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防護服、護目鏡,作為醫護人員的鎧甲備受關注。
視頻截圖
湖北的產能正逐步上升
2月3日,長江日報記者
進入一家防護服生產車間
探訪在「疫戰」中
另一個如火如荼的「戰場」和「加速度」
進工作區前有4道消毒滅菌程序
在新洲區城北工業園內,防護服是武漢協卓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的重點產品之一,設有專門的「手術衣」車間,車間的防護措施非常嚴密。
工作人員蔻大瓊伸出右手食指,在指紋識別儀進行身份驗證後,才能拉開車間的大門。
在車間,一共要經過4次不同的消毒滅菌程序,才能進入核心生產區域。
4次不同消毒滅菌程序
必須腳不沾地穿鞋套
走進車間大門,是員工套鞋套和戴「蘑菇帽」的地方。公司人力資源經理餘建橋說,這兩件裝備看似不起眼,但公司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穿鞋套時雙腳不能沾地、戴「蘑菇帽」時不許露出一根頭髮。
更衣室換防靜電工作服
蔻大瓊就坐在長凳上,雙腳懸空,穿好無紡布的鞋套穿好,再轉身踩到另一側的地墊上,長發也是仔細盤起,收納在帽子裡。鞋、發處理好後,蔻大瓊推開一扇密閉的門,換上防靜電工作服,進入消毒環節。
雙手徹底殺菌
這個區域有一處水槽,員工用流水和消毒液仔細清洗雙手,用帶有殺菌功能的烘乾機烘乾雙手,然後塗上一層自動噴灑消毒液,確保雙手徹底殺菌。
全身消毒處理
在進入生產區域之前,工作人員還要接受最後一次消毒。工作人員逐一進入一間如同街頭電話亭的風淋室,接受7秒鐘的消毒處理,而且在消毒過程中,必須自覺張開雙臂,將身體旋轉一周。
生產區潔淨度堪比手術室
走進「神秘」的生產區,記者仿佛進入了一個偌大的無塵手術室。
數百平方米的廠房內,數十名工人全身穿著防靜電工作服,正在各自不同崗位上奮力工作。
令人驚奇的是,這麼多的人、衣物在一起,空氣中和地面上卻看不到一點灰塵。
「我們的生產車間的潔淨程度和醫院的無塵手術室差不多」,餘建橋說。
潔淨程度到底有多高?餘建橋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普通人在室外呼吸的一口新鮮空氣中含有的0.5um直徑灰塵粒就有近百萬個」,而現在無塵車間每一立方米的空氣裡面,0.5um直徑灰塵粒整體數量低於10萬個。
5000多針眼全部被密封
餘建橋告訴記者,防護服的製作工藝並不簡單,從生產無紡布開始,到成品防護服完成,中間至少有10多道工序,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紕漏。
生產現場一道特殊工藝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道工序叫「壓條」,工人用熱合機將特製的壓條材料「焊接」到縫合處。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病菌從針孔滲透進來」 ,餘建橋說。因為每件防護服都是由合格的無紡布裁剪成裁片拼接,然後根據生產技術、工藝要求縫合在一起的,針孔總數至少在5000個以上,如果不處理這些針孔極有可能成為病菌侵入的通道,危及穿戴人員的安全。
據悉,該公司的防護服此前曾用於抗擊「非典」和伊波拉病毒。
4分鐘生產一套防護服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該公司4分鐘生產一套防護服。
「我們春節只放了一天假就回來上班了」,蔻大瓊說。1月21日放假,第二天就接到通知返廠開工,一直到現在都在加班加點。
據悉,因為任務重,工人們每天基本要從清晨7點工作到晚上11點,餘建橋等管理人員每天睡眠時間只有近5個小時,大家都在想辦法提高產能。
員工每隔2小時就會測量一次體溫,不僅是保證員工健康,也確保產品質量。
據悉,目前該公司已有400多員工投入生產,產能在逐日提高。
每件成品確保「零瑕疵」
「非常時期,我們大幅增加了對產品質量的監控,確保每一件出廠的防護服都沒有瑕疵」,餘建橋說。
保質增量,每道環節都會增加抽檢的頻次,每件成品都會一一檢查,確保「零瑕疵」。現在每個車間的質檢人員數量增至10人。
延伸閱讀:
探訪醫院發熱門診:穿防護服有十多個步驟,曾一天接待200多病人
「您好,您哪裡不舒服?」午後的寂靜中,一對年輕夫婦急匆匆走進北京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發熱急診,護士武曉芳迎上前問道。男士告訴武曉芳,他們三天前從外地回京,之後出現了發熱、咳嗽等症狀。武曉芳迅速指引兩人掛號、就診,「您別著急,我們先確認原因,以方便後續治療。」面對神情凝重的女士,武曉芳知道她擔心什麼,趕緊安慰道。
