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rob Cell Fact:穀氨酸棒桿菌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獲進展
穀氨酸棒桿菌是一個重要的胺基酸生產菌株,其胺基酸產量每年超過400萬噸,近年來被廣泛用於生產各種天然和非天然產物,預計到2020年穀氨酸棒桿菌發酵產品市值可達204億美元。傳統的工業菌株主要依賴長期的理化誘變及篩選獲得,這個過程漫長,基因組水平實現快速、高效的理性編輯依然是穀氨酸棒桿菌代謝工程改造的難點。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系統與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開發了穀氨酸棒桿菌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工具。
-
微生物所腸道解木糖擬桿菌抗脂肪肝機制研究獲進展
腸道微生物組是人體「第二基因組」,其編碼的基因及產物在人體生長、發育,免疫、代謝穩態維持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腸道微生物數量巨大,物種多樣性豐富,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如何快速準確的找到腸道菌群中參與人體調節的關鍵「先生」並闡明其作用機制,是腸道微生物組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
-
丹麥科學家通過調控轉錄因子GntR1和RamA提高穀氨酸棒桿菌的生長和...
為了探究控制穀氨酸棒桿菌的生長和碳水化合物代謝的關鍵調控因子,研究人員在葡萄糖的基礎培養基中對野生型的穀氨酸棒桿菌(C. glutamicum ATCC 13032)進行了長達1500代的適應性進化。在馴化菌株中分離獲得了一株優良菌株G15H,該菌株的生長速率比野生型菌株提高了42%,是迄今為止報導的最高水平(0.62 h-1)。
-
腸道微生物體外模型研究進展
所以,建立合理而易操作的體外模型對推動腸道微生態學、人體和動物營養學的發展非常有意義。本文就國內外目前經常使用的用於腸道微生態研究的體外腸道模型做一簡單介紹。系統內的微生物吸收水和代謝物質需要通過內置的中空纖維膜,食糜混合和運輸則藉助蠕動泵實現。這個系統在難消化食物成分和微生物的代謝及大腸腸道微生態方面研究上有重要的作用[11]。雖然此模型比以往模型更加自動智能化,但由於其系統擠壓玻璃單元在設計和製造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尤其是中空纖維膜內置與電腦連接過於複雜,其應用並不太廣泛。
-
歐盟批准穀氨酸棒桿菌KCCM 80188生產的穀氨酸鈉作為飼料添加劑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官方公報消息,2020年11月3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法規(EU)2020/1800號條例,根據歐洲議會和理事會法規(EC) No 1831/2003,批准穀氨酸棒桿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KCCM 80188生產的穀氨酸鈉
-
BioRxiv:單細胞水平檢測腸道微生物
研究表明,在我們的飲食中添加某些形式的纖維,例如菊粉,能夠促進有益微生物生長並調節其平衡以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然而,在腸道菌群中所有數十萬億種微生物中,很難確定哪種微生物對機體健康至關重要,以及如何對調節膳食纖維以達到上述目的。這是因為目前腸道微生物組學中缺少「參考基因組」的存在,而參考基因組對於通過DNA組學技術鑑定微生物種群類別十分關鍵。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微生物...
