能言戰,更不能出謀劃策,分分自保。

這時候周培公這站出來要求請戰,而且認為康熙禪位和遷都不可取,要求給他一支人馬他定能反敗為勝。

周培公號稱為善敗將軍,雖然康熙帝猶豫不決,但是此刻的周培公站出來就如同救星一般。

可是康熙帝知道出了京城的警衛御林軍,那還有軍隊給你,不過周培公有一個提議,那就是由滿人在京的王公大臣的家奴組成一個隊伍。

周培公看似弱不禁風,沒人知道他會不會統兵打仗,但是康熙帝已經下旨服從周培公調遣,周培公利用滿人家奴的貪婪和無恥,他宣布軍令異常嚴厲,唯獨打家搶劫沒有規定,這些王公貴族的家奴肆無忌憚搶劫,家奴瞬間打敗了察哈爾王。

周培公平叛察哈爾

五,周培公遭康熙帝猜忌被解除兵權

周培公平叛了察哈爾王子,又配合大將軍圖海收服了平涼王輔臣,此刻的圖海進京述職,由周培公掌握著這支將近25萬人的軍隊。

這時候在京城的滿族王公貴族又開始擔心周培公會成為第二個吳三桂,周培公自己知道又開始倒黴了。

在清王朝統治時期,不管漢臣多麼的為朝廷賣命,都不如怕死滿臣的地位和滿人的猜忌,在周培公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即將到來之際,一道聖旨招周培公進京。

康熙帝為周培公惋惜他是漢人

周培公知道遭朝廷很多大臣羨慕和嫉妒及猜忌,周培公回到北京後這些滿臣還是不肯放過他,目的就是裁撤他,法辦周培公,理由就是周培公縱容部下殺人放火搶劫,隻字不提周培公建立戰功一事。

康熙是一位聰明的皇帝,他知道周培公的這一戰已經在清王朝樹立了威信,如果他再掌握這二十幾萬的軍隊,的確讓康熙帝可怕。

雖然無可奈何,群臣逼迫,康熙帝還是直說了:都擔心你成為第二個吳三桂,只可惜你是一個漢人!

康熙帝把周培公放到盛京,說是委以盛京提督,實則是把周培公貶到盛京,名曰戍邊,盛京是康熙的老家,對周培公一直監督長達十一年。

康熙帝實話實說告知周培公

六,康熙年間的第一幅完整軍事地圖

這一年,噶爾丹的叛亂正趕上康熙帝準備收復臺灣了,誰人能擔此大任,沒有合適的人選,於是康熙帝想到了周培公,只是聽說周培公由於水土不服而臥床不起時,康熙來到了盛京。

這次周培公寫了個摺子,內容就是如何剷除叛匪噶爾丹和收復臺灣的雙方交戰方略,雖然周培公被康熙帝委任為盛京(今瀋陽)提督。

看到周培公病成這個樣子康熙帝非常懊悔,周培公作為一個南方人怎麼可能適應北方這樣的嚴寒,這才想到是他康熙帝自己害了人才,把一位忠誠的漢臣拋之雪地。

此刻的周培公早有預料,他利用15年的漫長歲月親自動手繪製了一副朝廷對噶爾丹和收復臺灣的戰爭方略大圖。

周培公在臨死時獻給了康熙帝,這時的康熙帝才明白周公一直想著報效朝廷,這是周培公繪製的滿清有史以來最為詳細的軍事作戰地圖。

周培公在林閉上眼睛之前還向康熙帝舉薦了能人姚啟聖,姚啟聖后期收復臺灣,起到重要的作用。不過歷史上對於周培公的那次剿滅察哈爾的濫殺無辜還是飽受詬病。

作者:日堯居,堅持原創,抄襲必究。誠邀大家關注,評論留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參考文獻:《清史稿》,《康熙大帝全傳》