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是服務「回天地區」市民的主要醫療機構。春節假期,這裡的發熱急診成為阻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橋頭堡」。
穿防護服有十多個步驟
記者在這裡看到,整個醫院清潔區和汙染區嚴格分離,就診區域、就診路線獨立。進入診區,首先從穿防護服開始。記者本以為這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親身實踐才發現並非如此,戴醫用帽、N95口罩、護目鏡,穿防護衣,戴第一層手套,穿鞋套,穿防水隔離衣……足足有十多個步驟,並且順序都不能亂。記者在護士白愛華的幫助下,用了十多分鐘才完成這套程序。
穿戴嚴密後,記者走進診區,很快就感到呼吸難度加大,鼻梁被護目鏡和口罩壓得生疼,眼前視野模糊,「您適應下就習慣了。」忙碌間隙,護士武曉芳對記者說。此時她護目鏡內的水汽已經凝結成小水滴,鼻梁處能看到一道磨破皮的血印,但這並不妨礙她迅捷地引導病人、填寫單子……武曉芳原本是神經內科的住院護士,大年初二夜裡來到發熱急診正式上崗,「這裡一個班8小時,除了吃飯外,基本沒時間坐下來,穿脫防護服流程複雜,所以也不敢輕易喝水。」武曉芳說,她很欽佩原先一直戰鬥在這裡的同事,「他們太不容易了。」
發熱門診醫護力量激增
感染疾病科主任孫成棟告訴記者,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醫院從鼠年第一天開始從各科室抽調人員,全面加強了發熱急診的醫護力量,兩個院區發熱急診的醫護人員從原先的18位增加到了41位,其中回龍觀院區就有8位醫生和17位護士,「別看人增多了,但每個人的工作量只增不減,最高峰時這裡一天要接待200多位病人。」孫成棟介紹。
下午4點,從江西返京的那對夫婦得到了初步檢查結果,兩人都有明顯的肺炎症狀。「別擔心,我們會幫您確認最終的檢查結果,沒事兒最好,有情況咱們就耐心治療,沒問題的。」診室內,醫生張雪梅一邊安慰他們,一邊為兩人採集了檢測樣本。
按照要求,排除新冠肺炎需要採集兩次樣本檢測,每次檢測間隔24小時以上。發熱急診專門為這部分病人準備了留院觀察的房間。記者看到,留院觀察的房間雖不大,卻非常整潔明亮,一房一床,帶獨立衛生間。護士們對每個房間都採取了通風、消毒措施。
「留觀」最大的考驗是心理
即便如此,她也明白,留在這裡的人心裡並不輕鬆。她說,曾經有一位中年男士入院時面色凝重,平時沉默寡言,對醫護人員動不動就大喊大叫,但兩天之後,這位先生被排除了新冠肺炎。得知結果後,他一瞬間興奮不已,變成了「話癆」,逢人就道謝,還連連跟醫生、護士說對不起。「我們都能理解他的心情!」白愛華說,「作為醫護人員,我們每天最開心的就是看到他們安下心來,出院回家!」
孫成棟告訴記者,留院觀察的患者,最後大部分都被證實屬於普通流感或者其他呼吸道疾病,很快就能康復。因此留院觀察也不用緊張。
最新通報:湖北新增2345例確診病例,累計13522例
2020年2月3日0時-24時,湖北省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345例(其中:武漢市1242例、黃石市71例、十堰市35例、襄陽市84例、宜昌市60例、荊州市114例、荊門市55例、鄂州市26例、孝感市202例、黃岡市176例、鹹寧市52例、隨州市183例、恩施州12例、仙桃市19例、天門市2例、潛江市9例、神農架林區3例)。全省新增死亡64例 (其中:武漢市48例、襄陽市1例、宜昌市2例、荊州市1例、荊門市3例、鄂州市3例、孝感市3例、黃岡市2例、隨州市1例)。新增出院101例(其中:武漢市79例、黃石市1例、十堰市4例、宜昌市1例、荊州市3例、鄂州市2例、孝感市2例、黃岡市9例)。
截至2020年2月3日24時,湖北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3522例(其中:武漢市6384例、黃石市405例、十堰市291例、襄陽市632例、宜昌市452例、荊州市613例、荊門市400例、鄂州市332例、孝感市1120例、黃岡市1422例、鹹寧市348例、隨州市641例、恩施州123例、仙桃市188例、天門市117例、潛江市44例、神農架林區10例),已治癒出院396例,死亡414例(其中:武漢市313例、黃石市2例、襄陽市1例、宜昌市3例、荊州市7例、荊門市14例、鄂州市18例、孝感市17例、黃岡市19例、隨州市6例、仙桃市3例、天門市10例、潛江市1例)。目前仍在院治療10990例(其中:重症1567例、危重症576例),均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隔離治療。累計追蹤密切接觸者68988人,尚在接受醫學觀察58544人。
來源:綜合長江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