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藝術-哥德式藝術

2021-01-20 網易時尚

德語文學和哲學學者,德國知名獨立出版人和國際知名藝術史研究專家羅爾夫·託曼(Rolf Toman),利用10年時間深入研究並出版重達12公斤的《哥特藝術GOTHIC》一書,在出版後,他只說了一句話:這是最偉大的藝術。

經歷了古希臘,古羅馬和早期基督建築和雕塑的洗禮後,當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相信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哥德式是偉大的?難道崇尚完美,青春,絕對美好的古希臘不偉大?難道讚揚宏偉,壯闊,所向披靡的古羅馬不偉大?難道解放思想,重視人的精神的文藝復興不偉大?為什麼一定是哥德式?在未來的3天內,我們將陸續從建築,壁畫/繪畫,雕塑等層面慢慢給到大家解釋。故事應該從我從哥德式的源起開始。

1 早期基督教藝術和哥德式藝術的過渡

事實上,史學界至今無法確切給出哥德式藝術的產生年代和階段,原因在於:在拜佔庭和羅馬藝術的末期,哥特的風格和形式就已經開始出現。在11世紀末期到12世紀的歐洲,基督崇尚彼岸的思想使信眾開始偏執的要求不斷的在意識和形式上儘量接近「上帝」,於是教堂開始越蓋越高,結果可想而知。有人說:基督的信仰在未來是幸福的,但在現世就是悲劇的。物理定律決定了一味的拔高是不切實際的。在瘋狂的信仰動力下,建築師們開始嘗試利用「外力支撐」的方式協助建築的穩定,於是在早期基督教建築的後期,這種類似「飛扶壁」的方式就已經出現。

稍對藝術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哥特(Goth)」源起並不是一個褒義詞。從文化淵源山觀看,「哥特」源於中世紀對一個驃悍善戰的民族,即所謂的蠻族的稱號。這些人居住在日爾曼部落的最東部,屬於遊牧民族,相對於愛琴海的南方城邦,文化水平低下。所以當396年西哥特人攻陷雅典,東哥特在公元493年佔領了義大利,推翻了羅馬帝國的時候,人們雖然表面被徵服,但內心仍然鄙夷這些「劣等民族」。有點類似於元朝滅亡北宋,滿清滅亡明朝一樣。而此後,在文藝復興史學家瓦薩利看來,這種由北方蠻族創造出來的藝術風格,與溫文爾雅的帶有古典氣質的均衡與和諧的原有文化大相逕庭,於是他給了這種藝術以「哥特藝術」的稱號。而在此後幾百年的時間裡,哥特藝術發展並演變成了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並從建築逐漸過渡到文學,音樂,繪畫,雕塑等多個領域,時至今日,我們在影視,時尚等領域仍能看到不少哥特的擁篤。

所以,史學家只能用時間和表現方式來界定哥德式的階段。

1)始於11世紀末和12世紀初的法國,盛行於13世紀。並在14世紀逐漸從法國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到14世紀末期,其風格逐漸大眾化和自然化,成為國際哥特風格,直至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來臨而迅速沒落。不過,在北歐地區,這種風格仍延續一段相當長時間。

2)哥德式元素的完全出現並成熟,分別是:飛扶壁(Flying buttress),尖拱,花窗,交叉拱


2 集體和全民的藝術

再回頭看羅爾夫·託曼的觀點,我相信10年的辛苦研究一定可以給到作者獨特的理由支持他的觀點。但在筆者看來,原因可能有2個:

第一:相對於古希臘羅馬的建築師藝術,這些哥德式的大教堂,壁畫的確是一個「集體和全民」的藝術,是市政裡面所有的專業的建築師和非專業的信徒們共同建立的藝術形式。當你走進任何一個哥德式教堂,你會發現,如此「輕盈」,「彼岸」,「精緻」的且歷史悠久(哥特教堂通常都會蓋好幾百年)藝術形式,絕對不是單獨任何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梵蒂岡天頂的壁畫是偉大,但他是屬於米開朗基羅一個人的;羅馬四河噴泉是偉大,但他是屬於貝尼尼一個人的;富春山居,千裡江山圖都是偉大的,但都是黃公望,王希孟一個人的…但在哥德式教堂裡,這種精神氣質,這種信仰力量,一定是來源於無數虔誠的民眾的,信徒把自己畢生最好的東西給了教堂,給了主,換成了他們來世的幸福所在。


