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一刻|透納:我的靈感來自霧霾

2020-12-23 澎湃新聞

藝術一刻|透納:我的靈感來自霧霾

2020-12-1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薦語:

授權轉載,文化虹口為您講述藝術史的三兩事

以下文章來源於藝速課artroom ,作者名畫知多少

藝速課artroom

用創意短片,講藝術知識

視頻版

圖文版

《雨,蒸汽和速度》 透納

19世紀

歐洲人在期待與不安中

迎來了鐵路時代

透納的這幅作品

刻畫了工業革命

給歐洲人帶來的驚喜和恐懼

雨霧和蒸氣

交織出一片金黃色的光輝

遠處疾馳來一列火車

車頭迸發著火光

列車的後段暫時隱藏在霧靄朦朧中

周圍的景色在虛虛實實間似有似無

金色的幻影雖然沒有實體

但壯觀而瑰麗

畫面所描繪的是一種

雨水、蒸汽和速度交織的感覺

這幅畫的特別之處是

其中的力量令人迷醉

人類的力量與自然的力量

在這裡融為一體

融於一片光輝之中

浪漫主義的詩性

也在此找到了它完美的形象

問題:有位畫家深受透納的影響,你知道是誰嗎?

是莫奈

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

莫奈到英國躲避戰火

看到了透納的畫作後

大受啟發

1872年

莫奈創作出了印象派代表作《日出》

透納去世後

留下了一筆遺產

用作每年藝術界的盛事「透納獎」的獎金

鼓勵年輕藝術家大膽創新

透納的繪畫

表達了超出視覺範疇之外的存在

像空氣

速度

擴展閱讀:一場來自霧的靈感

英國進入工業革命以後

煤炭被廣泛應用

倫敦城內遍布工廠

煤煙排放量急劇增加

城市終日被濃霧籠罩

尤其是冬天

白天猶如黑夜

要點燈照明

倫敦被稱為「霧都」

工業革命期間,高聳煙囪成為了倫敦地標之一

遠看煙霧瀰漫的市區,工廠的煙霧正在往空氣中排放

狄更斯在《霧都孤兒》中描繪道

「在城市邊緣地帶

霧是深黃色的

靠裡一點兒

是棕色的

再靠裡一點兒

棕色再深一些

直到商業區的中心地帶

霧是赭黑色的」

狄更斯《霧都孤兒》

和狄更斯同時代的畫家透納

則用畫筆記錄下了煙霧蒸氣中的倫敦

這些詩意朦朧的空氣

其實飽含著有毒的二氧化硫和PM2.5

《The Dogano, San Giorgio, Citella, from the Steps of the Europa》1842

《Juliet and her Nurse》1836

《peace - burial at sea》1842

《The Slave Ship》1840

《Snow Storm: Steam-Boat off a Harbour's Mouth》1842

《The Fighting Temeraire》1838

倫敦市民的生活深受困擾

但也無能為力

1937年12月20日,倫敦街頭,交警點燃作為路標的煤氣燈,在大霧中指揮交通

1938年10月25日,倫敦攝政公園附近,大霧之下能見度極低,一名女子拿著手電筒為汽車引路

1937年12月6日,英國足總杯半決賽,米爾沃爾隊門將皮爾森透過濃霧尋找對手

圖為1952年冬天,倫敦東區一家工廠在濃霧中繼續排放著煙塵

一直到1952年12月

倫敦迎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空氣汙染

無數人患哮喘、咳嗽

四天內4703人死亡

此後兩個月內

又有近8000人死於呼吸系統疾病

一對情侶戴著口罩在戶外約會

大人在給小孩戴口罩

一位婦女為自己寵物狗戴上口罩

據稱當時全倫敦的公墓和棺材都被用完

這次空氣災難被稱為「倫敦煙霧事件」

成為英國人心裡永遠的傷疤

這場悲劇終於使倫敦人痛下決心

整治環境

搬遷工廠

拆除煙囪

在城市裡設立無煙區

頒布《清潔空氣法案》

圖為倫敦市區一座煙囪被拆除

經過10多年的嚴格控制

1965年後

有毒煙霧終於消聲匿跡

倫敦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歷史總是在重演

可是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

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站在濃霧中的交警點著火把以提醒過往的車輛

信息來源:藝速課artroom

原標題:《藝術一刻|透納:我的靈感來自霧霾》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透納:賦予色彩情感的力量
    透納出生於倫敦,14歲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30歲左右,在母校擔任透視學教授並開設了自己的畫廊,終生未婚,76歲在貧病中離世,身邊的人說他性格陰鬱、孤僻且悲觀。〔英〕威廉·透納 《運輸船遇難》 布面油畫 172.7cm×241.2cm 1810年 葡萄牙裡斯本古爾班基安博物館藏與他相伴最久的,只有繪畫。
