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再是「香餑餑」?30年後人均6套房,未來誰來「接盤」?

2020-12-22 騰訊網

近幾年,大家飯後談資不是孩子,就是房子,如果周圍朋友或者同事誰要是有幾套房,大家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但是,隨著80、90後逐漸老去,城鎮化基本完成,剛需將不再有,持有幾套房產的人還會吃香嗎?

未來人均6套房

近幾年,我國房價一路高歌猛進,主要得益於我國的人口紅利,15歲到64歲的人口數量達到了9億人,增長率達到了22%,其中80後、90後成年結婚需要買房,子女上學還需要買房,而對應父母需要進城看孩子,也需要買房,其他人進城做生意、打工也需要買房,一下子造成了供需失衡,但是最近,大家明顯感覺到了房價漲不動了,是事實還是錯覺?

但是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由過去的19%發展到了現在的60.6%,表現出了一個驚人的增長水平,而歐美發達國家城鎮化率也就80%左右,很多人想還有20%的空間,但是歐美發達國家達到如此高的城鎮化率靠著人口低速增長甚至降低才達到的, 而我國城鎮化也很快到了瓶頸,疊加國家重視鄉村振興,未來城市房價上漲的助推劑將不復存在了。

根據城市規劃要求,一般市場上非商品住房比例是商品房的4倍左右,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目前商品房庫存總量達到了48342萬平方米,再加上經濟適用房、棚改房、自建房、房改房等非商品房,根據部分專家估計,目前我國的房子夠住40億人口,而隨著80後、90後的老去,30年後人均持有住房將達到6套左右,那時,房子誰來接盤,房子還能再是香餑餑嗎!

家庭房子越多,成本越高

2020年,是多事之年,同樣也是機遇之年,年初突然爆發的疫情,讓老百姓一下子意識到,什麼資產都不重要,就是現金最重要,而疫情,同樣,讓最近幾年商鋪的市場行情更加雪上加霜。商鋪現在俗稱「傷鋪」,前幾年購買了商鋪的人面臨著一是受電商的衝擊,鋪面租不出去,再或者想賣,也賣不出去,壓根無人來買,根據阿里拍賣網數據顯示,近幾年來,法拍房數量出現了明顯的增加,也就是所謂的違約率越來越高,打個幾折去出售,也無人接盤。

商鋪的慘澹行情,目前已經傳導到住房了,根據房天下網數據統計,全國100萬住宅1年的租金也就3萬元左右,年化收益率也就3%,如果將100萬元放到銀行,隨便的理財收益都超過3%,並且什麼時候想變現就變現,不像住房那樣,還擔心賣不出去,同時,多套住房面臨著要多交多套物業費,還面臨著房產稅的壓力,目前,80後、90後負債率已經超過90%,也就是說,房子基本上已經透支了年輕人所有的財產,未來如果由於成本的增加,房子一下子出現集中出售,卻無人接盤,那又將會怎樣?

未來房子如何選擇呢?

我們都知道,股票市場在熊市時還有上漲的股票,房產市場也一樣,房子未來大概率出現結構性行情,全面上漲可能性將不再有,針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來說,類比紐約、東京、倫敦、巴黎、瑞士等國際大都市房價走勢,未來還有上漲可能,但對於其他城市,像學區房、地鐵房、中心房等價格也在上漲之中,而其他地區房價,明顯出現了分化行情,像東部、西部部分城市,一套房,幾萬塊居然沒人要。而針對還想買房進行投資的人,大家還是且行且珍惜。