相關焦點

  •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何仍被處死?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們,對其中一個劇情印象特別深刻,一代名臣周培公為康熙出謀劃策,平定了三藩之亂,為平亂治國做出了貢獻,但仍免不了發配邊疆、客死異鄉的結果,但周培公死後,一代皇帝康熙竟又為其守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周培公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冊立胤礽為太子,康熙為何言聽計從了?
    這時候周培公就說他知道皇后的心思,他先順勢把當時康熙所處的背景局勢利害關係給康熙分析出來,分析完局勢之後,周培公繼續說:「今日皇上又得一阿哥,外加大阿哥胤禔,皇上已有兩位皇子,臣叩請皇上擇其中一位立為太子,布告天下,以示大清繁榮昌盛,源遠流長。」
  •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發現蠟燭沒有捻,從何判斷是太監作亂?
    不知道從什麼朝代開始,太監就一直存在,這個群體啊,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發揮的作用,說小了,那是一點用都沒有,說大了呢,改朝換代一點都不為過。中國歷史上很多的政變,很多的叛亂,幾乎上都有太監的參與,雖然他們與軍隊來說很不起眼,但是呢,卻能起到致命的作用,因為他們和皇帝離得太近。我們經常看電視劇裡,有的太監,給皇帝下藥,或者刺殺皇帝,等等想想秦朝的趙高,咦,真可怕。
  • 《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周培公客死他鄉,這是真的嗎?
    後來周培公受到康熙的猜忌,將其調往當時的苦寒之地盛京,他臨終時才將11年苦心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獻給康熙,最終客死盛京。周培公在劇中是一個悲劇人物,秉耿直之性遍嘗人間苦辛、懷報國之志卻遇猜忌之主,著實賺了電視機前面觀眾的一把熱淚。我們都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電視劇裡的配角人物多為功能性角色,主要是為了推動主線劇情發展、反映主角人物性格。
  • 歷史上的李光地、周培公、姚啟聖與《康熙王朝》中的形象一樣嗎?
    隨後幾年中姚啟聖一直跟隨康親王傑書對耿精忠進行剿滅,康熙十五年(1676年),姚啟聖一直跟隨傑書攻到福建,這一年傑書光復福建,耿精忠投降,後來在三藩之亂平息之後遭凌遲處死。姚啟聖在跟隨傑書收服福建戰鬥中非常英勇,得到了傑書的認可,當然,這其中也跟姚啟聖在中央有人有很大關係,姚啟聖的親妹夫乃是康熙朝初期漢人大學士黃錫袞。
  •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貶駐盛京十分悽慘,為何臨死還要獻皇圖
    縱觀周培公此人,雖然康熙說他有刺,但其對於個人得失看得很淡。大隱、中隱、小隱,種種皆可,適應性極強,顯現隨遇而安,「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的道家性格。初出茅廬周培公的出場,是隨時任潮州知府朱國治進京。朱國治者,漢代「晁錯」式人物,其上書裁撤三藩,獲罪進京。
  • 作為收復臺灣的關鍵功臣,姚啟聖為什麼不受康熙皇帝待見呢?
    康熙皇帝不喜歡姚啟聖是因為姚啟聖看不起他。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帝在平定三藩後,下一步就要整治蒙古各部,最主要的就是葛爾丹。然而,孤懸海外的臺灣島和佔領臺灣島的鄭氏家族卻威脅著江浙地區的穩定,也就是康熙徵服葛爾丹的大後方。所以,康熙北上盛京去找被貶的周培公,想重新啟用周培公收復臺灣,以穩定康熙徵服蒙古葛爾丹的後方。偏偏周培公此時已經病入膏肓,周培公臨死之前,向康熙推薦了姚啟聖。
  • 康熙朝的琺瑯器禮物與皇權
    可見康熙朝內廷燒制琺瑯器參照了宮中的西洋琺瑯器。康熙五十八年(1719),康熙帝在兩廣總督楊琳、廣東巡撫楊宗仁送往京師法蘭西會燒畫琺瑯技藝的陳忠信奏摺上硃批:「會法瑯者不及大內,所造還可以學得。」進一步證明康熙帝「學得」西洋所造琺瑯器,而宮中傳教士所造琺瑯器尚不及康熙帝造的,但不管怎麼說,康熙朝琺瑯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 康熙王朝:為什麼周培公通過蠟燭就可以看出太監作亂?
    其實說真正貼近歷史的清宮劇也就是「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這兩部電視劇都是經典作品。 最大的還原歷史,在電視劇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場景,是朱三太子準備進攻宮殿。 周培公是當時康熙身邊的一位強大的漢臣,被康熙重用。當時,正是三藩之亂的敏感時期,所以周培公看著周圍發生的一切變化。 我們也知道古代沒有電,只有蠟燭可以用來點燃它們。
  • 康熙為何稱「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索額圖到底做了什麼?
