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 Cell Fact:穀氨酸棒桿菌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獲進展

2021-01-14 生物谷




穀氨酸棒桿菌是一個重要的胺基酸生產菌株,其胺基酸產量每年超過400萬噸,近年來被廣泛用於生產各種天然和非天然產物,預計到2020年穀氨酸棒桿菌發酵產品市值可達204億美元。傳統的工業菌株主要依賴長期的理化誘變及篩選獲得,這個過程漫長,基因組水平實現快速、高效的理性編輯依然是穀氨酸棒桿菌代謝工程改造的難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

工業生物技術

研究所系統與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開發了穀氨酸棒桿菌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工具。該研究通過重構Cas9和gRNA的表達盒,解決了Cas9毒性和gRNA自身轉錄終止子無法終止的問題,在穀氨酸棒桿菌中實現了基於CRISPR/Cas9的高效反向篩選;採用共轉化Cas9和gRNA表達質粒避免了cas9基因的高頻突變,成功實現質粒提供模板的高效基因編輯,敲除和插入效率分別高達60%和62.5%,可簡化操作並節省時間。此外,該研究團隊開發了CRISPR/Cas9和RecT介導的ssDNA重組技術,可以在基因組上精確地引入小範圍突變及單鹼基突變,單位點編輯效率超過80%,雙位點編輯效率高達40%。該編輯工具在模式菌株穀氨酸棒杆ATCC 13032等多株穀氨酸棒桿菌中具有普適性,可以顯著提升穀氨酸棒桿菌的代謝工程改造水平,促進其作為工業底盤生產各種生物基化學品和生物燃料。


