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談枕邊書

2020-12-21 澎湃新聞

葉永烈,作家

您最早讀的書是什麼?是在什麼情況下看的?

葉永烈:我最早閱讀的是兩本圖畫書,一本是《人猿泰山》,一本是《魯濱遜漂流記》。這兩本圖畫書,是我從父親的書櫃裡找到的。父親有好幾個書櫃,放著各種各樣的書。這兩本圖畫書淺顯又有趣,《人猿泰山》所描述的非洲森林,《魯濱遜漂流記》所描述的荒島生活,都是我聞所未聞的,所以引起我強烈的閱讀興趣。

童年時期的閱讀,對哪些書印象深刻?

葉永烈:童年時期喜歡讀《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的童話。特別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給我的印象是極其深刻的。因為在上小學五年級時,老師組織班級裡的同學演出了這個童話劇。主角賣火柴的小女孩由班上同學蔣玉蓉飾演。我也是劇組成員。由於反覆排練,我迄今仍會唱《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主題曲,也不知道這首歌是誰寫的。

另外,在解放初,我的表姐、演員戈煙從上海來溫州,送給我一本連環畫《白毛女》。這使我第一次知道白毛女的傳奇故事,而這故事有著強烈的階級鬥爭意識。

小時候讀的書,都是來自哪裡?講究閱讀方法嗎?

葉永烈:我先是看家裡的書。父親那幾書櫥的書,讓我看光了,我便到學校圖書室、少年之家去借。上中學時,我向溫州市圖書館等申請借書證。於是我手中有好幾個借書證。那時,溫州市文化館圖書室在市中心中山公園裡,還不算遠。從我家到九山湖畔的溫州市圖書館,路上來回要走一小時。然而,那裡的書卻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使我不住地往那裡跑,借回心愛的書。至今,我仍保存著「溫州市圖書館讀者證」「溫州市文化館圖書室借書證」「少年之家出入證」。其中,那張「溫州市文化館圖書室借書證」上有借書記錄,從1956年7月31日至8月29日暑假期間,我共去該館借書15次,差不多兩天去借一次!

那時,我愛看《把一切獻給黨》《普通一兵》《團的兒子》《表》《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源泉》。我很崇拜書中的英雄人物。有一次,我讀《真正的人》,被「無腳飛將軍」的英雄業績深深感動,寫了一篇幾千字的讀後感,交給語文教師。不過,《真正的人》開頭,用了很長的篇幅單純描寫森林裡的景象,我看不下去,「跳」了過去。我喜歡讀故事性強的作品。到了高中,我開始讀《契訶夫短篇小說選》《呼嘯山莊》這樣的書。

我也愛看中國古典小說。像《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聊齋志異》,看了好幾遍。我最喜歡《西遊記》,作者那豐富的幻想力使我深為佩服。這樣的古典名著,多讀幾遍是很有好處的:我第一次讀的時候,被書裡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讀得很快,一口氣看完,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第二次、第三次讀的時候,所關心的不再是故事情節了,細細品嘗,下馬觀花,這才真正讀懂這些書。

父親有古文根底。那時候,父親是銀行行長、錢莊總經理,每天開門營業前,他要給員工講解《古文觀止》,所以買了很多本《古文觀止》,員工人手一冊。我也跟著學《古文觀止》。我考上北京大學時,從家中帶走的兩部書,一是《古文觀止》,二是《飲冰室文集》。迄今這兩部書仍在我的書架上。

我看書時,有個習慣,讀到精彩處,就隨手記在筆記本上。這對於提高我的寫作水平,很有幫助。一天,我得到一本精美的布面燙銀的日記本,忽發宏願,要自己編一本名言俗語的摘抄本,將精彩的詞彙、詩句集中起來,經常翻翻。給它取個什麼名字呢?想了好一會,取名《小辭源》。《辭源》詞彙豐富,冠上一個「小」字,含涓涓細流的意思。這本《小辭源》,其實也就是我自己編輯的《景物描寫辭典》一類的書。那時候,買不到《景物描寫辭典》那樣的書,不過通過自己的摘抄,印象更深。至今,我手頭仍保存著這本《小辭源》,有時,還要拿出來翻翻。在這本《小辭源》中,記下五六萬字的名言、佳句、成語、口頭禪,光是成語就有上千條。還詳盡地記敘了詩的韻律,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絕和七絕的格式,以及各種詞牌的格式。我居然對「然」字發生興趣,研究起「然」的詞意。這樣,我在看書時,見到「然」的詞彙,諸如「猛然」「奄然」「愴然」「矍然」「泫然」「軒然」「忝然」「秩然」「盡然」「澹然」「惴惴然」「施施然」「潸然」「翩然」「巋然」等等都摘了下來,記了一百多個「然」。

哪些書對您後來的創作產生了影響?

