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稱李光地「一代完人」的背後,感謝他把康熙給忽悠了

2020-12-22 騰訊網

李光地是一個政治大滑頭。

他的平步青雲,源於從造反的靖南王耿精忠的圍困中成功逃脫,帶著同樣被困的好友陳夢雷寫好的反攻計劃,製造成蠟丸,千裡走單騎,向京城告密。

李光地只是翰林院編修的身份,無緣見天子,於是找到內閣學士福鴻基,呈送御前。康熙龍心大悅,命李光地為領班大臣,由此轉機。

康親王傑書大兵壓境,耿精忠背叛請降。李光地被簡任侍讀學士,而陳夢雷卻因附逆大罪要被砍頭。

陳夢雷自辯不成,李光地掠功不言。若非內閣首輔明珠等援手,陳夢雷必然身首異處。

康熙偏袒李光地,饒陳不死,卻給李光地再立軍功的機會,使之由翰林學士,擢內閣學士,扶搖直上。

康熙畫像

康熙四十七年底,康熙帝被迫廢儲,同時積極謀劃復儲,多次做滿洲親貴的工作,殊不知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鄂倫岱和致仕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首席滿洲大學士馬齊議立八阿哥,打亂了康熙的復儲計劃。

康熙帝急需強有力的支持,於是想到了三年前以吏部尚書晉升文淵閣大學士的李光地。

康熙帝沒料到,李光地提及帳殿夜警事件,這是康熙第一次廢儲的關鍵所在。雖然廢太子胤礽聲辯絕無弒逆之心,李光地重提舊事,明顯不支持復儲。繼而,李光地又稱八阿哥胤禩才德兼備,深得人心。

康熙帝不願意放棄李光地這位言官們的崇拜者,反覆說廢太子是因鬼魅致病。於是,李光地說,把病治好了再說。

這個表態很吊軌,卻讓康熙看到了復儲的希望。

2

李光地是康熙時代的理學名臣,歷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吏部尚書,康熙四十四年晉升文淵閣大學士。當時,康熙帝在任命書寫道: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優,著升為文淵閣大學士。

他久在康熙身邊工作,聖寵正隆,深得皇帝歡心。康熙帝曾說:「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清史稿·李光地傳》)

康熙將他引為知己,確實不易。

但這一切,不能說明康熙帝非常信任李光地。

有二事可以作為證明:

《康熙王朝》李光地劇照

一是李光地與陳夢雷的官司。雖然康熙帝崇李抑陳,但在李光地平步青雲時,康熙突然將貶黜盛京的陳夢雷召回京城,作為皇三子胤祉的侍讀,經常陪同康熙帝外巡,並主編《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如此安排,其實是對李光地的一種監督,暗示李光地要夾著尾巴做人做事。

二是馬齊因力挺皇八子胤禩,被康熙罷免後,李光地成為了大臣們的核心人物,就連大學士嵩祝也趨奉之。康熙帝不願意看到李光地威勢坐大,根深蒂固,成為科道言官及漢族官員的核心。當「滿洲大臣內,竟無有御漢大臣者」,他趕緊將因罪論斬的前滿人大學士馬齊復出,制衡李光地,以絕「今漢大臣欺壓滿大臣,八旗皆受辱矣」(《康熙起居注》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初二日)的政治格局。康熙將馬齊復出,就是要以其來制衡李光地。

當然,李光地也在私家筆記中,留下了康熙帝親自指導心腹大臣高士奇、徐乾學扳倒明珠的權鬥秘密,也記載了康熙帝打造絕對權力的決心:「若等勢重於四輔臣乎?我欲去之,則竟去之」(李光地《榕村續語錄》卷十四「本朝時事」)

3

康熙五十五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發,卒於任所。他享年七十七歲,但屬於以身殉職。

康熙帝命恆親王胤祺前往弔唁,賞賜千兩金,諡曰文貞。

值得注意是,康熙帝派出的是皇五子,而不是地位更高的皇三子誠親王胤祉和皇四子雍親王胤祉。像八年前,明珠病逝,康熙派出的就是胤祉。

皇長子胤褆和皇太子胤礽被拘禁幽所後,胤祉就是眾皇子中的老大。他長期領銜留守京師,綜理政務,是不是監國的監國。即便胤褆和胤礽活躍期間,胤祉也是深得康熙倚信。然而,康熙命陳夢雷隨侍胤祉,無形中將胤祉打造成警示李光地的權柄。

應該說,康熙帝對李光地還是有看法的。

雍正畫像

但是,六年後,雍親王變成了雍正帝。他稱李光地為「一代之完人」,加太子太傅。賢良祠建成,雍正將他入祀其中。

這,應該是一種感恩。

雍正在潛邸的策士戴鐸曾在康熙五十二年間被外放福建,特地找到了病休在老家的大學士李光地,請他為還是雍親王的胤禛說好話。不久,李光地進京參加千叟宴,得了康熙不少賞賜。他們之間有過私聊,聯繫到後來康熙不斷鍛鍊胤禛的理政能力,並以皇十四子胤禎為撫遠大將軍,轉移大家的視線,讓胤禛在康熙駕崩前才成為大家猜來猜去的謎底。

李光地是否有力薦之功,讓雍正感激不已?

