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基因組編輯團隊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再獲新進展

2020-12-26 食品夥伴網

  12月16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DNA指紋及分子育種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基因組編輯團隊在Frontiers系列新期刊Frontiers in Genome Editing上發表題為「Genome engineering in plant using an efficient CRISPR-xCas9 toolset with an expanded PAM compatibilit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建立了基於SpCas9變體xCas9的基因敲除系統和胞嘧啶鹼基編輯系統,成功將基因編輯的前間區序列鄰近基序(PAM)範圍拓展至GAD(D=A,T,G)和鬆弛型的NG,為在更廣泛的基因組範圍內選擇基因編輯靶點提供了可能。


  拓展CRISPR/Cas9核酸酶PAM範圍是使其在植物中被更廣泛應用的關鍵。2018年,David Liu團隊在Nature上報導了一種能識別NG,GAA和GATPAM的SpCas9變體(xCas9)。2019年,多個實驗室相繼報導了xCas9在植物上的表現,發現其能夠拓展基因組編輯範圍至NGPAM位點,但對於GAA和GAT PAM 位點,在水稻T0苗中僅有一個GATPAM位點實現編輯被報導。而目前具有更大PAM範圍的另一SpCas9變體(SpCas9-NG)在植物中和動物中都不識別GAA和GATPAM。因此,為了將基因組編輯範圍拓展至GAA和GATPAM位點,植物中的xCas9基因編輯系統亟待優化和提高。


  本研究通過使用tRNA連接強化sgRNA,形成高效的tRNA-esgRNA系統,開發出了基於xCas9的基因編輯系統 (CRISPR-xCas9),首次發現CRISPR-xCas9在植物中能夠有效的切割GAAPAM位點和多個GATPAM位點,同時發現其還能夠有效切割多個GAGPAM位點(動物中尚無報導),並且仍然保持編輯鬆弛型的NGPAM位點的能力。該研究進一步利用相似的載體結構開發了基於xCas9的胞嘧啶鹼基編輯系統 (xCas9n-CBE),發現xCas9n-CBE在植物中可以對基因組上的以GA和鬆弛型的NG為PAM的靶點進行有效鹼基編輯。本團隊曾在2019年成功開發出基於xCas9的另一款新型鹼基編輯器(xCas9-pBE),本研究開發的xCas9n-CBE與之相比,不但能夠拓展編輯xCas9-pBE不能編輯的NGCPAM位點,而且表現出更高的平均鹼基編輯效率和更寬的編輯窗口。除上述兩款新型鹼基編輯器外,本團隊還在2019年開發出基於SpCas9及其變體VQR、以及SaCas9變體SaKKH的多款新型鹼基編輯器,實現了對PAM 為NAG、NGA、NNMRRT及NNKRGT靶點的C至T鹼基替換。綜合應用這些具有不同特點的鹼基編輯器,可以更大範圍地拓展作物基因組上基因組編輯的可靶向區域,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玉米中心張成偉博士為本文第一作者,楊進孝為本文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北京學者(BSP041)項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6204041)資助。玉米基因組編輯團隊是2017年組建成立的,目前主要聚焦於鹼基編輯、精確替換、組學編輯及其在玉米和水稻等作物中的高效應用。這是該團隊自成立以來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的第8篇高水平研究論文。