葉永烈:上中學時,我也很愛讀科普書籍。伊林寫的《十萬個為什麼》,深深地吸引了我。這本書像一位忠實的嚮導,領著我進行了一次「室內旅行」,使我明白了自來水、襯衫、鏡子之類,也有許多科學奧秘呢。有一次,我借到一本翻得很舊的《科學家奮鬥史話》,一口氣把它看完,接著又看了一遍。我懂得了科學家不是天生的,而是「奮鬥」出來的。1959年底,上海的少年兒童出版社醞釀出版《十萬個為什麼》,我是作者之一,便得益於中學時代的這些閱讀。

常常有人問我,你怎麼會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你小時候讀什麼科幻小說?

我小時候讀的科幻小說,跟你們現在讀的科幻小說全然不同。我在21歲寫作《小靈通漫遊未來》之前,既沒有讀過法國凡爾納的「硬科幻小說」,也沒有讀過英國威爾斯的「軟科幻小說」,更沒有讀過美國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科幻小說」。我那時候能夠讀到的,是蘇聯的科幻小說。我讀到的第一篇科幻小說,是蘇聯的《精密度的鑰匙》。當時,我上高中,跟同班的一位同學合訂了蘇聯《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中文版。在這本雜誌上,我讀到了連載了幾期的《精密度的鑰匙》。可能是這篇科幻小說太枯燥,也許是內容太深,我看了開頭就沒有讀下去。

使我對科幻小說發生興趣的是兩篇蘇聯科幻小說,儘管這兩篇科幻小說都沒有「名氣」:其中的一篇叫《射擊場的秘密》,記得我當時是從《中國青年》雜誌上讀到的。《射擊場的秘密》是驚險樣式的科幻小說。故事很有趣,時隔幾十年,我仍能複述:間諜拍攝的微縮膠捲被查獲了,所拍攝的是軍事禁地射擊場。奇怪的是,拍攝者的視角都很低。據此推理,破案的焦點集中在一隻可以隨意進入射擊場的狗。最後查明,是間諜在狗的一隻眼睛裡安裝了微型照相機。這篇情節跌宕、幻想出人意料的科幻小說,使我對科幻小說產生興趣。

接著,我又讀蘇聯科幻小說《奇異的「透明膠」》,寫的是一天清早,有人正在刷牙,忽然見到從空中飛過一個人,大為驚訝這「空中飛人」是怎麼回事?經過偵查,才知道原來是一個發明家,發明了奇異的「透明膠」,充進氫氣,就飛上了天空。這種「透明膠」有著奇異的用途。

我也很愛讀中國當代小說。記得鄧友梅的小說《在懸崖上》發表的時候,我在念高三。我是站在溫州的新華書店裡,一口氣讀完這篇小說,久久地激動著,「藍皮猴」的形象從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腦子裡。後來我在出席作家代表大會時,特地找鄧友梅老師合影,因為我年輕時曾是「鄧粉」。我也喜歡讀王汶石的小說,可惜後來我一直沒有機會見到他。在民國小說中,我愛讀廢名的短篇小說。

您是一位多產的暢銷書作家,尤其是那麼多紀實文學,都要經過大量的採訪。您的時間是怎麼支配的?

葉永烈:我把外出採訪與案頭寫作,看作是不同工作狀態的交替。

一年到頭,我沒有周末,也沒有節假日、退休日。我一直處於工作狀態。特別是放長假的時候,電話很少,而我又從不在長假外出旅遊,使我能安安穩穩寫作。這樣,相對而言,我的創作時間就多一些。

另外,我在長期的寫作中,養成了思路通暢,一氣呵成的寫作習慣。我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一次性寫成,很少有寫了一半重新再來。我從1992年起就改用電腦寫作,是第一批換筆的中國作家之一。電腦寫作,大大提高了寫作效率,同時也減輕了寫作的勞動強度。

您的科普作品進入了中國教科書,同時也被翻譯到國外,進入了日本的教科書。您認為怎樣才能讓更多的讀者了解科學?

