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的電影美學巔峰《花火》

2021-01-10 百家號

北野武的電影和久石讓的音樂相輔相成,在國內他最廣為人知的電影是《菊次郎的夏天》,國際上獲得更高成就的是這部《花火》,這是日本第三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獅獎的電影。

電影通過對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關係,探討了生死這個哲學命題。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紐帶,在死亡的脅迫下,發生的外部變形以及永遠不變的愛的內核。

北野武飾演警察西,愛崗敬業,是個好警察。然而他年幼的女兒去世,妻子身患絕症,時日不多,並且受喪女之痛,精神失常,一言不發。後來同事接連中槍,一個下半身癱瘓,一個因公殉職,西認為是自己的過錯而陷入深深的自責中。為治妻病,對同事遺孤敬責,他向黑幫借下高利貸,黑幫逼債,西已經遇見了未來的渺茫,於是以警察身份搶劫銀行,與妻子共度最後的時光,他們去海邊,去看雪,在生命最後的時刻,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如花火一般短暫絢爛。

Hana-bi,是日語的花火,花指生命,指美好的東西,而火則指向死亡,生與死的命題在這部影片裡交織。

電影整體的節奏非常緩慢,你能感覺到導演的隱忍克制,亞洲經濟危機,整個社會瀰漫著淡淡的絕望。人對社會整體是消極的狀態。

電影的開始是對白頻率最高的,通過他們的對話,整個故事悲劇的背景交代清楚,西的妻子很漂亮,她患了絕症,西和同事的關係很好,他是個好警察。

接下來很多交叉蒙太奇的應用,穿插了在經歷傷痛悲劇後的男主角站立沉思和他對每件悲劇的回憶。

上一秒看完病重沉默不語的妻子下一秒接了電話,是癱瘓同事自殺未果,上一秒是黑社會的討債下一秒是戳穿眼珠的反擊,上一秒是同事中槍身亡下一秒鏡頭切回他要買下警燈開始他的計劃,每個沉重的銜接快節奏的切入,生死在這裡反而不那麼對立。