相關焦點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中心左進華團隊聯合英美科學家揭密蛇瓜基因...
    12月1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中心(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左進華副研究員團隊與英國諾丁漢大學Donald Grierson教授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團隊、美國康奈爾大學BTI研究所費章君教授團隊聯合在農林科學Q1區Top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IF:5.404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近日,受CellPress旗下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邀請,華中農業大學嚴建兵教授團隊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Genomics and Epigenomic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Plants」的綜述,系統介紹了快速發展的單細胞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前沿技術,並總結展望了新興技術在回答植物生物學關鍵科學問題的研究思路和進展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在小白菜基因組及其重要形態性狀進化分子基礎...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中心白菜課題組在植物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8.154)在線發表了題為「Assembly of the non-heading pak choi genome forbid comparison with the genomes of heading Chinese cabbage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0期: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華裔...
    Doudna博士,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領域的貢獻。但在CRISPR-Cas9的獲獎中,令人遺憾的是華裔科學家張鋒教授未能加冕。新技術使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日前,《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平華等中外科學家合作研究成果。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專題研討會
    與傳統的TALEN和ZFN基因編輯技術相比,CRISPR/Cas9技術自問世以來,以其操作的便捷性,高效的基因編輯能力獲得青睞,成為當下科研工作者的新寵兒。目前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人、大鼠、小鼠、斑馬魚、果蠅、豬、水稻、小麥和擬南芥等動植物(細胞)以及細菌等微生物的基因組靶向改造,並已在功能基因組研究、疾病防治、動植物育種、動物疾病模型開發、基因治療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歷程基因編輯技術從傳統的基因打靶、到改進的嵌合核酸酶技術、再到最新的RNA/DNA指導的核酸酶技術,在過去幾十年取得了快速發展,為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和醫學領域的臨床治療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工具。事實上,最早的基因編輯技術來於生命自身。
  • Plant Cell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許勇團隊系統解析西瓜果實「甜蜜」基因進化的分子機制
    2021年2月12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許勇研究團隊在植物學國際知名期刊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Evolutionary gain of oligosaccharide hydrolysis and sugar transport enhanced carbohydrate
  • Microb Cell Fact:穀氨酸棒桿菌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獲進展
    傳統的工業菌株主要依賴長期的理化誘變及篩選獲得,這個過程漫長,基因組水平實現快速、高效的理性編輯依然是穀氨酸棒桿菌代謝工程改造的難點。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系統與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開發了穀氨酸棒桿菌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工具。
  • 「剪」出多肉羊、高產稻 基因編輯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國內方面,江蘇農科院畜牧研究所近日對外公布的世界首例MSTN基因編輯湖羊,正是研究人員利用新一代精準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技術獲得。該湖羊迄今已出生5隻,其中2隻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兩月齡體重比普通湖羊大25%左右。
  • ...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在愛滋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美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在愛滋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2-04 11:42:28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
  • 基因編輯簡史
    基因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很多道德社會問題,基因工程是否應該被用於人類疾病的治理或者改變人的外貌智力等性狀之類的問題,近幾年來一直在被討論。修正基因錯誤的早期嘗試利用基因編輯來治療疾病或改變性狀這個想法,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DNA雙螺旋的發現。
  • 【學術前沿】魏鵬程團隊開發植物廣適性基因編輯工具盒,識別非典型...
    【學術前沿】魏鵬程團隊開發植物廣適性基因編輯工具盒,識別非典型PAM序列 2020-12-30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顧:《周琪:服務臨床 基因編輯還需邁過技術和倫理關》
    理論突破和應用創新的重要領域記者:基因編輯技術受到的關注程度可以說是非常的高,就您的了解,發達國家對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採取了什麼樣的態度?周琪:基因編輯技術,通俗來講,就是通過基因編輯工具來精準地改變基因組序列。
  • 今日《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珍藏版」Nature綜述|基因編輯在臨床應用方面的機遇與挑戰
    DNA雙螺旋結構發現到現在約七十年的時間裡,對於細胞和組織中基因組序列以及基因表達模式的決定、分析和改變的生物技術日新月異。尤其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發明,為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nbsp&nbsp&nbsp&nbsp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
  •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獲諾貝爾化學獎!這項技術為何只用了8年時間...
    「前幾年,我認識的北京高校的教授,就用相關技術做松樹上的松毛蟲的基因編輯,」據沈宏介紹,松樹是重要的林業資源,用這個技術改造松毛蟲基因,消除病蟲害,就是很好的一種應用。在諾貝爾線上頒獎會中,美聯社記者詢問獲獎者卡彭蒂耶:基因編輯技術能否應用於治療新冠?
  • 基於基因編輯的新冠病毒試劑盒正式獲批上市!
    時至今日,很多研究者仍著迷於研究細菌CRISPR系統的功能,以及如何藉助對相關機制的理解來產生新的技術。CRISPR系統目前在臨床診斷與基因療法中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斷湧出。近日,Sherlock Biosciences公司宣布其基於CRISPR技術的新冠病毒試劑盒已獲得美國FDA的緊急使用授權。
  • 瑞風生物梁峻彬:基因編輯技術正開闢全新藥物領域「星醫療」
    從讀研究生到後面參加工作,我就沒離開過基因研究和應用這個領域。第一次創業做的是NGS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親歷和見證了基因組學產業發展的繁榮和持續增長,並且已經在臨床轉化應用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基因技術必然會經歷從讀懂到改寫再到設計三個發展階段,對應基因測序、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