葉永烈:語文課本應當選入一定比例的科普作品,使中小學生從小就對科學產生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從小對科學產生興趣,會使他們一輩子熱愛科學。當然,語文課本在選入科普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科學知識的準確。比如,那篇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悲壯的兩小時》,存在多處明顯的科學錯誤,我曾經就此事發表過談話,希望語文課本編好之後,那些科普作品最好請科學家看一下,以免貽誤下一代。

【編者按:本文採訪於2020年4月12日,葉永烈先生不久後(5月15日)因病去世】

(主持人:宋莊)

原標題:《葉永烈談枕邊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作家葉永烈去世 成名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都寫過什麼書?
    [作家葉永烈去世]記者從上海市作家協會獲悉,著名作家葉永烈15日在滬病逝,享年80歲。  葉永烈生於1940年,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並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由葉永烈擔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萬個為什麼》叢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1987年至2000年,葉永烈擔任上海作協專業作家。
  • 溫籍作家葉永烈去世 他書裡種種幻想如今都一一實現
    葉永烈夫婦(右二、右一)回到母校——溫州瓦市小學。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根據上海市作協消息,溫籍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記者從上海市作協了解到,葉永烈之子需從國外趕回,還要再隔離14天。上海作協將與家屬商議,是否公開舉辦告別儀式,並根據家屬意見,葉永烈先生的後事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作出安排,日期另行告知。  記者從上海市作家協會證實,著名作家葉永烈,5月15日上午9時30分因前列腺癌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
  • 吳東峰:葉永烈的意義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作者、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新京報官微);葉永烈去世,作品有《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記》等影響一代人(瀟湘晨報)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參與創作《十萬個為什麼》(中國新聞網);葉永烈去世,那個告訴我們「為什麼」答案的人走了(環球人物網);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你用過的小靈通就出自他的《小靈通漫遊記》(錢江晚報);
  • 葉永烈先生走好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5月15日上午在上海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葉永烈是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截至2018年1月已經出版逾3500萬字作品。
  • 葉永烈給新聞記者留下哪些採寫乾貨?
    可以說,這些書啟了蒙近幾十年來無數中國青少年對科學世界的早期探索。但事實上,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的葉老,在人生上半場揮筆馳騁於科幻的世界,而在人生下半場,更是執筆揮毫了自己一部傳記書寫史。葉永烈寫了哪些讓媒體人都驚叫汗顏的紀實文學作品?
  • 趙婷:葉永烈的「絕筆·絕響」與「專藏」
    2016年,《歷史的絕筆:名人書信背後的歷史側影》(以下簡稱《絕筆》)一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最初打算寫100篇名人書信故事,字數太多了,寫至82篇就收工了,總共75萬字。在珍藏了30多年之後,葉永烈正是憑藉其筆跡,找到了責任編輯——啟蒙恩師、散文作家楊奔先生。這封信的初始收藏者是葉永烈的父親。這位書法很好、會寫詩詞的企業家,不僅給了葉永烈最初的文學薰陶,也遺傳給了他細心的基因和習慣。葉永烈中小學時的成績單,父親全部保存下來,從小學到高中畢業總共有39張,最古老的一張是1945年的,現在它們已成為學校的珍貴校史檔案。
  • 葉永烈:六十年代的「知乎大神」,八十年代的劉慈欣,曾幻想手機視頻...
    他就是傳奇一般的作家葉永烈先生。 今天,葉永烈先生離世。 葉永烈從18歲就開始發表科學小品,1959年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20歲時,他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 《十萬個為什麼》在我國經久不衰,多次再版,成為好幾代人的知識啟蒙讀物。 葉永烈先生撰寫了很多化學篇的文章(這套書,我一直保留至今)。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曾談紀實文學創作:怕苦怕累,別幹這行
    編者按:澎湃新聞從上海作協獲悉,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長海醫院去世,享年79歲。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
  • 記者型作家葉永烈(圖)
    圖為葉永烈與本文作者1979年在天津日報大樓前合影我與葉永烈相識於上世紀70年代末,全國科普創作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其時,我採寫了《名家與新秀——訪高士其和葉永烈》。我們從此結緣。他性格敦厚、謙和,彼此視若同學兄弟。