  • 天才透納的藝術人生:勤奮不屈,超前時代,命運坎坷,手握永恆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1775-1851),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家,西方藝術史上無可置疑地位於最傑出的風景畫家,是英國水彩畫的巨匠,19世紀上半葉英國學院派畫家代表,英國自然派的先驅,著名印象畫派的「遠祖」。
  • 偉大的風景畫天才,印象派的的開路者——透納
    透納作品《莫特萊克露臺初夏的早晨》在世界藝術史上,威廉·透納位於最傑出的風景畫家之列。可以說,他與畢卡索、莫奈以及梵·高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透納作品《海上漁夫》透納的藝術生涯總共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透納獨特的創作意識和風格,我就從這三個階段簡要地闡述一下透納不同時期的作品特點,便於我們能更好地欣賞和理解他的油畫作品
  • 透納是歐洲藝術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我個人認為,透納是歐洲藝術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更是英國藝術家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最優秀的作品皆以水彩畫為媒介。雖然他的油畫作品不少,而且其中不乏傑作,但是他那些數不清的水彩畫,技巧出神入化,情緒綿綿不絕。隨著繪畫風格的成熟,他逐漸擴大了繪畫媒介的可能性。
  • 《透納先生》:用油畫般的鏡頭語言為畫家立傳,值得一看!
    6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第二天,主競賽單元影片《透納先生》舉辦展映。本片由知名導演邁克·李執導,以英國著名學院派畫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的藝術人生為主題,講述了他特立獨行的創作之路。《透納先生》有著堪比畫作般美麗的鏡頭語言。
  • 透納:他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
    比透納整整晚生100年的德語詩人裡爾克,也在他的27歲寫下《預感》:我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我舒展開又捲縮回去,/我掙脫自身,獨自/置身於偉大的風暴中。用這首詩來概括透納的一生再合適不過。人人以為自己了解透納,就像了解英國茶是什麼味道——首先是夕陽下的退役戰艦無畏號,然後是獨特的標題——《奴隸船:奴隸販子把死者和垂死之人丟入海洋——颱風襲來了》(1840);藝術愛好者知道的更多,比如他喉嚨裡總是發出怪聲音,他終身未娶與老父相依為命,而且手指常年染滿藤黃和普魯士藍。當然,這都是一個世紀之後的事了。
  • 英國最傑出的風景畫家之一,威廉·透納油畫作品,光與色的極致
    在之後的藝術生涯中,透納創作過相當多以海難為主題的作品,他對大海與光的熱衷,將貫穿他一生。 ——《倒塌的希望》 藝術家羅金斯給予這幅畫以最高的評價:「透納畫過的最著名的海景,甚至是人類所畫過的著名海景是《奴隸船》……我相信,如果要我舉出一幅透納最傑出的作品,我會選這一幅。它的大膽的觀念,最高的理想的感覺,是以純粹的真實為基礎,集中了生活的知識。整個畫面呈現了最為崇高的主題、印象、力量、莊嚴,以及大海的遼闊、深奧和致命的危險,無窮的大海!」
  • 威廉透納作品之水彩風景畫圖片欣賞
    今天介紹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透納的水彩畫作品,透納全名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同時還是英國水彩畫家和版畫家,現代公認透納是非常偉大的風景畫家,他的作品對後期的印象派繪畫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在18世紀歷史畫為主流的畫壇上其作品並不受重視。
  • 威廉·透納水彩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作為一個多產的藝術家,透納創作了幾千幅素描、雕版畫、水彩畫及油畫。他對光線及色調的興趣超過形體,這為日後印象派畫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威廉·透納與約翰·康斯特布爾並稱為「真正使英國風景畫擺脫荷蘭、法國或義大利繪畫影響而走上自己獨立道路的兩個人」。 他曾走遍義大利,最後才專心去描繪大海的光色和空氣的變化。
