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第85集由因世界相引輪迴,性顛倒故,和合咒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由是故有非無色相,無色羯南,流轉國土,咒詛厭生,其類充塞。性顛倒:這種人已經迷了自性,自己不知道自己了,完全交給別人去使喚。小則做幾件錯事,大則給人家去當殺手都有。這樣的人死了以後很糟糕,為什麼造成這種顛倒呢?前面有「相引輪迴」,相互誘騙利用,來給我辦什麼事,你能得到什麼什麼,就構成相互誘騙。這個在社會上也是司空見慣的。由於這種顛倒與我們如如不動的真心是相違背的,所以叫「性顛倒」。和合咒成:在人道的時候互相欺騙利用,死了以後還是這種習氣。隨著那些邪咒、惡咒,他就隨著替用了。為什麼有些人持惡咒、邪咒能夠害人呢?他把你咒死了,咒得你傾家蕩產。
密勒日巴尊者年輕的時候,因為他的叔父和他的姑母聯合起來,把他父親的遺產霸佔了,所以把他和母親趕出去討飯。密勒日巴為了報仇學外道,念邪咒使整個村莊的房屋、莊稼都被冰雹砸爛。一念邪咒就有那些邪鬼邪神來幫忙。後面還講了蠱毒,他是把蛇殺死了以後,蛇肉變成乾粉,再和些草粉子,然後就念咒,一些邪鬼邪神就附在那個藥粉上。所以你喝了那個藥粉的水,就會中蠱。所以我們要當心,不是什麼咒都可以念的。特別要防止那些假和尚——來,我給你一個咒——這些人非常非常無聊。呼召亂想:這些人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佛念咒他就歸佛用,魔念咒他就歸魔用。他就不知道好歹。非無色相無色羯南:
實際上他本來就是無色,你看不到他在哪裡,你念一個咒,他就來幫你解決問題啊。所以本來沒有色的結果變成有色,也可以叫做定果色,它是一種邪定,而形成一種客觀的存在。像這些情況也有具體的分類:有些是隨咒顯靈,成仙成道;也能幫助眾生解決在六道眾生之間的一些過節;這種情況另當別論。有些眾生隨著這個邪咒專門做壞事,挑撥離間,製造災難。這些情況稱為是妖、是怪、邪氣、邪靈。咒詛厭生:
「咒詛」就是詛咒。情願跟著人家那個邪咒後面,感到好玩。厭生,不懂得自力更生,自己來成就自己。這種眾生實際上是作為一種靈體存在,在某種程度上,他解脫了對生命的這種執著。由因世界合妄輪迴,罔顛倒故,和合異成八萬四千迴互亂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轉國土。彼蒲盧等,異質相成,其類充塞。由於雙方都是妄想對妄想,因此執著而成就,所以叫「合妄輪迴」。罔顛倒:「罔」就是似是而非,似有非有。以性情的曖昧與我們本性的圓明真妙相違背,所以叫「罔顛倒」。這種情況在世間來講,往往就是採取這種欺詐或者強迫的手段,把他人的財產在表面上合情合理好像繼承變成自己的財產,實際上他這是一種陷阱、陰謀;把別人的兒女通過種種陰謀的手段變成自己的兒女;還有的人到醫院裡去偷小孩,它屬於這種情況。將來果報非常重。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非有想」下面有個「彼蒱盧等,異質相成」來解釋這個問題。異質相成:
有兩種這個動物,一種叫青桑蟲,在菜上就有,一種叫細腰蜂,會飛的。一個能在天上飛,一個在菜葉上爬的蟲子,它這個體質生命是不是迥然不同啊?怎麼「異質相成」呢?細腰蜂可以把青桑蟲抓回去,然後就在上面念咒——像我、像我、像我……它念這個咒呢,這個小蟲子最後就能變成跟它一樣飛的細腰蜂,你說好玩不好玩吶?還有你們發覺人家抱養的小孩都像養父或者養母,就這個道理。雜誌上記載那個狼孩,雖然她是人,可是生活習性同於狼。凡夫不聽聞佛法還情有可原,我們可不能再麻木不仁。有的人別想得那麼美,又想得到來世的解脫,又不能放下今生的那種享受,天下沒有這個道理啊!舍才能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所以「呼召亂想」,
不傳大法,不傳正法,是不是在亂呼召啊?第六卷是不是剛講了「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真心來講,遇到這樣的大法,你應該賴在這裡不走。祖師大德怎麼考驗人呢?一個外來掛單的和尚,那個方丈怎麼也看不起他非趕他走,他說:「我不走,我是來求法的。」方丈找種種理由去刺激他,到最後一定要把他趕走,他坐在外面屋簷下聽課。那個方丈把洗腳水就往他頭上倒,他也還是不走。人家是這樣求法的。等方丈年紀大了,快要退隱了,要找接班人當方丈啊。大家都考慮打妄想,不是張三就是李四,要麼就是王五啊。可這個時候呢,方丈把那個在牆根坐著的和尚叫過來,然後任命繼任方丈,就這麼簡單。如果我這樣對待弟子們,一百個裡面起碼要跑掉九十九個半。有人臉皮可薄了,那半個還要我好話哄一哄可能留下來。我就是這樣,人家已經把我說成阿修羅。你們怎麼知道老師的良苦用心啊?末法時代的人臉皮薄得很啊。