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的朋友圈多了好多賣阿膠糕還有膏滋的,他們的區別是什麼呢?阿膠糕的主要是阿膠,阿膠的主要原料成分就是驢皮,也叫驢皮膠,阿膠糕一般阿膠都是原料,不能直接食用,需要加工做成藥膳服用,而阿膠糕是直接可以服用的。
阿膠糕中添加了紅棗、芝麻、核桃等養生食品,與阿膠相比所含營養成分更加豐富,適宜全家老小服用。採用食品級真空包裝,保存時間更長;同時方便攜帶,隨時隨地可以盡情享受。
阿膠糕和阿膠固元糕區別
阿膠糕=固元糕,阿膠膏=固元膏。關鍵在一個「糕」和「膏」!從字面上看,一個是「糕」,一個是「膏」,「糕」著重於糕點,小吃,在於休閒,形狀固態。「膏」則重點在於療效,養身,有中醫的韻味,形狀可以是軟固態,可以是流質。阿膠糕是片裝的,攜帶方便,吃起來也方便,固元膏是膏狀的。
相同點:
他們的做法都是先用黃酒泡烊化後,加入核桃、芝麻、枸杞、冰糖等有營養的物質。
區別:
1. 從保質期上講:
阿膠糕:直接用鐵鍋熬製,水分少,保質期相對長一點,特別是加了真空包裝袋之後,一般保質期在半年到一年。
固元膏:上鍋,隔水蒸熟的,水分足,軟軟的,保質期只有一到兩個星期,都是需要放冰箱保鮮的。其實兩者真的沒什麼大的差別的。
2. 從配方上講:
阿膠糕的基本配方是:阿膠,芝麻,核桃,冰糖,黃酒。
為了美觀,芝麻和核桃一般不會磨成粉,同樣,為了口感,冰糖的比率會有點多,直接上鍋熬製。
配料
固元膏的配方是:黑芝麻,冰糖,核桃仁,枸杞,無核紅棗,黃酒,阿膠。為了療效,容易消化,所有的配料都是磨粉或用刀切碎後上火「隔水蒸的」。完全按照古法比率製作,養身效果顯而易見。
3. 做法不同:阿膠糕的做法是在鍋子裡熬的;固元膏是隔水蒸的。
市場上的阿膠糕、阿膠膏層出不窮,也有很多冒充的產品,要學會自己辨別,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做。
1.什麼是膏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一部的定義是這樣的,即「煎膏劑(膏滋):煎膏劑係指飲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濃縮,加煉蜜或糖(或轉化糖)製成的半流體製劑。」
膏方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說它出現於秦漢時期,完善於宋元時期,興盛於明清時期。按照一代中醫大家,原國家衛生部中醫顧問秦伯未先生在講膏方的意義時說到:「何謂膏?正韻澤也。膏方者,博雅潤澤也。蓋煎熬藥汁或脂液而所以營養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者也,故俗亦稱膏滋藥。」
換句話說,膏方通常是指中醫大夫根據病人的體質因素、疾病性質,按理、法、方、藥的要求,指導病人購買成品膏方,或者開具處方,選擇單味藥或多味藥配伍組成方劑,並將按方劑調配好的中藥飲片,經過多次煎煮,濾汁去渣,加熱濃縮,再加入煉蜜,或根據臨床需要加入紅糖、冰糖等收膏而製成的,一種比較粘稠的半流體狀的製劑,是具有補虛療疾、調理機體作用的一種中藥劑型。
2.歷史上有哪些典籍記載膏方?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書——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考古發現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記載。
東漢時期的我國第一部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在論述不同的藥物劑型,用於臨床應用中講到「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其中就有「煎膏」的論述。
在此以後,歷代具代表性的中醫學著作,如唐朝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金元時期的《丹溪心法》、《世醫得效方》,明清以來的《本草綱目》、《醫宗金鑑》和《清太醫院配本》等等,對膏方都有相關的論述。就膏方總結比較精闢的,還得說明代中醫藥大家—陳嘉謨。他在《本草蒙荃》中講「膏:熬成稠膏也。藥分兩須多,水煎熬宜久。渣滓復煎數次,絞聚濃汁,以熬成爾。去久病用之,取其如飴,力大滋補膠固,故日:膏者,膠也。」
為未來的自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