  • 透納,畫家中的莫扎特
    這是他一系列海上風暴作品的第一幅,1805年展出的《海難》,也來自個人經歷。作品中刻畫的破壞力和波濤的重量是多麼驚人。還有什麼畫作能比它更好地表現這個主題嗎?沒人預想到《暴風雪》的出現。當我心中想著透納早期的深色大海系列作品,再從畫廊另一側觀看此畫,我不再思考它的構圖,而是它的顏色,我發現:極富張力的光線效果,不是想《海難》一樣藉助色調對比完成的,而且靠及其細微的顏色變化。由此,油彩形成了某種全新的一致效果,如同彩虹色一般,就像某些活的生命,此畫中很像鳶尾花,而不再是畫出來的幻象。
  • 【海外畫廊】透納的《暴風雪》
    「所謂藝術,就是以一般的方法所辦不到的工作。」英國畫家透納(1775——1851)用自己的一生在完成這項神聖的工作。 《暴風雪》 《暴風雪》是透納晚年的傑作,是畫家冒著生命危險把自己綁在船桅上觀察了四個多小時的結晶。
  • 藝術互通,來自油畫靈感的珠寶
    為了慶祝「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立150周年,珠寶商 Catbird 特別推出一個合作珠寶系列——「Catbird X The Met」,呈現5件珠寶單品,設計靈感均來自博物館的館藏藝術品和歷史元素。
  • 透納與康斯太勃爾展覽再聚首
    在泰特英國美術館,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筆下那些歡騰的天空、大海和風景,將在9月 10日呈現在觀眾面前,「後期特納:被放飛的畫」將探索這位藝術家創作於1835至1851年間的傑作。
  • 藝術多有趣|脫歐後的新英鎊上為何印的是他?
    影響印象派和抽象藝術透納的藝術起點可以從他的偶像法國畫家克勞德洛蘭(Claude Lorrain,1600年-1682年)說起。洛蘭以神話式的風景畫著稱,年輕的透納曾站在他的畫前淚眼汪汪:「這畫,我一輩子都畫不出來!」然而,我們都知道,他做到了。如今在英國國家藝廊裡,他的作品應他遺願,掛在克勞德的作品旁邊。
  • 將真實與浪漫相結合:威廉·透納 油畫作品
    >國際第一藝術微刊 · 最受歡迎美學公號傳播:國內、外藝術名家·繪畫·雕塑·攝影·書法·插畫·設計·文學威廉·透納 是英國畫家及圖形藝術家。尤以光亮、富有想像力的風景及海景而聞名。作為一個多產的藝術家,透納創作了幾千幅素描、雕版畫、水彩畫及油畫。
  • 浪漫派「光之畫家」透納:在陽光中高歌,在風景水彩畫中沉淪
    《湯姆森的風弦琴》1809年,透納喜歡用文學作品為自己的畫作題名,他尤其喜歡湯姆森的詩作。這幅《湯姆森的風弦琴》就來自湯姆森的詩作。為了從法國到瑞士去,透納經歷過雪崩,大自然的力量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靈,他完全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狂暴的風雨擊打著他的身體,也刺激著他的靈魂。透納說:「我是流浪者和登山家,我不喜歡毫無起伏的平地,不能無聊地工作等候。命運的安排讓我不斷流浪,攀登。」
  • 威廉·透納:他是學院派頂尖人物,卻促進了印象畫派的誕生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十九世紀上半葉英國最為著名、技藝最為精湛的藝術家之一,英國學院派畫家中最頂尖的人物,在西方藝術史上也是最傑出的風景畫家之一。
  • 繪畫大師——透納畫作欣賞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是英國最為著名,技藝最為精湛的藝術家之一;在透納以善於描繪光與空氣的微妙關係而聞名於世,尤其對水汽瀰漫的掌握有獨到之處。
  • 「渣男」透納印在英鎊上,生性冷漠,一生追「光」,卑微而壯烈,被譽為「光的畫家」
    透納的偶像是法國畫家克勞德·洛蘭(Claude Lorrain,1600年-1682年),以神話式的風景畫著稱,擅長描繪日出日落的景色,從他的畫中可以看出,這也是用光的高手。      透納曾站在克勞德的畫前淚眼汪汪:「這畫,我一輩子都畫不出來!」
  • 翡麗百瑞 來自橄欖油中的藝術靈感
    150多年來,翡麗百瑞橄欖油帶給了全球家庭廚師烹飪靈感。今天,翡麗百瑞又成為了2016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的贊助商。本屆青年藝博會以「城市變線」為主題,展現當代青年藝術與城市融合的無限可能性。極佳的飲食體驗,是當代優質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熱愛生活,追求靈感的翡麗百瑞與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的理念不謀而合;對於完美有著熱情追求的他們,在這份正在興起的藝術態度中看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