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藏象學說

2020-12-16 東坡醫生

藏象學說是中醫理論的核心,貫穿整個中醫學的各個方面,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是指藏於體內的內臟;「象」是表現於外的徵象和自然界各種事物現象的映象。藏是內在本質,象是外在反映,以此作為診斷治療疾病的依據。

體內的內臟可以分三類: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

五臟(心、肝、脾、肺、腎)

與現代醫學不同的是中醫的五臟指的是人體的五個系統,包括臟器和功能,而不是臟器本身

比如區別比較大的脾系統,中醫中脾主運化,主統血,其華在唇,開竅於口;它包含了整個功能系統,而不是現代醫學中解剖的脾。

五臟的功能是化生貯藏精氣(精氣血津液),多為實體。有句話叫「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說的就是五臟藏的是精氣而不是水谷排洩物之類的。中醫的用字上很有講究,這裡的「滿」形容的是精氣盈滿,「實」形容的是水谷充實,一個偏功能一個偏物質。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六腑的作用是受盛和傳化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水谷,所以六腑的形態必須是中空的,這樣才能儲藏傳送水谷。所以說「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除了「三焦」每個腑都有各自相表裡的髒(表裡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配偶,一個髒配一個腑),因為三焦是包羅全身臟腑的一個大腑,是全身的氣道和水道,他是一個「孤腑」。

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奇恆之腑的形態像腑,但功能上又內藏精氣象髒,所以另立一類。其中「膽」屬於六腑又屬於奇恆之腑,是因為它形態和功能與腑相近,且膽經與肝經絡屬,兩者互為表裡;但內藏的膽汁又不屬於水谷,且沒有傳化水谷的功能,和腑又不一樣。

藏象學說以五臟為中心,將人體分為五大體系,除了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外,還有形體官竅。形體包含了皮、肉、筋、骨、脈,又稱五體,官竅包含了耳、目、口、鼻、舌,又稱五官。它們也分屬五臟,具體如下圖

哪裡出了問題就找哪個髒解決問題,比如經常抽筋抽搐,是筋的問題就找肝;視力模糊看不清,是眼睛的問題也找肝。

中醫結合陰陽,五行與臟腑,以功能特點為主再參考解剖結構,把臟腑細分陰陽五行。髒在內,功能偏靜態,所以屬性屬陰屬裡;腑在外,功能偏動態,所以屬性屬陽屬表(表裡在中醫應用中也包含了深淺的含義,病位在表相對較淺,病位在裡相對較重)。至於每個髒分屬五行,在後面單獨介紹每個臟腑系統時會詳細說明。