相關焦點

  • 人均兩套房?那些入住率不足50%的小區,裡面房子可以接盤嗎?
    90後成了高房價的「接盤俠」,按買房人來說,這是無奈的一件事。面對買房,很多人都是無奈的,房價高還是低,房子都得買,尤其是剛需。有的人一套房都沒有,有的人只有一套房,而有的人,甚至早早就買了第二套房了。
  • 未來10年,2類房子或「無人接盤」,內行建議:真的不要亂買房
    對於未來幾年打算買房的人來說,必然希望買到有升值潛力的房子,對於那些可能會「無人接盤」的房子應該儘可能避開。未來10年,這2類房子可能會面臨「無人接盤」,內行建議,未來幾年真的不要亂買房。 01高架橋、加油站、化工廠等附近的房子。
  • 我國30%的家庭有2套房,在未來,多套房子的家庭會面臨什麼?
    要知道,房子也代表一個家庭的財富,都想讓自家的財富不斷升值。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裡,我國的房價基本上是一直在上漲,這也滿足了不少人看漲的心理。由於房價一直在上漲,買房的人也越多,國人也熱衷買房。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全國城鎮家庭中,戶均擁有1.5套房;超過30%的家庭擁有2套房;超過10%的家庭擁有3套房。
  • 深圳土著人均12套房,半個月收租80萬!住城中村,穿人字拖白背心
    8月26日,深圳市統計局公布了《深圳統計年鑑—2019》,其中深圳的人均住房數據,讓不少人直呼:老鐵,扎心!數據顯示,深圳住房總數已增加到1082萬套,平均下來每戶有1.13套,人均住房面積27平方米。其中,1877個城中村居住單元散布在深圳的各個位置,為外來打工者提供了價格合理的臨時住所。
  • 20年後,最值錢的將不再是房子,而是這「兩樣」必備的東西
    房子就是中國人的宿命!在當下的中國,全民基本都圍繞房子在轉,從北大清華的高材生到工地上的農民工,他們都希望能夠在城市買一套房,成為真正的城市人,而不是靠租房。這不只是觀念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環境的問題。辛辛苦苦工作,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買一套房。
  • 飛利浦剝離家電業務 誰來接盤?
    原標題:飛利浦剝離家電業務,誰來接盤?接盤企業是誰還懸而未定,但2019年,飛利浦的全年營收為195億歐元,健康生活業務版塊營收佔比為30%,同比增長8%,是三大業務板塊中增速最慢的。
  • 人均破1萬美元 未來上哪兒搞錢?
    口嗨、吐槽滿天飛,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想一想,人均GDP破萬,意味著什麼?應該怎樣去配置資產?今天小柒就撿重點,給大家捋一捋。2019年中國人均GDP剛剛破1萬美元。2018年世界人均GDP為1.13萬美元,單純從數據上來說,我們連及格線都不到。
  • 誰也沒想到,純電動不再是「香餑餑」
    以交通工具為例,近些年來的新能源汽車所佔的比重在不斷上升,即便是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也湧現出不少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像是國外的特斯拉和國內的蔚來、小鵬等廠家。人們能接受純電動的原因除了可以為環保貢獻出一份力,更重要的則是滿足了自己的使用體驗,現階段的政策對於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扶持力度還是非常大。
  • 未來5年後,房子無人問津還是一套難求?馬雲孫宏斌想法一致
    無論是在傳統觀念還是現代觀念中,房子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現在和結婚生子、孩子上學掛鈎以後,很多人都覺得房子是自己生活當中的「必需品」。進入2020年以來,事情似乎有了「轉機」:為了減少人群聚集,很多地方都關閉了售樓處,房企迫於債務壓力紛紛打折促銷,力度不小。
  • 飛利浦剝離家電業務,誰來接盤?
    接盤企業是誰還懸而未定,但飛利浦出售廚房電器和小家電業務的決心已定,這將給中國家電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和啟示?剝離業務出於戰略考量早在今年初,飛利浦就向外界釋放了出售家電業務的強烈信號。飛利浦全球執行長萬豪敦(Frans Van Houten)在2019年年報致辭中表示:「當前,飛利浦正在為家居護理及廚房電器業務的未來發展尋求潛在的最佳歸屬。家居護理及廚房電器業務是一個強大的業務體,為飛利浦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並不適合飛利浦『聚焦健康科技並成為該領域領導者』這一戰略目標。」