那只有天知道。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李光地、周培公、姚啟聖與《康熙王朝》中的形象一樣嗎?
    ,就這些來說稱姚啟聖和施琅是民族英雄毫不為過。李光地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時,向康熙請假南下回福建老家探親獲得了康熙批准,隨後第二年就爆發了三藩之亂,李光地所處福建老家正好是靖南王耿精忠的地盤,因此李光地滯留在了福建泉州,後來耿精忠聯絡鄭經,泉州被鄭經所佔領。李光地只得和家人跑到山谷裡躲起來。後來耿精忠和鄭經都曾經派人招降過李光地,被他嚴詞拒絕了。
  • 《康熙王朝》李光地在收臺期間表現良好,為什麼到了京城就糊了?
    收臺之後,康熙將李光地留在京城,打算好好培養。彼時康熙對朝中黨爭已經有所警覺了,所以有心廣納人才。而李光地正是重點培養對象。可惜,李光地將這手好牌打的稀爛。雖然李光地身處朝廷黨派紛爭之中,無法抽身自潔,他的垮臺還有索額圖,明珠,大阿哥和太子的合作手筆,但是李光地自己也是有問題的。
  • 安排雍正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康熙最想把皇位傳給誰?
    雍正皇帝,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最富有「神秘感」的帝王,直到今天,在他身上還有這許多尚未破解的歷史「謎團」,而這其中,影響最大、爭論也最為激烈的,便是所謂的「雍正繼位之謎」。那麼雍正到底是繼承的皇位,還是篡奪的皇位,他是不是康熙最為心儀的繼承人,而的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這裡為大家進行了一個的梳理和解讀。
  • 為何《雍正王朝》康熙有一半戲份,《康熙王朝》卻隻字不提雍正?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然而,王掞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因為他雖然遭遇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挫折,但依然對康熙、對整個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並且為了幫助他心中的「賢德」之君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不僅被遭到了康熙的罷黜,同時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實際上,在《雍正王朝》的原著之中,王掞在「斃鷹事件」之後保舉雍正為皇位繼承人,是他第二次就傳位問題向康熙進行勸諫了。
  • 《康熙王朝》中最悲慘的女人,被父親拆散初戀,被哥哥殺死丈夫
    因為母妃容妃知書達理、溫柔賢淑,也是康熙當時最寵愛的妃子,曾經獲得了回福建老家探親的機會,而藍齊兒也跟隨母妃一起去了。 在這裡她遇到了與她命運相關的第一個男人,李光地。 因為見到了為孤兒請命的李光地,善良單純的藍齊兒被他深深的吸引,兩個情竇初開的年輕人之間埋下了愛的萌芽。
  • 康熙有多喜歡乾隆?在這件事上,乾隆還得感謝父親雍正
    後來祖孫倆人在圍場打獵,康熙射中一頭熊後,便讓弘曆補射一箭。康熙之所以這麼做,是想把這個功勞讓給弘曆,也好讓弘曆臉上有光。誰知這時弘曆有些走神,遲遲未動,康熙一直催促他他才催馬前行。就在這時,那隻熊突然起身直奔弘曆,所有人都驚呆了,只有康熙反應快,打死了這頭熊。
  • 他是康熙鍾愛的皇孫,與雍正關係融洽,為何卻被乾隆幽禁至死
    說起康熙所鍾愛的皇孫,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乾隆。康熙自從第一次在雍親王府,見到弘曆這位皇孫,就對他十分鐘愛。後來,康熙更是將其接進宮撫養,乾隆即位後,也多次提及此事。 然而,乾隆並非康熙唯一接進宮撫養的孫子,也不是康熙唯一鍾愛的皇孫。
  • 為什麼康熙乾隆高壽,雍正50幾歲就去世?因為他有個不好的愛好
    但是在清朝,三個非常有名的皇帝,康熙和乾隆的壽命就是放到咱們現在來說,也算是高壽的。但是中間的雍正皇帝卻只活了50幾歲就去世了。為什麼上下兩代壽命很長,而雍正卻沒有呢?原因就是雍正比起他們兩個有一個更加執著的嗜好。很多人都知道雍正在歷史上來說是一個非常勤奮的皇帝。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他不僅收拾了康熙末年留下來的許多社會矛盾問題,同時也為乾隆後期的盛世打下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 雍正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卻裝了一輩子糊塗,後代子孫都感謝他
