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康熙為何要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呢?

2021-01-09 騰訊網

《康熙王朝》中,康熙並沒有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和正史上一樣,都是自殺。但王輔臣之死的確和康熙有關。

在劇中,康熙第一次見到王輔臣的時候,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對王輔臣的履歷是精心研究過的。

當時吳三桂即將反叛,而王輔臣卻在家候補了十幾年。雖然此前他曾經是吳三桂的親信。用王輔臣的話說,「吳三桂待自己如手足,出則同車,寢則同衾。」

吳三桂當初之所以對王輔臣這麼好,是因為王輔臣人稱「馬鷂子」,當初吳三桂入關,連續拿下百城,其中一大半都是王輔臣拿下的。所以這是當初吳三桂對待王輔臣如此禮遇的重要原因。但是功成之後,王輔臣入朝當官,但是混不靈了,因為得罪人,犯了官場大忌,被順治罷了官,在家候補了十幾年,而此期間,吳三桂並沒有伸以援手。

吳三桂要反,連周雲龍這樣的角色都已經躍躍欲試。康熙微服私訪的時候,實際上一來打探虛實,二來也是為了暗中爭取人才。結果看走眼還封賞了周雲龍,周雲龍可謂是吳三桂的鐵桿死黨。

所以這樣一來,康熙實際上就被打了臉,這說明此刻的康熙在識人上還差那麼一點火候。但是在王輔臣的問題上,康熙其實就是在賭的這些年王輔臣落魄,吳三桂沒有施以援手。

於是康熙說吳三桂對你大方,我要比吳三桂還要大方。於是起用了王輔臣為甘陝將軍,統領甘陝的八萬兵馬,駐守平涼。也就是把自己的西北肘腋交給了王輔臣。因為甘陝的部隊原本也是王輔臣的兵馬。

康熙有一點賭對了,那就是的確王輔臣不可能再和吳三桂走到一起了。也就是不可能和吳三桂一條心來對付康熙。但是康熙還是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不妨礙王輔臣擁兵自重,作壁上觀,誰贏了傾向誰,誰輸了他分而食之。

在此後的三藩形勢一路勢如破竹的時候,為了防止王輔臣傾向吳三桂,康熙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予安撫。

甚至將王輔臣的兒子放歸王輔臣處,以兌現當初自己對王輔臣的承諾,處處體現對他的信任,最危急的時候,甚至康熙更王輔臣稱兄道弟。康熙能把架子放到這個地步,不單單說明了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更說明了和三藩之戰的勝利必然屬於他。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王輔臣實際上,還是決策失誤了至少兩次以上。在形勢對康熙最不利的時候,自己婦人之仁,並沒有聯合吳三桂對康熙動手。但是同時也沒有對吳三桂出兵,去表現一下自己對康熙的忠心,和堅持。

在三藩和康熙較量的整個過程中,實際上最佔有優勢的王輔臣,結果兩邊的好都沒討到。對於王輔臣而言,無論是吳三桂贏了,還是康熙贏了,他的結局實際上已經註定是個悲劇了。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別看王輔臣曾經打仗說起來厲害得不得了,但是在政治上,無論比起比自己大的吳三桂,還是比起比自己小的康熙,簡直就是一個嬰兒。在最關鍵的點上,最該站隊的時候,他卻搞了個兩不靠。白白錯失了自己最有利的條件。

所以當三藩局勢基本平息,周培公和圖海轉身兵臨平涼城的時候,實際上那一刻,對於王輔臣而言,戰就是帶著平涼城30萬百姓跟自己陪葬;不戰就是自己要給康熙一個交代。

當時實際上周培公已經對王輔臣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紅夷大炮都駕到了平涼城對面的山頭,王輔臣只要反抗,實際上也就是個死。而此刻周培公的一番論斷,實在是驚為天人。因為他考慮到的不只是平涼的30萬百姓,更考慮到的是多年以後,炮轟平涼城,對自己和圖海將來的處境會產生什麼影響?

