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缽是由特殊合金製作的金屬缽。尼泊爾語和梵語將其稱為 Dhwani Patra (聲音手持缽盂)——共鳴缽。
有兩種方式讓頌缽發聲,一是用木槌或拳頭的背面敲擊缽的表面,二是用包裹著天鵝絨或皮草的特殊木棍撫摸或摩擦缽的邊緣。頌缽的泛音持久延綿,低音和回應柔和但聲波震動強烈。任何人都能使頌缽發聲。可能是因為它的簡約,以及其豐富和諧的音調與振動衍發出的愉悅環境,才得名頌缽。
頌缽有不同的形狀、尺寸、重量、設計和特性。上述元素決定了每一隻缽的音符、音階、和整體品質。頌缽的聲音越長,聲波震動越延綿持久,頌缽的品質越好。頌缽可以研究所有的音符。八度中的所有純音都可被演奏。有時也會用到小調音符和降半音符。專門定製的頌缽也是專為演奏特殊音符而作。
頌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被廣泛使用的樂器。然而,在一些特定的療愈中,Ta (即丁夏)也與頌缽結合使用。丁夏是一對分別掛在繩子兩端的小鐃鈸,兩者碰撞產生聲音。演奏頌缽時,可以將頌缽平穩的放在手上、身體上或是放在特別設計的墊子上。
雖然西藏頌缽之名已家喻戶曉,但頌缽實際上是尼泊爾、不丹、印度和中國西藏地區的傳統產物,在緬甸、韓國和日本也有不同種類的頌缽。不同的文化中還有極為罕見的水晶頌缽。製作頌缽的方式有兩種。專業頌缽是純手工打制出來的,而用於商業領域的頌缽則是鑄造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