    雍正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卻裝了一輩子糊塗,後代子孫都感謝他我們知道,這世界上最頂尖的智者往往反而是會裝傻的人。
  • 孝敬憲皇后無兒無女,為何受康熙賞識,成雍正唯一冊封皇后
    兩個月之後,雍正冊諡孝敬皇后,頒詔天下,再次提到:「(孝敬憲皇后)備蒙慈愛,克以孝稱。」由此可見,康熙之所以會選擇她為兒媳,就是看中她孝順這一點。而康熙看得沒錯,孝敬憲皇后嫁給雍正以後,就對各位長輩十分孝順。根據史書記載,孝敬憲皇后生下弘暉後,康熙就封雍正為多羅貝勒。後來又將圓明園賜給他,雍正便邀請康熙到圓明園赴宴。席間,嫡福晉烏拉那拉氏一直侍宴在側。康熙是個十分重親情的皇帝,這點從他對祖母孝莊太后的孝順就可以看出來。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這樣反而觀眾緣也不錯
  • 他才是雍正最聰明的兒子,裝瘋賣傻一輩子,後代子孫都感謝他
    裝傻還是真聰明這件事一直都不好說,比如說劉阿鬥,有人會說他樂不思蜀其實很傻,但也有人說阿鬥其實非常的聰明,不然也活不下來。跟劉阿鬥一樣有一個人也是裝了一輩子的傻,不過他應該才是雍正最聰明的兒子,也正是因為他裝糊塗後世子孫也是非常的感謝他。這個兒子就是弘晝。
  • 同是飾演康熙,陳道明演他自己,這個人卻恍若康熙在世
    提到千古一帝康熙,大家腦海裡一定浮想聯翩。歷史上的他,年幼登基,智擒鰲拜,幾次遠徵平定一方亂事…數數功績,怪不得清朝後人要稱他為「聖祖爺」。他這樣無法讓人忽視的生平,也被各小說家、編劇還有導演盯上,數次將「康熙題材」搬上熒幕。但終歸利益驅動,什麼牛鬼蛇神都來摻一腳。更有甚者,把他幻想成只知道情愛的帝王,只為女主角付出一切,而不知道江山不知道民生。
  • 雍正通過康熙皇帝的遺詔即位,證明自己地位的合理性
    如果從第一代皇帝說起的話,那麼我們國家共有六百多位皇帝,在這麼多皇帝中有精明強幹的一代明君,也有貪生怕死的君王。其中,最為了解的應該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時期,在清朝時期誕生了很多著名的皇帝,比如說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他們在歷史上造福百姓,都是非常有成績的,他們的美名現在還在傳頌,而和前面兩位皇帝相比較,最沒有什麼成績的,那應該是雍正皇帝了。
  • 雍正:清最牛皇帝,為何康乾盛世有乾隆康熙卻無他?只因篡位嗎?
    民間對雍正帝的說法向來貶大過褒,很多人說他是謀朝篡位,康熙皇帝原本屬意十四阿哥胤禵繼承皇位,四阿哥胤禛勾結隆科多,將聖旨上的「十」加了兩筆改為「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在查閱了史料之後,小編認為。謀朝篡位的說法屬於無稽之談。
  • 康熙差點隔代傳位給孫子,雍正重用此人,乾隆為何堅決殺他?
    很多人認為康熙最疼愛的孫子是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其實不然,此人應是康熙的嫡孫弘皙。 弘皙,出生在康熙33年,是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的次子。為什麼說弘皙是康熙嫡孫呢?
  • 康熙、雍正、乾隆,究竟誰的審美最高級?
    圖片|清 康熙 青花地黃彩雲龍紋盤 動脈影 攝這樣的藍,人稱「翠毛藍」,一色幻化成「頭濃、二濃、正濃、正淡、影淡」五色,一有人評價:「有深有淺,能分九色,濃淡分明,嬌翠鮮麗。」白色中依稀可辨,遠處青山淺,近處綠水深,就如蘇子說的那句:淡妝濃抹總相宜。那是把青和彩交融,畫出「彩中有青,青裡生彩」的器物。最美的是十二花神杯,輕薄如翼,釉色如玉。花卉山石、兔蝶鳥禽相得益彰,一杯一花有詩為證,有著中國傳統典型的雅致美學。
  • 與康熙合葬的五位女人,有四個是他默認的,還有一個是雍正硬塞的
    原本孝莊死了後,是可以和皇太極合葬的,但是孝莊自己在臨死前,卻偏偏再三囑咐孫子康熙,死後不要把她和皇太極合葬。這也是比較特殊的一例,有皇后身份卻不願意和皇帝合葬,當時康熙為了這件事還為難了很久,不能打破祖例,又不想違背孝莊遺願,將孝莊的靈柩在宮裡停放了38年,直到雍正登基才把她葬到順治的孝陵旁邊。
  • 康熙有幾個兒子?雍正是康熙的第十一個兒子,為何卻是四爺?
    這和清朝皇室編修宗譜玉碟有關,康熙皇帝一生共有過三十五個兒子,當第一個兒子出生時康熙還是十幾歲的少年,最後一個兒子誕生時,他已經年逾花甲。修宗譜時,未成年而早殤的被排除在外,當時活著的皇子自然都得入譜排名,以後如果去世了也不會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