由因世界怨害輪迴,殺顛倒故,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如土梟等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類充塞。非無想這類眾生的果報是由殺心、報復心這種因緣和合而有。怎麼叫非無想呢?看上去它沒有任何理由去做這個事情,但他做了。那麼透過歷史的原因,透過因果關係,它是有前世之因,在今生今世它想都沒有想就造成相互傷害,這叫非無想。所以這裡是「和合怪成」,就是很奇怪,用世間法不好解釋,它為什麼就相互傷害。食父母想:子殺其父,臣殺其君。在世間法裡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兒子想去殺父親,丞相想去殺國君,他不是一天一夕的這種仇怨矛盾,它已經發展到了極點。在佛法來講,就強調三世因果。非無想相無想羯南:「無想」,好像它是無意的;「羯南」也是化生。它是今生今世無想。如土梟等,附塊為兒:「土梟」是一種鳥,有點像貓頭鷹,但它並不是貓頭鷹。
怎麼「附塊為兒」?抱一個泥巴塊放到懷裡——我的兒、我的兒、我的兒,然後就進入禪定,最後這個泥巴塊就變成梟鳥,你看好玩不好玩?前面講青桑蟲變成細腰蜂是有情對有情,這裡是無情變有情。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
「破鏡鳥」到樹上摘一個果子,然後抱在懷裡入定,定功成就,這個樹果就變成破鏡鳥。這個小鳥長成了以後,又把老鳥吃掉了。所以「子成,父母皆遭其食」。父母還在定中,是不是百思不得其解啊?鬧矛盾都沒鬧過,什麼怨都沒有,孩子就把自己吃掉了。看上去是不是無緣無故的?是不是它沒有這種殺心啊?那怎麼叫非無想的呢?這個過程看上去是無想,其實是過去世中狸貓換太子,然後造成了怨仇,通過這種辦法來因果報應。
這兩種鳥中國就有啊,原來黃帝就規定,祭天祭祖宗用這兩種鳥來祭祀,因為這兩種鳥是逆子,要讓它絕種。它能絕得了種嗎?它絕不了種的。有這種因果就有這種報應。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用什麼心你就受什麼報應。是名眾生,十二種類:
後面還講到十種習性、十種果報,還講到六交報,這裡講十二顛倒,是不是都是講因果報應呀?後面還講到二十八層天、六十個聖位,是不是都是講因果報應啊?所以從這裡往前,一般地重點講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怎樣隨順染緣而成就十二類眾生,而成就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地水火風空見識這十法界萬法,這是講真如隨染緣而顯現出十法界萬法;那麼從這裡往後,就涉及到真如怎樣隨淨緣而成為人天、阿羅漢、闢支佛、菩薩等六十個聖位。所以我們讀了這個《楞嚴經》是不是應該感慨萬分吶?諸佛出世就是為了把這麼個事情講清楚。
阿難,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猶如捏目,亂華發生,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並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這是畫龍點睛。
十二類眾生每一類眾生都具足其它十一類眾生的特性,明白嗎?我們現在雖然是人道,有沒有佛菩薩那個光亮啊?有沒有鬼畜的那種黑暗呢?都有啊。換一句話說,那十二類眾生每一類眾生有沒有其它十一類眾生的那種特性啊?都有。但是我們在顯現為某一類眾生的果報的時候,它這種特性佔主導地位,為主流。明白這個道理至關重要啊!重要在哪裡啊?我們有佛性、有鬼性、有畜生性……我們學了大法後,這是不是主流啊?八識田中強者牽,最強無過於一心三藏金剛種子。你就知道佛為什麼講受持一句《法華經》,生一念歡喜心,蒙佛授記。猶如捏目:所捏之目可說為真如、空如來藏,所亂之華可說為虛妄、不空如來藏。「捏」,有捏必有放,是不是智慧妙用啊?所以把這個「目」作為法身功德,把「華」作為化身功德,把捏和放作為報身功德。三個功德、三個如來藏,大家對應好了嗎?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就是真真如性,就是一個心。真真如性既不是真也不是妄,既不是空也不是不空,也不是空不空,但是它可以現空、現不空、現空不空。所以當真真如性顯現出「捏」這個報身功德的時候,當下是不是顯現出亂華、不空如來藏這個虛妄之相啊?當真真如性不捏了,是不是就顯現出那個目啊?這個時候能不能看到出亂華了?是不是當下就顯現出真如?這個道理明白了嗎?注意,