  • 章玉政:我與葉永烈先生的交往
    我想起之前看過葉永烈先生的一本自傳裡提到,他曾擔任影片《載人航天》的編導,得到「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悉心指導和熱情幫助。如果要是能找到葉永烈,那麼,我遇到的採訪難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本來以為葉永烈這麼有名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結果先後打了電話到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都被告知:「葉先生已經多年不參加我們的活動了,沒有他的聯繫方式了。」
  • 科幻與紀實,回憶葉永烈的文學之路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葉永烈曾與葉永烈有過深入交往的科普作家、中國科普作協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對葉永烈創作多有研究,特授權本報刊發他的文章《兩個葉永烈》。20年後,葉永烈曾有這樣的感慨:幸虧當時中國還沒有盜版,不然,這本書馬上就會遭殃;而那時候也還沒有時興籤名售書,不然,真得把作者累壞。雖說《小靈通漫遊未來》只是一本7萬字的薄薄小書,回過頭來看亦存在著一些缺陷與不足,但它的影響無疑是廣泛深遠的。
  • 張忠順:拜讀葉永烈
    走近葉永烈,你會強烈地感到,他無愧一部厚重的書,博大精深,寓意深邃。他輝煌而傳奇的壯美人生,確實豐富多彩,耐人尋味。(1)不是神童,確有神通。葉永烈自11歲萌發文學夢,並有「豆腐乾」似的作品問世。葉永烈的簡歷告訴我們,他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的科學,屬自然科學的一種。它既是創造新物質的科學,又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葉永烈學有專攻的是化學,自然諳熟化學的神奇功效,尤其擅長運用化學知識,解析人類美好憧憬,所以,他大學尚未畢業,就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
  • 作家葉永烈去世《十萬個為什麼》影響幾代人
    《十萬個為什麼》算是葉永烈的第一部大作,全套書900多個題目,他撰寫了300個。很多人大概沒想到,寫出了影響一代人的作品的這位作者居然那麼年輕。21歲時,葉永烈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成功預言了幾十年後科學的發展,啟發了無數青少年讀者對科學的熱愛。
  • 葉永烈:我屬於「煤球爐」式的作家
    2020年5月15日上午9時30分,著名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在他一生中,有過很多嘗試,年輕時,他在北大化學繫念過書,在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當過導演,而他最熱愛的事業則是寫作。作家葉永烈,總共出版了180部著作,作品總字數超過3500萬。
  • 紀念|葉永烈:燃點一九七八
    葉永烈從閣樓上弓著腰爬梯子下來,聲音已經遠了,窗戶插銷下面壓著一張信封。鄰居都是工人,來自周邊的大中華橡膠廠等工廠車間。葉老師葉老師,他們這樣恭稱著這條由拆遷戶私房組成的弄堂裡唯一的大學生。祖籍溫州的葉永烈和他的妻子,以及在這裡出生的兩個兒子,自自然然說著上海話,過著裡弄生活。在後來的日子裡,葉永烈去北京採訪過無數次,也環遊過全世界,但他只有回到上海才感到是回家。
  • 作家葉永烈去世 《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男神走了
    而書中的那些「硬科技」,則主要來源於北大可以看到的眾多最新的科技雜誌。「文革」結束以後,1978年,這部小說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引起轟動,發行量達到驚人的300萬冊。50多年前,葉永烈就在《小靈通漫遊未來》中預言了未來,他在書中寫到的環幕立體電影、隱形眼鏡、原子能氣墊船等等高科技,在當時根本就是沒影的事,而現在有許多都已成為了現實,不得不讓人佩服葉永烈先生驚人的預測未來的想像力。1996年,UT斯達康公司得到葉永烈先生的無償授權,將「小靈通」命名為一類手機產品的稱呼。
  • 老作家葉永烈離世!你可能不記得他,但一定看過他的作品
    引言:看到葉永烈先生去世的消息後,小新感到無比痛心。對於科幻迷小新來說,葉永烈先生的去世意味著「中國當代科幻三大奠基者」的徹底離去。對於文學創作者小新來說,葉永烈先生的去世意味著一位筆耕近七十年、留下超過3500萬字巨著的老前輩的離去。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原標題: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昨日,上海市作家協會發布訃告,《小靈通漫遊未來》作者、著名作家葉永烈因病於5月15日上午9時30分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享年80歲。葉永烈堪稱一代人科幻夢的啟蒙者,那些曾讀過《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未來》的讀者,紛紛在網上懷念追思他。
  • 紀念大眾作家葉永烈:在舊書攤上風靡全國
    從《十萬個為什麼》到中共黨政要人傳記,再到被收入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葉永烈的作品在大眾層面上獲得了巨大成功,乃至成為盜版書商們青睞的對象,各種冒用其名義出版的偽作充斥坊間,這也讓「葉永烈」的名字在舊書攤上出現的機率僅次於金庸、古龍等武俠小說作家……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葉永烈1940年出生於浙江溫州
  • 溫州人葉永烈
    5月15日下午,我從朋友處得知葉永烈先生病逝於上海的消息,感到意外,頃查網絡,已有消息,他是1940年出生,享年80歲。葉先生是溫籍著名作家,溫州文化的一面旗幟,在溫州擁有一批崇拜者和追隨者。這幾天,我在微信、微博和溫州各大媒體上,讀到許多溫州文化界人士和讀者的留言、撰文,哀悼、懷念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