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精忠一路勢如破竹,康熙勸降也不聽,為何後來卻降了

2020-12-23 騰訊網

清康熙十年,耿精忠承襲了爵位,成為第三代靖南王。不過,他承襲爵位不久,康熙便下令削藩,這是作為藩王最不願聽到的事。於是,平西王吳三桂率先起兵造反,同時聯絡其他藩王,希望大家團結一致推翻朝廷。

吳三桂起兵後,迅速就攻佔了貴州、湖南等地,耿精忠認為有希望,便決定立即響應吳三桂。耿精忠為了達到目的,還做了不少準備。比如去拉攏朝中顯貴,許諾事成之後,給他們高官厚祿。又比如派人在民間傳播消息,稱他們是「反清復明」,希望得到民眾的支持。

原來吳三桂決定造反,已經令朝廷十分頭疼了,當康熙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怎樣平定吳三桂的時候,沒想到耿精忠竟然響應了他。在清廷完全沒準備的情況下,耿精忠一路勢如破竹。

不僅如此,耿精忠為了擴張勢力,還聯合臺灣的鄭經,讓其去攻打廣州一帶。耿精忠的做法,令康熙既震驚又憤怒,但朝廷又要集中火力對付吳三桂,最好的辦法,還是勸降耿精忠。

沒辦法,康熙只好先下令,不撤靖南王和平南王,只針對吳三桂一人。康熙還殺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卻沒有殺耿精忠留在京城的兄弟,而是軟禁起來。同時,康熙對耿精忠好言相勸,希望他及早懸崖勒馬,與吳三桂劃清界限。並表示,如果他肯替朝廷剿滅鄭經,就答應讓他繼續鎮守福建一帶。

但不管康熙怎樣勸降,耿精忠都聽不進去,因為不管他怎樣看目前的局勢,他們的勝算都很大。而康熙如此來勸降,恰好證明是忌憚他,如此一來,耿精忠只會更加有信心。

不過都知道,後來耿精忠還是投降了。既然他如此有信心,為何後來卻降了呢?

康熙見勸降不成,就只能下令攻打耿精忠。耿精忠這個人比較自負,前面已經說了,他就是很有信心,才聽不進康熙的勸降。他自認為優勢很大,可他前面一路勢如破竹,大多都是手下將領指揮有方。時間一長,他們與清軍的優劣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即便如此,耿精忠還想著,讓吳三桂和清軍去打,到時候他坐收漁翁之利。因此,耿精忠就讓大家沿途燒殺搶掠來充實軍餉。剛開始耿精忠都知道,要想成事就要百姓支持,結果有了一點勝績,他便得意忘形了。他這樣做,導致很快就失去了民心,加上與鄭經一方又有了矛盾,其手下將領紛紛選擇投降清朝。

本以為自己贏定了的耿精忠,在現實的痛擊之下,只能認清自己。他想到當初康熙承諾過他,只要剿滅鄭經,然後歸順清朝,就可以讓他繼續鎮守福建一帶。為了榮華富貴,耿精忠終於決定投降。

在他投降之後,清廷的壓力減小了,耿精忠也不遺餘力幫助清廷平叛。最終,康熙總算重新奪回了主動權,三藩也得以平定。不過,對於耿精忠這樣的反覆小人,康熙知道是不能重用的。將他放在身邊,猶如一顆定時炸彈,只要有人許諾更誘人的條件,耿精忠一定還會反。

因此,即便耿精忠迷途知返,將功補過,可康熙仍然沒有放過他。當三藩之亂平定後,他便被康熙下令凌遲處死。可以說得到這樣的結局,完全就是他咎由自取。

(參考文獻《清史稿》)

