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瑪納文化工作室
自從微信公眾號聞世以來,國內成千上萬的教會機構(如教區、堂區、善會、青年團契等等)和信友個體公眾號,一下子鋪天蓋地而來,直到現在增長勢頭依舊有增無減。看到有這麼多人利用新媒體福傳、學習和在某種程度上享有及體會言論的自由,確實感到欣慰。然而,與此同時,也有讓人十分擔憂的情形。多多益善,亦可添亂,尤其在國內教會建制無法實施監管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在第一點上,除了要謹慎分辨外,我們還要特別提起倫理與法律意識。在第二點上,我們本著兄弟規勸的責任,強烈呼籲此類公眾號改正其名稱!下面就來說說理由。
疫情初期出現的各類套用舊約潔與不潔規定,宣傳末世論、懲罰論的無知內容(點擊查看王德蘭博士對此類文章的批評),已經讓我們見識了教會內公眾號亂象的可笑和可怕。可笑,是因為這些內容是沒有學理和教義根據的胡言亂語;可怕,是因為中國信眾不加分辨地大量轉發,點擊動輒幾千,甚至10萬+,造成很大負面影響。
就文章內容而言,我們固然有言論自由,卻負有倫理責任,且在教會內會觸及到牧民權限。文以載道,任何一個傳播出去的文字,都有可能影響和引導別人。耶穌說,那使人自由的,是真理(若8:32)。如果傳遞的是真理,是正確的信仰知識,那就會讓人在天主內自由;相反,正如教宗方濟各在第53屆社會傳播日文告裡指出的,「即使只是對真理有些微的扭曲,都可能帶來危害」。
只要是公開影響信友的東西,都在牧民權限之內。文字、視頻或音頻的發表,是履行先知職務的一種形式,因為它有教導、引導天主子民的效果。如果我們以虛假或不正確的內容誤導別人,就成了耶穌批評的「假牧人」——不管是有「公務先知職」的神職人員,還是有「普通先知職」的平信徒。在提到對別人的影響時,耶穌說:「誰若使這些信者中的一個小子跌倒,倒不如拿一塊驢拉的磨石,套在他的脖子上,投在海裡,為他更好。」(路9:24)
而如果一個信友或團隊,私自以「天主教」、「梵蒂岡」的教會官方名義來發表文字或視聽資訊,那要負的,可就不只是倫理責任了,因為這觸及到很嚴重的法律和道義問題。
從基本的道義上講,不要說基督徒,就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欺世盜名。利用沒有法律監管的情況,為只能代表「個體」的公眾號冠以「天主教」、「梵蒂岡」和「中文」的官方名稱,是魚目混珠;而讓人誤以為是官方權威,藉以吸引大量關注和轉發,是投機倒把。
「天主教中文網」、「梵蒂岡中文網」和「天主教」等公眾號都是個體開的公眾號。以這樣的名稱發表,會讓人誤以為是「天主教」和「梵蒂岡」的官方聲音。而那些抄來抄去、水平低下、錯誤百出的文章,如果讓非基督徒看到,會對整個天主教嗤之以鼻。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是在福傳,而是在阻礙福傳,給教會抹黑。
假梵蒂岡的名義發表言論,同樣嚴重。許多人都以為「梵蒂岡中文網」是梵蒂岡官方微信公眾號,因為每天都在發梵蒂岡傳播處的中文資料。直到人們在2月5日看到真正梵蒂岡中文官方公眾號「梵蒂岡新聞網」(VaticanNews)有關「梵蒂岡新聞網微信公眾號幾點澄清」的申明後,有些人(不是全部,因為關注這個真的官方公眾號的人並不多)才恍然大悟。請問,既然已經有梵蒂岡中文官方公眾號,為什麼個人又要開一個,而且是在沒被允許的情況下複製(盜版)梵蒂岡的資料呢?試問,你們對以「梵蒂岡」之名發表的文字負得起責任嗎?事實顯示,「梵蒂岡中文網」還確實大膽,竟真有過以「梵蒂岡之名」假傳聖旨的行為,比如下面截圖的ps。這個「注」代表誰呢?會造成什麼後果?如果人們相信那是梵蒂岡的言論,豈不會造成梵蒂岡是美國敵對國的印象嗎?當然,正常人不會那麼想;問題是,單純人還真不少……
再比如下面這個公告,儼然梵蒂岡的「官方申明」。而「梵蒂岡新聞網」根本沒有這樣的申明!儘管內容沒錯,但也不能鬥膽假梵蒂岡之名發表呀!「欺世盜名」有點不好聽,但用在這種情況下,卻是事實。現在讓我們說下教會法有關運用「天主教」名稱的規定。事實上,即使沒有教會法的規定,只要稍微有點名稱、名譽權的概念,也該明白,不可以隨便用「天主教」或「梵蒂岡」之名的。
據《法典》300條、803條3項,及808條的規定,任何善會(信徒組織、協會等)、教育機構,在未徵得教會主管權力的同意前,都不得冠以「天主教」之名。772條2項則申明,以廣播、電視等宣講天主教教義的媒體,要遵守主教團所定法則。這同樣意味著要徵得主教團的批准,且要接受教會主管權力的監督。
為什麼教會規定善會、教育機構和媒體要徵得教會主管權力的同意,才可用「天主教」之名,而且要接受監督?很簡單,因為善會的活動、教育與傳播的內容,涉及到信仰的方向和正確性。如果你以天主教的名義,做不符合天主教原則的事,講不符合教義的話,那豈不是在毀壞天主教的名譽,讓教會背黑鍋?
在中國的教會,因其特殊性,目前沒辦法管理和監督這些事,但我們要自覺,要有起碼的道義和法律常識。因此,再次提醒大家,上述提到的幾個公眾號都是「個體」註冊的,不代表教會,也不代表梵蒂岡。強烈呼籲這幾個公眾號改正其名,從此以自己的名義發表文章,不要讓人對你們產生「官方」的錯覺!
附:梵蒂岡新聞網微信公眾號幾點澄清
梵蒂岡新聞網微信公眾號為「VaticanNews」,而非「梵蒂岡中文網」。梵蒂岡新聞網微信公眾號自2018年12月6日正式開通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和支持,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混亂。往往有讀者將《梵蒂岡新聞網》與《梵蒂岡中文網》相混淆。有鑑於此,本新聞網願意對此作出以下澄清:1. 梵蒂岡新聞網的微信公眾號目前為「VaticanNews」,而非「梵蒂岡中文網」。2. 在其它微信公眾號或社交網絡平臺以「梵蒂岡新聞網」的名義擅自發布或修改本網的新聞,本網一概不負責任。梵蒂岡新聞網(Vatican News)是聖座的官方媒體,其中文編輯部的前身為梵蒂岡廣播電臺。中文編輯部同仁每天翻譯和編輯有關教宗、聖座、地方教會的新聞,同時從福音視角解讀全球大事。梵蒂岡新聞網現已開通微信公眾號,歡迎大家關注、轉發,第一時間了解教宗和聖座動態。遇到陌生神父,教友必知十問從修道開始,就聽說有冒充神父來欺騙教友,或者是採取欺騙手段成為神父,或者是違反教會法律而被主教開除的神父,來矇騙教友錢財的事情。一方面是騙子狡猾,善於偽裝,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淳樸的教友聽到「神父」二字就失去了防備心理,也缺乏在事實上的分辨。利用教友對神父的信任,以及對教會道理知道的少,而矇騙教友的錢財,不僅僅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也會對傷害到教友對天主、教會和很多神父的信任,實在是需要謹慎再謹慎。筆者整理一下十點,希望教友在面對陌生神父時,能夠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