  • 你大學畢業後第幾年買的第一套房?第二套房子是靠什麼購買的?
    今天上班開車聽廣播,主持人談到一個話題,大家都是畢業後第幾年買了人生第一套房子?資金是從哪裡來的?我聽著聽著就陷入深思當中,回想起自己購買第一套房子的辛酸史,想到80後和90後誰買房壓力更大。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把房子買了,努力工作還月供,剩餘的錢還帳,接著住地下室;收房後就一次沒去看過。第二套房子如何來的:直到2012年,有中介打電話問我房子賣不賣,價格在10000元左右/平米,後來答應按照總價90萬出售了。
  • 現在100萬的房子,30年後還能值多少錢?看完你還要買房嗎?
    真等到有錢又有資格買房的時候,又害怕變成「接盤俠」,剛買就降價,不買又怕越漲越高,所以在中國想要買套房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那如果現在有錢買房的話,花100萬買房,30年後房子會越來越值錢,還是變得「一文不值」呢?
  • 房屋產權70年,到期後歸誰?國家給出答案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980年,農村人民公社每人平均從集體經濟基本核算單位分得的收入為85.9元,即使到了199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也只有630元,可以說在80年代或者90年代,很多人並不是不想賺錢,而是沒有機會。
  • 房產稅來臨,某些人十套房的事瞞不住了
    具體人均可能是30到60平米。 家庭免稅面積=人均免稅居住面積×家庭人數。 第二,房產稅應該是累進位的,並且是面積和套數相結合的。 多拿多交,少拿少交。
  • 結婚率生育率雙雙創新低 未來房地產或將面臨無人接盤的困境
    房子,不僅僅只是用鋼筋水泥搭建起來的一個居住的場所,也是衡量一個人經濟條件的戒尺。在國人的傳統觀念裡,結婚買房是一件因勢利導的事情。而絕大多數的年輕人憑藉一己之力根本無力承擔首付或房貸,但是一般又要求有了房才能結婚,於是,6個錢包買房成了常態,不僅透支了自己的潛力和多個家庭的家底,還要背負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負債。
  • 40%家庭有兩套房,中國有多少房子不清楚,但絕對過剩
    有專家統計了1998年-2016年來19年間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商品住宅竣工面積,數據顯示這19年時間裡中國累計979734萬平方米,按照平均每套房子100平米計算那就是9797.34
  • 女子買14套房降價後想退8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昆明的王女士稱,她花1400多萬買巫家壩14套房,不料不到一年「房價降了300多萬」,現在想退8套!2019年11月,王女士以約11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購買了巫家壩一樓盤的14套公寓,總價1400多萬元。
  • 70年產權到期房子歸誰?「房屋產權」出新規,明年起開始執行
    70年房屋產權並非指房屋所有權,而是指房屋土地使用權。70年房屋土地使用權指的是土地70年使用權到期後,那土地的所有權則歸國家所有。所以,並不是70年產權到期,房子就不屬於自己,這是錯誤的理解。只要你擁有房產證,那該房屋的所有權就是歸你所有,不論過多少年都如此。
  • 第一套房的契稅不適合上漲
    ,才能支付首付,接著就是繁重的月供和不知道哪兒來的裝修款,如果繼續增加一筆購房支出,很多家庭可能有點難以承受。2019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7155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1%;商品房銷售額159725億元,增長6.5%,按照銷售額除以銷售面積,大概可以算出19年全國新房均價大約是9310元/平方米,比2018年的均價上漲了6.5%。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
  • 在深圳打拼17年買了兩套房,「715」後變現更難了
    當時我和前妻經人介紹結了婚,婚後我一個人在深圳打工,前妻和我父母同住,婚後一年,前妻經常和父母鬧彆扭,導致我們夫妻關係不和,生下女兒後,矛盾更加尖銳,直接導致我們走上了離婚的道路。 離婚那天,我才意識到一個道理:無論有多努力,付出多少汗水,未來一定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2008年,我重新找了一份工作,是深圳的一家規模比較大的工廠,月薪漲到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