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於Microb Cell Fact。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天津市特支計劃項目的資助。 (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微生物所合作建立新的穀氨酸棒桿菌基因組規模代謝網絡模型
    因此,亟需建立一個穀氨酸棒桿菌的基因組規模代謝網絡模型,利用計算機模擬、定量分析代謝通量以及定性分析細胞生長表型,指導設計目的產物的代謝工程改造。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溫廷益研究組與北京化工大學譚天偉研究組合作建立了一個新的穀氨酸棒桿菌的基因組規模代謝網絡模型iCW773,其中包含了773個基因,950個代謝產物和1207個生化反應。
  • 一文教你熟悉CRISPR/CAS9系統及應用
    重複序列之間的間隔序列通常在26到72bp之間,來自於噬菌體或外源質粒的基因組。CRISPR/cas9就是利用細菌的這種免疫系統,改造CRISPR序列中,將間隔序列替換成目標DNA的靶向序列,引導CAS9蛋白定點降解DNA,實現基因編輯的目的。二、CRISPR/cas9系統的結構與功能CRISPR/cas9系統來源於化膿性鏈球菌,由S.pyogenes cas9蛋白和sgRNA兩部分組成。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近日,受CellPress旗下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邀請,華中農業大學嚴建兵教授團隊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Genomics and Epigenomic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Plants」的綜述,系統介紹了快速發展的單細胞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前沿技術,並總結展望了新興技術在回答植物生物學關鍵科學問題的研究思路和進展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利用 Cas9 來摧毀入侵 DNA 的 Type Ⅱ CRISPR/Cas 系統, 可以在體外進行基因的編輯。為了提高CRISPR/Cas9 的特異性,使用 Cas9 切口酶和一對 sgRNA,兩個相近的切口造成 DNA 雙鏈斷裂, 誘導細胞發生非同源末端連接修復, 造成目的基因的突變。利用 CRISPR/Cas9 進行基因的編輯,首先要構建有效的 sgRNA。
  • Cas9 nickase和CRISPR RNA骨架介導的植物多重正交基因組編輯系統
    Cas9用來在基因組上產生DNA雙鏈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成對的nCas9也可以用於在基因組上產生DSB,nCas9 (D10A)還被用於胞嘧啶鹼基編輯系統(Cytosine Base Editor, CBE)和腺嘌呤鹼基編輯系統(Adenine Base Editor, ABE)的開發;dCas9常被用於融合各種效應蛋白進而實現CRISPR介導的基因轉錄激活(CRISPR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專題研討會
    與傳統的TALEN和ZFN基因編輯技術相比,CRISPR/Cas9技術自問世以來,以其操作的便捷性,高效的基因編輯能力獲得青睞,成為當下科研工作者的新寵兒。目前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人、大鼠、小鼠、斑馬魚、果蠅、豬、水稻、小麥和擬南芥等動植物(細胞)以及細菌等微生物的基因組靶向改造,並已在功能基因組研究、疾病防治、動植物育種、動物疾病模型開發、基因治療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丹麥科學家通過調控轉錄因子GntR1和RamA提高穀氨酸棒桿菌的生長和...
    為了探究控制穀氨酸棒桿菌的生長和碳水化合物代謝的關鍵調控因子,研究人員在葡萄糖的基礎培養基中對野生型的穀氨酸棒桿菌(C. glutamicum ATCC 13032)進行了長達1500代的適應性進化。在馴化菌株中分離獲得了一株優良菌株G15H,該菌株的生長速率比野生型菌株提高了42%,是迄今為止報導的最高水平(0.62 h-1)。
  • 歐盟批准穀氨酸棒桿菌KCCM 80188生產的穀氨酸鈉作為飼料添加劑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官方公報消息,2020年11月3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法規(EU)2020/1800號條例,根據歐洲議會和理事會法規(EC) No 1831/2003,批准穀氨酸棒桿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KCCM 80188生產的穀氨酸鈉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基因組編輯團隊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再獲新進展
    該研究建立了基於SpCas9變體xCas9的基因敲除系統和胞嘧啶鹼基編輯系統,成功將基因編輯的前間區序列鄰近基序(PAM)範圍拓展至GAD(D=A,T,G)和鬆弛型的NG,為在更廣泛的基因組範圍內選擇基因編輯靶點提供了可能。  拓展CRISPR/Cas9核酸酶PAM範圍是使其在植物中被更廣泛應用的關鍵。
  • Cell Reports Medicine編輯推薦的2020年十大亮點研究
    我們收錄了一期論文特輯以饗讀者,包括下載次數最多的幾篇文章,以及編輯團隊精心挑選的論文。它們體現了2020年醫學科研領域諸多轉化研究和臨床研究的進展。祝所有讀者、作者和審稿專家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這種免疫療法主要基於中和炎症細胞因子療法、免疫功能調節和被動中和病毒療法,不僅可以減輕炎症、炎症相關肺損傷或病毒載量,還可以避免患者病情惡化進展到重症監護、依賴機械通氣的階段。
  • 2019年9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2019年9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
  • 進擊2018基因編輯CRISPR系統重磅研究盤點!
    Cpf1酶也比標準SpCas9要小,使得它更易於傳送至細胞和組織內;Cpf1以一種不同於Cas9的方式切割DNA(DOI:10.1016/j.cell.2016.12.038)。同月,Nat Chem Biol論文提出高效地編輯人類基因組的優化CRISPR-Cpf1技術(DOI:10.1038/nchembio.2410)。
  • CRISPR療法可用於治療特殊血液疾病:一次性擺脫輸血和疼痛
    這是《NEJM》發表的全球首次經同行評議的CRISPR基因編輯治療遺傳性貧血成果。一旦準備就緒,病人就會接受經CRISPR編輯的細胞CTX001注射,這些細胞會移植到骨髓中,如果一切順利,就會開始產生健康正常的紅細胞。到目前為止,兩組患者的胎兒血紅蛋白水平都有代表性意義,即使是那些基因組成使他們的疾病加重的患者也是如此。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nbsp&nbsp&nbsp&nbsp北京時間5月18日晚間,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方法學》(Nature Methods)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科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等團隊的一項研究,題為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療效顯著
    CRISPR-Cas9基因編輯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7 16:43:24 美國TriStar Centennial兒童醫院Haydar Frangoul聯合德國雷根斯堡大學
  • 新英格蘭: 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
    PS: Linus Carl Pauling(萊納斯·卡爾·鮑林)出生於1901年,1925年獲博士學位,1931年成為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教授,1933年入選美國科學院,是歷史上最年輕的院士。來自Nature 12月8日的消息,經過70多年後的今天,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提供分子治療。研究人員報告使用另一種基因編輯方法成功治療了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中海貧血。
  • PBJ | 朱健康院士組利用大腸桿菌的ABE結構顯著提高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在水稻中的編輯效率
    >鹼基編輯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它能將基因組特定位點的某個目標鹼基不可逆的替換為另一個鹼基。目前鹼基編輯包含胞嘧啶鹼基編輯(實現C-T替換)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實現A-G替換)。2017年,哈佛大學David Liu團隊開發了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經過多輪的蛋白定向進化,他們成功的將源於大腸桿菌的tRNA腺苷脫氨酶(ecTadA)轉化成了作用於DNA的高效腺嘌呤脫氨酶(ecTadA*7.10)。有意思的是用於大腸桿菌的ABE結構和用於動物細胞的ABE結構略有不同。在
  • 微生物所腸道解木糖擬桿菌抗脂肪肝機制研究獲進展
    腸道微生物組是人體「第二基因組」,其編碼的基因及產物在人體生長、發育,免疫、代謝穩態維持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腸道微生物數量巨大,物種多樣性豐富,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如何快速準確的找到腸道菌群中參與人體調節的關鍵「先生」並闡明其作用機制,是腸道微生物組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
  • 動態3D基因組控制HSC狀態轉換
    動態3D基因組控制HSC狀態轉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20:20 加拿大大學健康網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Mathieu Lupien和John E. Dick課題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獲諾貝爾化學獎!這項技術為何只用了8年時間...
    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沈宏介紹,CRISPR-Cas9是一種基因編輯工具,其中Cas9酶就像一對能夠切割DNA鏈的分子剪刀。一旦酶在特定位點切割DNA,就可以進行插入和編輯,從而改變DNA序列。張峰和他的前團隊成員於今年3月21日發布了一份「使用 crispr 診斷法檢測新冠(SARS-CoV-2)的方案」。他們研發的SHERLOCK技術能利用Cas13(和Cas9同屬於crispr-cas 系統)在60分鐘內檢測出RNA病毒。它的工作原理使其能夠鎖定特定的基因序列,在鼻、口、喉拭子或肺部液體中檢測SARS-CoV-2基因物質的片段。如果發現病毒的遺傳物質,CRISPR酶就會發出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