所以周培公執意要去平涼城勸降,此舉的確很危險。因為就王輔臣的政治智商,你真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若不是王輔臣的兒子王吉貞昨天沒被炮轟死,及時出現,結局也許有兩種走向。

在劇中,對於王輔臣的結局描寫很淡,只是圖海一句帶過王輔臣自殺了,康熙稍作表示的責備了一下,就再未提及。但是在正史裡,王輔臣用一人之命,換取了全家及部下的平安。

王輔臣在三藩和康熙相持階段的騎牆態度,實際上已經註定了他必死的結局。任憑康熙再大度,也絕不會再容忍王輔臣的,這是必然。相反吳三桂若是贏了,王輔臣的結局應該也是一樣的。

但是在正史中,康熙卻反而封他為太子太保。這就是在折磨他,因為大營三藩,天下已定,康熙的威信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要清算王輔臣,隨時都可以,只要康熙想。王輔臣就生活在這種刀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落下的恐懼中。

康熙20年,王輔臣故意什麼事情都不管,也不去上班,然後在家中將新娶的夫人打了一頓,找理由趕出家門;請自己曾經的心腹喝酒,把家財都分了,最後飲毒酒而亡。用自己裝瘋暴死,拯救了全家老小,以及曾經的部下。康熙得知後,並未清算王輔臣的家人,而只是將他兒子革職了事。