相關焦點

  • 淺談「心主神明」,正確理解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藏象學說把腦的生理和病理統歸於心而分屬於五臟,《素問.靈蘭秘典論》認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靈樞.邪客篇》認為「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把人的精神意識活動統歸於心,認為「心藏神」,同時,把神分為魂魄意志神,分別歸屬於五臟,如,心藏神,主喜,肝藏魂,主怒,脾藏意,主思,肺藏魄,主悲,腎藏志,主恐等。
  •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
    在中醫學中,有著豐富多彩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既來源於長期的實踐,又對醫療實踐有著廣泛的指導意義,諸如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學說,經絡學說等,其中氣血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中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陰陽在中醫應用上對形體認識,生命過程認識,病機病理的認識,概括辨證論治原則,歸納病因,經絡命名與歸類,藥物性味功能特點,確立養生保健原則,概括體質稟賦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陰陽的基本屬性是絕對的,即宇宙萬物都有兩端,有正必有反,有陰必有陽!
  • 中醫基礎理論——奇恆之腑
    奇恆之腑是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總稱,中醫藏象學說以五臟為中心,奇恆之腑的生理功能也分屬五臟。奇恆之腑不同於五臟六腑,功能似髒,都是貯藏精氣的器官,形態似腑,大多中空,所以另立一類。
  •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分會第十四次學術年會隆重召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濟南訊 11月2日至3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醫基礎理論分會、山東中醫藥大學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分會第十四次學術年會」在山東省濟南市線上和線下同時舉行。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李可建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全國各地中醫藥院校、醫院、科研院所等30家單位200餘人線上出席會議,100餘名師生線下現場聆聽會議。
  • 自學中醫從何入手
    有人從《中醫基礎理論》入手。先搞清楚中醫的陰陽五行,藏象、六經、五運六氣等基礎理論。有人從背誦湯頭歌入手,先學習方劑學。有人從《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入手,因為《黃帝內經》是中醫群經之首,《傷寒雜病論》是群方之首。比如朱丹溪就是這樣入手自學中醫的。
  •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發生改變,難度會增加嗎?證好考嗎?
    刪除「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8、「經絡」中「奇經八脈的含義及特點」改為「奇經八脈的含義及其循行和功能特點」9、「體質」中刪除「體質與發病」10、「五行學說」增加「事物五行屬性的歸類依據和方法」11、「藏象學說」刪除「臟腑精氣陰陽的概念和關係
  • 中醫藏象
    要求1、五臟的生理功能2、五臟之間的關係3、五臟與志、液、體、華、竅的關係4、六腑的生理功能5、奇恆之腑6、五臟與六腑的關係概述藏象臟腑,是內臟的總稱,也是藏象學說中的主要內容。如在溫病學說中,將外感熱病中所出觀的神昏、譫語等病症,稱之為「熱入心包」。(二)肺的生理功能肺居胸腔,左右各一,上接氣管、喉嚨,與鼻相通。在諸臟腑中,肺位最高,故稱「華蓋」。由於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嬌髒」。
  • 中醫基礎理論③
    藏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藏象」(《類經·藏象類》)。「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內在本質,兩者結合起來就叫作「藏象」。藏通「藏」。「藏象」今作「髒象」。髒象是人體系統現象與本質的統一體,是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及病理變化反映於外的徵象。中醫學據此作為判斷人體健康和診斷、治療疾病的依據。
  • 古代中醫名人誰最受崇拜?
    那麼,站在中醫之巔的「醫王」和「藥王」到底是何方神聖?「醫王」和「藥王」相比,誰的地位更高?先說「藥王」。在中國歷史上,被尊為「藥王」的名醫有扁鵲、孫思邈及唐代的韋藏慈等人,近代以來,韋藏慈的名氣大不如扁鵲和孫思邈。據清人高士奇《扈從西巡日錄》記載:「鄚州城(今河北滄州任丘市西北部)東北有藥王莊,為扁鵲故裡。藥王廟專祀扁鵲,香火最盛。
  • 中醫解剖學:神秘的藏象系統
    這是中醫 關於「藏象 」的最完整記載,甚至是唯一的記載。它涉及五臟、六腑、血氣、陰陽、五行、神魄等,實際上已經包含了中醫 的基本內容,而且它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有形態有功能。難怪目前有許多學者都認為,「藏象 」是中醫 的核心,還有的說它是基礎理論的基礎……反正中醫 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這一核心建立起來的。
  • 從中醫「五輪學說」看眼病防治
    從中醫「五輪學說」看眼病防治 2020-06-07 0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毅老師說丨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
    實質掌握版(重點)下來要討論的是《中醫基礎理論》最該掌握的是什麼?掌握的程度或層次如何評價?因為《中醫基礎理論》是綱目性很強的科目,綱舉自能目張,方便提綱挈領地掌握相關內容。最常用也最實用的標目有哪些?(一)藏象一章中髒與腑內容的所有大大小小各級標目。
  • 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內分泌系統
    第一部分是中醫學基礎理論,第二部分是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其中:一、中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學說、辨證、經絡學說五章。二、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等七章。
  • 中醫基礎理論,就兩個字,天底下所有的道理都取決於此
    過去,很多年輕人不相信中醫,迷信西醫,可是正在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中醫藥圈粉不少,中醫的療效讓很多人所折服,中醫藥大放異彩。很多年輕人想要學習中醫而不得門而入,那麼我們學習中醫的時候,需要些什麼基礎,或者說從何入手呢?
  • 學習中醫,我推薦這3本入門書
    中醫經典是每一個中醫人必讀的書目,讀經典,汲取前人智慧,豐富自己的中醫內涵,所以在和編輯部小夥伴共同商討下,決定開設一個欄目---贈書,贈送一些經典書籍,幫助大家更好學習。3月10號,杏林君舉行了一次贈書活動,後臺陸續收到600多條留言。
  • 零基礎學中醫訓練營張景明辨證講透中藥講透方劑黃帝內經一病一講
    小編只是一枚想過上健康生活的美男子,所以沒事經常研究學習點中醫知識用來自己對身體保養,有一次我看了一個視頻,就是張景明黃帝內經,講解關於怎麼養生的?張教授講課非常的幽默風趣,一下子就吸引到了我。中醫學是以《陰陽學說》、《五行學說》 為哲學指導基礎,以《藏象》和《經絡》的生理、病理為理論基礎,以整體觀為指導思想,以辨證論治為診療原則的獨特的理論體系。沒有中醫基礎知識,在面對臨床實踐才會束手無策,想請教老師也無法正確地描述自己的需求。
  • 經絡學說---奇 經 八 脈
    第一部分是中醫學基礎理論,第二部分是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其中:一、中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學說、辨證、經絡學說五章。二、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等七章。
  • 中醫的臟腑理論主要是一種功能定論
    五行配五臟,在生理上中醫將人體劃分為五臟為中心的五大系統,以五行相生的關係說明五臟之間,五大系統之間生理功能上的相互滋生,相互促進關係!與膀胱相表裡中醫的臟腑理論主要是一種功能定論,概念含義廣泛,既包括了現代醫學有型的臟腑器官,也包括了其生理功能,一個臟腑的功能涉及了現代醫學幾個系統的功能,這就是中西醫理論差異!
  • 《令龍讀書,中醫的哲學思想》(中醫學001)
    從今天開始我將長期寫作關於中醫的文章,力求每天一篇。寫作也是學習的過程,把學到的知識輸出成文字或音頻和網友們分享,一方面可以監督自己不斷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更多中醫愛好者學習中醫、研究中醫。那麼現在就開始我們今天的中醫講解。哲學,是一門深邃的學問,它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思想。一提到哲學家,我們就會認為一定是一位侃侃而談的學術大師。哲學它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和現象的基本規律,可以說它在各學科中都有滲透。中醫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它在臨床實踐中也受到了哲學的影響。
  • 中醫基礎理論——五臟的關係(一)
    中醫基礎理論——精氣血津液」中提到肺中宗氣的作用是「走息道,行呼吸,貫心脈,行氣血」,血沒有氣的推動就會瘀滯中醫稱之為心腎相交,又叫水火既濟。精神互用精神互用體現在神志與腎也有關,心以神為主,陽為用;腎以志為主,陰為用。陰精上承,以安其神;陽氣下藏,以安其志。精是神的物質基礎,神又能支配精氣。腦髓由腎精所化,腎精充盈可以讓神內守,神全又可以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