    索額圖,姓赫舍裡氏,滿洲正黃旗人,是康熙朝的重臣。他一生經歷了許多康熙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政治生涯大起大落,最終由''輔弼重臣''嬗變為''本朝第一罪人'',甚至死後仍波濤洶湧。
  • 為何《雍正王朝》康熙有一半戲份,《康熙王朝》卻隻字不提雍正?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康熙王朝》中,康熙為何要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呢?
    但是功成之後,王輔臣入朝當官,但是混不靈了,因為得罪人,犯了官場大忌,被順治罷了官,在家候補了十幾年,而此期間,吳三桂並沒有伸以援手。 吳三桂要反,連周雲龍這樣的角色都已經躍躍欲試。康熙微服私訪的時候,實際上一來打探虛實,二來也是為了暗中爭取人才。結果看走眼還封賞了周雲龍,周雲龍可謂是吳三桂的鐵桿死黨。
  • 康熙王朝:阿密達要砍康熙的頭為父報仇,康熙為何還送他一把劍
    《康熙王朝》中,阿密達大喊要砍掉康熙的頭為父報仇,康熙為什麼轉身送給了他一把短劍?因為阿密達是康熙的親外孫有血緣關係,康熙這個時候也需要人去穩定北方部落的局勢,女兒藍齊兒既然不願意和自己回京城,那麼原大汗的妻子藍齊兒和兒子阿密達自然是最佳人選。
  • 《康熙王朝》:康熙既然如此愛容妃,為何之前又貶她去刷馬桶?
    另一邊正在歡宴中的康熙,聽聞了容妃的死訊,剎那間變得哀切,「朕累了,該歇歇啦。」他蹣跚著走到容妃面前,眼含淚水地吩咐,凡是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一律殉葬。喪禮過後,康熙來到陵寢送容妃最後一程,「容妃聽旨,朕冊封你為孝慈仁皇后,從即日起,你與朕千古相隨啦。」
  • 雍正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九子奪嫡,為何最終贏的是他
    老大自知皇阿瑪不重視自己,所以用「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為理由,推老八胤禩上位。因為老八是由他的母親惠妃撫養長大,所以老大與老八之間的關係親密。 與此同時,大阿哥還向康熙請奏,要求處死廢太子胤礽。康熙早已知曉大阿哥的野心,如今又看到老大如此不顧兄弟手足之情,為之寒心,便對老大加倍提防。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那麼雍正王朝的暗線劇情,是如何解釋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呢,今天宋安之以康熙帝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為何沒有真正封他為王爵,只是稱呼,他還只是貝子爵位呢來入手說說。首先來說說現實歷史的爭議謎團。不過也不能以此就認為雍正就一定是篡位,畢竟康熙帝晚年的行為的確捉摸不透,有時候的確讓人猜不透他的心思;諸如他明明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可以說相當重用,但是卻沒有升他為王爵,他只是貝子爵位,連個貝勒都不是,這樣來看,讓人都搞不清到底是不是真的重用老十四,所以在沒有新的歷史發現下,目前來說,雍正的確有著是否篡位的爭議,不能蓋棺定論他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 康熙前後冊立了三位皇后,只把深情給了她一個人,立其兒子為太子
    康熙帝曾封過三位皇后。這三位皇后的命運都很不幸,均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去世了。然而,同樣是早逝,康熙卻只為其中一人憑弔了二十五年,還破例把她的兒子封為皇太子。
  • 葛爾丹為報仇,奪權建立上層集團,為何在康熙面前「不堪一擊」?
    一、屢次挑釁,康熙首次親徵葛爾丹 葛爾丹是準噶爾的貴族首領, 他的哥哥在部落內訌中被殺害,於是葛爾丹立志要為哥哥報仇,奪取準噶爾部落的實權。之後,葛爾丹成功擊敗政敵並掌握了實權,他開始帶領部落貴族們積極向外擴張。
  • 陳廷敬在康熙朝的地位如何?雖官居一品但很難躋身第一梯隊
    在《康熙王朝》中,漢臣陳廷敬的戲份雖不多,卻也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在劇中所說的「皇上修宮殿沒錢,要是裁撤三藩用兵,掘地三尺也要挖出銀子來」,此話擲地有聲,讓人看到了陳廷敬身上的那股子倔勁。影視劇中的角色我們不必過於在意,筆者要探討的是歷史上真實的陳廷敬,是否如《康熙王朝》中那樣備受康熙帝的器重?
  • 《康熙王朝》的錯誤,歷史上的康熙帝後宮中有容妃嗎?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有一個妃子很是傳奇,那就是容妃,很多觀眾可能印象深刻,因為容妃很漂亮,而且還是康熙皇帝的紅顏知己,並且她在電視劇中十分出彩,康熙皇帝恩準容妃以皇貴妃的身份前去福建祭祖,還穿著漢服接見各界人士,成為康熙帝的女欽差,而且在康熙帝親徵葛爾丹的時候陪伴在康熙帝左右,只是最後失寵被廢為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