相關焦點

  • 「活呂布」王輔臣,七降七叛甩呂布十條街,用一招免遭被康熙凌遲
    此後王輔臣與吳應麒鬧出過節,牽扯到吳三桂,被吳訓斥,王輔臣心中有氣,走京城的路子自請調離,出任平涼提督,從此專鎮一方。等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起兵,約請王輔臣共同舉事。起初,王輔臣並沒有答應,還把吳三桂的使者汪士榮和招降書送給了康熙以表忠心。誰知此後王輔臣與另一員鎮將張勇鬧出矛盾,康熙派出經略西北的大學士莫洛又與王輔臣早有過節。
  •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何仍被處死?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們,對其中一個劇情印象特別深刻,一代名臣周培公為康熙出謀劃策,平定了三藩之亂,為平亂治國做出了貢獻,但仍免不了發配邊疆、客死異鄉的結果,但周培公死後,一代皇帝康熙竟又為其守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周培公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 康熙的重臣:人稱「活呂布」,一生都忙著換主子,最後自盡身亡
    六換主子:由清軍變成西周軍再次歸順清軍的王輔臣因為盛名在外,這次歸順後是平步青雲,一路扶搖直上。先是在順治帝身邊擔任一等侍衛,後隨洪承疇徵討西南,戰後直接升任總兵。王輔臣的勇猛是世人皆知,吳三桂早就有不臣之心,自然是極力籠絡像他這樣的幹才。經過吳三桂的一番操作,最後,王輔臣成了吳三桂手下的一名將官。
  • 《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周培公客死他鄉,這是真的嗎?
    劇中的周培公劇中的周培公出身寒微,雖有伍次友推薦,但耿直的他不屑走後門求功名,在考試中因未避諱「玄」字而被趕出了考場,功名無望。誰料周培公在流落街頭一文不名時,竟巧遇康熙,後得康熙賞識提拔,通過勸降王輔臣,平定陝甘叛亂成名,成為一代名臣。後來周培公受到康熙的猜忌,將其調往當時的苦寒之地盛京,他臨終時才將11年苦心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獻給康熙,最終客死盛京。
  • 以泉觀史,「昭武王朝」的覆滅,成也王輔臣,敗也王輔臣!
    1674年11月,清朝康熙十三年,陝西提督王輔臣被康熙派往四川討伐吳三桂,和他同去的是經略莫洛。大軍進至寧羌(今陝西寧強),王輔臣殺了莫洛,率部反清。王輔臣部經沔縣(今陝西漢中勉縣)至略陽(今陝西漢中略陽),向吳三桂表忠心,聽從吳三桂的號令。王輔臣被吳三桂封為平遠大將軍,賞20萬兩白銀,並得到吳三桂派出的北出四川的王屏藩部支援。
  • 康熙朝書生氣的周培公為康熙帝立下奇功遭貶,為何康熙又想起他?
    周培公參與康熙帝的削三藩二,勸降輔臣,下平涼,砍掉吳三桂臂膀,功成而朝廷失信事情起因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削除三藩之亂,而陝西提督王輔臣所謂吳三桂的主力幹將在北方反叛呼應。而此刻康熙帝任命圖海為大將軍,統轄陝甘徵討大軍。王輔臣以驍勇善戰聞名,他王輔臣根本用沒把清兵放在眼裡,這讓主將圖海十分無奈。作為圖海的幕僚周培公,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平西王吳三桂這次造反實在太不會算計,現在王輔臣是吳三桂手中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吳三桂知道這次對自己不利,但是有王輔臣在起碼有一朝廷芬丁康裡的籌碼。
  • 歷史上的李光地、周培公、姚啟聖與《康熙王朝》中的形象一樣嗎?
    其實電視劇《康熙王朝》也包括二月河先生的原著《康熙大帝》中的這三位歷史人物都是被藝術加工了,歷史上的這三位人物其實與電視劇中都不大相同,下面就來對比一下歷史上這三位人物的事跡和電視劇中的事跡。隨後幾年中姚啟聖一直跟隨康親王傑書對耿精忠進行剿滅,康熙十五年(1676年),姚啟聖一直跟隨傑書攻到福建,這一年傑書光復福建,耿精忠投降,後來在三藩之亂平息之後遭凌遲處死。姚啟聖在跟隨傑書收服福建戰鬥中非常英勇,得到了傑書的認可,當然,這其中也跟姚啟聖在中央有人有很大關係,姚啟聖的親妹夫乃是康熙朝初期漢人大學士黃錫袞。
  •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貶駐盛京十分悽慘,為何臨死還要獻皇圖
    因周培公準確地,預測了朱國治進京的遭遇,為康熙青睞。一番找尋,康熙先是發現,周培公持有帝師伍次友推薦信而不用,而後其又在茶樓之上,從帝師處得知的信息、以及身邊隨從的特徵,準確判斷出康熙的身份。如此,被康熙看重,以無職無銜之身,上書房行走,參與國家重大決策。在其短暫的官宦生涯中,多次力挽狂瀾,穩住政局。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雍正王朝電視劇距今已有21年之久,不只是在上映之初反響熱烈,斬獲多項大獎,更是歷經市場這麼多年考驗,有著源源不斷的觀眾加入好評大軍之中,可謂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經典之作。為何雍正王朝電視劇好評如潮呢?那麼雍正王朝的暗線劇情,是如何解釋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呢,今天宋安之以康熙帝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為何沒有真正封他為王爵,只是稱呼,他還只是貝子爵位呢來入手說說。首先來說說現實歷史的爭議謎團。
  • 《康熙王朝》中阿密達要砍掉康熙的頭,康熙為何還把佩劍送給他?
    導讀:這個情節發生在《康熙王朝》中康熙第二次西徵葛爾丹時期,在昭莫多之戰中康熙擊潰葛爾丹並由大皇子胤遈砍掉了對方的頭顱。贈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和藍齊兒、阿密達母子祖孫三代戰場見面時發生的場景。作為殺父之仇,阿密達發出要殺康熙為父親報仇這個無可厚非。做為人子,況且在劇中是一國繼承人的阿密達當然也必須有這個底氣來這麼說,否則準噶爾汗國怎麼在激烈的對抗中堅持七十來年。