要善於用《楞嚴經》前文解釋後文,後文解釋前文,有時候把《法華經》跟《楞嚴經》互相來解釋。這就是以經解經,再加上會打比方,你就是一位相對圓滿的講經法師。而不可以老是打官腔,抄著別人的腔調,變來變去就變成自己的講稿。講經說法可不是這樣。真淨明心,當下是不是「虛妄亂想」啊?在這裡是講具足十二類眾生顛倒妄想,那再講到下面來講,是不是具足六十聖位的菩薩啊?我們當下是不是就是十二類眾生?當下是不是六十聖位的菩薩呀?統統這個一個人當下就具足,這個茶杯蓋盡足為一真法界,要明白。汝今修證佛三摩地:
你想成佛,非《法華經》《楞嚴經》而不可。於是本因元所亂想:
「本因」就是真心本來面目,煩惱心、菩提心都是本因,都是真心本來面目,只看你怎樣把握而已。立三漸次,方得除滅:三個漸次只是我們修前的一種準備而已,真正的修行還在後面。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並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這是打比方。
我們的真心隨淨緣證聖果,他有前方便。一個瓶子裡裝的是老鼠藥,這裡叫毒蜜,我們光把它倒掉,裡面是不是還有殘渣餘液啊?這是比喻心裡還不清淨。除去毒蜜:這是持戒,三皈五戒,去除粗重的見思煩惱。以諸湯水並雜灰香:然後再把湯水再衝一衝,是不是又除去一部分呢?「湯水」是表定力,不光這些事情不做了,還要想一想為什麼不能做,做了以後會造成什麼結果,始終處於這種禪定觀照之中。並雜灰香:開水衝一遍還不夠,還有味道,所以再搞點灰香,繼續擦洗瓶子,這是表慧力。慧力是不是帶有創造、發明性呢?用心更細了,也就是想一切辦法把煩惱習氣要清除,好把心定在修證過程中。當然這本身也是一種修證,但這只能是作為戰前的準備工作。後貯甘露:「甘露」就是證如來果位。以後在這個位子上慢慢地佛有些具體的標準在這裡,我們去對照。云何名為三種漸次?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進,違其現業。一者、修習,除其助因:第一個過程實際叫助習,輔助修習。除其助因:它不屬於根本戒,屬於我們要注意的一些方面。但你不把這個問題搞明白,你很難安心。比如抽菸、喝酒屬於叫遮戒,它不是根本戒,但是你很可能會在犯了遮戒以後引發你去犯根本戒。所以我們先除掉,從比較容易改正的地方先下手,由淺處往深處走。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真修」難度比較大,就要真刀真槍地去糾正我們最難改的習氣。比如吃喝玩樂、殺盜淫妄,必須改。這是進入真修行,但仍然是修正果的前方便。這是第二義諦的真修行,還沒有講到第一義諦。刳,像尖刀一樣剔除,很認真的,一點不能留有含糊。
三者、增進:增進就不一樣了,在前面已經做好準備的前提之下,已經在細心改正了。這裡就是我不能再犯。改正以後仍然會時時有境界來考驗,這個時候通過定慧來守護好身口意這三業,這叫「違其現業」。下面分別來解釋三種漸次。
云何助因?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是故佛說:一切眾生,皆依食住。段食:我們吃的飯是不是有形相啊?有數量,對不對?觸食:是我們聞到的那種氣味。我們看到蘋果、菠蘿,會有種食慾,貪味比較重的人可能口水還要出來。思食:眼睛看不到,但是頭腦裡想,往往想的那些東西也能增加能量。識食:是一種意識心。這四食呢,在欲界靈性比較高的眾生都能具足。鬼一般是觸食。禪定功夫的人是思食,第七層天往上,他想一下子,這個能量就來了。這是比較殊勝的思食,還有稍微劣等的思食。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不是?四空天的天人不存在思食,他認為不需要吃飯,認為有一個我就存在,就是生命,他就是這個意識心。地獄道眾生既沒有段食,也沒有觸食,也無暇去思食,他不會去想,也沒有時間給他想,明白嗎?但他也是識食,他認為我就是在這受苦的,他知道有個我在,就維持這種生命。這個道理能想明白嗎?這個很重要啊。有個故事說來很有趣:
一個老子因為兒子不孝順,躺在那裡一年的時間不給他吃飯,想把他餓死。結果他就餓不死,人家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說:「我也不知道啊。我就老看到房頂上有塊鹹肉掛在那裡,所以我就餓不死。」結果人家一看,是一雙爛棉鞋吊在那裡。這個不能講它是觸食,因為他沒有東西吃,也不能講它不是觸食,他就看到那個東西就有能量。把觸食跟思食是不是結合起來了?一切眾生皆依食住:
我在這講經,是用法喜食給你們吃,是不是?每天請客兩場,上午一場,下午一場,無遮大供,來者歡迎。這裡打個比喻。食甘:修行人學正法,成佛解脫;食毒:學邪法,生死輪迴。有幾種不能食用,它會汙染我們的心態。「故死」不一定就是死,是給我們造成障礙。
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痴,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哪五種辛菜呢?
