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日方敗訴 電商旗艦店部分商品名稱去掉「無印...

2021-01-10 青瞳視角

北京青年報記者12月11日了解到,日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日本無印良品已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放出聲明,部分產品的名稱也從「無印良品MUJI」更改為「MUJI」。

事件:中「無印良品」告日「無印良品」侵權

根據判決文書,本案原告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下稱棉田公司)系第7494239號「無印良品」商標(下稱涉案商標)的所有權人,該商標註冊於2001年,核定使用在第24類「棉織品、毛巾、毛巾被、浴巾、枕巾、地巾、床單、枕套、被子、被罩、蓋墊、坐墊罩」商品上。北京無印良品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2011年6月,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在中國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

本案被告之一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下稱良品計畫)是註冊於日本的一家企業,2005年5月其成立了上海無印良品,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

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發現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生產、銷售的抹布、面巾、浴巾、浴室用腳墊等商品上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侵犯了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權利,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請求判令二被告立即停止侵犯相關「無印良品」商標權的行為,共同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muji.tmall.com)和中國大陸的所有實體門店及相關媒體發布聲明消除影響,並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260萬元。

二被告共同辯稱,其在浴室用腳墊商品上有註冊商標,在該商品上使用「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系使用己方註冊商標的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此外,原告主張權利的商標是簡體字「無印良品」,而其使用的是繁體的「無印良品」,且為其首創,主觀上沒有侵權故意,故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二審判決仍認定日方在浴巾等品類商標侵權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控侵權商品上使用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與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的涉案商標「無印良品」相比,僅存在「無」和「無」的差異以及有無「MUJI」的差異,故構成相同或者近似商標。此外,二者同時使用在浴巾、面巾等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容易導致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另查明,良品計畫在第20、21、27類商品上擁有「無印良品」註冊商標,但上述商標指定使用商品均不涉及被控侵權商品,不能成為合理抗辯事由。

因此,二被告在浴巾、面巾、浴室用腳墊等被控侵權商品及商品包裝上和商品宣傳推廣中使用與涉案商標相近似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標識,侵犯了原告對涉案商標享有的註冊商標專用權。綜上,判決二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muji.tmall.com)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表聲明消除影響,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對於此次判決,良品計畫和上海無印良品不服,並提起上訴。最終,北京高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MUJI旗艦店發聲明澄清 部分商品名稱去「無印良品」

北青報記者登錄相關電商平臺發現,如果搜索「無印良品」關鍵詞,並不會像其他品牌旗艦店一樣彈出頂部專屬的半屏頁面,而是只有商品連結。處於搜索最頂端的還是一則廣告連結,非其旗艦店內商品。

在該平臺的「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中,日本無印良品已經在其首頁的底部掛出「鄭重聲明」。

聲明稱,「無印良品」自1980年在日本誕生以來,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地開設店鋪,註冊「無印良品」和「MUJI」商標。在中國大陸範圍內,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幾乎在所有的商品·服務類別上註冊了「無印良品」商標,但是僅在布、毛巾、床罩等商品類別的一部分上,被其他公司搶註了「無印良品」商標。因此,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

範圍內,針對這些商品不能使用「無印良品」商標,但於2014年及2015年錯誤使用了該商標。

「為消除上述行為給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等造成的影響,我司已對上述商品的商標標註情況進行了整改。」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在聲明中表示。

此外,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該電商旗艦店中,部分商品已經在名稱中去掉了「無印良品」字樣,包括箱包、拖鞋、家居用品中的沙發、床上用品、織物的筆袋和桌墊等紡織品。

對於無印良品的此次敗訴,法律業界人士認為,日本無印良品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沒能提前布局註冊商標,導致中國的「無印良品」商標在部分商品類別中被他人搶先註冊。而這類國際商標訴訟,此前也有一些案例,如王致和在德國遭遇搶註等。

