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曾經對歷史有過重大貢獻的人被歷史的海洋所淹沒,因為這一少部分人在這個時代沒有實力和背景而因此得不到「謳歌」和頌揚,這篇文章介紹的是清代繪製收復臺灣,平定叛匪噶爾丹叛亂的軍事地圖第一人:湖北布衣書生「周培公,」這是康熙1674年間的事。
一,周培公何許人也?
周培公,本名昌,生於1632年,湖北荊門人。幼年喪父,十歲時,李自成進攻荊郢間,其母孫夫人殉難而死,周培公落魄無依,成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顯赫者進入京城,擔任內閣供奉。
說起這位周培公,其智商超乎常人,說是情商高配,其實不然,否則也不會因為官場爭鬥而客死他鄉,真是悲哉壯哉!
周沛公的為人比較練達,談吐儒雅,是他的性格使然,不卑不亢是他處理人情世故上吃進了苦頭,可是他的聰明和他的軍事才能的確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賞識,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
周培公最終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他在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而嶄露頭角。
二,勸降輔臣,下平涼,砍掉吳三桂臂膀,功成而朝廷失信
事情起因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削除三藩之亂,而陝西提督王輔臣所謂吳三桂的主力幹將在北方反叛呼應。
而此刻康熙帝任命圖海為大將軍,統轄陝甘徵討大軍。王輔臣以驍勇善戰聞名,他王輔臣根本用沒把清兵放在眼裡,這讓主將圖海十分無奈。
作為圖海的幕僚周培公,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平西王吳三桂這次造反實在太不會算計,現在王輔臣是吳三桂手中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吳三桂知道這次對自己不利,但是有王輔臣在起碼有一朝廷芬丁康裡的籌碼。
周培公的底氣是,他與輔臣手下參將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周培公奶娘龔嬤嬤的兒子)是同鄉,曾經勸王輔臣歸降,但是王輔臣是一位沒主意的漢子,當黃九疇與龔榮遇用蠟丸把王輔臣內心猶豫傳給周培公時,周培公利用利條件,決定進城勸降。
主將圖海聞聽周培公這自告奮勇的計策十分高興,連夜趕寫奏本送至康熙皇帝,並親自在乾清宮召見周培公。
那時候康熙帝不利澀封官許願,嘉封周培公為參議道臺、一品銜並攜帶康熙帝親自書寫的勸降書,派周培公前往平涼招撫王輔臣投降效命於朝廷。
王輔臣派龔榮遇出城接待周培公,並向圖海獻平涼名冊,其子王吉貞及總兵等上繳吳三桂的各種往來信件及「平遠大將軍印信」、接受清廷招撫。
可是這王輔臣卻被滿洲人貴族的圖海及部下殺了,雖然周培公感覺失信於人,可是畢竟成為事實,這是周培公第一次有了被愚弄的感覺。
三,周培公功成名就回鄉為父母守孝
周培公本就是出身於貧寒之家,滿腔熱血,一身抱負,當初來到京城參加科考,曾經饑寒交迫,流落街頭,那時候他在前門大柵欄靠賣字度日,一次偶然,機會與康熙帝有過一面之緣。
就是因為與康熙皇帝有過一面之緣,周培公的殿試不但順利過關,而且還成了天子門生,這件事後來遭到了康熙朝的權相明珠的嫉妒。
這次的平涼之戰,周培公一戰成名,朝廷對參戰的將領論功行賞,而周培公對只有一個要求:母親孫氏以父死殉節,望皇上能為母請旌。
