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明膠作為哺乳動物明膠的潛在替代品,已被廣泛研究。然而,由於其較低的膠凝特性,魚明膠常需要不同的改性方法來改變其物理和化學特性。
江西師範大學國家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江西師範大學江西省淡水魚高值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Hu Zizi等將γ-聚穀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和微生物轉穀氨醯胺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MTGase)結合修飾魚明膠,以改善其膠凝特性。用0.04 g/100 mL的γ-PGA和不同質量濃度(0.02~0.08 g/100 mL)MTGase修飾魚明膠,研究複合修飾對魚明膠膠凝性質和結構的影響。
結果表明:魚明膠和γ-PGA之間通過非共價鍵相互作用;γ-PGA和MTGase的複合修飾可以改善魚明膠的功能特性;魚明膠的凝膠強度隨著MTGase質量濃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大,特別是在質量濃度達到0.04 g/100 mL之後。MTGase和γ-PGA複雜修飾後,魚明膠的凝膠強度高於豬皮明膠,同時膠凝溫度、熔融溫度和黏度也得到提高。當MTGase添加量為0.08 g/100 mL時,魚明膠的膠凝特性最佳。此外,FT-IR分析結果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表明,MTGase和γ-PGA的複合修飾阻礙了魚明膠凝膠過程中三螺旋結構的形成,這降低了凝膠速率,但是顯著提高了其黏度。此外,該研究還提出了一種示意性模型用於說明MTGase和γ-PGA對魚明膠的複合修飾。
總之,MTGase和γ-PGA的複合修飾可以改善魚明膠的膠凝特性,在某些指標上甚至高於哺乳動物明膠,並且由於添加量低,在應用中也具有更好的經濟效益。
文章《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MTGase) modified fish gelatin-γ-polyglutamicacid (γ-PGA): rheological behavior, gelling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發表於Food Chemistry 2021年1月19日江西師範大學國家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江西師範大學江西省淡水魚高值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昌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塗宗財教授為本文通信作者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1.129093
塗宗財,男,1965年2月出生,江西靖安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營養與衛生專業博士生導師,江西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食品及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SCI、EI收錄17 篇),出版學術專業書籍6 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 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五」攻關等國家級項目15 項和省部級項目12 項;在研「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火炬計劃等國家級項目11 項和省部級項目6 項。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 項,江西省技術發明獎1 項,江西省優秀新產品獎1 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贛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人選,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科帶頭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在突破江西省高等教育「新三無」(無國家重點學科、無國家重點實驗室、無國家大學科技園)工作中做出了較大貢獻。為南昌大學科技園成功爭取了九塊國牌(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服務機構、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大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國家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生產力學院),成為國內唯一擁有九塊國牌的國家大學科技園,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實施國家科技計劃(火炬計劃)先進個人」,並先後獲得「江西省科技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江西省科技創業領軍人物」、 「江西省優秀科技副縣長」、「南昌大學十佳優秀中青年教師」、「南昌高新開發區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現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評審專家、中國高新技術協會創業中心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江西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江西省人傑地靈文化促進會副會長、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理事、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理事和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