事實上,目前有一定商標意識的國內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之前都預先合理進行商標布局,應儘可能在和企業生產經營的商品或服務類別有關的商品或服務類別上註冊商標,有的甚至是全品類註冊,從而預先防止其他企業的搶註。部分企業在進軍海外市場前幾年就會考察相關市場的近似商標情況,以防搶註發生。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鑫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 「無印良品」侵權 日方敗訴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 「無印良品」侵權 日方敗訴 2019-12-12 10:00: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張鑫 | 字號:A+ | A-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日本無印良品已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掛出聲明,部分產品的名稱也從「無印良品MUJI」更改為「MUJI」。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 日方敗訴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日本無印良品已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掛出聲明,部分產品的名稱也從「無印良品MUJI」更改為「MUJI」。  二審維持原判  認定日方在浴巾等品類商標侵權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控侵權商品上使用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與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的涉案商標「無印良品」相比,僅存在「無」和「無」的差異以及有無「MUJI」的差異,故構成相同或者近似商標。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日部分商品名稱已刪相關字樣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日方敗訴日方電商旗艦店部分商品名稱已去掉「無印良品」字樣北京青年報記者12月11日了解到,日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
  • 商標之爭日本「無印良品」敗訴,濟南店鋪相關產品改標籤
    「無印良品」,周所周知的日本百貨品牌,因「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敗訴再上熱搜,引起廣泛關注。日前,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日本「無印良品」敗訴,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發布聲明,賠償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商標之爭,日本「無印良品」緣何敗訴?山東市場上的「無印良品」店鋪又是如何反應?
  • 無印良品真的「丟了商標」,只因商標註冊不全面!
    導語: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定日本無印良品在一起與中國公司發生的「無印良品」商標侵權糾紛訴訟中敗訴。相信很多人對日本的「無印良品「並不陌生,殊不知,中國也有一個「無印良品」品牌。判株式會社良品計劃(無印良品的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從17年到現在,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案塵埃落定,日方敗訴。
  • MUJI商標案敗訴,在中國不能再做「無印良品」?
    北京棉田又在2011年授權北京無印有限公司,在中國獨家使用該有關商標,而棉田也正是該公司的投資方。 而日本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計劃在1999年向我國商標局申請註冊了「無印良品」商標,但僅指定使用在第16,20,21,35,41類商品或服務上,且截至被異議商標申請註冊日的2000年4月6日前,該公司並未向商標局申請在第24類商品上註冊「無印良品」商標。
  • 被判商標侵權!日本「無印良品」輸給了北京「無印良品」
    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 中日「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十年爭奪究竟花落誰家?
    中日「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十年爭奪究竟花落誰家?「無印良品」商標究竟會花落誰家在網上搜索「無印良品」,會跳出來兩個網站,一個是日本無印良品開設的網店,另一個是北京無印良品旗下的網店。雖然在中國人大多數人眼中,北京開設的這一家無印良品網店是「山寨店」,但它們在天貓上都是官方認證的旗艦店,因此位於北京的這一家無印良品公司同樣合法持有「無印良品」的商標。早在2000年,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就向商標局申請註冊了「無印良品」商標,用於第24類商標之上。2004年將該商標轉讓給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
  • 最前線|MUJI打輸商標官司,無印良品不完整了
    而日本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計畫在1999年向我國商標局申請註冊了「無印良品」商標,但僅指定使用在第16,20,21,35,41類商品或服務上,且截至被異議商標申請註冊日的2000年4月6日前,該公司並未向商標局申請在第24類商品上註冊「無印良品」商標。