  • 康熙王朝:容妃死了,康熙為何卻說自己累了?康熙怎麼想的呢?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一代經典之作《康熙王朝》這部劇裡面陳道明飾演的康熙大帝吧,可以說康熙是清王朝歷史上最為成功的一位皇帝,這部劇塑造了很多經典的角色,康熙一生之中有三個對他特別重要的女人,也是康熙深愛的女人,像皇后赫舍裡,還有蘇麻喇姑,再一個就是容妃了,讓小編印象十分深刻的就是容妃這個角色了。
  • 為何《雍正王朝》康熙有一半戲份,《康熙王朝》卻隻字不提雍正?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為何這兩部描述康熙帝和雍正帝父子二人的歷史大劇,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差不多有一半戲份,《康熙王朝》卻隻字不提雍正呢?首先來說說為什麼《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差不多有一半戲份呢?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客觀來說,因為雍正帝這個守成之君,主要是對內的文治,而且在位只有13年,不同於康熙帝在位61年,一生又是平三藩又是收臺灣的,有著諸多歷史事件,所以對於他一生中的各大亮點要深挖,而康熙晚期的九子奪嫡這個精彩歷史自然不能放過,因此康熙帝自然戲份不少。
  •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冊立胤礽為太子,康熙為何言聽計從了?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在周培公的暗示之下確立了原配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生的兒子胤礽為太子,那麼聰明果斷的康熙為什麼會在這種國本問題上聽從一個漢臣周培公的提議呢?那當時康熙處在什麼環境之下呢?電視劇中周培公是如此說的,周培公說:「當前外有三藩反叛,內有逆賊作亂,可謂非常之時。」這就是康熙當時所處的局勢環境,康熙削藩引起了吳三桂的三藩叛亂,這是當時的外部壓力,而內部壓力則還有皇宮內鬼勾結朱三太子企圖謀害康熙。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為何這兩部描述康熙帝和雍正帝父子二人的歷史大劇,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差不多有一半戲份,《康熙王朝》卻隻字不提雍正呢? 首先來說說為什麼《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差不多有一半戲份呢?
  • 康熙王朝:阿密達要砍康熙的頭為父報仇,康熙為何還送他一把劍
    《康熙王朝》中,阿密達大喊要砍掉康熙的頭為父報仇,康熙為什麼轉身送給了他一把短劍?因為阿密達是康熙的親外孫有血緣關係,康熙這個時候也需要人去穩定北方部落的局勢,女兒藍齊兒既然不願意和自己回京城,那麼原大汗的妻子藍齊兒和兒子阿密達自然是最佳人選。
  • 耿精忠一路勢如破竹,康熙勸降也不聽,為何後來卻降了
    比如去拉攏朝中顯貴,許諾事成之後,給他們高官厚祿。又比如派人在民間傳播消息,稱他們是「反清復明」,希望得到民眾的支持。 耿精忠的做法,令康熙既震驚又憤怒,但朝廷又要集中火力對付吳三桂,最好的辦法,還是勸降耿精忠。
  • 《康熙王朝》中,容妃想要二胎,康熙準許了,容妃為何又拒絕了
    《康熙王朝》電視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大家對它的評價都比較高。為了故事情節的需要,《康熙王朝》是來源於歷史,高於歷史,並不完全是照搬歷史,而是虛構了一些故事人物和情節。而康熙的妃子中的容妃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她的原型是康熙妃子馬佳氏。馬佳氏,在康熙十六年八月被封為榮嬪,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晉為榮妃。《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榮妃,馬佳氏。子五:承瑞,為聖祖長子,四歲殤;賽音察渾,長華,長生皆殤;允祉。女一,下嫁烏爾袞。」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導讀:康熙皇帝復立太子後,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但被復立的太子胤礽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寫過江夏鎮任伯安的書信被康熙皇帝掌握後,太子胤礽決定鋌而走險,想當第二個李世民。
  • 康熙王朝:容妃去世前還在「刷馬桶」,康熙為何要追封她為皇后?
    《康熙王朝》中,容妃是一位集古典美於一身的女子,既有高雅的顏值,也有傳統的賢惠。然而,本該成為賢妻良母的她,卻不幸承受了命運的捉弄。康熙將容妃一貶再貶,為何等她去世又封其為皇后?但康熙是帝王,他要維護皇權的權威,不可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即便有錯,也只能讓別人承受。恰恰容妃也不肯低頭,一副硬抗到底的姿態。因此,兩人都會想著彼此,只是沒有和解的可能。容妃去世後,康熙才在心裡認錯,承認對她的不公平。此時,康熙看容妃,仿佛回到了從前,雖陰陽相隔,卻不失為一對「恩愛夫妻」。
  • 康熙王朝:胤禔鍾情寶日龍梅,康熙為何不成全,反而將其佔有?
    寶日龍梅是《康熙王朝》中的虛構人物,蒙古喀爾喀公主,號稱「草原月光」。她是大阿哥胤禔的最愛,最後卻成為康熙的女人。那麼,康熙為何不成全胤禔與寶日龍梅的好事,而是佔有了寶日龍梅呢?加之康熙人到中年,性情成熟,沉穩堅毅,半生的經歷得以沉澱,就像一杯香茶,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令人回味無窮。這樣的男人,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成熟多金的大叔,任何一個年輕女子見了,都會為之心動。而大阿哥胤禔呢,天潢貴胄,富則富矣,貴則貴矣,說是年少有為,帥氣多金,那也絕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