伴隨著久石讓輕快的音樂,下半身癱瘓的同事收到他的繪畫材料創作出無數有花的畫作,貓 鯨魚 企鵝… 他們的生命的一部分都用花來替代。

西的妻子在海邊給死花澆水,海上奮力躍起的魚兒,以及妻子獨自拍照的鮮豔背景,這些線索都指向生,美麗的,具有生命力的事物,希望重燃,生活美好。

但這不是花火的意義,花火,絢爛後的謝幕,有生就有死,儘管在北野武這裡,生死不是那麼對立

然而搶劫銀行,大開殺戒,妻子絕症無力回天,游離在法律之外的男主角,最終在這種無法長久的美好中選擇帶著心愛的女人赴死。

雪與光這兩個字交疊的畫面,鏡頭拍了很久,最後在畫作中在一片寧靜祥和中突兀佇立是猩紅的自決。

影片的最後,是寧靜海灘的兩聲槍響,音樂戛然而止,如同煙花綻放,有些人死了,但他拼命的活過。

相關焦點

  • 最絢爛的《花火》,最痛楚的北野武
    一個現在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北野武被看做是黑澤明的接班人,被譽為日本電影復興的旗手,據說黑澤明也曾在臨終前叮囑前者「繼續發揚日本電影的傳統」。不過,有些影評家卻認為,北野武事實上無法承擔起前輩的重託,他的電影並不像黑澤明那樣具備某種浩然之氣與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我想,這更多的是兩個不同時代的產物。
  • 《花火》:北野武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
    猶如他的電影,同時兼具暴力與溫情。人們將這種獨特的風格,稱為「暴力美學」。《花火》是北野武暴力美學代表作。獲得1997年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獅獎。上一部獲得該獎的日本電影,是黑澤明的《羅生門》。警察山田,命途不濟。妻子患了絕症,孩子早夭。兩個搭檔,一個因公殉職,一個中槍後成了癱瘓。
  • 北野武 - 花火 (1997) [1080p]
    按年代,先發《花火》。藍光洗版計劃 #18  北野武,1947年1月18日生於東京。明治大學工學部肄業,當過計程車司機、脫衣舞秀場的喜劇演員,1973年與兼子清組成對口相聲團體《Two Beat》,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界,並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歡迎,成為日本80年代相聲熱潮的靈魂人物。
  • [本周藝術電影放映推薦]北野武《花火》經典重溫_網易娛樂
    在上周體驗完法式小清新和歐陸的現實主義電影之後,本周北野武的電影經典《花火》的放映勢必會讓你體會到不一般的感受。儘管在近幾年,北野武在個人風格追尋之路上顯得有些走火入魔,但是曾經的《花火》,還是如一顆燦爛的星辰一般,值得人們去細細體味。
  • 北野武《花火》固定鏡頭的敘事特色
    1998年,在北野武導演的電影《花火》中,固定鏡頭的運用是北野武電影敘事和畫面造型藝術風格化的標誌。影片通過固定鏡頭所呈現出的作用有四個維度。一.首先,《花火》給觀眾帶來的旁觀式視角的體驗。相較於鍾愛表現暴力美學的吳宇森和昆汀兩位導演,比如昆汀導演的《殺死比爾》中,往往有著突如其來的暴力來刺激觀眾;而《花火》通過固定鏡頭所呈現出的黑幫世界,在簡單的物質暴力之上,帶給觀眾對人生與死的冷靜的思考和體味。有著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理刺激,讓人不寒而慄。三.固定鏡頭影響敘事節奏。
  • 日本經典溫情電影《花火》,北野武眼中的愛與死亡
    日本經典溫情電影《花火》,北野武眼中的愛與死亡歡迎來到百家號(影視解說達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個一直以來困擾人類的終極之問,很多人都嘗試給出過自己的答案。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日本老電影,北野武的《花火》,作為日本電影史上的代表性人物,這位電影大師對於「生與死」這個古老沉重的話題都嘗試作出自己的演繹和解答。《花火》《花火》作為北野武導演溫情片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關於愛與死亡的故事。北野武飾演的西佳敬是一個不苟言笑的警察,在經受女兒去世打擊後,妻子又患上了不治的白血病。
  • 《花火》:從北野武的暴力與溫情的矛盾中,看懂生命的意義
    《花火》是1998年上映的一部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這部電影是北野武在經歷了自己的車禍的生死創傷,對生命產生了新的認識與感悟之後拍出的作品。整部影片有濃厚的北野武的風格,幾乎包含所有的北野武元素。這部經歷生死的深思之後醞釀出的作品斬獲了第54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對當時整個東方影壇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 《花火》|這就是北野武
    《菊次郎的夏天》的重映讓北野武再一次進入到觀眾的視野,儘管很多人都以為這只是一首曲子的名字。這幾年關於他最大的消息估計就是和糾纏多年的妻子離婚,七十多歲了淨身出戶。關於這位神奇的老人,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他另外一部著作——《花火》。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的日本經濟泡沫破碎,進入蕭條時期。北野武飾演的刑警西佳敬前幾年失去了女兒,妻子現在也身患絕症。