  • 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丟了商標」
    但值得提到的是,上述判決僅涉及第24類商標覆蓋的商品,包括棉織品、毛巾、床單、枕套和被罩等,因此,針對非第24類商標覆蓋的商品,無印良品仍在中國市場合法保有其完整的名稱和商標。無印良品上海方面向界面時尚確認,上述終審判決的確已下達。而其已根據判決書要求,履行了相關判決。
  • 無印良品慘遭敗訴,丟了商標又賠錢!
    然而,一路高歌猛進的無印良品,最近卻陷入了一場商標危機!原來,無印良品一直因商標被人「山寨」而困擾,於是索性把持有同名品牌的「北京無印良品」告上了法庭。他們的態度很堅決:世界上只能有一個「無印良品」。但意想不到的是,12月1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下簡稱良品計畫),也就是日本無印良品的品牌方敗訴。
  • 日本「無印良品」再告中國「無印良品」,一文讀懂兩家十多年商標...
    「無印良品」商標花落兩家在天貓上以「無印良品」為關鍵詞搜索店鋪,會跳出來兩個選項。一家是「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另一家則是「無印良品旗艦店」。前者是日本無印良品開設的網店,後者則是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旗下店鋪。
  • 日本無印良品不僅丟了「無印良品」,還賠了62.6萬元…
    目前日本無印良品已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掛出聲明,部分產品的名稱也從「無印良品MUJI」更改為「MUJI」。2015年,這兩家公司把日本無印良品給告了,用的就是上面這一枚「無印良品」商標。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在浴巾、面巾、浴室用腳墊等被控侵權商品及商品包裝上和商品宣傳推廣中使用與涉案商標相近似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標識,侵犯了原告對涉案商標享有的註冊商標專用權。
  • 無印良品訴無印良品!日方被判商標侵權!(附判決書全文)
    一審法院判決結果:一、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害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二、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表為期三十天的聲明,消除侵權影響;三、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賠償棉田公司
  • 日本無印良品商標案敗給了國產無印良品 悄然改了標籤
    作者:虞漾審校:周鶴翔近日,日本百貨品牌「無印良品」在商標糾紛案中敗給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引來一大波熱議。事實上,這場商標侵權案件早在2005年便出現了端倪。日本的無印良品成立於1980年,在日本是一個老品牌,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也讓國內的無印良品搶佔了先機。在日本的無印良品進入中國之前,有一家中國公司提前註冊「無印良品」24類(床品、毛巾、棉等)商標,並轉讓給了另一家國內公司—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
  • 商標糾紛17年 北京「無印良品」現身望京
    而中日間有關「無印良品」商標的糾紛已持續了17年。  提起無印良品,人們都會想起那個設計簡約樸素的日本老品牌。然而實際上,北京也有一家本土無印良品店,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實體店鋪已於一個月前問世,但是總遭網友質疑有山寨之嫌。北京青年報實地探訪發現,該店鋪裝修風格、售賣商品確實都與日本無印良品相似,不過還是很容易就能發現中日無印良品的不同之處。
  • 商標拉鋸戰:合規「李鬼」無印良品讓MUJI電商C位不保?
    來源:北京商報「無印良品旗艦店」在電商平臺上幹擾著「MUJI無印良品」的空間,甚至在品牌檢索時站了C位。近日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無印良品」隨即點進後置頂的無印良品旗艦店並進行購物,但後續發現此品牌並非MUJI無印良品。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該店視覺風格與MUJI無印良品相似,商品售價與MUJI無印良品類似商品相似甚至更高。
  • 北京「無印良品」悄然開業 MUJI:商標訴訟仍未結束
    然而實際上,北京也有一家本土無印良品店,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實體店鋪已於一個月前問世,但是總遭網友質疑有山寨之嫌。北京青年報實地探訪發現,該店鋪裝修風格、售賣商品確實都與日本無印良品相似,不過還是很容易就能發現中日無印良品的不同之處。而事實上,兩家無印良品店因商標權問題已經明爭暗鬥了17年之久,至今官司仍未完結。
  • 無印良品在中國,丟了商標
    最近,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侵犯其商標權,並將其告上了法院,要求賠償260萬元並立即停止這種侵權行為。據悉,日本無印良品的總公司良品計畫於1980年註冊於日本,2005年5月成立了上海無印良品,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
  • 無印良品輸掉商標官司,以後只能叫 MUJI ?法盲才會這麼說
    雖然目前案件仍在二審階段,判決尚未生效,但「山寨無印良品告倒了正版」的意味已經讓半個網際網路震驚。有媒體甚至將事實誤傳為日本無印良品敗訴,以後在中國只能改名叫「MUJI」……網友更氣得站不穩了。案件之外,網友還發現天貓上竟然有兩家無印良品旗艦店,而一些商場裡也被發現有「山寨版無印良品門店」,從產品設計到店內裝潢抄得妥妥帖帖,真假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