佛在《楞伽經》就講,蔥、蒜、韭、薤、興渠。蔥、蒜、韭我們知道,薤可能是小蒜這一類。興渠在中國沒有,是印度特產。這五種菜為什麼不能吃呢?如果煮熟了吃,會增加人的男女淫慾心。把這些斷了以後,慢慢就會淡泊這種夫妻生活。生啖增恚:
生吃呢,會增加人的嗔怒心。很多北方人喜歡搞個煎餅,把大蔥一包就吃,往往這種人脾氣比較暴躁。這兩種情況對於我們修道人是很敏感的障礙。如是世界……鹹皆遠離:
你不斷五辛,即使講經講得再好,即使能夠宣講三藏十二部經,十方天仙都會遠離你去。你開口就是臭的。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餓鬼歡迎你吃,為什麼?你吃了以後,他抱住你去親嘴,可你並不知道啊。大力魔王……贊淫、怒、痴:大力魔王示現佛身來對你說法,是不是?非毀禁戒:抓住你這個人喜歡吃蔥吃蒜,告訴你吃著快活就行了,讓你跟他去同流合汙,這些戒律不重要。「非」就是誹謗,「毀」就是破壞。禁戒:「戒」是大的方面戒律,「禁」是小的威儀方面。贊淫怒痴:
稱讚男女生活,稱讚互相之間搞人我是非,稱讚吃肉喝酒,是不是?這個淫和痴包括各種各樣的惡習。什麼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啊——這是一種狂慧。大乘心戒法門是一修一切修,並沒有誹謗小乘戒。小乘戒如果不持,你連人身都不可得,是不是?我們修了大乘戒,能更好更圓滿地受持小乘戒。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
不持戒,命終之後可以得到魔王、魔民、魔女的福報,但是這個福報完了以後下無間地獄。云何正性?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淫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啖生氣。「無啖生氣」就是
不要吃那些沒有煮過的蔬菜,水果又當別論。這一段是講刳其正因,主要是斷除男女生活,斷除酒肉和五辛。以火淨食:無非是吃了以後,我們心情比較平和。
修行人不可以修得太野蠻,都是像菩薩那樣心平氣和,是達到這種作用。
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當觀淫慾猶如毒蛇,如見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偷劫不行,無相負累,亦於世間不還宿債。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睹佛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是則名為第二增進修行漸次。《楞嚴經》對淫慾、殺生這兩件事情,前後反反覆覆強調,這是真修行最起碼的標準,這個問題不解決,你是假修行,而且講得很乾脆,你不能出三界。當觀淫慾,猶如毒蛇,如見怨賊:
萬惡淫為首。猶如毒蛇,咬你一口就能要你的命。猶見怨賊:「怨賊」是來殺人越貨的,跟你有仇,是不是?世間法還說酒氣財色四把刀,是不是?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特別是對出家人而言,你必須要做到,在家人也要引以為戒。
自古「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法華論壇》是大力廣宣並講解《大乘妙法蓮華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的大型綜合性佛教網站。網站致力於弘揚究竟了義的真理,成就中國特色的佛教,圓融佛法與天地萬法包括哲學、科學、文化等領域於一體,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基固本,為共享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魂聚氣。
法華論壇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fahualuntan1
網址:http://www.fahu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