相關焦點

  •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何仍被處死?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們,對其中一個劇情印象特別深刻,一代名臣周培公為康熙出謀劃策,平定了三藩之亂,為平亂治國做出了貢獻,但仍免不了發配邊疆、客死異鄉的結果,但周培公死後,一代皇帝康熙竟又為其守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周培公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 歷史上的李光地、周培公、姚啟聖與《康熙王朝》中的形象一樣嗎?
    這一點倒與電視劇中情節比較相似,只不過歷史上的姚啟聖此前與施琅並不相識,不是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是師生關係。歷史上的姚啟聖知道保舉施琅是通過原來鄭成功的降將、遷海令提出者、清朝海澄公黃梧之子黃芳度口中聽來,姚啟聖本欲用黃芳度為提督收復臺灣,但黃芳度在與鄭經作戰中戰死了,黃芳度臨死前曾經向姚啟聖推薦過施琅可收復臺灣,於是姚啟聖才知道向康熙保舉施琅。
  • 《一代名相陳廷敬》康熙為何不殺掉明珠?明珠最後是怎麼死的?
    後來,金臺吉的妹妹孟古哲哲嫁給了努爾哈赤做妃子,還生下了清朝的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因此納蘭家族與清朝皇室是親戚關係,按照輩分來算,康熙還得叫納蘭明珠一聲堂姑父呢!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深受康熙寵信。康熙初年,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駐守三藩,勢力越來越龐大,野心勃勃。
  • 「活呂布」王輔臣,七降七叛甩呂布十條街,用一招免遭被康熙凌遲
    朝廷大員被殺,王輔臣就算不想反,也不得不反了,他一不做二不休,聯絡吳三桂,扯起反清大旗。此為六叛。七叛王輔臣歸順,吳三桂,封他為平遠大將軍、陝西東路總管,並助餉銀二十萬兩,還令王屏藩、吳之茂率部北進,援助王輔臣攻取整個隴右。王輔臣兵勢一時大盛,席捲西北大部,陝甘地區臨近京師,對康熙威脅最大,西北不平,清朝將腹背受敵。
  • 姚啟聖:康熙時期收復臺灣最大的功臣卻被貶斥
    縱觀康熙一朝,出現了太多的名臣,比如索額圖、明珠、李光地、佟國維、張廷玉等。其中,姚啟聖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位。 姚啟聖(1624年——1683年),字熙止,號憂庵,浙江紹興人,官至福建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太子太保等職務。他是康熙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理論家和軍事家,還是大清朝收復臺灣的決定性人物。
  • 《康熙王朝》中,康熙為何要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呢?
    康熙有一點賭對了,那就是的確王輔臣不可能再和吳三桂走到一起了。也就是不可能和吳三桂一條心來對付康熙。但是康熙還是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不妨礙王輔臣擁兵自重,作壁上觀,誰贏了傾向誰,誰輸了他分而食之。 在此後的三藩形勢一路勢如破竹的時候,為了防止王輔臣傾向吳三桂,康熙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予安撫。 甚至將王輔臣的兒子放歸王輔臣處,以兌現當初自己對王輔臣的承諾,處處體現對他的信任,最危急的時候,甚至康熙更王輔臣稱兄道弟。
  • 康熙的重臣:人稱「活呂布」,一生都忙著換主子,最後自盡身亡
    此時的雅號是讚美之意,但隨著他後來多次易主,「活呂布」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貶義了。二換主子:由明軍變成大順軍正當明軍和清軍在山海關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大順軍的李自成從陝西西安出發,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北京城。明朝大勢已去,坐守大同的姜瓖「上順天意,下順軍心」,主動向李自成上了降書。
  • 《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周培公客死他鄉,這是真的嗎?
    誰料周培公在流落街頭一文不名時,竟巧遇康熙,後得康熙賞識提拔,通過勸降王輔臣,平定陝甘叛亂成名,成為一代名臣。後來周培公受到康熙的猜忌,將其調往當時的苦寒之地盛京,他臨終時才將11年苦心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獻給康熙,最終客死盛京。周培公在劇中是一個悲劇人物,秉耿直之性遍嘗人間苦辛、懷報國之志卻遇猜忌之主,著實賺了電視機前面觀眾的一把熱淚。
  • 容妃是康熙愛妃,為何會被康熙送入宗人府,最後在刷馬桶中離世?
    本來,容妃就是康熙三千寵愛集一身的皇貴妃,可後來,容妃數次被降低身份,從貴妃到妃子,再到常在,最後成了奴婢,被送入了宗人府,開始了刷馬桶的生涯。為什麼康熙忍心把愛妃的地位一降再降?為什麼後來又要殺死所有看見容妃刷馬桶的人?1、曾經美好的日子。