同樣,在帕金森病,自閉症,多發性硬化,焦慮和抑鬱的人類模型中,細菌治療對人腦活動的某些影響已可以通過在功能磁共振成像中觀察到變化。 因此,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神經系統狀態可能會受到腸道微生物及其副產物的影響。已經描述了改變的微生物組譜與大腦疾病之間的各種關聯,並且微生物群或特定細菌物種對行為,認知和神經變性的貢獻不斷建立。
-
地桿菌微生物可以吃掉核輻射
打開APP 地桿菌微生物可以吃掉核輻射 勻琳 發表於 2020-12-10 10:59:44 現在,有請我們多才多藝的微生物朋友!藉助微生物的幫助,我們可以真正解決掉核廢物。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地桿菌「(Geobacter)的細菌,它不僅可以在輻射下生存,還能反過來利用輻射。地桿菌具有氧化有機化合物和金屬(包括鐵和放射性金屬)的獨特能力。它們甚至可以在高鹼度且缺氧的環境下(比如存放核廢料的地下深處)生存。
-
美洲蟑螂發育可塑性的基因組和功能景觀
2 我們鑑定了479種蜚蠊目代表性的直系同源物,代表兩種蟑螂(美洲梧桐和德國蠊)的每個基因組中約1000個基因。 這兩個蟑螂基因組編碼我們分析的物種中最多的基因。因此我們開始的信號轉導途徑中所涉及的化學感受,分析解毒和免疫。化學感受刺激主要由三種相關的昆蟲特異性化學感應受體家族成員識別:嗅覺受體(ORs),味覺受體(GRs)和離子型穀氨酸受體(IRs),而氣味結合蛋白(OBPs)結合併轉移氣味到ORs。
-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研究進展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摘要]人類腸道中定居著許多對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們在腸道內能與其他微生物及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被稱為「被遺忘的器官」,它們的基因組也被譽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與人體的能量代謝及物質代謝有關。
-
Methods|DeepC:使用兆鹼基規模的遷移學習預測3D基因組摺疊
基因組三維(3D)結構是介導這些功能相互作用的關鍵,但其複雜性和大規模使其難以理解和預測。已有的用於預測3D基因組結構的機器學習和聚合物建模方法已獲得了不錯的結果,但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種解析度。使用鹼基對水平的信息的方法著重於基於窗口的預測,而能夠包含大量基因組背景的方法通過將其粗糙地分離為基因組特徵或聚合物珠來預測,因而降低了他們在鹼基對解析度上預測突變影響的能力。
-
鼠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王國
在鼠類的腸道中生活的腸道菌群按照功能可分為三類:一、共生菌群:主要有擬桿菌、梭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這些菌最為龐大,佔到了腸道菌群的99%以上,它們與寄主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可以輔助消化多種食物,還可以保護腸道。二、條件致病菌群:主要有腸球菌、腸桿菌等。
-
【盤點】微生物十大重磅研究
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來研究腸道菌群被剔除後大腦細胞所發生的改變;當他們利用抗生素治療能降低小鼠機體的腸道菌群水平時(或者被培育為無菌小鼠),小鼠的學習能力明顯下降了。對小鼠大腦的小膠質細胞進行RNA測序後發現,這些細胞中基因表達的改變或許在重塑大腦在學習過程中細胞之間的連接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而這些改變並未在健康小鼠的大腦小膠質細胞中發現。
-
工業微生物菌種的選育、保藏和培養
它們作用於微生物細胞後,能夠特異地與某些基團起作用,即引起物質的原發損傷和細胞代謝方式的改變,失去親株原有的特性,並建立起新的表型。所謂「表型」是指某一生物個體能夠觀察到的特殊性狀。所謂「基因型(遺傳型)」是指某一生物個體所含有的全部遺傳因子(即基因組)所攜帶的遺傳信息。
-
穿越人類幾千年,微生物的博弈與共生
於是,人體細胞和微生物構成了人體內的兩套基因組,一個是繼承自父母的人基因組,可以編碼大約2.5萬個基因;另一個則是由微生物群構成的,並且隨著人體的成長成熟、飲食環境和生理狀態等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的微生物基因組。
-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應用
應用於食品製造的微生物非常廣泛,包括細菌和真菌。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應用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微生物菌體的應用,如食用菌、酸奶、酸泡菜,單細胞蛋白質等;二是微生物代謝產物的應用,如酒類、食醋、胺基酸、有機酸、維生素等;三是微生物酶的應用,如豆腐乳、醬油等。
-
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
無論疾病與否,規模宏大而複雜的細菌庫——腸道菌群都直接參與人體多種代 謝過程 。腸道菌群在人體內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微生態系統,與人類共同變化應對外界因素,人體代謝平衡狀況與腸道菌群的結構組成變化密不可分。研究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的相關性,對於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 。
-
science | 微生物群在人類遺傳適應中的作用|微生物群|雙歧桿菌|...
接下來的兩小節,作者詳細研究了LCT–雙歧桿菌和AMY1–瘤胃球菌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些例子中,適應性宿主等位基因和適應性微生物功能是相聯繫的。乳糖不耐受——微生物贏相比之下,乳糖不耐受宿主主要在較低的消化道中獲取微生物乳糖代謝的低能量密度產物。因此,未消化的乳糖進入結腸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需要微生物酶來處理的纖維形式。
-
微生物所揭示大麗輪枝菌通過調控脂質代謝和次生代謝以影響致病性...
微生物,特別是土壤中的細菌和真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分泌大量小分子化合物——次生代謝物,該物質和初生代謝物不同,其非微生物生長所必需,但對微生物適應外界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應對非生物脅迫還是生物脅迫。大麗輪枝菌是棉花黃萎病的致病原,影響棉花纖維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