康熙十五年,朝廷誥封周培公母孫氏為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其父封贈為朝烈大夫,加贈中奉大夫銜,周培公了卻了心願,剩下的事兒就是回到金門老家,為父母守孝三年。
四,文弱書生帶兵平叛察哈爾
轉眼間到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漠北蒙古族首領察哈爾王子受吳三桂蠱惑反叛朝廷,周培雖然公在家仍不時關注朝廷政事,在得知察哈爾王子反叛後,向康熙帝上摺子請求復出而得到康熙照準。
這件事情還要回到前面細說一下:
康熙皇帝一生最引以為恥辱的那就是相信了平西王吳三桂,是剛剛登基不久的康熙帝一時間不能與這三位藩王抗衡,更何況還有漠北那些蒙古部落大大小小的王爺對清王朝這個小皇帝虎視眈眈。
康熙帝無奈之下已經做了禪位或者遷都的準備,再看當時滿朝文武非不能言戰,更不能出謀劃策,分分自保。
這時候周培公這站出來要求請戰,而且認為康熙禪位和遷都不可取,要求給他一支人馬他定能反敗為勝。
周培公號稱為善敗將軍,雖然康熙帝猶豫不決,但是此刻的周培公站出來就如同救星一般。
可是康熙帝知道出了京城的警衛御林軍,那還有軍隊給你,不過周培公有一個提議,那就是由滿人在京的王公大臣的家奴組成一個隊伍。
周培公看似弱不禁風,沒人知道他會不會統兵打仗,但是康熙帝已經下旨服從周培公調遣,周培公利用滿人家奴的貪婪和無恥,他宣布軍令異常嚴厲,唯獨打家搶劫沒有規定,這些王公貴族的家奴肆無忌憚搶劫,家奴瞬間打敗了察哈爾王。
五,周培公遭康熙帝猜忌被解除兵權
周培公平叛了察哈爾王子,又配合大將軍圖海收服了平涼王輔臣,此刻的圖海進京述職,由周培公掌握著這支將近25萬人的軍隊。
這時候在京城的滿族王公貴族又開始擔心周培公會成為第二個吳三桂,周培公自己知道又開始倒黴了。
在清王朝統治時期,不管漢臣多麼的為朝廷賣命,都不如怕死滿臣的地位和滿人的猜忌,在周培公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即將到來之際,一道聖旨招周培公進京。
周培公知道遭朝廷很多大臣羨慕和嫉妒及猜忌,周培公回到北京後這些滿臣還是不肯放過他,目的就是裁撤他,法辦周培公,理由就是周培公縱容部下殺人放火搶劫,隻字不提周培公建立戰功一事。
康熙是一位聰明的皇帝,他知道周培公的這一戰已經在清王朝樹立了威信,如果他再掌握這二十幾萬的軍隊,的確讓康熙帝可怕。
雖然無可奈何,群臣逼迫,康熙帝還是直說了:都擔心你成為第二個吳三桂,只可惜你是一個漢人!
康熙帝把周培公放到盛京,說是委以盛京提督,實則是把周培公貶到盛京,名曰戍邊,盛京是康熙的老家,對周培公一直監督長達十一年。
六,康熙年間的第一幅完整軍事地圖
這一年,噶爾丹的叛亂正趕上康熙帝準備收復臺灣了,誰人能擔此大任,沒有合適的人選,於是康熙帝想到了周培公,只是聽說周培公由於水土不服而臥床不起時,康熙來到了盛京。
這次周培公寫了個摺子,內容就是如何剷除叛匪噶爾丹和收復臺灣的雙方交戰方略,雖然周培公被康熙帝委任為盛京(今瀋陽)提督。
看到周培公病成這個樣子康熙帝非常懊悔,周培公作為一個南方人怎麼可能適應北方這樣的嚴寒,這才想到是他康熙帝自己害了人才,把一位忠誠的漢臣拋之雪地。
此刻的周培公早有預料,他利用15年的漫長歲月親自動手繪製了一副朝廷對噶爾丹和收復臺灣的戰爭方略大圖。
周培公在臨死時獻給了康熙帝,這時的康熙帝才明白周公一直想著報效朝廷,這是周培公繪製的滿清有史以來最為詳細的軍事作戰地圖。
周培公在林閉上眼睛之前還向康熙帝舉薦了能人姚啟聖,姚啟聖后期收復臺灣,起到重要的作用。不過歷史上對於周培公的那次剿滅察哈爾的濫殺無辜還是飽受詬病。
作者:日堯居,堅持原創,抄襲必究。誠邀大家關注,評論留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參考文獻:《清史稿》,《康熙大帝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