第二:哥特代表的是「放棄現世」的理想,一種悲劇的價值觀。基督教的信仰本身就是宣揚「彼岸」的幸福和天國的所在,這使得哥特藝術傳達出兩個訊號。第一,現世的苦難都是值得的;第二,要永遠追求一種「虛無」的崇高。同時,之所以說是悲劇性的,是因為以當時的技術,完成如此之高的建築幾乎是不可能的,註定的悲劇才使得這種藝術變得更加令人唏噓。在歐洲任何一個市鎮漫步,你都會發現市中心永遠是教堂的所在地。

進入哥特需要有有一顆平靜和寬容的心境,因為可能看到很多我們覺得並不現實的技巧,思路和模式,但這就是宗教的動力。在我們這個缺乏信仰的民族裡,基督藝術的很多內容我們都未必可以了解,但也正是這樣,西洋藝術史的價值也許才更加明顯。

本文來源:網易藝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西方藝術史中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哥德式藝術的發展演變
    1144年,在大教堂揭幕典禮上,各國的主教們吃驚地發現這種高聳的建築形式有著不可抵擋的魅力,這一建築上的偉大革命後來被西羅馬知識分子戲稱為哥德式。從此,這一風格樣式波及全歐。由於工程浩大,一個教堂常常是以羅馬式開始,而以哥德式結束,雕塑、繪畫也隨之變化。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哥德式藝術特點,它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流行於12到15世紀。哥德式的藝術最早產生於法國,它有幾個特徵:首先它有隆重的宗教色彩,哥德式的教堂非常強調「高」是天堂,「光」是神靈,以此來淨化人們的靈魂;它比羅馬式的建築輕巧的多,使用「失狀券拱」。
  • 「哥德式」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的藝術?
    說起」哥德式「首先要從」哥德式建築「開始說起,。這種風格最早是在西歐中世紀時期興起在教堂修建上並且是最後流線300年於中世紀的一種風格。其建築基本特點是尖拱和肋架拱頂構成,整體高聳削瘦,給人以一種神秘哀婉、崇高的情感。
  • 曲藝︱目光的牽引者——哥德式大教堂藝術
    1999年,法國藝術史家羅蘭·雷希特(Roland Recht,1941-)在法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類圖書出版社伽利瑪爾出版了《信仰與觀看》一書,並於2006年再版。2017年2月,本書的中譯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它的法文副標題為「十二至十五世紀大教堂的藝術」,中文副標題用「哥德式」概括了十二至十五世紀一種遍及歐洲的藝術風格特徵。
  • 法國盛期的哥德式藝術,他的特點和藝術造詣,你知道多少?
    有些藝術史學家將早期哥德式藝術中對結構與設計的整合看作一系列試驗,而哥德式盛期為它們提供了解答。這在某種程度上無疑是正確的,但是13世紀的藝術也綜合工程學與美學,表現出追求優雅精緻的興趣。因此,盛期哥德式藝術既是早期哥德式試驗的繼續,同時也是其頂峰。正是在這一時期,之前大多籍籍無名的建築師開始大量留下他們的姓名,這反映出其成就價值的提高,也反映出對個體身份逐日遞增的興趣。
  • 透納是歐洲藝術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這並非貶低康斯特布爾,也不是否定他的天才,僅僅是為了指出,他的獨創性和創新性與19世紀早期的歐洲藝術發展是處於同一條直線上的。回顧歐洲藝術的發展歷程,我們幾乎可以預言,肯定會出現一位先驅在魯本的風景畫藝術與17世紀荷蘭繪畫大師的風景畫藝術以及19世紀末期法國印象派畫家的風景畫藝術之間建立一種聯繫。
  • 藝術史039 12哥德式藝術 (1140-1500)4 法國以外的哥德式
    3 法國以外的哥德式。13世紀後半期,巴黎哥德式風格終於成為整個西歐的主導風格。
  • 早期哥德式、國際哥德式、北方哥德式、晚期哥德式代表畫家及作品
    哥德式,在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但你知道他的發展經歷了很多不同的時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哥德式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向聖安妮宣告受胎(阿雷那教堂) 喬託國際哥德式 :國際哥特主義通常被稱作國際哥德式的,是1375-1425年期間流行於西歐的哥特藝術的一個優美的變體。藝術特點是高貴的、理想化的、儀式的、神性的。
  • [藝術觀點]朝戈:造型藝術的偉大
    和很多其他門類的藝術形式不太一樣,造型藝術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它能穿越時間持久地存在著,因而它是偉大和幸運的。一個當代藝術家,能通過這一點來了解前人的藝術技巧和情感表現的魅力,更能感受到人類各個時代精神世界所凝聚的價值存在。當這一切都穿越歷史展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體會到了自人類產生文明以來,藝術方面所持守的基本價值是什麼。
  • 華麗且頹廢的藝術玩具,設計師的哥德式幽默與病態浪漫主義