  • 北野武:《花火》
    北野武有一本自傳叫《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
  • 《花火》主角20句臺詞不到,這種不說話只打人的風格,很北野武
    ——羅伯特·麥基近些年,隨著電影業在影音技術上的不斷提升,大部分的電影故事表現力和感染力卻每況愈下,在歐美電影越發審美疲勞之時,來自東方的影片成為獨特的存在,在世界電影市場中,日本且「不走尋常路」的日本導演北野武無疑是一朵奇葩。
  • 《花火》:「溫柔流氓」北野武眼中的生、死與愛
    北野武的電影總會給人一種刺痛感。不像大刀闊斧之下的切膚之痛,而是滲透在平靜生活表皮下綿密的痛感,比如這部《花火》,生如繁花,死如星火,大海、蜻蜓、雪與血……北野武標誌性的元素在電影中反覆出現。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死亡對於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北野武集編劇、導演和主演與一身,和我們探討生與死的意義。
  • 《花火》,死亡襯託生命的厚重,詳解北野武心中的人生感悟
    上世紀90年代是日本電影百花齊放的年代,大師輩出,北野武作為其中最閃亮的一顆巨星肩負起重振電影行業的責任,相聲演員、節目主持人、計程車司機等不同職業的豐富經歷為他用光影方式展現多彩人生提供了素材,演員和導演、編劇多重身份的加持更像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小津安二郎對恬靜淡然家庭瑣事的細緻剖析,黑澤明對善惡人性的深入挖掘,溝口健二對美輪美奐視覺效果的精準把控,種種不同種類的藝術風格和內涵精神都在他身上得到融合和傳承
  • 美好的事物總是轉瞬即逝,北野武的花火恰巧表明了生命的美好
    除了黑澤明之外,日本電影中能夠提到的導演也就只有北野武了,北野武這一導演非常的富有個性,他的諸多電影都有著冷靜的宣洩的暴力情節存在,而他曾經在1997年所拍攝的電影花火卻能夠在豆瓣上拿到8.6分的評分,可見這一電影當時在日本的影響力有多深遠,今天帶大家一起來感受感受北野武鏡頭下的安靜與暴力和他對人生的諸多思考。
  • 從幽默文化到暴力美學,深度解讀北野武電影《座頭市》
    這部電影對於北野武有著重要意義:不僅代表著北野武個人獨特影像風格的形成,更象徵著以吳宇森為代表的的暴力美學迎來華麗回歸。 北野武小時候便是看著「座頭市系列電影」長大的,「座頭市」不僅是一個民族的經典記憶,也為他和其他電影從業者打開了一扇影視世界的大門。北野武並不滿足於翻拍,他想在這部電影中進行大膽的實驗:把風格化的鏡頭美學和日本特色的幽默相結合,以暴力美學的畫面表現出來,創作出一部更激進的現代化實驗電影。從勝新太郎到北野武,《座頭市》這個經典電影IP,終於得到了繼承和發展,迎來了新生。
  • 大師級導演北野武電影全集!
    如果點開此人的榮譽列表,也許就會明白他如此猖狂的理由:導演18部電影作品,3次入圍坎城,10次入圍威尼斯,《花火》更是斬獲金獅大獎。接下來電影分享會將把暴力美學大師的所有導演作品進行大盤點,讓我們進入北野武的光影世界吧。
  • 菊次郎的夏天確定引進,終於能在內地影院看到北野武的電影了!
    8月10日,北野武溫情之作《菊次郎的夏天》中文海報曝光,確認引進內地,檔期暫定。這部由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為其個人作品的內地首秀。這部作品8.8豆瓣高分力薦,金棕櫚獎提名加持,成為今年夏天不得不重溫的清涼之旅。
  • 北野武導演回顧展強勢來襲!
    1989年,兇暴警察復仇的電影《小心惡警》拍攝進程過半,因執導《大逃殺》而名聲大振的原導演深作欣二因與製片公司的糾紛憤而退出。只作為男主角演出的北野武在製片人的勸說下,選擇完成這部備受重視的作品。臨危受命的北野武,幾乎是一半被逼一半跟自己開玩笑似地初次執起了導筒。就在當年,一部打破傳統的暴力美學電影誕生,一位極具個人風格的世界級的暴力美學大師初露鋒芒。
  • 日本電影的構築(北野武——《花火》和國民電影的形成Part1)
    北野武因作品《花火》(HANA-BI,1997)而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之一事件被日本國內的報紙等媒體譽為:繼20世紀50年代黑澤明的《羅生門》和稻垣浩的《無法松的一生》(Muhomatsu no issho,1958)獲得這一獎項以來,40年不遇的快事,並加以不厭其煩地反覆報導
  • 前浪當如北野武
    和喜劇事業一樣,北野武很快就找準了自己電影的風格定位。這部處女作,已經奠定了日後北野武電影的美學要素:固定鏡位、長鏡頭、抒情配樂、臺詞少、暴力美學、死亡與宿命。給當時的黑色警匪片注入了一劑新鮮血液。這種讓人嫉妒的天才直覺,背後依然充滿著北野武式的冷幽默。
  • 前浪當如北野武-虎嗅網
    和喜劇事業一樣,北野武很快就找準了自己電影的風格定位。這部處女作,已經奠定了日後北野武電影的美學要素:固定鏡位、長鏡頭、抒情配樂、臺詞少、暴力美學、死亡與宿命。因為如果講很多話,北野武覺得自己變成蹩腳演員的風險就更大……在此之後,北野武拍攝和出演了多部黑幫電影,如《大佬》、《極惡非道》系列。一度引領了日本黑幫的穿搭潮流,也讓北野武在日本黑幫間頗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