  • 眉如臥蠶獲得活呂布稱號,一路開掛,七降七叛平步青雲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文丨歷史醬料(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三國演義》中的呂布雖然武力值第一,人品卻很差,立場不堅定,總是因為利益而臨陣倒戈,於是就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三姓家奴」。
  • 康熙朝書生氣的周培公為康熙帝立下奇功遭貶,為何康熙又想起他?
    周沛公的為人比較練達,談吐儒雅,是他的性格使然,不卑不亢是他處理人情世故上吃進了苦頭,可是他的聰明和他的軍事才能的確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賞識,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周培公最終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他在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而嶄露頭角。
  • 康熙王朝當中,康熙為何要那麼對待容妃?為何讓其去刷馬桶?
    康熙皇帝沒過多久,便來到了容妃所在的宮中,對於容妃的表現,康熙皇帝生氣之餘也是十分失望,在打完容妃後,宣布奪去容妃的貴妃封號,降為常在,仍在現在的宮中,只是不允許她在踏出宮門半步,康熙皇帝在走之前,告誡容妃後宮不得幹政,康熙皇帝還是對容妃有感情的,不然也不會再將容妃廢為常在,前去探望此時的容常在,並提出要與她說說話,不過因為紅玉的到來,康熙皇帝並沒有與容常在說太多的話
  • 19年了,《康熙王朝》依然是歷史劇標杆,李建群之後,再無容妃
    2、愛演戲的導演和製片人劉大印,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是總記得《康熙王朝》的延平王鄭經吧,索額圖的扮演者薛中銳還誇讚過他,對鄭經這種不溫不火、入木三分的角色詮釋的恰到好處。1999年《雍正王朝》的成功對後來的《康熙王朝》來說,既是壓力又是機會,看完了兒子,自然也想看他爹的戲。為了不拖《雍正王朝》的後腿,製片人劉大印邀請陳家林聯合執導,著名作家朱蘇進、胡建新和二月河聯合編劇,又有陳道明、茹萍、高蘭村、薛中銳、劉毓濱、蘇廷石、朱藝丹多位一級演員保駕護航,組成了當時最佳的製作陣容。
  • 那個挖了鄭成功祖墳的黃梧,後來怎麼樣了?
    黃梧,字君宣,福建漳州人,曾在清廷平和縣擔任衙役,後來殺掉知縣,歸附「國姓爺」鄭成功,頗受重用,被授予中權鎮左營副將。永曆十年(公元1656年),揭陽戰役失利,鄭成功以「擅自出兵,不聽郭遂弟之諫,以致喪兵失將」的罪名,將蘇茂處死。
  • 皇太極無計可施,孝莊巧施美人計拿下洪承疇,難道真是以色誘降?
    她以傑出的政治才能和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幼帝登基兒名流千史,備受好評。然而,孝莊的一生也圍繞著兩件桃色新聞,被坊間不斷流傳,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並且成為影視題材中經常出現的精彩情節。一件是孝莊下嫁攝政王多爾袞,這已經成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另一件就是孝莊勸降洪承疇。
  • 康熙王朝:容妃去世前還在「刷馬桶」,康熙為何要追封她為皇后?
    《康熙王朝》中,容妃是一位集古典美於一身的女子,既有高雅的顏值,也有傳統的賢惠。然而,本該成為賢妻良母的她,卻不幸承受了命運的捉弄。康熙將容妃一貶再貶,為何等她去世又封其為皇后?後來,容妃為了遵守孝莊留下的旨意,出面保護胤礽,結果不僅得不到康熙的理解,還被打入宗人府為奴。此時的容妃,已經成了康熙心裡的一根刺,插在裡面痛,拔出來更痛。愛得深傷得更深,這也印證了容妃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夫妻如果天天在一起,時間久了也會像左手摸右手,只有在失去後才能感受到曾經擁有的重要性。
  • 雍正稱李光地「一代完人」的背後,感謝他把康熙給忽悠了
    康熙龍心大悅,命李光地為領班大臣,由此轉機。 康親王傑書大兵壓境,耿精忠背叛請降。李光地被簡任侍讀學士,而陳夢雷卻因附逆大罪要被砍頭。 陳夢雷自辯不成,李光地掠功不言。若非內閣首輔明珠等援手,陳夢雷必然身首異處。
  • 歷史鉤沉:康熙皇帝與張家口為何會發生一段動人的佳話?
    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大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經與與張家口發生了一段動人的佳話。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首先,只要我們回眸歷史,就可以發現,在大清朝剛剛立國不久,百廢待興之際,當時的清朝皇帝康熙便經過我們張家口的大境門,向北親徵噶爾丹叛亂,一度與張家口這片古老的土地相結緣。
  •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貶駐盛京十分悽慘,為何臨死還要獻皇圖
    因周培公準確地,預測了朱國治進京的遭遇,為康熙青睞。一番找尋,康熙先是發現,周培公持有帝師伍次友推薦信而不用,而後其又在茶樓之上,從帝師處得知的信息、以及身邊隨從的特徵,準確判斷出康熙的身份。如此,被康熙看重,以無職無銜之身,上書房行走,參與國家重大決策。在其短暫的官宦生涯中,多次力挽狂瀾,穩住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