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疏洩,肝失調,你的肉肉就猖狂;
肝主藏血,肝失調,你的月經就失控;
肝主解毒,肝失調,你的斑痘就兇猛;
肝主筋,肝失調,你的身體就僵硬;
......
可見,肝在人體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它不好,身體就沒有健康一說。
秋季氣候由熱漸寒,人體的生理活動也由外向活動轉為內斂收藏,雖然秋高氣爽,但氣候乾燥,天氣變化不定,早晚溫差大。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肺與秋天同屬於金,而肝屬於木,肺金當秋而旺,可制約肝氣,導致秋天肝氣多虛,易傷機體陰津,肝臟「體陰而用陽,陰虧則肝氣虛 」,故秋季是肝病高發的季節。
肝不給力有這些表現!
肝虛者,筋急也;(筋硬拉不開)
皮枯者,肝熱也;(皮膚乾枯)
肌肉斑點者,肝風也;(肝氣鬱結臉上長肝斑)
人之色青者,肝盛也;(臉色青)
人好食酸味者,肝不足也;(肝血虛愛吃酸)
人之發枯者,肝傷也;(頭髮乾枯)
肝的問題,在秋天會放大、再放大
秋天特別愛發脾氣、煩躁
秋天木旺,木生火,肝火特別容易被引動。。尤其是女生例假的時候,血往下行,氣浮於上,肝血更加不足,就更容易煩躁。
半夜1-3點易失眠
人晚上睡覺的時候陽氣歸於肝臟,如果肝血充盈,陰陽調和,就能睡著。如果肝血不足,陽氣藏不住,就容易虛煩睡不著。
秋天,人的氣血由內臟往外走,內裡的肝血就更加不足。失眠就更容易了。
秋乏
秋天氣血往外走,容易肝血虛,肝火旺,身體會消耗腎陰來補肝,子盜母氣,腎水生肝木,肝不足時,會慢慢把腎水給消耗掉。
秋天是腎水虧耗最厲害的季節。秋乏,是腎虛的信號,腎越虧虛,秋乏來得就越早。所以「肝&腎」往往是一起調補的。
肝好不好,看這2個地方就知道
一看——指甲紋路
中醫認為指甲依賴於肝血和肝氣的榮養,肝血虛時指甲上容易長豎紋、凹陷,肝臟排毒不暢時,也會長。
二看——眼睛神採
《黃帝內經》認為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又曰「肝開竅於目」。眼睛雖然在體表,它的根卻在肝。
秋季最多眼睛乾澀、紅血絲、迎風流淚,一是肝血虛,二是肝風。我們要養眼睛的神氣,重點還是要養肝的精氣。
所以日常護肝養肝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中醫認為「秋季最宜養肝」,在秋天吃一些「滋養肝臟」的食物,「養肝」效果事半功倍!比如今天推薦的這道藥膳湯↓
老中醫推薦的秋季養肝膏方,排解肝毒,滋養肝臟
經方如下:
食材1、枳椇
枳椇是一種性溫的清血劑,有很好的解渴利水作用,枳椇樹葉、枝幹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蘋果酸、鈣質等人體所需有益成分,用枳椇泡水喝有助於水分的排解。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提到:枳椇味甘、性平、無毒,有止渴除煩去膈上熱,潤五臟,利大小便,功同蜂蜜。
由此可見,李時珍對此藥用的重視,歷代醫學家也常把它用在護肝方中作為主要食材。
食材2、葛根
葛根有「千年人參」的美譽,它是十分低調的「養肝高手」。《本草綱目》中曾記載:葛根氣平、味甘,具清熱、降火、排毒等功效。
葛根的提取物又稱「護肝寶」,富含肝臟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營養物質。
一是提高肝細胞的再生能力,恢復正常肝臟機能促進膽汁分泌,防止脂肪在肝臟堆積;二是促進新陳代謝,加強肝臟解毒功能;三是強化肝膽細胞的自身免疫力。是養肝的好食材。
這2種食材從古至今在養肝經方中都是君臣相幫的作用,經過長期的研究,中醫們發現在它們的基礎上再添加一些食材,會讓養肝效果翻倍。
更全面的養肝經方:以枳椇、葛根、桑葚、人參、甘草、茯苓、菊花、佛手、薄荷、山藥等23種食材熬製成膏,每天熱水衝泡一勺,既可以排解肝毒,又可以滋養肝臟,兩全其美。
如果你是上了年紀肝火旺、經常熬夜肝氣弱、眼睛疲勞肝血虛、抽菸喝酒肝受損,又或是想要日常養肝護肝,都可以常喝這款膏方,排出肝毒身體棒,尤其適合乾燥的秋季養肝。
之所以會推薦膏方,主要是因為它對食材的利用程度。因為一瓶膏方需要大量食材來熬製,每一勺都是高倍濃縮的營養。
這樣熬煉出來的【枳椇葛根膏】,膏體醇正粘稠;可衝飲,亦可直接入口,膏滋潤唇,粘稠,一拉成絲,輕鬆易吸收。
最後,人體還有幾處養肝的好地方:
1、太溪穴
位置: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
功能: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2、太衝穴
位置: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功能:太衝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衝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3、肝俞穴
位置: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
功能:肝俞與太衝搭配,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4、行間穴
「行間穴」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碼字不易,如果覺得有用麻煩順手點個讚支持一下,也可以分享給愛你的人,大家一起健康養生~