    快來,快來看最奇怪的表演,他們是站在聚光燈下奇怪的「醃製美人」。當你觀看他們的表演時,你會敬畏地喘息、歡笑,甚至是歡呼,這也是一年中你能看到的最奇怪的玩具表演以及設計手稿。01哥德式幽默與病態浪漫主義馬修·羅比(Matthew Roby)是個被充滿創造力的手指和無限想像所詛咒的藝術玩具愛好者,他喜歡設計和塑造各種怪異
  • 燒不毀的「哥德式」藝術,Lady Gaga也鍾愛的暗黑系概念設計!
    哥特風格教堂或許「哥德式」一詞在人們的思想裡就是黑暗系的代表而真正的哥特是融入多領域中的經典的藝術風格 哥德式的服裝&建築哥德式「Gothic」為野蠻之意哥德式藝術是指12-16世紀歐洲出現的以建築為主的藝術包括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哥德式藝術是誇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輕盈的、複雜的和多裝飾的、以頻繁使用縱向延伸的線條為其一大特色
  • 哥德式教堂:凝固時光的藝術,透過建築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早期的聖德尼教堂這些教堂不僅是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結晶,更是人們信仰的殿堂。而現在歐洲各國教堂主要有四種建築風格——羅馬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和現代主義風格,他們之間風格迥異,卻都有其獨特的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而本文我們從其中的一種建築風格——哥德式教堂出發,透過這種建築去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 二戰後德國文化溯源,哥德式建築審美是一枝獨秀,還是孤芳自賞?
    二戰後,德國人更加明確的區分了「文化民族」和「國家民族」的概念,體現了德意志單純的藝術精神理想和向現代過的思考。一、美學和藝術的偉大藝術價值,落腳在古典和哥德式的理想上,尋根之舉如何開始?德意志地區的「文化民族」尋根行為是在十八世紀末期就開始了,表現在哥德式建築和文藝復興時期北方藝術的復興上,文學批評和藝術創作在政治領域也一度流行。最典型的文學家就是歌德、福斯特和斯萊格爾兄弟。
  • 希臘藝術——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從理想的角度來說,美是高貴和偉大的;從現實的角度來說,美是單純和靜穆的。美的這種特徵,在古希臘造型藝術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溫克爾曼在對希臘藝術進行了細緻研究之後,非常中肯地指出:希臘藝術傑作的一般特徵是一種高貴的單純和一種靜穆的偉大,既在姿態上,也在表情裡。
  •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工藝美術運動)
    但拉斯金思想的進步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後來他承認工業生產、新技術、新材料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而且他說,工業與美術應齊頭並進,如果沒有工業,也就無美術可言,如果看一下歐洲地圖就會發現,工業最發達的地方,美術也最發達。(1)主張藝術家從事產品設計,技術與藝術結合,從而提高產品的藝術性。
  • 往日的巴黎聖母院,有哪些絕美的藝術?
    巴黎是一座充滿魅力的藝術之都,也是藝術愛好者的神往之地,矗立在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靜靜地訴說著關於這座城市的歷史。去年,一場大火毀掉了巴黎聖母院三分之二的屋頂,當尖頂倒下的那一瞬間,有人嘆息、有人落淚,這座代表著巴黎之美和悠久歷史的藝術瑰寶被火災摧殘得傷痕累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 科隆大教堂:哥德式宗教藝術的典範,萊茵交響曲的靈感來源
    這些藝術品集建築藝術、繪畫藝術、裝飾藝術為一體,有著這重大的而研究價值與意義。 由於德國早期深受羅馬文化的影響,其建築風格偏向於哥德式風格,所以採用了將近40萬噸的大理石來打磨建築這座天主教堂。
  • 巴勃羅·畢卡索 ——「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之一」
  • 偉大×藝術×寧靜 | 喬治·莫蘭迪原作中國首展預展
    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生於義大利波洛尼亞是義大利,的版畫家、油畫家,他被形容為 「二十世紀毋庸置疑最偉大的義大利畫家」。
  •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供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是美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著名的法國印象派繪畫收藏博物館。它坐落在芝加哥市中心的密西根大道上,緊鄰千禧公園,是芝加哥當地的地標性建築,每年平均接待170多萬名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